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先天性巨结肠(HD)不同节段肠壁神经、平滑肌分布的特征,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手术切除的46例HD标本,设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死于与胃肠道疾病无关的同年龄段的25例患儿的结肠标本,设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肠神经系统、平滑肌的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除扩张段远端8 cm处以外的不同肠段的肠壁神经丛、神经节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突触素(Syn)、神经节细胞黏附分子(NCAM)也均呈高表达,在扩张段远端8 cm处各指标虽均未达到正常标准,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节段的环、纵肌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在距扩张段远端8 cm处厚度均未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环、纵肌层的空泡样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在切除段的肠壁神经、平滑肌均有不同程度病变,但在距扩张段远端8 cm的位置肠壁神经、平滑肌病变得到缓解。手术切除范围可结合患儿自身情况,情况允许则可达或超过该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和扩张段的分布情况,探讨ICCs在巨结肠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3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和10例对照组肠标本ICCs,光镜下观察不同肠段肌间神经丛及环肌层内ICCs分布情况.结果:在对照组及巨结肠扩张段,ICCs大量分布在肌间神经丛周围及环肌层内,并形成网络结构.在狭窄段,肠壁各层ICCs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正常所见的网络结构遭到破坏.结论:Cajal间质细胞分布异常是先天性巨结肠病理改变之一,可能是该病重要的发病机制,参与肠运动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肠壁炎症肠神经系统和肠壁平滑肌actin病理变化。方法取65例手术切除阑尾炎标本。根据阑尾炎症分类分组,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并做actin、S-100 SP染色。观察在不同程度炎症状况下肠壁actin和肠神经组织中的肌问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的病理改变。结果肠壁炎症由轻至重actin依次病变加重乃至消失,神经丛病变亦然。前者病变在前,神经丛受血-肌间丛屏障(Blood myenteric barrier,BMB)保护,病变在后。结论研究证明阑尾在炎症时,肠壁平滑肌易受炎症累及,肠神经系统主要组织结构受BMB保护,可能延缓炎症的浸润,这种屏障一旦被突破,肠壁神经组织结构仍然可以受累,甚至完全破坏或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卡哈尔间质细胞在正常对照组及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节段肠壁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狭窄段及23例扩张段标本行c-kit免疫组化染色。以扩张段标本作为自身对照。另取5倒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正常对照。光镜观察卡哈尔间质细胞在正常对照组及巨结肠扩张段、狭窄段肠壁中的分布情况,计数阳性细胞数,分别对巨结肠扩张段与狭窄段、正常对照组与巨结肠狭窄段阳性细胞数目进行配对资料t 检验。结果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卡哈尔间质细胞数目比扩张段减少(P<0.01),比正常对照组亦有所减少(P<0.01)。且与扩张段和正常对照组相比,狭窄段卡哈尔间质细胞彼此间形成的网络状结构消失。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病与卡哈尔间质细胞的减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肠道神经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的肠道疾病。因肠道神经系统病变使受其支配的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因此患儿常出现反复便秘、腹胀、呕吐等症状。该病的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病变肠段切除的程度直接关系到预后,如为追求完全切除病变肠段导致切除肠管过多,常使患儿术后出现慢性腹泻、营养不良,且加大了再次手术的风险;而肠管切除过少,未完全切除病变肠段则未达手术目的,需再次手术。因此,在HD的诊治中,如有高效、快速的术中诊断方法确定切缘有无神经节细胞对处理疾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3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3基因(EDN-3)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取18例HD患儿痉挛段﹑扩张段结肠作为HD痉挛组及HD扩张组,选取年龄相似的非HD18例患儿结肠标本作对照组,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三组结肠肠壁中EDN-3基因表达相对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扩张组和痉挛组EDN-3基因mRNA表达均下降。结论EDN-3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参与了散发性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Cajal间质细胞(ICCs)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在先天性巨结肠(HD)肠管中的分布情况,探讨HD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兔抗人多克隆c-kit抗体和connexin 43抗体,通过SABC双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35例HD患儿肠管c-kit^+ICCs和connexin 43的分布情况。结果ICCs分布在环肌内和肌间神经丛周围,ICCs彼此及与平滑肌细胞形成缝隙连接。在HD病变肠管ICCs数目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与HD正常肠管相比,差异十分显著(P〈0.01)。在HD病变肠管connexin 43表达明显减弱。结论ICCs和connexin 43分布异常导致了HD病变肠管慢波节律和兴奋传导异常,从而引起或加重HD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间质细胞(ICC)、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及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先天性巨结肠(HD)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c-kit及NGFR免疫组化法和NADPH黄递酶组化法观察10例HD患者病变结肠及8例对照组结肠ICC,NGFR及NOS的分布.结果:ICC密布于对照组结肠环肌浅表层及肌间神经丛周围并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肠壁内含丰富的NGFR及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HD病变肠壁内ICC数量减少、网状结构破坏,缺乏NGFR及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ICC,NGFR及NOS的异常分布可能与HD无神经节细胞结肠的舒张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患儿组织蛋白酶D(CAD)与S-100蛋白(S-10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汉族、维吾尔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的水平,并与近端切缘的正常肠壁冰冻剩余组织进行比较。结果 (1)在HD扩张段和近端切缘的正常肠壁冰冻剩余组织的肠壁肌间和黏膜下层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CAD呈阳性表达,在神经纤维与神经鞘膜细胞均不表达。S-100在神经纤维与神经鞘膜细胞均阳性表达,神经节细胞阴性表达,表现为深染的神经丛中有细胞状"空白区"。(2)在HD狭窄段组肠壁神经丛中缺乏CAD阳性表达。S-100染色神经丛中未观察到细胞状"空白区";S-100强阳性表达的神经纤维明显增生,扭曲呈波浪状。(3)汉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与维吾尔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AD和S-100的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HD具有重要意义;(2)不同民族先天性巨结肠患儿CAD、S-100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3)CAD、S-100的检测简便、快速、经济,容易普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不同肠管中SOX-2、SOX-10、GDN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5例作为观察组,取切除的狭窄段、扩张段和移行段肠管组织,将同期行结肠造瘘术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肠管组织SOX-2、SOX-10、GDNF的表达。结果 各组肌间神经丛直径、神经节细胞直径、神经节细胞数、神经节细胞质/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肠肌间神经丛直径:HD组狭窄段< HD组移行段< 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神经节细胞直径、神经节细胞数、神经节细胞质/核:HD组移行段< 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各组SOX-2、SOX-10、G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D组狭窄段< 病例组移行段< HD组扩张段和对照组。对照组与HD组扩张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变肠管组织中SOX-2、SOX-10、GDN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逐渐降低,这与病变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S-100(soluble-protein100,S-100)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及其同源病(Hirschsprung's disease allied disorders,H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5例临床诊断为HD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肠神经元及神经节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并选择成人结肠肿瘤标本切缘正常组织作对照组进行比较。对HE染色光镜下可疑HD(即HAD)的21例标本进行NSE、S-100蛋白免疫组化测定。结果:对照组结肠壁神经丛中可见染色深浅不一的NSE免疫反应性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均匀分布在肠壁各层;神经节细胞胞体对S-100蛋白则表现为细胞状"空白区"。HAD组结肠壁分化异常,狭窄段结肠壁神经丛内NSE神经节细胞中NSE呈明显阳性反应,S-100染色可见数量较少的细胞状"空白区"。结论:HD的诊断主要根据病理特征而定,在HE染色基础上结合NSE及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提高确诊率,为HD和HAD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后肠狭窄合并先天性巨结肠(HD)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112例NEC患儿临床资料,共计37例肠狭窄患儿,按狭窄部位分为两组:脾曲近端狭窄组(PSCS)18例和脾曲远端狭窄组(DSCS)19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别通过直肠壁吸附活检术、术后病理学查找直肠末端和狭窄段肠管神经节细胞数量诊断是否合并先天性巨结肠。术后随访腹胀,便秘、小肠结肠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NEC合并HD共5例,占总NEC患儿4.5%,HD在NEC后肠狭窄中发病率为13.5%。NEC后最早出现肠狭窄时间为38 d,主要病变部位为小肠,最长时间204 d,病变部位主要为升结肠和横结肠。狭窄段肠管肠壁僵硬,增厚,管腔闭塞,闭塞管腔之间内见大量脓液,系膜血管闭塞,部分系膜缺失。直肠壁吸附术检查以及肠狭窄段病理检查发现PSCS组直肠神经节细胞与DSCS组神经节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CS组诊断HD 1例,DSCS组诊断HD 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术后随访1~3年,两组患儿术后便秘、腹胀、小肠结肠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C后肠狭窄患儿因警惕合并HD的可能,再次手术之前通过直肠壁吸附活检术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100蛋白和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5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的病变肠段行S-100和NSE染色,比较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扩张段及狭窄段结肠壁中S-100在神经丛内的神经纤维、雪旺细胞及周围细胞均有阳性表达,NSE呈弱阳性表达;而在神经节细胞中NSE呈阳性表达,S-100则呈阴性表达.扩张段及狭窄段中神经节细胞数差异有显著性,神经纤维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前者神经纤维直径明显较后者大(P<0.01).结论:S-100,NSE可协同互补作为HD明确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为临床HD的正确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快速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D)和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Intestinal neuronal dysplasia,IND)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例诊为HD并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术中切取病变肠段及吻合口处肠壁组织分别行快速及传统AChE染色检查,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染色方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AChE染色法可行,是术中检查诊断HD和IND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Calretinin (CR)基因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HD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18例对照组患儿结肠和HD患儿痉挛段、扩张段结肠肠壁中CR基因的表达,计算其相对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D痉挛段和HD扩张段CR基因表达的相对量分别为0.14-0.10和0.57±0.09,对照组为0.82±0.09;3组CR基因表达的相对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CR基因在HD患儿肠管中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散发性HD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可能参与了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士奇  金先庆  朱进  张艳  丁雄辉  孙艳辉 《重庆医学》2012,41(15):1473-1475,1561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神经纤维在先天性肠无神经节细胞症(HD)患者不同肠段中有无数量及形态变化以及在HD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HD患者肠组织标本为实验组。选择10例尸检患儿(死于非消化道疾病)直肠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甲苯胺蓝化学染色法、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复合染色法处理,显微镜观察肥大细胞及神经纤维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镜下肥大细胞主要集中在肠段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与神经纤维毗邻,HD患者痉挛段肥大细胞较对照组及扩张段明显增多(P<0.05),脱颗粒明显,黏膜下层S-100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增强(P<0.05),肥大细胞密度与神经纤维的密度及面积具有相关性(r=0.573,P<0.01;r=0.514,P<0.01)。结论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关系密切,两者的变化及相互作用在H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能强  陈琦  李勇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6):558-560,F0004
目的 探讨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对18例HD扩张段结肠和痉挛段结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染色表达情况. 结罘CR在HD患儿扩张段肠壁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内表达,免疫反应强阳性,CR蛋白表达稳定.而HD患儿痉挛段CR蛋白表达明显减弱,近乎缺失. 结论CR可以作为HD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HD)肠壁神经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结合光镜下肠壁神经节细胞的形态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5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HD患儿的病变肠段行NSE和nNOs染色,比较它们的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结果 扩张段结肠壁中NSE在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阳性表达,而神经纤维、施万细胞及周围细胞有弱阳性表达,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形态分布良好;狭窄段中无NsE及nNOs阳性神经节细胞,散在分布细小nNOs阳性神经纤维以黏膜层为多.结论 神经分布异常是HD发病的机制之一,NSE和nNOS的协同检测可作为HD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体 1(GLUT 1)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在Hirschsprung病 (HD)肠壁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 黄递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9例HD及 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 在正常结肠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偶见细小的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 ,肠壁外的外源性神经纤维呈阳性染色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相应区域内GLUT 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增粗。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节细胞 ,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阳性神经纤维 ;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NOS阳性神经元 ,肌层内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肠壁内GLUT 1阳性神经可能为外源性神经 ,GLUT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对HD具有诊断价值。NOS阳性神经在病变肠壁中的分布异常可能与H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葡萄糖转运体-1(GLUT-1)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在Hirschsprung病(HD)肠壁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9例HD及5例对照组患儿结肠。结果 在正常结肠的肌层和粘膜下层内偶见细小的GLUT-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肠壁外的外源性神经纤维呈阳性染色;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相应区域内GLUT-1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多、增粗。在正常结肠肠壁内有大量NOS阳性神经节细胞,环肌层内含有丰富的阳性神经纤维;而在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肠壁内缺乏NOS阳性神经元,肌层内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 肠壁内GLUT-1阳性神经可能为外源性神经,GLUT-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能对HD具有诊断价值。NOS阳性神经在病变肠壁中的分布异常可能与HD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