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患者TACE术后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对42例中晚期原发性HCC患者行TACE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早期复发与未复发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6个月中,23例HCC早期复发(复发组),19例未复发(无复发组)。复发组白蛋白35 g/L者占比低于未复发组(P0.05),甲胎蛋白(AFP)400 ng/ml者占比及谷氨酰基转移酶(ALT)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未复发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较高(P0.05),复发组瘤灶相对较多、肿瘤最大径较大,ADC值和包膜完整比例低于未复发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400 ng/ml者占比(OR=3.313,P=0.041)、肿瘤分化程度(OR=1.463,P=0.038)、瘤灶数量(OR=2.216,P=0.028)及肿瘤ADC值(OR=0.025,P=0.003)是TACE术后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ACE术后中晚期HCC早期复发与AFP、肿瘤分化程度、瘤灶数量及ADC值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后并发腰痛的原因。方法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血管介入科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行下腔静脉梭形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后患者272例, 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腰痛分为腰痛组(45例)和无腰痛组(227例),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采集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相关数据,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腰痛组女性发生率高于无腰痛组(68.89%比42.29%, χ2=10.674, P<0.05)。腰痛组滤器长径/横径比值为(2.89±0.42), 高于无腰痛组(2.65±0.32, t=4.301,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梭形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后腰痛发生风险显著高于男性[比值比(OR)=2.720, P<0.05, 95%可信区间(CI):1.354-5.466], 滤器长径/横径≥3.0患者术后腰痛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滤器长径/横径<3.0患者(OR=3.050, P<0.05, 95%CI:1.5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死亡风险因素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和术后6个月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髋部骨折接受手术治疗的68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存情况, 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 单因素分析各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后谵妄情况,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老年部骨折术后6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术后6个月内死亡, 死亡率为10.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存活组与死亡组在性别(χ2=11.346, P<0.01)、年龄(Z=-3.713, P<0.01)、ASA分级Ⅲ或Ⅳ级(χ2=16.858, P<0.01), NLR(Z=-3.150, P<0.05), 术后谵妄(Z=8.352, P<0.05)和血红蛋白(χ2=-3.443,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性别[比值比(OR)=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2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126例, 女109例, 年龄(24.71±8.93)岁, 根据术后24个月内是否出现再梗阻分为发生再梗阻组(21例)和未发生再梗阻组(214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的病例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 腹腔镜手术组再梗阻发生率高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组[12.41%(18/145)比3.33%(3/90), χ2=5.63, P<0.05]。发生再梗阻组术中出血量高于未发生再梗阻组[(297.60±136.00) ml比(232.80±99.28) ml, t=2.76,P<0.01]。发生再梗阻组术后引流量高于未发生再梗阻组[(854.50±198.30) ml比(560.40±133.70) ml, t=9.26,P<0.01]。发生再梗阻组术后感染率高于未发生再梗阻组[61.90%(13/21)比5.14%(11/214), χ2=67.20, 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特征,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记录动脉瘤直径、动脉瘤长度、动脉瘤宽度、颈宽、入射角和颈体角。计算了AR、SR等参数。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结果 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在动脉瘤直径、动脉瘤位置、高宽比(AR)、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长宽比、入射角、颈体角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SR越大,破裂风险越大(OR=18.825;95%CI:2.782~126.529;P=0.008);AR越大,破裂风险越大(OR=0.453;95%CI:0.281~0.758;P=0.012);入射角度越大,破裂风险越大(OR=1.063;95%CI:1.015~1.125;P=0.009)。SR、AR和入射角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除了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外,还应评估SR、AR和入射角等形态学参数,以更好地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基于普通影像及超分辨率(SR)重建技术的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介入术后沉默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受支架介入治疗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并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筛选沉默性脑梗死患者218例。使用SR重建技术提高了图像质量, 分别对普通DWI图像及SR重建技术处理的图像提取大量的影像组学特征, 并采用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来选择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基于这些特征通过逻辑回归分类器建立临床预后预测模型, 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每个患者的影像均提取1 835个影像组学特征。在测试集中, 基于SR重建技术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患者临床预后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ROC分析显示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 而基于普通DWI影像构建的模型的AUC值为0.714。结论相较于普通DWI影像, SR重建技术有望于提高图像质量并增加对预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支架介入术后出现沉默性脑...  相似文献   

7.
支架辅助栓塞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微缺血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支架辅助栓塞(SAE)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后发生颅内微缺血(IM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接受SAE治疗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后3天内头部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发生IMI;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MI危险因素。结果 236例中,97例(97/236, 41.10%)发生IMI(IMI组),139例未发生IMI(非IMI组,n=139)。2组间合并糖尿病、缺血性卒中病史、血小板抑制不足、前交通动脉瘤、伴瘤内附壁血栓、支架贴壁不良及微弹簧圈襻疝出瘤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抑制不足、前交通动脉瘤、伴瘤内附壁血栓、支架贴壁不良及微弹簧圈襻疝出瘤囊是IM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SAE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后可发生IMI;血小板抑制不足、前交通动脉瘤、伴瘤内附壁血栓、支架贴壁不良及微弹簧圈襻疝出瘤囊促进IMI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半胱胺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水平与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介入栓塞术手术治疗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n=33)和未发生组(n=47)。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IL-1β、Caspase-3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1β、Caspase-3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患者血清IL-1β、Caspase-3水平、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β、Caspase-3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均是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L-1β与血清Ca...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97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过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3分的情况,将其分为疼痛组(273例)与无痛组(124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多模式镇痛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痛组患者相比,疼痛组患者年龄偏低(Z=-2.919,P<0.05),麻醉时采用区域阻滞比例(χ2=6.345,P<0.05)、术后应用阿片类镇痛药比例(χ2=6.044,P<0.05)更高,手术时间(Z=-3.639,P<0.001)、住院时间(Z=-3.893,P<0.001)更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0.975,P=0.001]、麻醉时是否采用区域阻滞(OR=0.477,P=0.031)、术后是否应用阿片类镇痛药(OR=2.201,P=0.022)、手术时间(OR=1.795,P=0.011)、住院时间(OR=1.137,P=0.002)是下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明显疼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时采用区域阻滞及术后应用阿片类镇痛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架与弹簧圈联合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12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61例)和研究组(61例), 对照组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 研究组行支架与弹簧圈联合栓塞术。统计两组栓塞程度分级、并发症、预后, 对比手术前后脑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合酶(NOS)]。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个时间点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研究组栓塞程度优于对照组(u=1.918, P<0.05);术后12 h研究组CBV(1.83±0.04) ml/min、CBF(31.03±2.89) ml/min低于对照组(1.89±0.12) ml/min、(34.46±2.74) ml/min, MTT(4.48±0.48) s高于对照组(4.20±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2月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0例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mRs评分评估预后,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60例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1例(1.67%),载瘤动脉血栓形成3例(5%)。术后造影检查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52例(86.67%),近全栓塞6例(10%),部分栓塞2例(3.33%),栓塞率为96.67%(58/6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史、入院时Hunt-Hess分级以及动脉瘤分型可能是影响急性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颈动脉瘤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对于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者应提高警惕,在病情允许下尽快实施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多裂肌的退变情况。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纯髓核摘除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其中微创通道髓核摘除术56例为通道组,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36例为孔镜组, 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多裂肌萎缩情况。结果通道组切口长度大于孔镜组[(2.37±0.12) cm比(26.71±2.69) cm, t=62.435, P<0.05];通道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孔镜组[(43.42±3.23) ml比(0.82±0.11) ml, t=25.803, P<0.05];通道组手术用时多于孔镜组[(65.22±5.75) min比(50.43±4.82) min, t=12.804, P<0.05];通道组下地时间晚于孔镜组[(3.02±0.62) d比(2.00±0.63) d, t=7.653, P<0.05];通道组术后住院时间多于孔镜组[(6.56±0.85) d比(4.81±0.71) d, t=10.260, 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发性草酸钙结石患者肠道菌群与生化特征的相关性, 分析影响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44例复发性草酸钙结石患者(RS组), 纳入同时期40例无结石健康者(NS组)。对受试者进行血生化检测、24 h尿成分分析和粪便样本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 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RS组与NS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甘油三酯(TG):1.65(1.34) mmol/L比1.27(1.00) mmol/L, Z=-2.235, P<0.05;血高密度脂蛋白(HDL-C):1.14(0.36) mmol/L比(1.47±0.36) mmol/L, Z=-3.190, P<0.01;血磷:(1.05±0.15) mmol/L比1.10(0.13) mmol/L, Z=-2.187, P<0.05;血镁:(0.89±0.07) mmol/L比0.92(0.06) mmol/...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术前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FPR)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40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及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TC 400例, 其中206例(51.5%)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OR)=0.374, P<0.05], 被膜侵犯(OR=2.939, P<0.05), 肿瘤直径≥1 cm(OR=2.931, P<0.05), 中性粒细胞(OR=1.629, P<0.05), FPR(OR=1.578, P<0.05), AAPR(OR=0.001, P<0.05)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据此构建出列线图模型。FPR、AAPR及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1%、76...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评估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收集100例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患者的MSCTA及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破裂组与未破裂组动脉瘤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空间构象的差异、并进行破裂风险评估。结果男、女性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896);破裂组中,女性发病年龄大于男性(F=15.829,P0.001);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动脉瘤与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7,P=0.197),破裂率均高于颈内动脉虹吸段(χ2=9.982,P=0.002;χ2=16.226,P0.001);Ⅱ类与Ⅲ类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P=0.0841),均高于Ⅰ类(χ2=7.592,P=0.006;χ2=17.477,P0.001)。结论颅内单发囊状动脉瘤破裂与发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及空间构象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探讨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颈椎病于本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患者共168例(均包含颈4/5节段), 其中10例(6%)术后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 作为麻痹组, 其余作为正常组。统计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麻痹组术前颈椎曲率指数(CCI)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3.10)%比(10.12±2.61)%, t=1.766, P>0.05];麻痹组术后CCI高于正常组[(14.11±2.15)%比(12.73±1.76)%, t=2.360, P<0.05];麻痹组CCI变化值高于正常组[(6.29±1.55)%比(3.16±1.67)%, t=5.774, P<0.05];麻痹组C4/5水平脊髓旋转角度(SRA)高于正常组[(5.59±1.81)°比(2.12±0.87)°, t=11.258, P<0.05];麻痹组减压节段高于正常组[(2.60±0.52)个比(1.89±0.68)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帕金森病(PD)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DBS)术后谵妄(PO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择期行DBS的PD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资料、术后资料及POD的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52例)及非谵妄组(155例)。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组间比较, 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OD的危险因素。结果共207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有52例(25.1%)患者发生POD。与非谵妄组比较, 谵妄组患者的年龄较大, 术前改良Hoehn-Yahr(H-Y)分级较高, 术后第1天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明显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校正比值比(OR)1.09, 95%置信区间(CI)1.03~1.16, P=0.002]、术前改良H-Y分级(校正OR 2.67, 95%CI 1.42~5.00, P=0.002)以及术后第1天NRS疼痛评分(校正OR 1.44, 95%CI 1.22~1.70, P<0.001)是DBS 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D患者行DBS后谵妄的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切除术后延迟性肠麻痹发生的危险因素, 建立风险预测模型, 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612例患者资料, 其中术后发生延迟性肠麻痹92例, 采用R语言做统计分析, 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生成列线图模型, 计算一致性指数, 采用自助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并绘制校正曲线。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 糖尿病(χ2=10.377, P<0.05)、手术方式(χ2=126.605, P<0.05)、贫血输血(χ2=8.393, P<0.05)和是否早期进食(χ2=21.025, P<0.05)与食管癌切除术后延迟性肠麻痹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术前有糖尿病史[比值比(OR)=2.848, P<0.05]、开胸手术(OR=10.741, P<0.05)、贫血输血(OR=2.083, P<0.05)、非早期进食(OR=3.218, P<0.05)是食管切除术后延迟性肠麻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异体输血率及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6月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516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异体输血将其分为两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是否输血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516例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102例患者术后因贫血进行了异体输血,异体输血率为19.77%。输血组女性比率、年龄、诊断为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比率、术前高血压病分级、放置引流管比率和双侧手术比率显著高于未输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组术前Hb浓度和术后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未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体质指数、ASA评分、术前合并症、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OR=2.087,P=0.014)、双侧手术(OR=7.065,P<0.001)、放置引流管(OR=2.003,P=0.008)是异体输血的危险因素;而股骨头坏死(OR=0.945,P<0.001)、性别为男性(OR=0.554,P=0.029)、术后钙离子浓度高(OR=0.228,P=0.005)是减少异体输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行初次THA患者,骨性/类风湿关节炎、一期行双侧手术、术中放置引流管的患者术后易发生异体输血,而男性患者、股骨头坏死患者和术后钙离子浓度较高的患者术后不易发生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12月于黄山首康医院神经外科行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236例SAH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所有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情况,根据围手术期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4)和非感染组(n=192),记录患者的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术中有无临时阻断、动脉瘤位置、三酰甘油、脂蛋白种类、CT-Fisher分级、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和数量、白蛋白、Hunt-Hess分级、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穿刺次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AH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SAH患者治疗成功率为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在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和数量、白蛋白、Hunt-Hess分级、入院时GCS评分、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8 mm、动脉瘤数量多发、白蛋白≤35.12 g/L、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入院时GCS评分>5分、穿刺次数>2次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SAH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所有因素积分总分为314.84分,对应的值即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SAH的围手术期感染率(14.96%)。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SAH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有高血压史、动脉瘤直径≥8 mm、动脉瘤数量多发、白蛋白≤35.12 g/L、Hunt-Hess分级为Ⅲ~Ⅳ级、入院时GCS评分>5分、穿刺次数>2次均是导致SAH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并积极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