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有效的医疗实务需要医生具备叙事和沟通能力。叙事逐步应用于医学实践和研究,促成了叙事研究方法与医学的结合。“叙事医学”推动了医患沟通研究的叙事转向,也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叙事能力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实现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医学教育中,应通过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带教两种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医学叙事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文越发重视,叙事医学在国内逐渐蓬勃发展。将叙事医学理念引入到图书馆,开展叙事医学教育,对图书馆拓展教育职能、唤醒医学人文、深化阅读推广和促进医患沟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上海健康医学院图书馆结合医学名画空间建设、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建设、“悦读润道”文化品牌建设、“电影里的医学故事”课程建设等,通过艺术叙事、历史叙事、文学叙事和电影叙事等方式开展叙事医学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医学人文精神,在叙事中提升理解、表达的能力,不仅创新了医学人文教育的载体和途径,也为图书馆开展叙事医学教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国叙事医学课程对我国医学人文精神回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霖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2):219-221,226
近年来,我国各大医院纷纷强调"人文主义"伦理素养的重要性,各大医学院校也反复重申"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但往往流于形式,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塑和高校医学人文教育改革面临困境与挑战。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国外医学人文改革的趋势和现状,尤其是以Charon为首的美国研究者开展的叙事医学理论建构和课程改革情况,提出多科汇通、医文融合的医患沟通叙事研究能突破医患沟通及医学人文研究和实践的僵局,填补了我国相关研究的空白,是在这个背景下的一个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4.
张秋菊  马长永  焦洋  李倍  蒋辉 《中国医学伦理学》2023,(11):1220-1223+1230
以当前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问题为背景,运用叙事医学理念来梳理并整合医学人文各课程素材,探讨医学人文教育多环节联动模式,将分散在医学教育活动中的医学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卫生政策学等与教学阶段、教学资源及教学方式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生动形象的叙事医学素材贯穿医学人文教育全程,通过共享资源、优化资源提升教学效率。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医学人文教育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围绕学习意愿与时间分配矛盾、教学与社会发展没有同频、课程之间缺乏融合、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医学人文课程的叙事医学素材、搭建叙事医学素材应用与交流平台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临床沟通能力的提高是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于构筑新型医患关系与实现全人医学具有重要意义。叙事贯穿于整个医疗诊治工作中,叙事医学是人文科学融入到医学的交叉学科,住培医师叙事知识与叙事能力的完善与提高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沟通、医护沟通、同事间沟通、师生间沟通以及患者教育和参与医疗决策,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医学模式。通过在神经外科住培医师的培养过程中引入叙事医学理论、在临床教学中进行叙事能力教学,通过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身的叙事医学体系有助于年轻医生与患者的共情,提高临床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现阶段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叙事医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梳理,从提升医患沟通能力、激发医学生社会责任感、丰富当前医学生职业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叙事医学对促进我国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最后提出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社会实践阶段、临床实习阶段三个阶段将叙事医学贯穿融入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以期改善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完善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叙事医学是沟通医患的桥梁,是呵护健康的工具,可使医学职业更有温度,使医护更有能力. 叙事医学更关注社会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同时也关注疾病对心理的影响.叙事医学从人文、社会、心理等多角度关注健康,可能对未来健康中国政策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就拿对当今社会影响最大的心血管疾病来说,最近10余年其发病呈井喷样,到底哪些方面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改善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和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社区医疗和康复医疗对合格全科医生的迫切需求,引入反思性写作探讨服务于全科医学生同理心和叙事治疗胜任力培养的实践做法。 方法 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和主题分析法定性分析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能力培养。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带教医生、住院患者、全科医学专业实习生各60名参与反思性书写。 结果 带教医生、全科医学实习生和住院患者在医患共情、反思、医患沟通三方面达成共识。医生和患者都关注疾病叙事;医生更多关注自身业务能力、职业精神、自我健康和心理弹性管理;患者关注医生言行、家庭支持、医院人文关怀与服务;医学生关注业务能力、职业精神、专业成长和了解患者。研究构建了服务于全科医学生叙事医学能力培养目标下的四方医学叙事视界融合模型。 结论 医学的本质是全人身心照护。全科医学生需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患者了解、注重医患沟通、强化医患共情和职业自省意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优化职业精神、强化自我健康和心理弹性管理,树立医病医身医心的临床思维,不断研习叙事疗法,践行人文关怀,强健医疗实践。全科医学生依托反思性书写提高了叙事医学能力,对于重构和修复医患关系、强固医患共同体、改善社区居民身心照护和个性化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医患沟通不足是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在160名临床医学生中,93.1%认为医患沟通能力重要,91.9%认为需提高自身医患沟通能力。叙事医学可培养医学生关照、倾听、诉说疾病的能力。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叙事医学课程将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专业研究生的叙事医学实践体验及对其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了某高校中医专业硕博士研究生一年级的56位学生,进行为期16学时的叙事医学课程培训和4周叙事医学临床实践,并要求在临床实践结束后完成一份关于实践体验的开放式书写作业。随后采用质性研究中的主题分析法对作业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们学习了叙事医学之后,在临床中的实践体验包括3大主题和9个副主题:适用范围广(全诊疗阶段、多科室及病种)、融合多方面沟通技巧及诊疗方式(沟通技巧、心理学技术、反思、中医人文诊疗方式)以及增加职业认同感(实现相互疗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中医自信)。主题被进一步整合形成叙事医学实践循环与职业认同感的关系,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结论 通过探讨中医专业研究生的叙事医学实践体验,发现通过在全诊疗阶段及多学科病种中,运用多种方法技巧,能够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实现相互疗愈、增强中医自信,这些内化的认可和成就感进而有助于提高职业认同感。可为提高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探索叙事医学实践在地化之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医患沟通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医患沟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医患沟通学课程应运而生。南京医科大学在创建该课程的5年中,从新课程认知、教学计划、任课教师、教学重点与方法、考核方法、实践性教学等环节,积极实践,探索全新的医学人文类课程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医学沟通学课程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开设医学沟通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介绍了医学沟通学课程的实践过程,评价了医学沟通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加强医患沟通学课程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一种以患者自述疾病故事为主体,邀请医者互动点评,继而由医患共同完成的医学叙事正在兴起,并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具有重要的健康传播价值和医学人文意义。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微信公众号叙事与传播实践为例,探讨了医患共同叙事的价值。此类实践及其传播在呼唤医患平等对话的同时,也可帮助医患之间、个体与大众间建立有效的主体间性,并最终有助于在社会空间促进真正意义上公共领域的健康实践。  相似文献   

13.
医患沟通需要医患双方的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共同参与,医患沟通的困境体现在患者角色客体化和医患关系工具化两个方面。一方面,狭隘实证主义导致见“病”不见“痛”的诊疗惯例,患者被剥夺了诉说和解释的主体性,在医学技术理性主义之下,专业术语规范健康认知,通过选择性加工和选择性呈现,患者的个性化经历转译为标准化病历,导致了患者角色的客体化;另一方面,消费社会使医患关系成为基于交换的非人性化服务,技术医学则使医患关系无视情感和人性的叙事,导致了医患关系的工具化。复元理念和实践鼓励患者重新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复元模式的出发点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宗旨相一致,复元模式的核心是重拾医学的人文属性,推广复元话语和项目有利于破解医患沟通困境,构建医患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叙事医学课程标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方法 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叙事医学课程标准,采用Delphi法对指标进行评价筛选,然后拟定专家咨询问卷,对选取的40名专家进行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叙事医学的课程标准。对重庆市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在读研究生进行小范围教学实践,并收集了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结果 经过2轮咨询后,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最终确定由叙事医学导论理论课、叙事医学相关书籍的阅读、医学叙事影视作品的观摩、叙事医学病历的书写4个部分组成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小范围的教学实践,收集了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叙事医学课程设置的构建合理,可为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奠定基础,加快叙事医学理念在我国的普及进程。  相似文献   

15.
王玥  李春怀  常纯  刘爽爽  孙鸿雁  薛露 《吉林医学》2023,(12):3643-3646
目的:基于叙事医学三要素及两大工具,探索并实践了叙事医学手段在提升住培医生对急性白血病儿童的临床照护能力。方法:探索并实践了“三步循环螺旋提升法”,即从关注患儿及其家属开始,再现医疗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时反思并向患方求证。结果:有效提升住培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从而构建相互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达到医患共决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效果、更佳的就医体验。结论:基于叙事医学手段增强了医护沟通、患方叙事统整及住培医生的自我成长,助力住培医生对患儿的高质量照护。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叙事医学实践对中国生命哲学和传统中医智慧的传承和发扬作为出发点,论述中国叙事医学实践中的文本细读能力与传统中医智慧中的“四诊”、叙事调节与传统中医中的“心身哲学”、叙事智慧与中国生命哲学中的“道生”之间的传承呼应关系,并通过分析当代医者实践叙事智慧的故事,阐明中国叙事医学体系是在对中国传统生命智慧和中医文化中的精华元素的汲取,融合西方叙事医学理念构建起来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新模式,并倡导中国学者积极构建“叙事中医学”学科,将成果不断译介到国外,创设良好的中医叙事生态。  相似文献   

17.
叙事医学是21世纪提出的新的医学概念,主张将叙事这种文学形式引入医学。核医学专业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但与内外妇儿等传统学科相比仍然存在大众知晓度有限等问题,加之放射性核素的使用使很多人会产生“谈核色变”的恐惧心理。如果医患沟通不畅,患者对医生没有足够的信任,核医学检查和治疗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而叙事医学利用“叙事”的方法,采用平行病历、视频等各种模式充分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提供医学信息,用新理念、新姿态解决医患之间的认知鸿沟,有助于把核医学知识、辐射安全知识变成科普,加强对公众的宣教,提高患者对核医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叙事医学有助于改变身心二元论,在考虑生物致病因素的同时,更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助于与肿瘤患者等人群的沟通。叙事医学是联结人文与临床的桥梁,将叙事医学应用到核医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有助于培养技术与人文兼顾的专业人员,加快核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策略。方法:选取14例临终患者进行叙事医学模式管理,在做好临终关怀护理的前提下,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通过讲解亲历的临终事件,以《死亡如此多情》中一些有启发性的文章为教材,给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多的智慧和想象。结果:通过叙事医学的应用,弥合了技术和人性的鸿沟,丰富了人们对生死,痛苦的理解和认知,使患者能自然地、有尊严地对待死亡。所选病例中无任何医疗纠纷发生。结论:通过叙事医学方式护理临终患者可以加强医患沟通,密切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红医故事兼具红色叙事与医学叙事、政治叙事与价值叙事、历史叙事与现实叙事、科学叙事与人文叙事等功能,成为医学生思政课“讲道理”的独特优势和特色资源。红医故事是彰显“红”、标识“医”、根基“真”、弘扬“美”、围绕“育”的故事,教学过程中要聚焦“讲道理”的思政课程本质,遵循“讲深、讲透、讲活”的逻辑要求,把握好历史与现实、教材与学生、内容与过程、主导与主体,多元与统一、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基本原则。红医故事的自身特点有利于讲清政治之理、专业之理、价值之理和时代之理,实践中要以情化理、以事叙理、以实践理、以问辩理、以文载理、以史明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医患沟通现状的简述,指出了科学健康观在现代医患沟通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包括:改变医患在沟通中的固有模式和不正确认识;使医者更加重视主动与患者沟通;帮助医者认识人的健康本质及所涉及的诸多层面;促使医者在与患者沟通中实现“人是目的”;把医学观念变成政府和社会观念;切实促进新医学模式的形成;提升医患素质,促进健康型医院和健康型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