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利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DTI-ALPS)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CI)患者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搜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33例AICI患者(AICI组)和33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集所有被试者的DTI参数以计算DTI-ALPS指数,用于评价AICI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变化。结果:AICI组患者病灶侧大脑半球DTI-ALPS指数显著低于健侧(t=-3.11,P<0.01),也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5.20,P<0.01),AICI病灶的体积、病灶至测量层面的距离与病灶侧大脑半球DTI-ALPS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38;P=0.24)。结论:利用DTI-ALPS指数能够评估AICI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变化,且AICI患者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损害在病灶同侧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2.
1H-MRS 对脑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脑转移瘤和胶质瘤的肿瘤强化区、瘤周区和对侧正常区进行细 胞代谢水平的检测,试图找出恶性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的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例恶性胶质瘤和11例 脑转移瘤患者,先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再对瘤体实质部分、瘤周、对侧正常区行1H-MRS检查,对两种肿瘤的瘤 体、瘤周、对侧正常区的胆碱/肌酸(Cho/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乳酸/肌酸(Lac/Cr)进行比较。 结果 11例脑转移瘤中,原发瘤分别为乳腺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肺癌。20例恶性胶质瘤中,星形细胞瘤Ⅲ级13 例,Ⅳ级7例。两种肿瘤瘤体内代谢物浓度的比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转移瘤瘤周Cho/Cr为0.719±0.287,恶 性胶质瘤瘤周Cho/Cr为1.506±0.84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t=2.118,P=0.043)。结论 在传统MRI图像的基础 上,利用1H-MRS对转移瘤和恶性胶质瘤瘤体强化部分的检查不能对二者作出可靠的鉴别,对瘤周的Cho/Cr的检查 是鉴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的重要手段,胶质瘤的瘤周Cho/Cr水平比转移瘤高。  相似文献   

3.
脑转移瘤瘤周脑水肿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人脑转移瘤瘤周脑水肿 (PTBE)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2 6例人脑转移瘤的VEGF表达 ;术前行MRI检查 ,T2 WI测定PTBE大小 ,并与瘤体体积相比较计算脑水肿指数 (EI)。结果  2 6例脑转移瘤均表达强度不等的VEGF ,VEGF平均吸光度值 (A值 )范围为 0 .10 2~ 0 .196 ( 0 .14 7± 0 .0 2 3) ;且在MRI上都表现有不同程度PTBE(水肿指数为EI =4.13± 0 .41)。VEGF表达水平与EI呈正相关 (r=0 .76 0 ,Ρ <0 .0 5 )。结论 VEGF可能参与脑转移瘤PTBE发生 ;VEGF表达与转移瘤PTBE的相关性 ,对临床治疗脑水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255例单发脑转移瘤和104例高级别胶质瘤为研究对象(共359例,经病理组织活检确诊),术前均常规进行核磁共振扫描以及PWI检查,详细测量肿瘤区、瘤旁区、肿瘤周围水肿区(瘤周区)以及健侧无肿瘤的正常脑组织CBV(脑血容量)值,得出肿瘤区、瘤旁区、瘤周区相对无肿瘤的正常脑组织的rCBV(相对脑血容量)值,记录患者PWI特征。结果 255例单发脑转移瘤,104例高级别胶质瘤PWI显示:1)在肿瘤区,单发脑转移瘤的rCBV值(4. 85±2. 17),比高级别胶质瘤rCBV值(6. 32±2. 59)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高于健侧正常脑组织的rCBV(2. 15±0. 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转移瘤瘤旁区的rCBV值(1. 31±0. 25)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瘤旁区rCBV值是(3. 01±0. 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在肿瘤周围水肿区内,单发脑转移瘤的rCBV值(1. 11±0. 31),比高级别胶质瘤的rCBV值低(1. 58±0. 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4)单发转移瘤的PWI在对比剂首过后,信号恢复较高级别胶质瘤明显慢。结论对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采用PWI的检查手段,计算瘤周区的rCBV值,显示其血流灌注特性,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参数中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15例高级别脑胶质瘤和19例脑转移瘤,术前行常规MRI扫描、增强扫描、DWI及DT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肿瘤囊变区、肿瘤实质区、肿瘤边缘区、瘤周水肿区、肿瘤周围正常脑实质区),分别测量其ADC值及FA值,比较两种肿瘤不同部位ADC值及FA值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的肿瘤实质区(t=4.09,P=0.001)、肿瘤边缘区(t=3.34,P=0.002)的FA值差异显著(P<0.05)。两种肿瘤周围水肿区(t=4.79,P=0.000)的ADC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可以作为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瘤周水肿(peritumor brain edema,PTBE)是脑星形细胞瘤常见伴随征象,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更为显著.PTBE一般指常规增强CT和MRI显示的强化瘤体周围的低密度和低信号不强化区域,病理学血管异常相对较轻,常规增强扫描时无强化,其程度和类型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方案和效果.PTBE可能与肿瘤大小、位置、组织类型、引流静脉压迫及脑实质侵蚀和肿瘤细胞分泌有关[1],推测PTBE的血流状态与肿瘤主体及正常脑组织均有所不同.初步研究证明PTBE血流灌注状况对评估瘤周水肿区脑损害程度、探讨瘤周水肿机制、确定肿瘤真正边界、监测疗效以及鉴别术后改变与肿瘤复发所致的瘤周水肿具有一定价值[1].  相似文献   

7.
MR积分法与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MR积分法与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脑胶质瘤(低级8例,高级22例,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术前行MR常规及灌注成像检查。MR积分法使用9个指标进行评价,灌注指标相对脑血容量(rCBV)由肿瘤及对侧正常脑白质的脑血容量(CBV)相比后得出。分别对低级、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的积分及rCBV值进行分析。结果低级胶质瘤的积分值(067±029)显著低于Ⅲ级(132±047)(t=-348,P=0003)和Ⅳ级(156±020)(t=-736,P=0000)。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P=0182)。低级胶质瘤的rCBV值(238±066)显著低于Ⅲ级(581±320)(t=-357,P=0003)和Ⅳ级(699±247)(t=-509,P=0001)。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365)。结论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常规MR和灌注成像均有重要价值,可相互补充,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评估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后早期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26例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医科达公司Leksell Perfexion伽玛刀,周边剂量为14~21 Gy.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并采用Functool 9.4.05a软件计算肿瘤体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结果 26个采用伽玛刀治疗的转移瘤病灶,其治疗前体积、ADC及eADC值分别为(5.685±4.582) cm3、(1.068±0.417)×10-3 mm2/s和0.377±0.128;而伽玛刀治疗后1月分别为(3.402±3.668) cm3、(1.355±0.472)×10-3mm2/s和0.286±0.103.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前后体积(t=3.138,P=0.004)、ADC值(t=3.133,P=0.004)及eADC值(t=4.190,P=0.000)的变化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可以早期反映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后的变化,有助于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后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组织相似度图谱(TSM)MR灌注成像(PWI)评价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情况的可行性及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脑肿瘤(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7例)患者的MR常规及灌注成像资料.经TSM算法软件和MRI工作站PWI后处理软件将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TSM图和脑血容量(CBV)图.分别测算肿瘤实质区和正常脑白质区(WM)的CBVPWI值或CBVTSM值,然后计算出脑胶质瘤的rCBVPWI值、rCBVTSM值,并分别对Ⅱ级、Ⅲ级、Ⅳ级胶质瘤rCBVPWI值和rCBVTSM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Ⅱ级、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的rCBVPWI值和rCBVTSM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Ⅱ级胶质瘤的rCBVPWI值(1.83 ±0.48)显著低于Ⅲ级(5.95±2.52) (P =0.002)和Ⅳ级(6.47±2.30)(P=0.001).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同样,Ⅱ级胶质瘤的CBVTSM值(2.18 ±0.38)显著低于Ⅲ级(6.06 ±2.81) (P =0.007)和Ⅳ级(6.27±2.76) (P =0.006).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结论 基于TSM的MR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脑胶质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能于术前对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半定量估计脑肿瘤瘤周水肿的灌注状况。方法 应用SomatomPlus4螺旋CT机,对21例脑肿瘤瘤周水肿患者[脑膜瘤4例,胶质瘤(Ⅲ~Ⅳ级)7例、转移瘤10例]进行CT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处理分别计算瘤周水肿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与对侧脑白质和不同肿瘤瘤周水肿间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脑膜瘤和转移瘤瘤周水肿的rCBF和rCBV明显低于对侧脑白质(rCBF:t=2 .92和3 .82,P值均<0. 05, 0. 005;rCBV:t=2 .42和3. 53, P<0 .05, 0 .01),胶质瘤瘤周水肿的rCBF和rCBV与正常脑白质无明显差别(t=1 .00和1 .33, P值均>0 .05)。瘤周水肿区与对侧正常脑白质rCBF、rCBV比值,脑膜瘤和转移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3和0. 73, P值均>0 .05),胶质瘤明显大于脑膜瘤和转移瘤(t=3 .05和3. 37, P<0 .01, 0 .005)。结论 脑膜瘤和转移瘤瘤周水肿区的rCBF、rCBV显著降低,而胶质瘤瘤周水肿区接近或高于对侧脑白质,CT灌注能定量脑肿瘤瘤周水肿血流灌注状况,有助于肿瘤的鉴别和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相对各向异性(rFA)值和相对表观系数(rADC)值在评价脑胶质瘤病理等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7 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DTI 检查.在FA 图上,感兴趣区分别设定在瘤体实质部(FA1)、瘤体边缘(FA2),周围水肿(FA3),以及对侧半球皮质脊髓束(FAc),测量出FA1、FA2、FA3及FAc 值;在相同层面ADC 图上同位置,测量出ADC1、ADC2 、ADC3及ADCc 值,计算出相对FA值(rFA1-3)和相对ADC 值(rADC1-3), rFA、rADC 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之间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7例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胶质瘤(WHO grade I~ II )14 例,高级别胶质瘤(WHO grade III~IV)13例.肿瘤实质部rFA1值与肿瘤级别无显著相关性(r=0.328,P>0.05),肿瘤边缘的rFA2值高级别胶质瘤高于低级别(t=2.453,P<0.05),水肿区高级别胶质瘤的rFA3值低于低级别(t=2.318, P<0.05);肿瘤实质部rADC1值、肿瘤边缘rADC2值与肿瘤恶性程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93、-0.404, P值均<0.05),水肿区高级别胶质瘤的rADC3值高于低级别(t=4.715, P<0.01).结论 胶质瘤边缘的rFA2值、水肿区rFA3值及胶质瘤瘤体部、边缘、水肿区的rADC值在胶质瘤的术前病理分级诊断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多体素2D1HMRS,探讨胆碱复合物/对侧相应正常脑白质区肌酸(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脓肿与20例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患者,在术前行常规MRI检查及2D1HMRS,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胆碱(Cho)和肌酸(Cr)相对值,并计算Cho/Cr-n相对值。结果脑脓肿的Cho/Cr-n相对值(1.12±0.25)明显低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上述指标(2.76±0.73和2.59±0.47)(P<0.01)。结论多体素2D1HMRS的Cho/Cr-n相对值测定在脑脓肿与坏死囊性变胶质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伸指数模型与单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磁共振多b值图像.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及多b值DWI(b=0、30、50、100、200、300、500、800、1000、1500、2000、3000、3500 s/mm2)扫描,经后处理获得肿瘤实体部分的DDC、α及ADC值.结果:40例胶质瘤中包括WHO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23例.低级别胶质瘤的平均DDC、α及ADC值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低级别:(1.04±0.23)×10-3mm2/s,(0.91±0.05)及(0.93±0.10)×10 3 mm2/s;高级别:(0.73±0.21)×10-3mm2/s,(0.82±0.07)和(0.60±0.13)×10 3 mm2/s,P<0.05].当ADC值取0.755×10-3mm2/s时,区分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9%,以DDC=0.929×10-3mm2/s为诊断阈值,分级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5%和89.3%,取α=0.827为诊断阈值,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和64%.肿瘤实体部分的DDC与ADC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02,P<0.05).结论:术前磁共振单指数和拉伸指数模型DWI能够准确地评估胶质瘤分级.与单指数DWI比较,拉伸指数模型并未表现出更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法(3D-ASL)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高级别26例,低级别19例),行常规MRI及3D-ASL检查,于脑血流量图测量肿瘤实性部分灌注最明显区及健侧CBF值,计算TBFmax/CBF健侧比值;观察全脑灌注情况。结果 45例均获得高质量全脑灌注图。高级别胶质瘤于脑血流量图上显示不同程度高灌注,低级别胶质瘤灌注正常或减低,高低级别胶质瘤TBFmax/健侧比值分别为3.11±1.45、0.86±0.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例高级别胶质瘤出现瘤体周围血管较健侧扩张,CBF值升高征象。结论 3D-ASL可在术前安全无创地提取胶质瘤灌注信息以判断其级别,并且可评估患者全脑血流量情况,有助于术前制定周密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视觉和半定量分析在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5例颅内PCNSL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57.49±2.54)岁]的影像资料,并分别与52例脑胶质瘤和60例脑转移瘤患者进行对比,采用视觉分析3组患者的病灶分布和形态特征,半定量分析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脑组织SUVmax的比值(T/WM),评价18F-FDG PET/CT在颅内PCNSL诊断中的价值。2组间半定量结果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校正后t检验,2组间诊断效能的比较及鉴别诊断阈值的判断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 结果 视觉分析结果显示,颅内PCNSL以高摄取18F-FDG的幕上、单发、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为多见,水肿、占位效应及瘤内继发改变不明显。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相比,颅内PCNSL的SUVmax最高(脑胶质瘤:9.96±0.48;脑转移瘤:11.97±0.58;颅内PCNSL:26.42±1.17,t=13.02、11.07,均P=0.000),T/WM亦最高(脑胶质瘤:2.99±0.09;脑转移瘤:2.60±0.08;颅内PCNSL:4.37±0.10,t=10.13、13.88,均P=0.00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SUVmax=15.8时,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982),而当SUVmax=16.8时,颅内PCNSL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AUC最大(0.946);T/WM=3.395为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T/WM=3.220为颅内PCNSL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 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作为传统影像学诊断颅内PCNSL的有效补充,同时在颅内PCNSL与脑胶质瘤和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H磁共振波谱(1HMRS)鉴别恶性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22例单发脑肿瘤患者(14例脑胶质瘤,8例脑转移瘤)术前行常规和增强MRI扫描及1HMRS.对其中16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进行MRI复查.结果:14例脑胶质瘤患者胆碱复合物波高高于脑转移瘤;肿瘤增强区肌醇波高及肿瘤周围区谷氨酸及谷氨酰胺(Glu-n)波高高于脑转移瘤.8例脑转移瘤患者肿瘤增强区Glu-n波高高于脑胶质瘤.术后复查MRI,3例出现复发,1HMRS显示Glu-n及脂质波高显著升高(占18.8%).结论:1HMRS鉴别恶性胶质瘤与脑单发转移瘤有诊断价值,并可对预后判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PWI)在脑胶质瘤放疗后坏死和肿瘤复发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对术后行放疗的胶质瘤患者32例(肿瘤复发组18例;放射性坏死组14例),行MRPWI及常规MRI检查。由灌注数据获取脑血容积(CBV)图和脑血流量(CBF)图,计算出病灶及健侧脑皮质最大相对CBV(rCBV)值、最大相对CBF(rCBF)值。结果肿瘤复发组的rCBV值、rCBF值均升高,肿瘤复发的最大rCBV值及最大rCBF值分别为6.23±2.23、5.21±1.55,健侧分别为3.26±1.03(P<0.01)、2.41±1.15(P<0.01);放射性坏死组的rCBV值、rCBF值均降低,最大rCBV值及最大rCBF值分别为1.90±0.53、1.21±0.32,健侧分别为4.26±1.13(P<0.05)、3.36±1.24(P<0.05);两组间最大rCBV值和rCB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1);非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最大rCBV值和最大rCBF值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795,P<0.05)。结论MRPWI对脑胶质瘤放疗后坏死和肿瘤复发的鉴别有重要意义,最大rCBV值结合最大rCBF值可以更好地鉴别脑胶质瘤放疗后坏死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8.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 DTI在评价胶质瘤病理等级与毗邻纤维束状态之间相关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4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DTI.在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ROI设定在瘤周纤维束FA值最低点(Faa)及对侧半球对称区域(Fac),测量出Faa及Fac值,在相同层面ADC图的相同位置,测量出ADC值最低点(ADCa)及对侧半球对标区域ADC(ADCc)值,计算出相对FA值(rFA)和相对ADC值(rADC).利用纤维束追踪技术重组出肿瘤周围纤维束三维图,根据纤维束三维图对纤维束的状态(推移、浸润或者破坏)进行评价.rFA、rADC及瘤周纤维束的状态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趋势X2检验.结果24例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胶质瘤11例,高级别胶质瘤13例.低级别胶质瘤的rFA值为0.65±0.19, rADC值为1.43±0.50,重组的痛周纤维束追踪图主要呈被推移或者浸润;高级别胶质瘤的rFA值为1.51±0.39,rADC值为1.70±0.27,重组的瘤周纤维束追踪图主要旱被浸润或者被破坏.rFA值在高级、低级别胶质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04,P=0.000),而r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5,P=0.165);纤维束的状态在高级、低级别胶质瘤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5.882,P=0.015).结论胶质瘤的病理等级影响瘤周纤维束的状态,rFA可作为一个参考指标,有助于鉴别胶质瘤的恶性程度;DTI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白质纤维的解剖位置关系,并能显示瘤周纤维不的病理状态,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定量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渗透性参数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HGG)和单发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HGG和21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DCE-MRI资料,分别测量瘤体区和瘤周水肿区的渗透性参数的最大值,即转运常数(Ktrans)、细胞外血管外间隙的体积百分数(Ve)、回流常数(Kep)和血浆体积百分数(Vp).以t检验比较HGG和单发脑转移瘤的各参数最大值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渗透性参数的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HGG和单发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的Ktrans和Kep分别为(0.018±0.013) min-1、(0.575±0.239) min-1和(0.007±0.008) min-1、(0.349±0.313)min-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9,2.495,P<0.05),而其他渗透性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Ktrans值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82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和71.4%.结论 DCE-MRI在瘤周水肿区的渗透性参数(Ktrans e)有助于HGG和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增强后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颅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49例颅内常见肿瘤患者行增强后多体素1H-MRS检查,其中胶质瘤16例,单发转移瘤19例,脑膜瘤14例.测量计算3种肿瘤强化区、强化边缘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代谢物比值: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胆碱/对侧正常脑组织肌酸(Cho/Cr-n)和胆碱/对侧正常脑组织胆碱(rCho),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单发转移瘤与脑膜瘤以及胶质瘤与脑膜瘤强化边缘区之间NAA/Cho比值分别为2.4434±1.636、0.4762±0.278、1.0416±0.240,Cho/Cr-n比值分别为0.5444±0.457、1.0919±0.328、1.1597±0.342,rCho 比值分别为0.5405±0.497、1.1761±0.423、1.3436±0.566,Cho/Cr比值分别为0.9105±0.414、1.6208±0.230、1.0489±0.260;转移瘤与脑膜瘤间除Cho/Cr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脑膜瘤之间除Cho/Cr(P<0.01)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区之间三者NAA/Cho比值分别为0.4550±0.240、0.2436±0.220、0.1415±0.112,Cho/Cr-n比值分别为0.9149±0.294、1.5182±0.935、1.8115±0.804,rCho 比值分别为0.9129±0.304、1.5426±0.808、1.7464±0.504,Cho/Cr比值分别为4.3527±2.509、3.1709±2.197、4.9518±3.716;转移瘤与胶质瘤、脑膜瘤比较除Cho/Cr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胶质瘤与脑膜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脑肿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