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为探讨全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及防制措施,现将大丰市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疫情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了解金湖县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探索防控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金湖县报告的病毒性肝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报告病毒性肝炎219例,发病率为61.48/10万,其中甲、乙、丙、戊和未分型发病率分别为1.12/10万、35.65/10万、12.63/10万、6.46/10万和5.61/10万,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型别,发病构成比占前3位分别是乙肝57.99%、丙肝20.55%、戊肝10.50%。全县各镇和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为散发状态,未出现爆发。发病年龄高峰出现在50~至70~岁年龄组,发病率达99.88/10万。男性发病率为82.96/10万,女性为39.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5,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肝炎病例总数的69.86%。结论病毒性肝炎位居金湖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第1位,应实施以免疫预防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乙肝、丙肝为侧重点,加强重点人群的疫苗免疫接种,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食品及饮水卫生的管理,减少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8-2014年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4年西安市甲肝发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集中度值方法分析甲肝发病的季节特征,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8-2014年西安市共报告甲肝病例572例,年均发病率为1.00/10万,2011年发病率最低(0.61/10万);2008-2014年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48.13,P<0.001),2011-2014年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6.82,P=0.010)。各年份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中心城区(1.14/10万)及城乡结合区(1.19/10万)的年均发病率都明显高于郊县(0.7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且发病集中在东北方向。病例主要集中在20~69岁,占总病例数的71.68%;病例的发病高峰年龄有后移现象。男女性别比为1.60:1;病例以农民为主(30.24%),其次为离退人员(16.78%)、学生(10.50%)。西安市18月龄~6岁儿童甲肝疫苗调查接种率为89.84%。2009年报告甲肝暴发疫情1起。结论 西安市甲肝处于低流行状态,但近3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建议应加强疾病监测、加大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6.
7.
北京市崇文区1997-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崇文区1997-2006年间1121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10年间发病1121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27.10/10万,其中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13.90/10万),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最低(1.38/10万).从病原学分型看,乙肝构成比最高(575例,51.29%),丙肝最低(57例,5.08%);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未分型、乙肝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丙肝和戊型肝炎(简称戊肝)呈平稳上升的趋势;甲肝和未分型都以冬春季为主,乙肝、丙肝和戊肝无明显的季节性;男女发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88.39,P<0.001);各职业均有发病,工人(306例,27.3%)和干部(209例,18.64%)为主;发病集中在20~49岁(749例,66.82%);经血液传播发病强度(7.64/10万)明显高于经粪、口途径传播(3.02/10万)(X2=5.09,P<0.01).结论 进一步提高群众防病和主动接受免疫服务意识,在做好甲肝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扩大免疫接种对象范围,加强重点人群免疫接种工作.加强血液、血液制品、医源性感染管理工作,遏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 ,其发病率位于涪陵区各类传染病发病率的第一位 ,为了进一步掌握病毒性肝炎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 ,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重庆市涪陵区 1991-2 0 0 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涪陵区 1991-2 0 0 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 ,人口资料由本区统计局提供。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涪陵区 1991-2 0 0 0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病肝 ) 1785 2例 ,死亡 6例 ,年均发病率为 16 6 79/10万 ,死亡率为 0 0 6 /10万 ,以 1991年为最高流行年 ,年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扬中市2004-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探讨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2009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通过发病率线形回归模型,估计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6年间扬中市病毒性肝炎中甲型、乙型和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均有P〈0.05),APC分别为-61.902%、-61.864%和-57.216%。病毒性肝炎以30~5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60.77%),男、女性别比为2.75∶1,各型肝炎均以农民和工人发病为主(74.26%),存在季节和地区分布差异。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接种、加强预防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方法,同时戊肝已成为扬中市重点预防控制传染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石门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石门县2001-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石门县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9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7.27/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总病例数的77.62%,甲肝及未分型肝炎20.96%,丙肝占1.42%,戊肝无,发病年龄以20~岁及40~岁为主,分别占48.61%和36.0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发病数的51.19%,其次为工人和学生分别占8.25%和5.62%,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2:1,乙肝以5-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甲肝以3-6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结论石门县病毒性肝炎仍维持较高水平,应进一步做好甲、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其发病率位于涪陵区各类传染病发病率的第一位,为了进一步掌握病毒性肝炎发病规律和流行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重庆市涪陵区1991-200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韶关市2000~2004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韶关市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韶关市2000~2004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韶关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21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7.78/10万,其中乙型肝炎占总病例数的83.48%,未分型肝炎和甲型肝炎分别占9.79%和4.19%,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别占2.18%和0.36%;甲肝发病以3~6月为季节高峰,乙肝以5~8月为季节高峰,发病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49.5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35∶1;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2.92%和16.52%。结论韶关市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继续采取以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5-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发病情况,为制定甲肝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甲肝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山西省太原市甲肝平均发病率为6.05/10万。发病以散发为主,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55~59岁、50~54岁和65~69岁为主,分别占病例报告总人数的10.27%、9.59%和9.51%。发病人群以家务及待业为多,占报告病例的28.23%、其次为离退休人员,占27.55%。男性发病率(4.94/10万)低于女性发病率(7.20/10万)(P<0.01);全市10个区(县)都有病例发生,发病率居全市前三位的分别是迎泽区(8.57/10万)、小店区(7.48/10万)和杏花岭区(7.35/10万)(P<0.01)。结论 山西省太原市甲肝发病以散发为主,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50~65岁为主,人群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女性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王俊武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5,11(4):202-203
目的了解桐城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桐城市1993~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3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甲型肝炎下降明显,乙型肝炎无明显变化。结论降低甲、乙型肝炎的发病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在全部人群中接种甲、乙肝疫苗是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莞市急性新发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分布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07--2011年急性新发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2007--2011年共报告急性新发乙肝病例219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62/10万;死亡3例,年均死亡率为0.04/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85/10万、6.58/10万、5.88/10万、3.42/10万、2.1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桥头、企石、虎门、东城、厚街5个镇街,该5个镇街发病数占全市32个镇街发病总数的45.83%(1005/2193)。男性165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46/10万;女性5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4/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叭)。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15~39岁年龄组,共1790例,占病例总数的81.62%。职业分布以工人为主,共829例,占37.80%,其次为民工506例,占23.07%。结论东莞市近5年来乙肝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高发人群为工人及民工,发病呈现地区聚集性,提示应加强工厂等集体单位及高发地区乙肝防治健康教育,针对高发人群制定有效的乙肝癌蔷务.塘簧略. 相似文献
16.
<正>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随着人们对戊肝的认识不断深入,其危害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为了解大丰市戊肝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对大丰市2004—2013年的戊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大丰市统计局年度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陈秋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35-36
目的分析某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以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市1997-200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55 982例,占全部传染病报告病例数的60.75%,其中报告甲型肝炎10 635例(19.00%),乙型肝炎40 933例(73.12%),丙型肝炎3 351例(5.99%),未分型肝炎1 063例(1.90%)。人群分布中,年龄构成以21~40岁为主,性别以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学生。结论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在该市居各种传染病报告数首位,其流行趋势主导该市传染病流行态势,应加强医疗卫生常识宣教,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天津市20岁以上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控制效果,为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和2010年天津市20岁以上成人急性乙肝报告的发病率,以及1992和2010年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乙肝血清学抽样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天津市2010年共监测20岁以上成人3198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表面抗原抗体和核心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8%、40.68%和13.13%;各年龄组间表面抗原阳性率以50 ~ 59岁组最高(4.56%),20 ~29岁组表面抗原抗体阳性率(48.23%)高于其他年龄组;同1992年监测结果相比,表面抗原阳性率下降39.82%(x2=8.16,P=0.004),表面抗原抗体阳性率上升25.44% (x2=17.79,P<0.001).天津市2010年20岁以上人群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为3.06/10万,较2005年的7.26/10万下降57.85%( x2=160.66,P<0.001).结论 发病率和血清学监测结果均证实天津市20岁以上人群乙肝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湖北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急性乙肝个案信息,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2017年湖北省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2-2017年湖北省共报告11522例急性乙肝病例,6年中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为3.30/10万,男女发病比为1.66〖DK〗∶1,25~29岁发病率最高,为5.43/10万,20~64岁占82.98%,农民占65.77%,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地区年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随州市(5.65/10万)、十堰市(5.13/10万)、荆门市(4.63/10万)。结论 发病地区主要为鄂西北地区,加强高发地区乙肝防控工作;20~64岁是主要发病人群,需优化免疫程序,加大成年人(>20岁)乙肝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提高成人乙肝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疾病控制杂志》2014,18(7)
目的 通过描述1997-2012年吉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吉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变化趋势,为丙型肝炎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2年吉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12年吉林省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从1997年的2.32/10万,上升到2011年的33.06/10万,2012年有所下降.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延边州(42.15/10万),最低四平市(6.56/10万).男女性别比1.40∶1.≥40岁病例占总发病数的86.56%.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最多(26.64%).结论 1997-2012年吉林省丙肝报告发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丙肝尚无疫苗预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全人群丙肝认知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针对丙肝最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