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能否减轻高糖诱导足细胞的凋亡。【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高渗组、高糖组、高糖+叔丁基对苯二酚( tBHQ),高糖+N-乙酰半胱氨酸(NA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凋亡;Western blot 及real time- PCR检测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检测足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过氧化氢酶(CAT)。【结果】 高糖组足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及细胞MDA高于对照组(P < 0.05),而该组足细胞SOD、GSH及CAT低于对照组(P < 0.05);高糖+NAC组的足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及细胞内丙二醛低于高糖组(P < 0.05);高糖+tBHQ组足细胞的总Nrf2及核Nrf2、 HO-1、NQO1的表达高于高糖组(P < 0.05),细胞内SOD、GSH及CAT高于高糖组(P < 0.05),高糖+tBHQ组足细胞的凋亡率、活性氧及细胞内丙二醛低于高糖组(P < 0.05)。【结论】 激活 Nrf2通路降低高糖诱导足细胞的氧化应激,减轻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李龙芸  孙文萍 《北京医学》1998,20(3):137-139
应用小剂量(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于18例肺癌患者化疗中,以观察预防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随机分成G-CSF组及对照组各9例,化疗方案为CE(卡铂-VP16)。结果G-CSF组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发生例数5例,持续天数为3.6±3.5天;对照组持续天数16.8±7.1天,P<0.05。ANC最低值至恢复正常(ANC>2.0×109/L)的天数G-CSF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1.3天,8.9±5.3天(P<0.05)。G-CSF组化疗后的第20天ANC均已恢复正常,ANC为(9.7±6.8)×109/L故可在第22天顺利接受第二周期化疗。对照组ANC(1.66±0.8)×109/L(P<0.01)。由此可见,小剂量G-CSF能有效地防治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用真核细胞报告基因SEAP转染人肝癌细胞系及鸡肝癌细胞系(LMH)的表达系统,供研究HBV基因功能应用。方法 分别将带有分泌性碱性磷酸酶(SEAP)报告基因的pBC12/PL/SEAP及pBC12/CMV/SEAP质粒DNA转染Huh7、HepG2及LMH细胞,并用pBC12/CMV/SEAP质粒DNA与S基因区变异体的克隆HBV DNA共转染HepG2细胞。培养后收取细胞培养液,用E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核DNA倍体、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计数及增殖细胞抗原(PCNA)阳性指数变化与癌分级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银染色方法及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30例前列腺癌病人DNA倍体、AgNORS计数和PCNA阳性指数的变化。③结果前列腺癌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t=7.267~7.502,P<0.01),并且随着前列腺癌细胞分化程度降低,逐渐增加(H=42.534,t=2.156~6.756,P<0.05,0.01;F=194.771,105.605,q=13.214~15.813,P<0.01);2年内死亡者,其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明显高于存活2年以上者(t=5.256~7.608,P<0.001);前列腺癌病人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960~0.966,P<0.001)。④结论前列腺癌DNA倍体、AgNORS计数、PCNA阳性指数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可作为前列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肝癌发病中刺五加对肌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6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喂普通饲料)、3-甲基4-双甲氨基偶氮苯(3-Me-DAB)组(喂含0.06%3Me-DAB饲料 10周)和刺五加组(饲喂同 3-Me-DAB外、另加入刺五加 4.5g/kg饲料,用常规方法检测全血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微量化学发光造检测吞噬细胞活性(PMN-CL)。结果1.PMN-CL检测峰值、积分值和吞噬细胞指数,3-MeDAB组较正常组和刺五加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和P<0.01)2.全血GSH-PX活性、SOD活性,刺五加组较3-MeDAB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刺五加组和3-MeDAB组均较正常组升高(均P<0.05)。结论刺五加在大鼠实验性肝癌诱发过程中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对抗致癌剂引起的机体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代偿性增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后肝部分切除模型,研究了术后第1、3、7天残肝肝再生度、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率、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和白蛋白(ALB)的变化,以及动物10d存活率。结果显示:丹参组SGPT和ALB术后第7天恢复到正常水平,动物10d存活率为66.7%(缺血组为25.0%,P<0.05),术后第3天AFP阳性率为85.7%(缺血组为33.3%,P<0.05),与缺血组比较,术后残肝再生度和肝细胞MI增加。结果表明,丹参对缺血残肝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均称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大鼠IU-GR发病中的作用,将SD系雌性大鼠分为3 组。A组:孕7 d 起被动吸烟,饮酒;B组:孕7 d 起被动吸烟,孕15 d起饮酒;C组(对照组):并于孕20 d 检测3 组孕鼠胎盘NO 及ET含量。结果:A、B两组IUGR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1)。B组胎死率低于A 组(P< 0.05)。且胎仔体重减轻以肝脏为主,同时A、B两组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ET-1 水平则远高于对照组(P< 0.01)。ET与NO比值显著增大(P< 0.01)。结论:孕早期被动吸烟、饮酒可产生混合型IUGR动物模型。孕晚期饮酒则产生不均称型IUGR动物模型。且IUGR的发病可能与NO合成、释放减少及ET-1 合成、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观察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学鉴定,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基因的表达;60只SD雌性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随机分4组,PBS组、BMSC组,shRNA-NC-BMSC组、TSG-6-shRNA-BMSC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恢复灌注后3、6、24h取血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6含量,恢复灌注后6h取中叶肝脏组织,WesternBlot检测TSG-6蛋白表达,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肝组织显微结构。【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状态稳定,增殖能力强,表达CD29及CD44,不表达CD34及CD45,慢病毒感染下调BMSC的TSG-6基因表达效率达73.99%;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稳定,各时间点TSG-6-shRNA-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高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ALT、AST、TNF-α、IL-6含量均低于PBS组(P<0.05);TSG-6-shRNA-BMSC组的肝脏TSG-6蛋白表达低于BMSC组和shRNA-NC-BMSC组(P<0.05),PBS组未见TSG-6蛋白表达;TSG-6-shRNA-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BMSC组和shRNA-NC-BMSC组重,与PBS组无明显区别,BMSC组和shRNA-NC-BMSC组的肝组织损伤较PBS组明显减轻。【结论】移植BMSC能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沉默TSG-6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削弱了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检测H铁蛋白及L铁蛋白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AO及3AO的生长情况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3H标记胸腺嘧啶校苷摄入细胞DNA的放射测定法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测定。结果:H及L铁蛋白均能抑制 AO及 3AO细胞的生长,此作用在加入铁蛋白后的 72 h较 36 h显著,且随铁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01<P<0.05)。在72时H铁蛋白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发现,加入铁蛋白可使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初步认为铁蛋白,特别是H铁蛋白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并阻止其从 G0/ G1;期进入 S期。  相似文献   

10.
对28例肾病综合征(NS),24例慢性肾炎,19例慢性肾衰(CRF)及50例健康人血脂及载脂蛋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NS组和慢性肾炎组病人甘油三脂(TG)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健康者,尤以NS组为著(P<0.05),两组高TG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5.6%和62.5%;NS组apoAⅠ和CⅡ明显升高(P<005和<001),apoB100无明显变化,apoAⅠ/apoB比值升高;慢性肾炎组载脂蛋白无显著变化。CRF组高TG血症发生率为45.6%,但其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apoAⅠ,apoCⅡ含量明显降低(P<001和<005),apoB100明显升高(P<001),apoAⅠ/apoB100比值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研究miR-103对肝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miR-103在肝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将miR-103inhibitor转染到肝癌细胞中,分为实验组(转染miR-103 inhibitor)和对照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通过MTT实验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103 mimics后肝癌细胞中FBW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通过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转染miR-103mimics 或inhibitor后FBW7-3’UTR活性的变化。【结果】 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miR-103在肝癌组织和HepG2 细胞系中均高于癌旁组织和LO2肝细胞系(P< 0.05)。MTT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103 inhibitor实验组肝癌细胞的存活细胞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Realtime PCR 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转染miR-103 mimics实验组肝癌细胞中FBW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低于对照组.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03mimics的实验组中FBW7-3’UTR报告基因活性显著降低(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103 inhibitor的实验组中FBW7-3’UTR活性显著升高(P< 0.05)。进一步实验发现,转染FBW7后能显著下调由miR-103 mimics所引起的细胞增殖作用。【结论】miR-103可以通过抑制FBW7的表达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Zhang G  Lin Z  Zhang B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7):540-543
目的探讨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中一氧化氮(NO)的作用及诱生规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选择性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位PCR法对免疫损伤性肝细胞NOS基因表达进行原位检测,并观察细胞培养上清中NO生成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结果用卡介苗(BCG,15、30、50mg/只静脉注射)单独投与或与炎性细胞因子配伍(CM,含白细胞介素1β,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细菌脂多糖)可引起培养上清NO浓度及LDH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NO生成量与肝损伤程度成正比,而与BCG剂量成反比;大鼠免疫损伤性肝实质细胞NOS基因表达以可溶性胞浆型iNOS为主;iNOS选择性抑制剂氨基胍在明显抑制细胞培养上清中NO生成(83.4%,P<0.05)的同时,减轻肝细胞损伤的程度(36.0%,P<0.05);而转录抑制剂放线菌素D则加重肝损伤(增加25.5%,P<0.05)。结论在免疫刺激条件下诱导生成的NO主要参与肝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氧自由基对淋巴滞留性脑病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通过结扎和摘除颈深淋巴结造成淋巴滞留性脑病的动物模型,测定脑淋巴引流阻断后1,3,5和7d大脑皮层内NO,脂质过氧化物(MDA)和自由基清除剂CuZn-SOD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脑淋巴引流阻断后1dNO含量明显降低,3、5和7d降低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1、3、5和7d的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CnZn-SOD含量均显著减低(P<0.01)。MDA与CuZn-SOD有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NO、氧自由基在实验性淋巴滞留性脑病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第7版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阴茎癌病理N分期是否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价值。 【方法】 1999年到2012年共110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按照第6 版和7 版 UICC-AJCC 病理N分期系统分期。Kaplan-Meier法进行疾病特异性生存率 (DSS) 分析并采用Log-rank 检验进行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预测模型比较,概率比卡方检验(LR)、AIC标准和c-index一致性系数作为预测模型的评估标准。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第6版分期pN1、pN2、pN3患者的3年DSS分别为89.6%、55.2%和32.5%,pN2与pN3患者之间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76)。按照第7版病理N分期标准,旧版pN2期患者中16例升期为pN3,6例pN3期患者降期为pN2。第7版分期pN1,pN2,pN3患者的3年DSS分别为89.6%、65.0%和31.2%,各组之间的D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结结外侵犯和结内转移患者,3年DSS分别为73.1%和23.9%(P < 0.001)。模型评估结果显示第7版病理N分期系统具有更好的预测预后准确度。【结论】 UICC-AJCC第7版病理N分期能更好地预测阴茎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内皮素的改变。方法:复制内脏血管阻塞(SAO)性休克模型,用左旋精氨酸(L-Arg)及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处理动物模型后分别测定血浆中ETs、MDA、组织蛋白酶D(CD)、NO-2/NO-3含量。结果:L-Arg减缓了大鼠I/R血压下降(P<0.01),降低了血浆MPO、LDH、CD、MDA的含量(P<0.01)及肠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P<0.05);L-NAME与L-Arg相反。MPO与EB正相关(P<0.01),NO-2/NO-3与ETs负相关(P<0.05)。结论:NO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ETs参与SAO休克过程。  相似文献   

16.
用单抗3A5制备与去甲斑蝥素(NCTD)的偶联物。ELISA检测结果表明:3A5 NCTD偶联物保持对人肝癌BEL 7402细胞的免疫反应性。克隆生成法测定结果显示:3A5 NCTD具有比NCTD更强的细胞毒性,两者的IC50分别为2.3mg/L和4.2mg/L。小鼠腹腔内移植H22肝癌,腹膜内给药(ip),3A5 NCTD(3mg/kg)和NCTD(3mg/kg)的延长寿命值(ILS)分别为168%和42%。裸鼠移植人肝癌BEL 7402细胞,静脉给药(iv),NCTD的肿瘤抑制率为15%(P>0.05),3A5 NCTD为62%(P<0.01);瘤结周围给药(pt),NCTD的肿瘤抑制率为47%(P<0.05),3A5 NCTD为78%(P<0.01)。结果表明,与NCTD相比,3A5 NCTD对裸鼠移植人肝癌和腹腔肿瘤具有更强的治疗作用。以上结果提示单抗与NCTD偶联物在肿瘤的导向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用改良的四氮唑硝基蓝(NBT)还原法观察了电针以及生物活性物质(BAS)包括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OM)和P物质(SP)对大鼠多形核白细胞(PMN)杀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及BAS均能增强大鼠PMN的杀菌功能(P<0.01);BAS对大鼠PMN的杀菌功能具有双向调节效应。纳洛酮可阻抑电针对PMN杀菌功能的提高(P>0.05);可被BAS所翻转。电针的镇痛效应和NBT阳性细胞提高效应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8.
13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按国际工作分类分低、中、高度恶性(LG、MG、HG)3组。对NHL和14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RLH)作核分裂计数(MF),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s)计数,并用MBC法检测部分病例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_67抗原。MF、AgNORs、PCNA及Ki_67检测结果有较好相关性(r值0.612,P<0.01),均和NHL恶性度呈正相关,LG、MG、HG及RL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LG和RLH组P>0.05),表明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有助于了解NHL恶性度,但不能区分LG和RLH。MG中弥漫小裂细胞型(DSC)细胞增殖活性低于同组其它类型(P<0.05),但与LG无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相对较好,拟属LG。MF、AgNORs和PCNA值越高,生存期越短,表明细胞增殖活性有助于预测NHL预后。MF和AgNORs经济易行;Ki67全面反映增殖细胞的数量,仅用于冰冻切片;PCNA可用于石蜡切片,便于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扩散因子( H G F/ S F)、转化生长因子β( T G Fβ)在结核性胸腔积液( T B P E)中的表达,寻找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特异性标记。方法:用 H G F/ S F E L I S A 药盒和生物法测定32 例胸腔积液中 H G F/ S F和 T G Fβ水平,并对 T B P E组中10 例病人同时作血清 H G F/ S F、 T G Fβ检测。结果: H G F/ S F在 T B P E中为7.5±7.3 ng/m l,高于非 T B P E的0.98±0.88 ng/m l( P< 0.05)。10 例 T B P E者的胸水和血清 H G F/ S F含量分别是10.9±6.6 ng/m l和1.9±1.7ng/m l( P< 0.002)。 T G Fβ在 T B P E中含量为27.3±11.1 ng/m l,高于其在血清中的含量3.9±3.3 ng/m l( P< 0.001),也高于对照血清的1.87±1.05 ng/m l( P> 0.05)。结论:在 T B P E中存在高水平 H G F/ S F、 T G Fβ。这可能与结核性肉芽肿形成有关,可能在促进胸膜纤维化及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脂质代谢紊乱机制。方法测定了68例小儿NS及 120例健康对照组 7项血脂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检测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并采用SDS-PAGE检测NS组尿蛋白类型。结果所有7项指标在携不同 ApoE等位基因(Apoε2、A poε3及 Apoε4)的患儿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5),而携Apoε3等位基因型的选择性蛋白尿(SPU)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同型的非选择性蛋白尿组(NSPU)( P< 0. 05)。 NSPU组的 Apoε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 12.96% vs 5. 00%, P< 0. 05)。结论小儿原发性 NS的脂质紊乱主要与其蛋白代谢异常有关而与ApoE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系。但携 Apoε2等位基因的 NSPU患儿有进行性肾脏损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