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疣状癌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0-2012年收治的86例经组织病理确诊的口腔疣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病灶区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44例于肿物边缘外1.0~1.5cm单纯行病灶扩大切除,21例除行病灶扩大切除外均同期行临近瓣转移修复术,1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及颌骨部分切除术,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右侧颌下腺摘除+颌下腺导管改道术。对术后患者随访调查,单纯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3例(其中包括同期行临近瓣修复患者1例),余来见复发。对复发病例再次行肿物扩大切除,未见复发。结论疣状癌的诊断需靠临床表现、镜下形态以及生物学行为判断,外科根治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术后应定期复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舌癌、口底癌病灶切除后即刻修复重建术中保留下颌骨牙槽突的可行性,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1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38例舌癌、口底癌患者(原发灶T1-T3,下颌骨无侵犯)行保留下颌骨牙槽突的病灶扩大切除、选择性或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游离皮瓣移植舌及口底修复重建术,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8个月,原发病灶处无一例复发,转移皮瓣成活良好,口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在舌癌、口底癌病灶切除及修复重建术中,通过严格地筛选病例,保留下颌骨牙槽突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对侧舌瓣旋转修复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3例舌根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舌根癌切除后采用对侧舌瓣旋转修复术后组织缺损,并同期行同侧颈淋巴清扫术。结果13例患者术后舌瓣边缘无裂开坏死。随访2~6年局部未见复发,舌尖均能伸出下前牙切缘以外,语音及吞咽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对侧舌瓣旋转修复术,能较好地重建舌根癌术后组织缺损,恢复舌的语音和吞咽功能,具有操作简单、方法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邻近组织瓣修复唇癌术后缺损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邻近组织瓣同期修复唇癌术后组织缺损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唇、唇颊组织瓣同期修复唇癌切除术后组织缺损22例。唇癌切除根据病变的部位及范围大小,采用唇组织全层“V”形或“W”形切除,术后根据唇组织缺损情况,设计采用残存唇组织、对侧唇组织或唇颊组织瓣修复缺损。结果:22例唇癌患者经2~10年随访无复发,唇形态及功能均理想。结论:采用唇、唇颊组织瓣是同期修复唇癌术后部分缺损的理想方法,手术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0-2011年收治的21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包括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其他名称)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病灶区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学表现、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1例病例均在病灶边界外0.5~1 cm切除病灶。10例随访5 a以上,6例随访3 a,3例随访2 a,其中3例复发。对于复发病例,采用低剂量分次放射治疗。1例随访3 a,肿物明显减小,1例随访2 a,肿物基本消失,1例随访半年,无明显变化。结论:口腔颌面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表现,其中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若入路困难或者多次复发,可辅助放射或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早期舌、颊、牙龈癌术后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2017年8月收治的24例早期口腔癌患者,其中舌癌16例,牙龈癌5例,颊癌3例。患侧行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后,扩大切除病灶,同期应用3 cm×4 cm~5 cm×7 cm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对皮瓣成活、肿瘤复发、患者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3/24例皮瓣成活,成活率为96%。术后随访3~30个月,1例牙龈癌局部复发,复发率为4%;2例舌癌远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8%。患者言语、进食基本正常,对口腔形态及功能比较满意,随访期内未发生死亡病例。结论: 传统带蒂颏下岛状皮瓣制备简单,成活率高,手术创伤小,术后护理容易,是修复早期舌、颊、牙龈癌术后缺损的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软腭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并复习相关文献。18岁女性患者,右上软腭处出现肿物,行“右上软腭区肿物扩大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随访1年未见复发。腺源性非特异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症状不明显,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必要时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与其他含透明细胞的肿瘤如黏液表皮样癌等相鉴别,以扩大切除治疗为主,预后较其他唾液腺肿瘤好。  相似文献   

8.
舌根恶性多形性腺瘤双颈淋巴结转移(附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舌根恶性多形性腺瘤(MPA)双侧颈淋巴结内癌转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舌根恶性多形性腺瘤双侧颈淋巴结内癌转移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疗过程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本文病例为老年男性,首诊症状为颈侧上部无痛肿物,鼻咽镜检查发现舌根无痛性肿物,钳取活检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行舌根肿瘤扩大切除及双侧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为舌根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成分为鳞状细胞癌,可见淋巴管内瘤栓,双侧Ⅰ、Ⅱ、Ⅲ区颈淋巴结内癌转移(18/42)。术后放疗50Gy,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与转移。结论:舌根MPA极罕见,双侧颈淋巴结内癌转移病例,经文献检索未见报告。手术彻底广泛切除原发灶并行颈清扫术,辅以放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额部岛状瓣在老年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老年口腔癌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同期用额部岛状瓣行术后缺损重建.其中,8例额瓣经颧弓下进入口腔,5例经颧弓外侧转移进入口腔,分别修复颊部、舌部、磨牙后区和口底黏膜区组织缺损,重建口腔功能.结果:13例皮瓣均全部成活,修复区形态及功能良好.前额部供区缺损游离移植皮片全部成活,但植皮区皮肤移动度稍差,术后1年皮片色泽接近正常,额部畸形不明显.随访6个月~2a,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额部岛状瓣适合于老年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尤其是面积较大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移植在晚期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治疗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同期修复11例晚期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术后缺损的患者。分析原发肿瘤的部位和类型、放疗剂量、缺损的范围、所采用游离瓣的设计、受区血管的选择、游离瓣的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共采用15块游离组织瓣修复缺损,包括12块游离腓骨瓣、2块腹直肌皮瓣和1块前臂皮瓣。1例患者采用3块游离瓣修复(腓骨瓣、腹直肌瓣和前臂瓣),2例患者采用2块游离瓣修复(腓骨瓣和腓骨瓣,腓骨瓣和腹直肌瓣),余9 例患者各采用1块游离瓣修复。全部游离瓣均获得成活,无1例出现血管危象及组织瓣的全部或部分坏死。全部患者术后放射性骨坏死的症状均完全缓解,外形和功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期间未见有肿瘤和放射性骨坏死复发。结论 对于晚期的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采用病灶切除同期游离组织瓣移植是有效可行的方法,游离腓骨瓣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面动脉瓣修复口咽癌术后缺损的效果及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口咽癌患者33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同期采用顺行或逆行面动脉瓣修复组织缺损。 结果33例面动脉瓣中,逆行性皮瓣11例全部成活,而顺行性皮瓣成活18例、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2例。皮瓣成活病例伤口愈合良好,患者术后语音和吞咽功能得到恢复。 结论应用面动脉岛状肌皮瓣修复口咽癌切除术后缺损,制取技术简单,皮瓣血供明确,皮瓣成活率高,瘢痕较为隐蔽,是修复口咽癌切除术后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数字外科引导下利用口内血管吻合技术联合血管化游离髂骨瓣移植在颌骨重建中的临床操作与优势,探讨口内血管吻合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武汉大学口腔医学口腔颌面外科3例因颌骨良性肿瘤需行颌骨切除并同期修复的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颌骨及髂骨CT扫描,制定虚拟手术计划,设计、制作取骨截骨导板,手术切除肿瘤,其中2例为口内入路切除,1例为口外入路切除。截取髂嵴部带血管蒂骨瓣,以面动静脉为受区吻合血管与髂骨瓣血管蒂进行吻合,从而完成髂骨瓣对颌面部缺损的重建修复。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评估。结果: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其中2例患者无口外切口,1例患者仅有一处原发灶切除为口外切口。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颌面部结构基本对称且美观。结论:口内血管吻合技术与髂骨瓣及虚拟手术计划相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结果。口内吻合技术不仅可以完成口内颌骨病灶切除后重建,对于需经口外入路切除病灶的病例也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收集2001~2008年收治的20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黏液表皮样癌中腮腺13例(65%),副腮腺1例(5%),腭部2例(10%),颌骨2例(10%),颌下腺1例(5%),颊黏膜1例(5%)。其中11例为高分化,4例为中分化,1例为低分化,其余未分级。20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切除范围视肿瘤部位及分级而定),其中4例行同侧颈部选择性淋巴清扫术,17例行术后放疗。3例因面神经受累同时切除面神经,其中1例行面神经吻合术,1例行耳大神经移植术,手术半年后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随访1~5年,失访2例,平均随访时间2.44年。获随访的18例均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时应重视原发灶切除的彻底性,在疑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时应同期进行选择性颈部淋巴清扫术;对于术中切除不彻底,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显示为中低分化病例应进行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artery island flap,SIF)在修复口腔及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017年6月—2020年6月,我科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同期行颏下岛状瓣修复的患者资料,并以同期行血管化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共30例...  相似文献   

15.
368例放射性颌骨坏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手术为主的多种治疗方案治疗放射性颌骨坏死(radionecrosis of iaws,RNJ)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缺损修复的近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368例RNJ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X^2检验(SPSS 11.0统计软件包)比较各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治愈率、好转率和总有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组织瓣修复术后缺损的近期效果。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采用死骨刮治术对早期局限性骨坏死有效,而对中、晚期颌骨坏死只能起到暂缓病情的作用;252例RNJ患者行死骨扩大摘除或颌骨切除,术后症状有效缓解(总有效率82.9%,P〈0.05);18例患者采用部分或半侧颌骨切除并同期进行血管化组织瓣移植(其中8例行折叠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缺损),除1例出现血管危象(静脉栓塞)及组织瓣部分坏死外,全部游离瓣均成活,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面部外形以及重建下颌骨高度均得到了有效恢复。结论:死骨刮治术仅适用于临床早期病例,晚期RNJ应行颌骨切除并同期血管化组织瓣移植.折叠腓骨复合组织瓣是修复下颌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比较少见 ,可为原发的 ,也可为转移性的 ,我们收治颌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患者 5例 ,其中原发性 2例 ,转移性 3例 ,男性 2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 6 9岁。均接受头颈部和胸部CT检查 ,其中 3例行颈部和腹部MRI检查 ,2例接受全身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影 (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PET)检查。随访时间为 6~ 30个月。2例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 ,1例初次手术切除范围在肿瘤周缘 2cm者 ,术后 4个月局部复发 ,接受第 2次扩大切除手术 ,在肿瘤周缘 3cm距离扩大切除直至皮下组织 ,随访观察 2 0个月未见复发。另 1例术后接受放…  相似文献   

17.
成釉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骨内肿瘤,目前文献报告例数较少,因而该疾病的流行病学、治疗方式以及预后仍不清楚。作者报告成釉细胞癌1例,采用病灶及病灶周围2cm颌骨、软组织扩大切除方式,病理检查证实为成釉细胞癌,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目前患者正随访中,无复发及远处转移迹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癌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早期口腔癌患者,男性20例,女性25例,其中舌癌18例,下颌牙龈癌8例,上颌牙龈癌7例,口底癌6例,颊癌3例,软腭癌3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原发灶外1cm扩大切除术,不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最长5年,最短1年。结果 3例患者1年后失访。在随访期内有1例舌癌患者扩大切除原发灶后2个月复发,41例患者随访期内原发灶控制良好。有6例舌癌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颈部以及颌下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并且伴有疼痛,1例下颌牙龈癌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均行治疗性颈清术,病理证实均为颈部转移淋巴结,其余35例患者在随访期内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口腔癌患者可以单纯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术后进行密切随访,如有颈部肿大淋巴结,应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其病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5 年6 月—2017 年6月我院诊治的15 例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男4例(26.67%),女11例(73.33%);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39.33岁;3例(20%)复发2次,其余12例(80%)复发1次,平均复发间期是16.3 a。所有患者均采用肿物及下颌下腺切除术(除2例前次手术已切除下颌下腺者外),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结节生长且大多包膜不完整。随访1~13 a,中位随访时间6 a,仅1例(6.67%)患者可疑复发,因其年龄较大,无手术意愿而未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下颌下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尚不多见,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原发性多形性腺瘤类似,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上前牙区牙龈瘤切除同期行美学修复较传统术式的优势。方法:收集40例牙龈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美学修复组(美学组)(n=20)。传统组仅行牙龈瘤切除。美学组牙龈瘤切除同期采用带蒂瓣(冠向复位瓣或侧向转位瓣)行美学修复。术中、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记录纳入位点的角化龈宽度(KGW)、牙龈退缩(GR)、红色美学指数(PES)。术后2周、6个月记录患者满意度及龈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美学组KGW显著高于传统组,GR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2周、3个月PES美学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周、6个月美学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无牙龈瘤复发。结论:牙龈瘤切除同期采用带蒂瓣修复可显著改善角化组织量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