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唑来膦酸作为第三代双膦酸盐药物已广泛用于恶性实体瘤骨转移相关事件的防治。进一步研究发现,唑来膦酸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焦磷酸合酶的活性,使异戊烯焦磷酸大量蓄积,同时异戊烯焦磷酸与细胞内一磷酸腺苷结合形成三磷酸腺苷分解类似物蓄积于细胞中,从而改变细胞周期蛋白和凋亡蛋白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具有一定的直接和/ 或间接抗肿瘤作用。有关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肝癌等前期临床试验提示唑来膦酸与细胞毒药物、内分泌药物及靶向药物联合具有一定程度的协同抗肿瘤作用,并且在抗肿瘤药物之后序贯应用效果更好。一些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
于海宁  钱诚 《中国肿瘤》2017,26(6):460-464
唑来膦酸(ZOL)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典型代表,在已上市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中应用最广泛、综合疗效最好,现已作为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规治疗药物.多项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究已证实,唑来膦酸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联合其他辅助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抑制复发及转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钧  张楠  孔凡英  孙玉萍 《癌症进展》2005,3(5):486-489,505
骨骼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并可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和高钙血症等.二膦酸盐是治疗骨转移最常见的药物,唑来膦酸作为新一代含氮二磷酸盐类药物,是至今已发现的药物中抗骨吸收能力最强的.本文综述了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张丽娜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6):1005-1007
早期乳腺癌在接受辅助治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时均会对患者骨密度造成不良影响,加速骨丢失。第三代双磷酸盐—唑来膦酸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质重吸收,主要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唑来膦酸-弗隆辅助协同试验(ZO-FAST)显示唑来膦酸在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同时使用不仅可有效防止骨质丢失,还具有明显降低肿瘤复发的作用。奥地利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研究小组-12(ABCSG-12)试验结果同样表明唑来膦酸在联合内分泌治疗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除此之外,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也证实唑来膦酸联合化疗也具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唑来膦酸联合新辅助化疗降低复发(AZURE试验),对于绝经5年以上和年龄>60岁的人群,辅助化疗加唑来膦酸显著减低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在ABCSG-12试验中同样发现对于年龄>40岁的患者,唑来膦酸可明显降低复发风险,而年龄≤40岁患者却未在唑来膦酸的治疗中获益。这些结果表明唑来膦酸在雌激素低水平(自然的或治疗后结果)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易于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对于唑来膦酸的最佳剂量和持续时间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确认,相信随着相关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可以提供更充足的证据来支持唑来膦酸在早期乳腺癌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唑来膦酸作为第3代双膦酸盐药物已广泛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相关事件的防治。唑来膦酸在乳腺癌中具有抗肿瘤治疗作用。唑来膦酸通过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防止有利于肿瘤生长的骨微环境的形成,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调节免疫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与放化疗及内分泌等辅助治疗有序贯协同增效作用。唑来膦酸在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也在几项相关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骨转移导致的骨相关事件使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第三代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BPs)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在治疗多种实体瘤骨转移骨相关事件以及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方面有效。目前大量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提示:ZOL 可能具有预防骨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阻滞肿瘤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肿瘤血管生成。因此,ZOL 可能对没有发生骨转移的早期癌症患者有预防骨转移的作用。本文就唑来膦酸预防骨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含氮双磷酸盐,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骨疾病。既往研究发现唑来膦酸在体内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抗肿瘤作用,同时可以协同增加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抗肿瘤疗效。最近研究发现,唑来膦酸亦可以协同增加靶向及免疫调节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抑制甲羟戊酸代谢途径、影响肿瘤信号通路、调节免疫反应、抗血管生成等有关。本文综述了唑来膦酸联合靶向及免疫调节药物在抗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典型代表,在已上市的双膦酸盐类药物中其综合疗效最好,不仅可以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也可直接或间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乳腺癌属于易发生骨转移的一类恶性肿瘤,大量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对乳腺癌骨转移具有一定的疗效,可缓解骨痛,目前其已被纳入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常规治疗中,同时唑来膦酸在辅助性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时亦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唑来膦酸对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唑来膦酸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翌  李颖  白松  高亚杰  刘基巍 《癌症进展》2005,3(4):395-398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恶性肿瘤骨转移中、重度疼痛患者52例,随机双盲分成两组:A组(试验组)22例:唑来膦酸4mg溶于生理盐水50ml静滴;B组(对照组)30例:博宁90mg 生理盐水750ml静滴.结果唑来膦酸镇痛效果:显效(CR):4/22,部分缓解(PR):13/22,无效(NR):5/22,总有效率(CR PR):77.27%(17/22),疗效维持时间16.4天,KPS评分平均提高20分,主要不良反应为一过性骨痛加重,发热、恶心、呕吐.对照组总有效率(RR):77.33%,疗效维持时间14.8天.结论唑来膦酸对缓解癌症骨转移疼痛有效,安全性好,病人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
Chen J  Liu ZY  Zhao LJ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4):318-319
骨转移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约50%的原发恶性肿瘤都有扩散到骨骼的趋势.骨骼是继肺和肝之后第三常见的肿瘤转移部位.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甲状腺癌、肺癌和膀胱癌.  相似文献   

11.
骨肉瘤、Ewing's肉瘤和软骨肉瘤等恶性骨肿瘤多为高度血管化肿瘤,严重危害青少年患者,病死率高。虽然包括手术和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改善了这些患者的预后,但相当一部分患者还是很快发生转移,而这正是主要的死因。恶性骨肿瘤具有多种维持和增加血供的机制,因而使得肿瘤生长及转移。本文就有关恶性骨肿瘤新血管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人们先后在黑素瘤、胶质瘤等肿瘤中发现了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拟态是肿瘤细胞自身形成的,是肿瘤的微循环特殊形式。血管生成拟态的调节与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上皮钙黏素等的表达相关。血管生成拟态预测低分化、高浸润和低生存率,是预后不良的标志。所以经典抗血管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拟态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骨肉瘤LM8细胞株黏附、迁移、侵袭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唑来膦酸处理LM8细胞,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作用和LM8细胞的黏附力;细胞划痕试验检测LM8细胞的迁移力;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LM8细胞对细胞外基质(ECM)的侵袭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含量。结果经过6.25μmol/L、12.5μmol/L、25μmol/L的唑来膦酸处理后,LM8细胞的黏附、迁移和侵袭力均明显下调,培养上清液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含量也明显下降。结论唑来膦酸可抑制骨肉瘤LM8细胞的体外黏附、迁移和侵袭力,并同时明显降低LM8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张克斌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2):1491-1493
目的分析放疗同步及序贯唑来膦酸对骨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患者,观察组39例在放疗的同时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36例放疗结束2~3周后予唑来磷酸治疗。结果放疗同步组与序贯唑来膦酸组有效率分别为92.31%、8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时间平均为7、10天,无痛维持时间平均为65、55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时或序贯唑来膦酸在骨转移瘤的综合治疗中效果相似,不良反应相似。  相似文献   

15.
国产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高钙血症多中心Ⅱ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肿瘤高钙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对15例肿瘤性高钙血症患者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5min治疗,在28天内定期观察血钙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1例患者因依从性差出组,可评价疗效14例。有效缓解率,即校正血钙降至正常,为100%(14/14),有效缓解中位时间为5.07天,缓解的中位维持时间22.30天。不良反应主要有轻中度发热。结论:国产注射用唑来膦酸能够快速、有效、持久的降低恶性肿瘤高钙血症,使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6.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静脉点滴唑来膦酸4mg加局部放疗30Gy/10f/2w,对照组则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总缓解率分别为93.3%和73.3%,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KPS评分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田甜  于雁 《实用癌症杂志》2016,(10):1637-1639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肺癌骨转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紫杉醇(150 mg/m2)加顺铂(80 ng/m2)联合化疗,21 d为1个周期,共3个周期.观察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增加唑来膦酸治疗,每4周重复一次,连续使用3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5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活动能力恢复总有效率为(79.1)%,显著高于对照组(48.8%)(P<0.05).观察组骨病灶修复的有效率为(60.5%),显著优于对照组(44.2%)(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9.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 异常增殖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本研究旨在探讨唑来膦酸(zoledrnic acid,ZOL)对肺癌95D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I法药物敏感性试验,Western blot、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相关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小室测定细胞体外侵袭力.结果 ZOL对肺癌95D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随着ZOL作用时间的延长,VEGF、MMP9、MMP2的mRNA表达和VEGF、MMP9、ERK1/ERK2的蛋白表达量均逐渐减少.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表明,ZOL作用4d、6 d组侵袭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ZOL对肺癌95D细胞的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减弱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A growing body of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zoledronic acid (ZA)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nd low estrogen level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benefit of ZA administration in postmenopausal Korea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who were also receiving aromatase inhibitors.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4 and December 2010, 235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aromatase inhibitor therapy were investigated. All patients were postmenopausal, as confirmed by laboratory tests. Of these patients, 77 received adjuvant upfront ZA for at least 1 year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adjuvant treatment. The remaining 158 patients never received ZA and were treated according to the St. Gallen guidelines.

Results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for ZA treatment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62 months, and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ZA in addition to aromatase inhibitors showed a bette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compared to those who received aromatase inhibitors alone (p=0.035).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patients who received ZA showed a bette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independent of the tumor size, nodal status,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histological grade. For this model, Harrell c index was 0.743. The hazard ratio of ZA use fo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as 0.1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01-0.99).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upfront use of ZA as part of adjuvant treatment can offer a survival benefit to postmenopausal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aromatase inhibito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