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结合心理康复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34例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n=17)和对照组(n=17),均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另加系统化心理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作业疗法结合心理康复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教育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0)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康复教育,对照组(n=20)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和BI评分明显改善(P<0.01),MAS评分治疗组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MAS、FMA和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康复教育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体化作业疗法对老年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60 例老年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作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 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BI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个体化作业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0 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康复单元组(n=45)和对照组(n=45)。康复单元组纳入康复单元,按照康复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运动训练。治疗6 周后采用Brunnstrom分期上肢及手功能评定、简化Fugl-Meyer 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上肢及手功能的Brunnstrom分期、FMA评分及MBI 评分上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康复单元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卒中单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2月,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Z1.153,P0.05)。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MBI评分均显著增加(Z5.645,P0.001),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Z2.275,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770,P0.001)。结论目标导向式重复性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和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分为观察组(运动疗法加作业疗法)和对照组(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训练3个月后,应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作业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患者综合功能的疗效。方法:对入住本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测,确定65例右大脑半球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予个体化作业治疗为观察组,23例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予针刺结合作业治疗为实验组。3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结果:①观察组和实验组治疗后FIM、FMA、MMSE评分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②3组治疗前后FIM、FMA、MMSE评分差值的平均效应不全相同,经过两两比较,实验组FIM、FMA、MMSE评分差值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和个体化作业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睡眠质量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出院的脑卒中后偏瘫并发睡眠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对照组给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干预3个月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结果 3个月后,试验组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延续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联合靳三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和靳三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康复方案基础上增加运动再学习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分别对2组康复疗效、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NIHSS评分、简易下肢Fuge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BI)、10 m最大步行速度进行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NHISS评分、FMA评分、BI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月治疗,2组的康复效果均比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治疗组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FMA评分(下肢部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及BI评分上升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方案联合靳三针疗法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群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治疗组(n=6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组采用拮抗肌针刺法。在治疗前、治疗28 d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拮抗肌群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中的运动功能部分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损评估量表中的运动功能部分(SIASM)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SIASM对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测,并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及Barthel指数评定法(BI)进行相关分析比较。结果:SIASM总分与FMA总分显著相关(r=0.9545,P<0.001),SIASM上肢分与FMA上肢分显著相关(r=0.9776,P<0.001),SIASM下肢分与FMA下肢分显著相关(r=0.9329,P<0.001),SIASM总分、SIASM上肢分、SIASM下肢分与BI得分均显著相关(r1=0.7694,r2=0.6301,r3=0.7552,P<0.001)。结论:SIASM是有效的,并且简便、实用,能敏感地反映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变化,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动表象疗法结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另加运动表象疗法.2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及手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FIM).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Fugl-Meyer上肢及手功能评分、FIM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运动表象疗法结合作业疗法能明显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进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与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及点穴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MA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MA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点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且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MT)结合通督醒神针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镜像组、针刺组及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针刺组则分别辅以MT治疗或通督醒神针法治疗,观察组则同时辅以MT治疗及通督醒神针法治疗,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期、Barthel指数(BI)、偏瘫侧腕背伸时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 结果 治疗2周、4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AROM及B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发现,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偏瘫侧腕背伸AROM均显著优于镜像组及针刺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BI评分显著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BI评分均显著优于镜像组及针刺组(P<0.05)。6例观察组患者fMRI显示,治疗4周后其患侧初级运动区、运动前皮质区及辅助运动区均可见高强度激活区。 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通督醒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功能障碍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更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的影响。方法4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 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y-Meyer 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Holden 功能步行分级(FAC)、Berg 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FAC、BBS、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视觉反馈训练。分别于康复干预前、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N9、N20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MA评分(47.91±6.92)分,高于对照组的(40.31±7.87)分,Barthel指数评分(77.33±11.82)分,高于对照组的(66.79±12.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上肢SEP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视觉反馈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早期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提高SEP的N9、N20波幅,缩短其潜伏期,促进镜像神经元系统中与上肢运动功能有关脑区的兴奋度。  相似文献   

17.
许林海  韩丽雅 《中国康复》2015,30(3):185-18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上肢功能强化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上肢功能强化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Brunnstrom分级上肢评定、简化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肩外展及腕背伸主动活动范围(AROM)测定、主动肩外展和腕背伸时三角肌和桡侧腕长伸肌等长收缩的肌电积分值(IEMG)测定。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Brunnstrom分级、FMA评分、FIM评分,肩外展AROM、腕背伸AROM、IEMG值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功能强化训练能有效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51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6)和对照组(n=25),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但治疗组增加作业疗法。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的上肢综合运动功能,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手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ADL及手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作业疗法强化上肢及手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和恢复偏瘫患者的各种精细协调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