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方案对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神经功能、肌张力及脑干、脊髓颈、腰膨大部位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钙结合蛋白-D28K(CB)、微白蛋白(PV)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其中模型组、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康复组、电针组、综合组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6d后,检测各组肌张力、神经功能缺损,以及PV、CB的表达情况.结果:6d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康复组、电针组和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以综合组最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肌张力均有所降低(P<0.05),以综合组最为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脑干、脊髓颈膨大、腰膨大中CB和PV积分光密度值均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综合组增多最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电针、康复训练结合电针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大鼠的神经功能、肌张力,并可上调脑干、脊髓颈膨大、腰膨大中CB、PV的表达,而尤以康复训练结合电针治疗方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针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急性脑梗死(ACI)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80例ACI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功能训练组(45例)、电针治疗组(45例)、NMES组(45例)和综合治疗组(45例)4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采用洼田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4组治疗后洼田试验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电针治疗组、NMES组和综合治疗组治疗后洼田试验评分和临床有效率优于功能训练组(P<0.05),综合治疗组较NMES组、电针治疗组更优(P<0.05),电针治疗组与NMES组洼田试验评分和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卒中后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伴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分为:训练组(n=188),接受普通吞咽训练;电刺激组(n=196),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综合组(n=112),接受中医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 周吞咽评分、肺炎发生率及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改善值,随访出院后3 个月内新发肺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综合组吞咽障碍治疗有效率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治疗期间肺炎发生率低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出院后3 个月新发肺炎的发生率3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组NIHSS 评分改善值高于训练组(P<0.01)及电刺激组(P<0.05)。结论针刺、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急性期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电针、康复训练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去除脱落患者3例后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电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自行在家中康复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在臂丛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治疗组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VAS疼痛评估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电针、功能锻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满意,上肢功能恢复理想,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督脉电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和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入组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康复组、电针组、督脉电针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电针,督脉电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督脉电针治疗,30min/次,1次/天,5次/周,共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图测试、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MS值、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估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电针组、督脉电针组较康复组RMS(root mean square)值和改良Ashworth(MAS)均有所有所降低(P0.05),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增加(P0.05);督脉电针组较电针组RMS值和MAS均有所有所降低(P0.05)、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所增加(P0.05);3组协同收缩率在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3组之间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肱二头肌、肱三头肌RMS值,对两者之间的协同收缩率影响不明显,同时显著改善患者患侧上肢肘关节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躯体疾病对患者的脑功能产生影响,引起脑功能紊乱,并通过心理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精神症状。老年人在慢性躯体疾病的基础上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从而可使其病死率增加。目的:探讨单纯抗抑郁药物与心理及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慢性躯体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躯体疾病康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对象:于2000-03/2003-01选择入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病科患者10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不能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心脏、消化道症状、慢性疼痛或全身症状;Zung量表评分>40分,平均(48.83±4.15)分。随机分为药物组(n=46)与综合组(n=56)。两组患者均有≥2种躯体症状,其中≥3种占81.0%。方法:根据两组患者不同原发病,遵循内科疾病治疗常规,予以正规治疗,同时予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剂氟西汀,20mg/d,根据病情可于2周后酌情加量至40mg/d。综合组患者在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的同时立即实施有效的心理指导,包括①明确患者抑郁和恐惧的焦点所在,予以安慰和心理援助,减低焦虑情绪。②提供有关疾病的基础知识,客观告知其病情及预后,鼓励学习有关康复技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③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鼓励家庭和社会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和生活支持,协助患者和家庭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减少患者的隔绝感和孤独感,增加安全感。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及8周时采用Zung量表和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进行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评分,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包括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前景等5个方面,最高10分,最低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佳。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治疗后2,8周时,两组患者Zung量表和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2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Zung量表总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1.12±2.60),(48.83±4.15),t=10.67,P<0.05];[(40.88±3.43),(49.03±4.21),t=11.24,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8周时两组Zung量表总分下降明显[(36.11±2.87),(30.71±3.6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组间比较,综合组更优于药物组(P<0.05)。②治疗2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治疗前后及组间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5.47±1.33),(5.32±1.04)];[(5.55±1.18),(5.27±1.35)]。治疗8周时药物组和综合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评分开始上升[(7.21±0.13),(8.83±0.3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抗抑郁综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无并发症出现,绝大多数患者对原发病的预后呈现乐观的心态。早期识别老年抑郁症,对促进原发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中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 法检测80例急性中毒患者(镇静催眠药、乙醇、一氧化碳、农业杀虫剂各20例)及20例正常人血清 TNFα。结果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组(SH 组)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CO 组)血清 TNF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01),急性乙醇中毒组(AL 组)和急性农业杀虫剂中毒组(FI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O 组血清 TNFα明显高于 AL 组与 FI 组(P<0.001),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SH 组与 AL 组治疗后血清 TNFα均低于治疗前血清 TNFα(P<0.05),CO 组治疗后血清 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FI 组治疗后血清 TNFα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 TNFα在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及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的增高是由于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刺激其升高,故抗氧化剂及氧自由基清除剂治疗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中毒机理为组织器官缺氧的急性中毒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运动训练和电针治疗。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2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在治疗1个月时2组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和6个月时康复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评分及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程建明  穆敬平  刘润  彭力 《中国康复》2007,22(5):332-33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电针组40例用电针刺激体穴结合C3-5夹脊穴治疗;阻滞组40例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及0.9%生理盐水5ml的混合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综合组40例则结合2种方法综合治疗。治疗前后以临床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积分,综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阻滞组(P<0.05,0.01)。结论: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电针阳明经穴位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阳明经穴位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54例早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行运动疗法,B组行运动疗法加电针阳明经穴,C组行运动疗法加平衡肌张力针法,2周和4周后,根据Ashworth痉挛评级和Fugl-Meyer评定(FMA)评定两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肌张力提高,但B、C组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4周后B组较C组、A组下肢Ashworth分级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偏瘫患者阳明经穴位主要提高患者肌张力,对软瘫期运动功能康复可能有效,而不适用于痉挛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加早期康复,治疗组增加电针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简式Fugl-Meyer评分(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电针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患者介入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12.
偏瘫功能康复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Barthel指数评价将491例偏瘫病人分为依赖组和自理组,并且观察康复前后的Barthel指数及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理组病人的Barthel指数和活动能力较依赖组明显改善,分别增加100%和77%(P<0.01),康复频度减少9.1%(P>0.05),康复程度下降6.6%(P<0.001)。作者认为,偏瘫病人通过严格的康复医学检查,早期积极康复医疗,根据个体Barthel指数评价康复程度,是一种比较全面而切合实际的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医学模式出发,对偏瘫病人进行功能康复评价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语言康复训练配合头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言语训练治疗,言语训练采用Schuell刺激法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对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患者训练类型有所侧重。每次30min,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选取头部穴位,运动性失语取运动区,感觉性失语取感觉区,完全性失语取语言三区,并且配合百会、风府、哑门等穴位。每周治疗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语言功能评分采用《汉语失语成套测验》,就自发说话、语言理解、复述和命名四方面内容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失语程度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总疗效比较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0.03、0.02、0.02、0.02,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2、0.03、0.01、0.02、0.03,P均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3、0.03、0.03、0.02、0.03,P均0.0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为0.03,P0.05)。结论: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自发说话、言语理解、复述及命名的评分及失语程度,疗效优于单纯言语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肌骨超声评估及总主动关节活动度(TAM)、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观察电针的应用对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40例,并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需接受康复宣教、物理因子治疗、支具配戴等综合治疗,而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分别使用肌骨超声评估肌腱粘连程度,并评估患者TAM和FIM。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重度粘连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TAM、FIM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重度粘连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TAM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电针组患者重度粘连所占比例,TAM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后4周及对照组治疗后8周(P<0.05),但电针组FIM评分较组内治疗后4周及对照组治疗后8周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的粘连是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患者受损手部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量脊髓损伤患者住院康复期的生存质量,以及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方式。方法:9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康复期的脊髓损伤患者,分为综合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1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骨关节疾患非脊髓损伤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脊髓损伤患者26—50岁占57.14%,损伤原因交通事故、高处坠落、重物砸伤占73.63%。比较生存质量总分及各领域得分,脊髓损伤患者明显低于骨关节疾患非脊髓损伤患者(P<0.05)。治疗前后比较,综合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环境领域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但心理领域得分有所下降,社会领域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总分、生理领域得分综合康复组比传统康复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BI均有明显提高(P<0.01),综合康复组比传统康复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比骨关节疾患非脊髓损伤人群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康复期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高血压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疗效及对脑AVP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 (VD)大鼠的疗效及对脑精氨酸加压素 (AVP)的影响。方法将 30只大鼠制成肾性高血压 (RHR)后再造成脑反复缺血拟VD ,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 (用氢化麦角碱 ,DHET)各 10只 ,共治疗 2 8天。治疗后均以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情况 ,并检测脑AV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水迷宫潜伏期明显长于电针组和药物组 (P <0 .0 5—0 .0 0 5 ) ,药物组长于电针组 (P <0 .0 5— 0 .0 0 5 )。在额叶 ,电针组和药物组AVP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 (P <0 .0 1,P <0 .0 5 ) ;在纹状体 ,电针组AVP含量高于药物组 (P <0 .0 5 ) ,而在海马、颞叶 ,3组的AV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行为 ,提高脑AVP的含量并使之重新分布 ,其作用优于DHET。  相似文献   

17.
王俊棠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3):2313-231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和护理对脑卒中饮食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饮食障碍患者分成常规药物组、功能训练组、低频组、电针组、综合组各30例,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饮食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经康复治疗14d、28d后评估,综合组较常规药物组、功能训练组、低频组、电针组饮食功能的改善更显著(P<0.05,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吞咽功能训练、冰刺激、低频电刺激、电针刺激等综合康复措施是治疗脑卒中饮食障碍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靳路平  魏春香  周玉萍 《护理研究》2007,21(35):3227-3229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概念的心理康复作用.[方法]将4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实施角色扮演4周,对照组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于入组时和4周后分别对两组病人采用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自尊量表(SES)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入组时两组TSCS和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角色扮演有助于消除病人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概念水平,有利于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梗死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综合康复组(n=35)行常规康复治疗加电针疗法,普通康复组(n=35)行单纯康复治疗,对照组(n=35)无任何康复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3个疗程后进行P300检查。结果治疗后综合康复组P300潜伏期低于普通康复组,波幅高于普通康复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