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烧伤科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4年间烧伤科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特点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4年间烧伤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64株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多黏菌素B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80%。其中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从0%升至92%。另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此4年间有也有明显提高(P<0.05),对米诺环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60%),对多黏菌素B未发现耐药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耐药率2010年较2009年出现降低,从95%分别降至88%、64%、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临床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省太原市某医院2009年1月至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009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468株,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及重症监护病房(ICU),来自痰标本76.3%,其他标本23.7%.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13.4%),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29.0%、亚胺培南31.2%、美罗培南31.8%、左氧氟沙星46.6%、阿米卡星49.0%,对其他的10种抗生素耐药率达50%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现象严重.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监测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多重耐药株及泛耐药株的产生,并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收集的11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21种药物(包括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7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E、npmA),RT-PCR检测甲基化酶基因arm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在58.2%~83.8%之间,且MIC值多在512.0μg/mL以上。对多粘菌素B敏感率100%,其余药物耐药率在43.6%~93.6%之间。armA基因检出率为36.4%(40株),其余基因未检出。RT-PCR结果显示,armA基因在高水平耐氨基糖苷菌株中有mRNA的表达。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度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患者送检细菌培养标本,分析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30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痰标本和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为ICU最多,其次为脑外科。该菌敏感率最高的抗生素为多黏菌素,占94.7%;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80.7%;米诺环素50.9%;四环素30.0%;复方新诺明24.6%。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多分布于ICU、脑外科;该菌耐药性严重,治疗该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是多黏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等。  相似文献   

5.
赵素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82-3383
目的:探讨我院综合 ICU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综合 ICU并发院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药敏试验分析其对2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大多为多重耐药菌,耐药率较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多粘菌素 B、左氧氟沙星,三者耐药率均为0.0%,米诺环素耐药率为7.7%,其他抗生素耐药率达50%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 ICU 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可形成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以大剂量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或)联用米诺环素作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6.
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耐氨基糖苷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4月临床分离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70株,PCR(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5种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和测序。统计菌株对亚胺培南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armA基因的检出率为68.6%,未检出rmtB、rmtA、rmtC和rmtD基因。所有菌株对除亚胺培南外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80%。结论 16S rRNA甲基化酶(armA亚型)基因广泛存在于这些耐药菌株中。这些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情况和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分离的12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液标本中,占有58.53%,其次是引流液(17.89%)和血液(8.13%);其中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共108株,占87.80%,导管、尿液、痰、引流液等培养的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00%,100%,95.45%,90.82%;对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5.56%,其次为米诺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为31.71%,42.2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5%,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大于8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重症监护室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攀枝花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和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127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PCR法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最后用ERIC-PCR法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127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0.3%、79.5%和72.4%。对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全部耐药的菌株有98株,其中95株检出armA基因,未发现rmtA和rmtB基因阳性菌株。根据ERIC-PCR结果将95株armA阳性菌株分为4个型,其中以B型为主。结论近年来,攀枝花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现象严重,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度耐药性与甲基化酶基因armA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9.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本院2008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微生物鉴定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对多重耐药菌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联合药敏实验.结果 通过MIC的测定,从9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筛选到了25株多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菌株多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科.8种常用抗生素中仅亚胺培南耐药率<30%.体外联合药敏实验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显示协同或累加作用的16例.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引起院内感染的最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应引起临床科室的高度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对MDR-Ab引起的感染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 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儿科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23 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 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选取多重耐药菌45 株,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PCR 检测β- 内酰胺酶(OXA-23、OXA-24、OXA-51、OXA-58)基因.结果 123 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率>60%,但对多粘菌素B 均敏感,对米诺环素(3.8%)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27.7%)耐药率也较低.在45 株多重耐药菌中,根据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共可分为3 型,其中以A 型为主;PCR 扩增,OXA-51 全阳性,OXA-23 阳性率为77.8%,OXA-24、OXA-58 均为阴性.结论 儿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播散流行,OXA-23 是造成其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我院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进分析,并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A P I S t a p h和T H-168鉴定编码管,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0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22.5%)、头孢哌酮/舒巴坦(25.6%)、氨苄西林/舒巴坦(31%)、阿米卡星(35%)、环丙沙星(40%)、头孢他啶(44.6%)、庆大霉素(52%)、哌拉西林(56%)、头孢哌酮(65%)、氨苄西林(88%).结论 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新生儿等科室,具有多重耐药性,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提拱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4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提供适当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1月重症医学科分离的22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对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并根据分布情况分别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主要为痰液、引流液、血液。痰液中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最高,多重耐药菌株占比56.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4.7%和51%,对丁胺卡那、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3%和2.6%。而其他部位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对丁胺卡那、替加环素无耐药。结论重症医学科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是由痰液标本中分离得到,耐药性较高,临床需高度重视,而引流液、血液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低。严格做好院感防控,才能有效地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鲍曼不动杆菌3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迁及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05至2007年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临床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年至2007年医院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609株,其中有587株来自痰标本,其年检出数占年检出细菌总数的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并呈多重耐药,其中对氯霉素耐药率最高为91.7%,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6.3%,对米诺环素、美洛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动态监测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最佳的感染控制措施和经验治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进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监测:从病人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开始直至离开,同时采集监测病人临床标本、病人体表定植菌、重症监护病房空气和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方面入手,连续采集标本,培养存在的鲍曼不动杆菌。得出本院ICU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定植率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5年1-12月共检出15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1月-3月检出39株,4-6月检出42株,7-9月检出37株,10-12月检出41株,病人临床标本定值率均在90%以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达到99%以上,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25.32%。结论多重耐药不动杆菌的基础率较高,且耐药性严重,应当在临床治疗中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的VITEK-2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临床各科送检标本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采用WHONET 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8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分离率居前3位科室依次为呼吸内科、ICU(重症监护室)、普通外科,分别占40.6%、29.1%、18.0%。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最低的是米诺环素35.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43.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大于90.0%。结论: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临床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多为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菌株。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仍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应重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等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6.4%)、其次为美罗培南(20.5%)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9.7%),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81.5%);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50%左右或以上。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为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对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多重耐药性尤其显著,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临床致病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的标本,结果经鉴定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0株,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分别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保持敏感性100%,对多粘菌素B中介敏感性为6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3%。结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共136株,采用K-B纸片法测定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鲍曼不动杆菌的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结果:32株耐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93.8%、81.3%、62.5%、62.5%,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的耐敏感率均低于18.7%。对32株耐氨基糖苷类的鲍曼不动杆菌8种氨基糖苷酶基因扩增共获得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分别为15株aac(3)-I、32株aac(6′)-Ib、32株aac(6′)-Ⅱ、29株ant(3″)-I。结论: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93.75%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M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苷酶aac(3)-I、aac(6′)-Ib、aac(6′)-Ⅱ、an(t3″)-I基因广泛存在于耐氨基糖苷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11.8%),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5.4%和68.6%,米诺环素耐药率75.6%,其余抗茵药物耐药率均大于90.O%;PFGE分型发现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235株属于3个克隆株。在多个城市的医院内流行,另有13株属于2个克隆株。分别在一个城市的医院内播散;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51组基因,258株携带OXA-23组基因,未检测到金属酶基因。结论克隆播散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OXA-23和OXA-66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特点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和16S rRNA甲基化酶分析.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临床分离出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54株,经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实验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测定;基因扩增仪(PCR)扩增碳青霉烯酶、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及其克隆测序.结果 54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表型,全部都携带OXA-66基因,其中53株携带有OXA-23基因,全部53株菌都检测到OXA-23基因上游插入序列ISAbal,41株菌检测到16S rRNA甲基化酶armA基因阳性.结论 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最主要原因,其上游插入序列ISAbal 在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