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引导组织再生(GTR)术后患牙正畸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2011年来锦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因牙周病导致个别牙严重错牙合畸形患者19例(患牙26颗),GTR术后6个月开始正畸治疗,比较矫治前后患牙牙周状况。结果 19例患者经牙周-正畸治疗后,有17例达到矫治目标,牙周状况明显改善。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的前牙牙槽骨高度略有增加,后牙牙槽骨高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GTR手术可使牙周-正畸治疗的安全性、疗效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正畸和牙周基础、牙龈环切术联合治疗因牙周炎导致前牙病理性移位的患者 ,观察治疗后牙周组织的改变。方法 牙周炎导致前牙病理性唇向散开移位患者经牙周基础治疗后 ,对需压入的前牙进行牙龈环切术 ,再开始正畸加力。使用牙周临床检查、常规根尖片、前牙区CT来观察比较正畸治疗前后患牙的牙龈出血、探诊深度、牙槽骨高度和附着水平的变化。结果 结合牙龈环切的正畸治疗后患牙牙槽嵴顶高度增加 ,产生新附着。结论 正畸结合牙周系统治疗和牙龈环切术矫治牙周炎所致前牙唇向散开移位患者 ,可以排齐牙列、关闭散开的间隙 ,并促使牙周改善 ,形成新附着  相似文献   

3.
刘玮玮  马俊青 《口腔医学》2022,42(11):1011-1014
目的 通过分析锥形束CT(cone beam CT, CBCT)比较成人和青少年安氏Ⅰ类正畸患者经减数正畸治疗前后的牙槽嵴高度,探究减数治疗对成人及青少年安氏Ⅰ类患者牙槽骨高度的影响及差异。方法 研究纳入成人和青少年安氏Ⅰ类拔牙正畸患者共40例(成人20例,青少年20例),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进行矫治,通过术前及术后CBCT分别对青少年及成人患者的20颗牙颊、舌侧牙槽嵴高度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 在测量的3 200个根面中,成人在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明显;成人矫治前有210个根面骨开裂,拔牙矫治术后为477个,青少年矫治前骨开裂有14个,拔牙矫治术后为40个。结论 正畸拔牙矫治将导致成年患者牙弓前部牙槽骨高度降低,而青少年组拔牙矫治前后各区段牙槽骨高度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成年牙周病患者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通过测量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探讨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特点,为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成人牙周病患者15例,矫治前后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上下颌中切牙至第一磨牙远中各个牙槽骨的高度.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各牙间牙槽骨高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除上下前牙间牙槽骨高度增高之外,矫治后较矫治前各牙间牙槽骨的高度均有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要加强口腔卫生的监督,定期进行牙周检查及治疗,正畸矫治中使用适宜的力量可以减少牙槽骨高度的丧失,并使有垂直骨吸收的牙槽骨高度有所恢复,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成人牙周病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矫治前后牙槽骨的高度,比较其变化,探讨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特点,为成人牙周病的正畸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病患者12例,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矫治前后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分别测量上下颌中切牙至第一磨牙远中各个牙槽骨的高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各牙间牙槽骨高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除上下前牙间牙槽骨高度增高之外,矫治后较矫治前各牙间牙槽骨的高度均有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牙周病患者在矫治中定期做牙周检查及牙周治疗,严格控制菌斑。同时严格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指导,在统一正确的刷牙方法下进行矫治。正畸矫治中遵循细丝轻力的原则,使有垂直骨吸收的牙槽骨高度有所恢复,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矫治采用TOMY0.018固定矫正器,应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遵循细丝轻力的原则,在同一正畸医师指导下操作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评估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成人患者对下前牙区牙周状况及下前牙去代偿的影响。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2009年12月—2011年10月就诊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下前牙区牙槽骨菲薄且有正颌手术适应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将其中9例接受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评价不同治疗阶段下前牙区牙周状况及下前牙去代偿的效果。采用SAS 8.02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术前正畸结束、治疗结束下前牙牙根长度及舌侧牙槽骨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正畸阶段,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及下前牙倾斜角度显著增加(P〈0.01),术后正畸阶段,两者均未见改变(P〉0.05)。下前牙区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在术前正畸阶段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正畸阶段,唇、舌侧牙槽骨高度保持稳定(P〉0.05)。结论: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下前牙去代偿完全,下前牙区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长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P患者25例,收集初诊(T0)、正畸治疗完成后(T1)、正畸结束3年以上末次复查(T2)时的全口根尖X线片,通过根尖X线片评价患者根形态异常情况、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评价根形态异常对牙周-正畸治疗的影响,并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与正畸后长期牙槽骨高度变化相关的牙和个体水平因素。结果T0、T1时统计25例患者的693颗牙,T2期随访14例患者,共观测368颗牙。牙周-正畸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根形态异常(估计值为-2.392)、牙位(上颌牙vs.下颌牙估计值为3.139;前牙vs.后牙估计值为?3.469)和T0期的牙槽骨高度变化(估计值为-0.391)(P<0.05)。根形态异常、下颌牙、前牙以及T0时牙槽骨高度高,都是牙槽骨增加的不利因素。正畸后长期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牙位(上颌牙vs.下颌牙估计值为3.735;前牙vs.后牙估计值为-5.318)、T0时探诊深度(估计值为-1.594)和T0时牙槽骨高度(估计值为-0.498)(P<0.05)。下颌牙、前牙、T0时牙槽骨高度增加和T0探诊深度增加,都是正畸后长期牙槽骨增加的不利因素。结论多因素分析显示,正畸治疗结束时,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根形态异常、牙位和T0时牙槽骨高度;正畸后3年以上复查,牙槽骨高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牙位、T0时的探诊深度和T0时牙槽骨高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正畸去代偿前后严重的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变化情况。方法对15例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严重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23.6岁),分别在治疗前(T0期)和正颌手术前1个月(T1期)进行CBCT摄片。分别测量正畸前及术前正畸结束时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包括牙槽骨厚度、牙槽骨附着高度、牙根长度等指标。相关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正畸去代偿前后的比较结果显示:1正畸去代偿以后下切牙唇倾度增大,根尖点距舌侧骨皮质距离变小(P<0.01);2牙槽骨厚度未见明显改变;3唇舌侧牙槽骨附着高度矫治后均有降低,尤其是舌侧牙槽骨附着高度降低显著(P<0.01);4牙根长度测量未见明显改变。当下切牙进行较大范围的唇向倾斜运动时,牙根向舌侧骨皮质靠近,牙槽骨附着高度进一步降低。结论在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中,由于需要在不良的牙槽骨形态中移动下切牙,必须密切关注其牙周组织状况、牙槽骨形态变化以及牙根与牙槽骨的关系,选择恰当的矫治方案,减少下切牙过度地唇舌向移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牙周炎致错位前牙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目的 对牙周炎致唇向散开的前牙经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进行正畸治疗 ,观察其疗效。方法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 16例患者唇向散开的上前牙 ,使用临床牙周健康指数分析、根尖片观察牙槽骨高度变化及模型分析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正畸压入使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 1 2mm ,前牙覆盖由 7 0mm减至 2 0mm ,覆由 4 0mm减至 2 0mm;牙周组织健康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经环切离断牙槽嵴顶纤维后 ,正畸压入治疗在矫正患牙咬合关系的同时可改善牙周组织状况 ,增加牙槽骨高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对牙根、牙周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2018年01月—2022年12月完成阻生上切牙正畸牵引的患者40例,选择对侧同名牙根尖孔未发育完成的为A组(23例),对侧同名牙根尖孔发育完成的为B组(17例)。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A、B组埋伏的上切牙牵引前后的牙根长度,比较患牙牵引后与对侧同名牙以及1年后患牙的牙槽骨(牙槽骨宽度、唇侧骨板厚度、牙槽骨高度)及角化龈宽度变化。结果 埋伏上切牙牵引后牙根长度较牵引前均有所增长(P<0.05);A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接近对侧同名牙牙槽骨宽度(P>0.05),而B组牵引后的牙槽骨宽度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牵引后的唇侧骨板均无法达到对侧同名牙的高度及厚度(P<0.05),角化龈宽度也显著小于对侧同名牙(P<0.05);但A组1年后的回访中,角化龈宽度显著增长(P<0.05)。结论 对埋伏上切牙牵引,有利于埋伏的上切牙牙根生长、牙槽骨的改建和角化龈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9例成人牙周病正畸患者采用控制牙周病后进行正畸治疗的综合疗法,取得满意效果.9例患者最小27岁,最大42岁;除1例为男性外,其余均为女性.7例为安氏Ⅰ类错,前牙牙槽骨吸收1/3-2/3,其中2/3吸收2例.除1例用活动矫治器矫治外,其余均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矫治.2例拨牙,1例不改变磨牙咬合关系.矫治前进行全身及局部因素检查,进行牙周治疗,保持牙周卫生.矫治结束后采用可摘式固位器2例,牙套固位1例,可摘式牙周夹板固位1例,及龙鱼线粘接固位5例.2例矫治后为远中关系,7例为中性关系.上下前牙排齐,间隙关闭,恢复正常覆覆盖关系,牙周病得到控制并减轻,牙松动度减轻,牙槽骨吸收停止,容貌改善,效果满意.牙周病患者通过正畸治疗有利于消除病因;牙周病正畸时应严格控制牙周炎,保持口腔卫生.矫治时应施以轻力,矫治前让患者详细了解矫治计划,经患者同意后方可执行.牙周病患者正畸后容易复发,为稳定治疗效果,保持时间应延长.从临床观察看,尼龙鱼线制作的牙周夹板美观、舒适,固定效果稳定,适宜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量评估微手术辅助正畸治疗对下前牙区牙槽骨开裂的效果。方法:从佛山市口腔医院正畸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就诊的成人病例中,选取下前牙区有牙槽骨开裂的错牙合畸形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告知的前提下,选取患者下前牙区进行微手术正畸治疗,通过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评价不同治疗阶段中下前牙区牙周状况。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前及术后半年下前牙舌侧牙槽骨厚度高度无显著差异。术后半年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显著增加(P<0.05),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高度在术后半年显著增加(P<0.05)。结论:微手术正畸治疗下前牙区牙槽骨开裂疗效显著,下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高度在术后半年显著增加,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13.
伸长磨牙的正畸-修复联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扬  孙丽艳  刘奕 《口腔医学》2011,31(7):441-442
目的 探讨伸长磨牙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例因磨牙伸长无法镶牙患者,先通过正畸矫治将伸长磨牙及牙槽骨压低,待缺牙区镶复高度足够时行修复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正畸治疗后伸长磨牙及牙槽骨均被成功压低,修复治疗后磨牙可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结论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是治疗伸长磨牙的有效方法,修复前正畸治疗可为缺失牙修复提供有效间隙,使修复体及牙列在功能和美观两方面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衡峰  魏洁 《口腔医学》2009,29(10):555-556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成人牙周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28例患有牙周病的错畸形患者进行常规牙周治疗及正畸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牙周、牙槽骨情况的变化来评价正畸治疗对患有牙周病的错畸形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28例患者的错畸形得到矫正达到个别正常,矫正结束时牙周情况较矫治前明显改善。结论正畸治疗为错畸形患者创造了健康的牙周环境和功能良好的牙列,对牙周病的治疗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牙周病患者施行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探讨正畸治疗对牙根长度和牙槽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牙周病患者,采取牙周治疗和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正畸的联合方法,拍摄正畸治疗前后的曲面断层片,借鉴Sche i提出测量牙槽骨吸收程度的方法,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和牙槽骨高度,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牙周病患者,经过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治疗前后牙根长度和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严格控制炎症、采取轻力,通过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不会对牙根长度和牙槽骨高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畸治疗前后切牙区龈乳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正畸治疗前后上下切牙区牙龈乳头的变化,分析牙龈乳头发生退缩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择68名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中切牙 X 光片、(牙合)像以及模型等临床资料,对正畸治疗的初始年龄、中切牙的形态、牙周状况、切牙区的拥挤度、是否拔牙矫治、切牙的移动方式以及中切牙牙槽骨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上下前牙区黑三角(Black triangle,BT)易发因素。结果 1)上颌切牙区 BT 发生率为19%,下切牙区高达48%;2)早期矫治患者的切牙区 BT 发生率较低;3)临床冠较长、牙冠切端近远中宽度与牙颈部宽度相差较大的患者 BT 发生率明显增高;4)治疗后牙槽骨吸收明显的患者,BT 发生率高;5)前牙过度代偿的患者 BT 发生率较高;6)BT 的形成与性别以及是否拔牙矫治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BT 的形成与治疗初始年龄、牙冠形态、牙槽骨的吸收程度以及牙齿移动方式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成年牙周病患者矫治前后前牙牙槽骨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前牙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探讨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的特点,为成人牙周病的正畸治疗提供一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成人牙周病患者10例,矫治前后拍摄定位片。分别测量上下颌尖牙至尖牙间每个前牙间牙槽骨的高度。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至尖牙间每个前牙间牙槽骨的高度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上下颌尖牙至尖牙间每个前牙间牙槽骨的高度均有降低,但统计学无差异。结论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要加强口腔卫生的监督,及时进行牙周治疗,正畸使用轻力可以减少牙槽骨的丧失而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区美学重建的作用。方法 选择13例患者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及正畸治疗,在全口洁治后获得统一基线,在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及正畸治疗结束对13例患者的102颗切牙进行牙周临床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检查项目包括:探诊深度(PD),每颗牙检查6个位点,102颗切牙共612个位点;探诊出血(BOP),每颗牙检查颊、舌两个位点,共204个位点;龈乳头指数(PI)和龈乳头高度(PH),共128个龈乳头。结果 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79.58%(487/612)的位点PD≤3 mm,88.73%(181/204)的位点BOP阴性,较基线时[分别为26.31%(161/612)和22.06%(45/204)]明显改善。正畸治疗前,仅8个龈乳头的PI为Ⅲ级,龈乳头完全充盈牙间隙,21个为Ⅱ级;正畸治疗结束后,51个龈乳头的PI达到Ⅲ级,68个龈乳头的PI达到Ⅱ级。PH由正畸治疗前的(1.69±0.57) mm增加到治疗后的(2.84±0.62) mm,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有利于成人牙周病患者切牙区的美学重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上颌切牙病理性扇形移位错牙合畸形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伴有上颌切牙扇形移位的Ⅳ期/C级牙周炎患者18例,其中扇形移位的切牙31颗。回顾性分析患者正畸治疗前及正畸治疗后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位点百分比;采用锥形束CT评价扇形移位切牙的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切牙倾斜度及牙根吸收比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畸治疗前相比,正畸治疗后PD显著降低(P < 0.05);正畸治疗后,扇形移位的切牙腭侧及近中RBH显著增加(均P < 0.05),切牙倾斜度显著减少(P < 0.001);正畸治疗后唇侧、腭侧及远中上颌中切牙RBH的变化程度大于上颌侧切牙(均P < 0.05),上颌切牙总体牙根吸收比为0.08 ± 0.01。结论    在完善的牙周治疗基础上,正畸治疗有助于扇形移位切牙的牙周组织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牙槽骨垂直吸收发生情况及好发牙位。方法    筛选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行正畸治疗病例1351例,按年龄将其分为15 ~ 19岁组和35 ~ 44岁组。对患者治疗前的石膏模型、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槽骨垂直吸收患病率:两组患者均高于正常牙合人群(P < 0.05);35 ~ 44岁组高于15 ~ 19岁组(P < 0.05);同年龄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P < 0.05)。(2)牙槽骨垂直吸收好发牙位: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组,15 ~ 19岁组是[76    67]  ,35 ~ 44岁组是[76    67]  ;正常牙合组:两年龄组均为[321   123]  和[321   123]  。结论    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较正常牙合人群更易发生牙槽骨的垂直吸收,且牙槽骨垂直吸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提示正畸临床治疗中,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尤其是成年患者,更应关注其牙周健康及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