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麻醉药及皮质类固醇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疼痛时间在1~4周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成局部注射组(B组,n=20)和局部注射复合康复训练组(BR组,n=20)。B组仅接受肱骨外上髁0.5%利多卡因+甲强龙20 mg注射治疗(1次/周,共2周)治疗。BR组接受肱骨外上髁同样药物注射治疗(1次/周,共2周)复合康复训练(3次/天,5分钟/次,共2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2、4、8周的局部疼痛感、局部压痛、屈肘负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4周和8周时疼痛症状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周和第2周时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时BR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后4周和8周时BR组疼痛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局麻药局部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局部疼痛,改善功能活动状态,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温针灸+蠲痹汤加减离子导入对肱骨外上髁炎(EH)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分别施以温针灸治疗与温针灸+蠲痹汤加减离子导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肘关节功能、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83.37%;治疗后,观察组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肘关节评分量表(HSS)与Mayo肘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施以温针灸+蠲痹汤加减离子导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温针灸配合经验穴(冲阳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治疗组56例,在主穴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经验穴和温针灸;对照组55例,在主穴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6.4%.结论 温针灸配合经验穴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肱骨外上髁炎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6例采用温针灸方法,对照组36例采用单纯针刺的方法,2组均治疗1个疗程(10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7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温针灸+蠲痹汤加减离子导入治疗肱骨外上髁炎(E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蠲痹汤加减离子导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肘关节功能、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及不...  相似文献   

6.
王玲玲 《全科护理》2021,19(9):1234-1236
目的:探讨儿童互助模式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儿童互助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肘功能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VAS评分、肘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0.45%(P<0.05).结论:儿童互助模式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提高患儿康复锻炼依从性,可缓解患儿疼痛感,促进肘功能恢复,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覃彬森  李雅男 《中国康复》2012,27(2):112-113
目的:观察齐刺配合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肱骨外上髁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齐刺配合艾灸,取阿是穴直刺一针,然后在该穴的两侧向阿是穴各斜刺一针,配合针刺手三里、外关、合谷穴,阿是穴与手三里行电针刺激,留针期间运用温和灸法灸阿是穴;对照组取阿是穴、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常规针刺。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5%、90.6%与46.9%、81.3%,P〈0.05)。结论:运用传统齐刺加艾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肘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优于普通针刺疗法,简便易行,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波联合"泰勒式"扭转运动康复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入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疗养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超声波治疗组(A组,20例),"泰勒式"扭转运动组(B组,20例)和联合治疗组(C组,40例),A组给予单纯超声波治疗,B组进行"泰勒式"扭转运动康复,C组给予超声波联合"泰勒式"扭转运动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MEPS)得分。结果治疗后,C组VAS评分、MEPS评分(疼痛、日常活动、总分)改善效果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波治疗联合"泰勒式"扭转运动,可以进一步减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疼痛症状,提升功能恢复,改善肘关节功能,优于单纯超声波治疗及单纯"泰勒式"扭转运动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52例符合肱骨外上髁炎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微波治疗、针灸治疗和红外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体外冲击波和肌肉能量技术治疗。在疗程0、2、4周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上肢功能评分(DASH)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后,其VAS评分、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VAS评分、DASH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的得分(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肌肉能量技术较常规治疗方法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提高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毫火针外治配合二至丸加味内服治疗阴虚内热型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共400例,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毫火针外治配合二至丸加味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清粉刺治疗配合米诺环素片内服,两组均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疗程8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痤疮严重程度评分量表(Gags)评价症状改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ADI)及睡眠质量评分(PSQI)。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43%;对照组有效率为60.87%;Gags评分、ADI评分、PSQI评分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毫火针外治配合二至丸加味内服治疗阴虚内热型中重度痤疮疗效安全可靠,同时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欣  李虎  卢秀艳 《康复学报》2021,(2):162-167
目的:观察浮针灌注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浮针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预防二次损伤、主动或助动的功能锻炼、低频电刺激、上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模拟训练等,25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浮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浮针灌注治疗,肩关节前部疼痛明显时,患肌一般在肘关节远心端5 cm处,肩关节中间或后侧疼痛明显时,患肌一般在三角肌后下缘附近;以患肌作为进针点,针尖朝向肩关节,针体刺入疏松结缔组织后进行弧形扫散,频率100次/min,每组扫散1 min,每次做3组;每组扫散后要求患者主动或助动活动肩关节10次,活动方向和范围以引起轻度疼痛为佳,留针24 h,2次/周,持续治疗4周。综合组在浮针组基础上给予肩关节松动治疗,25 min/次,1次/d,5次/周,肩关节松动治疗先以1~2级手法改善肩关节疼痛,再以3~4级手法松解粘连,包括沿长轴分离和牵拉肩关节以缓解疼痛,滑动以松解关节囊,摆动以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采取达到而不超过痛点的原则,每种手法重复3~4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前,3组VA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和肩关节P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明显降低,FMA评分、MBI评分和肩关节PROM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浮针组和综合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FMA评分、MBI评分和肩关节PROM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浮针组比较,综合组VAS评分明显更低,FMA、MBI评分和肩关节PROM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灌注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结合自我效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60 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1(n=20)、对照组2(n=20)和观察组(n=20)。三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2 另外增加活动分析法,观察组另外增加活动分析法和自我效能训练。三组均在治疗前和8 周后采用Fugl-Meyer 运动量表、Berg 平衡量表、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改良Barthel 指数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1 和对照组2(P<0.05)。结论综合康复结合自我效能训练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情绪,提高训练效果,从而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联合康复训练,观察6个月.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结果 康复训练6个月末,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病情总估计、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滞因子分均显著低于训练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缓解各种精神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汤剂大补肝汤对卒中后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83 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38)。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每天口服中药汤剂,共4 周。治疗前后使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改良Barthel 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MBI 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F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FSS、HAMD及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同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补肝汤能够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疲劳症状,减轻抑郁并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36 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治疗组(n=17)。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共1 个月。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FMA)、Wolf 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WMFT、MBI 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两组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MBI 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WMFT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传统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离心训练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Biodex等速训练仪进行腕背伸肌离心训练,观察组在接受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肘关节动态关节松动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各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无痛握力(PFG...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康复训练作用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康复训练作用。方法将 60例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 (3 0例 )和对照组(3 0例 )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 ;治疗前后采用Fugl Meyer法的感觉和运动评分、修订Barthel氏ADL指数 (MBI)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 1个月后 ,两组患者的感觉障碍积分、运动积分及MBI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不仅有利于感觉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而且对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运用毫火针与针推治疗TKA术后疼痛及关节障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毫火针,30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普通针刺及推拿,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给予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关节指数(WOMAC)及WOMAC 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1周、2周的VAS 、 HSS、ROM、WOMA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 < 0.05);组间比较 治疗1周后,VAS、HS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2周后,VAS、ROM、HS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 < 0.05); 从WOMAC 量表里得出的各项评分可以看出,治疗后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僵硬、肿胀均得到了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完成及第2周治疗完成后WOMAC 量表得出各项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 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6.7%,针推组为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毫火针与针推治疗TKA术后疼痛及关节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的疗效相当, 毫火针在改善TKA术后患者的疼痛,肿胀及僵硬感的临床疗效优于针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热式针灸针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寒湿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和温针组,每组30例。内热针组采用内热针治疗,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结果:内热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温针组为70.0%;治疗后内热针组JOA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与温针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热针效果较佳。结论:内热针与温针灸相比能够更加明显地改善寒湿腰痛患者的疼痛及各项功能,且更为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予以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20d;于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表(China Stroke Scale,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FMA-UE)、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估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EU、ARAT、MBI、FIM评分高于对照组,CSS、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拉伸训练联合Bobath握手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及手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