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PHN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和对照组(脉冲射频治疗),每组5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法(PSQI)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血清β-内啡肽、神经降压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生长因子诱导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液相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采用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CD3+、CD4+、CD8+和NK细胞水平,并依据数值计算CD4+/CD8+比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VAS、PSQI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指标、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PHN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睡眠,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老年胸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胸段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基础药物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脉冲射频治疗,实验组、对照组分别联合PRP注射、神经阻滞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出院后普瑞巴林服用情况、皮损愈合时间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的NRS评分和PSQI评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普瑞巴林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皮损愈合时间及PHN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脉冲射频联合PRP注射能有效缓解老年急性期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同时可以促进带状疱疹皮损愈合,降低PHN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电压脉冲射频联合普瑞巴林治疗重度胸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03例PHN患者, 其中男50例, 女53例, 年龄40~79(65.4±9.2)岁。根据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1)和试验组(n=52)。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进行治疗, 试验组采用普瑞巴林+高电压脉冲射频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以及疗效评价,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进行睡眠质量评价, 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因子水平, 包括血清神经肽Y(NPY)、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β-内啡肽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VA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7.94±0.76)、(8.20±0.81)、(16.84±3.90)、(16.29±3.84)分, 治疗4周后分别为(2.84±0.80)、(3.35±...  相似文献   

4.
早期应用普瑞巴林对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丹丹  姜慧丽  扬程  朱阿立 《医学综述》2014,(10):1899-1900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对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PHN)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PHN患者依据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普瑞巴林、曲马多、甲钴胺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曲马多、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治疗后3个月抽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抽痛发生率和PHN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普瑞巴林治疗PHN可以有效提高PHN的治疗效果,减少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镇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电针内麻点联合普瑞巴林(电针一组)、电针内麻点+夹脊穴+局部围刺联合普瑞巴林(电针二组)和硬膜外镇痛联合普瑞巴林(硬膜外组).观察3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1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易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分,并对治疗期间补救药物奥施康定使用次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3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VAS评分、SF-MPQ评分较入院时均显著下降(P<0.01);两两比较显示硬膜外组和电针二组的各项评分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均低于电针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针二组与硬膜外组的各项评分在出院时及出院后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补救药物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治疗期间共出现5例不良反应.结论电针针刺内麻点+夹脊穴+局部围刺联合普瑞巴林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两种不同电压(45 V、65 V)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老年胸背部PHN患者60例,根据使用的PRF电压不同分为两组:A组(45 V)和B组(65 V) ,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以胸神经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为靶点进行PRF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普瑞巴林口服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PSQI、普瑞巴林剂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在同一时间点的随访中,B组患者的VAS、PSQI和普瑞巴林剂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与45 V相比,65 V的PFR治疗PHN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依据纳入顺序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普瑞巴林组(A组)和加巴喷丁组(B组),各52例。B组给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A组给予普瑞巴林胶囊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睡眠、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普瑞巴林减轻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0.05);在睡眠和生活质量评定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嗜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对PHN的治疗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但普瑞巴林减轻疼痛的效果更为显著,同时在改善睡眠方面也优于加巴喷丁。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602-1603
目的:观察并分析普瑞巴林联合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单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两种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同时,观察组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8.2%)(P<0.05);治疗后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普瑞巴林联合超短波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较单纯应用普瑞巴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普瑞巴林联合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对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睡眠质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5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予以普瑞巴林+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治疗前后统计对比2组VAS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变化,并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嗜睡、共济失调、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48%(13/27)与对照组37%(10/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可使VAS评分降低,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邓红  丁永永 《重庆医学》2017,(30):4220-4222
目的 评价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神经妥乐平(NTP)硬膜外注射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该院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年龄60~85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组给予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注射,观察对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睡眠改善情况,并计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3、6个月各时间点,两组患者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脊神经根脉冲射频联合NTP硬膜外腔注射是治疗老年患者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疼痛,降低PH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SA引导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用于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颈段PHN患者66例,随机分为基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射频热凝组(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曲马朵缓释片、普瑞巴林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PRF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1 d、1周、1个月、6个月疼痛缓解、睡眠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 d、1周、1个月、6个月平均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SF-36量表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SA引导下PRF应用于颈段PHN患者,疼痛缓解明显,炎性指标、睡眠、生活质量均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2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分为普瑞巴林组、文拉法辛组和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普瑞巴林组患者单用普瑞巴林胶囊,起始剂量为150 mg·d-1,每日2次,口服,1周内无不良反应将剂量增加至450 mg·d-1;文拉法辛组患者单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起始剂量为37.5 mg·d-1,每日1次,口服,1周内无不良反应将剂量增加至75 mg·d-1;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胶囊和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用法分别与普瑞巴林组和文拉法辛组相同;3组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3组患者疼痛程度、晨僵持续时间及压痛点数量的改变;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普瑞巴林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降低(P<0.05),压痛点数量减少(P<0.05);文拉法辛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缩短(P<0.05);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治疗后晨僵时间缩短(P<0.05),VAS评分降低(P<0.01),压痛点数量减少(P<0.01)。治疗后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患者晨僵时间、VAS评分、压痛点数量均较普瑞巴林组和文拉法辛组降低(P<0.05)。普瑞巴林组、文拉法辛组、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9%、84.2%、95.0%,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普瑞巴林组和文拉法辛组(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文拉法辛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临颍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3例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接受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B超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普瑞巴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睡眠质量(PSQI)、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头晕、嗜睡、疼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77%(6/47)比30.43%(1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与B超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普瑞巴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所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普瑞巴林基础上联合泼尼松,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89%,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瑞巴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安全可靠,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洋  李静 《当代医学》2021,27(22):147-149
目的 探究文拉法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2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抑郁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采用文拉法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焦虑状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抑郁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与焦虑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8,(1):38-40
目的:观察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对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VAS),睡眠质量评分(QS),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Q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分别为(13.01±1.34)、(57.19±9.84)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B超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脑卒中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情况,以期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2009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门诊收治的PHN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根85℃连续热凝射频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85℃连续热凝射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2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QOL评分)、麻木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逐渐降低,两组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OL评分逐渐升高,但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2年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木评分逐渐降低,两组治疗后6个月和2年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治疗组出现霍纳氏综合征1例、代偿性多汗1例。结论 CT引导下神经根射频联合交感神经射频毁损治疗PHN中远期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麻木现象,但较易出现霍纳氏综合征等相关并发症,部分患者疼痛控制不是很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并提高操作者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董晓龙 《中外医疗》2022,41(2):99-102
目的 分析普瑞巴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睡眠治疗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该院7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单盲分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9例,常规组单纯应用普瑞巴林对患者展开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方法基础上增加泼尼松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和单纯神经阻滞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肋间神经阻滞,治疗组在神经阻滞基础上加用普瑞巴林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QS评分、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第1、2、3、4周VAS和Q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VAS和Q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区别。结论普瑞巴林联合肋间神经阻滞治疗PHN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起效快,疼痛缓解率高,改善睡眠质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恩格列净联合普瑞巴林对痛性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DPN)的疗效。 方法116例痛性DPN随机分为恩格列净联合普瑞巴林组(联合组)和普瑞巴林组,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清肌酐及体质指数,评估患者疼痛、生存质量、焦虑情绪、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HbA1c、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血肌酐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联合组改善较普瑞巴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VAS分、Norfolk QOL-DN评分和HAMA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改善较普瑞巴林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神经传导速度快于普瑞巴林组(P<0.05)。 结论恩格列净联合普瑞巴林治疗DPN比单用普瑞巴林能够更好控制患者HbA1c、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血肌酐,改善患者疼痛、生存质量、焦虑情绪评分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