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38-740
目的探讨舒尔特训练法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药物治疗结合舒尔特训练)和对照组(药物治疗),每组45例。患者在训练前后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韦氏记忆量表(WM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WCST、W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WCST测验中完成分类数及正确应答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持续性错误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WMS测验中的再认(短时)、图片(短时)、背数(瞬时)、记忆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舒尔特训练法安全性好,且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是一种新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枣庄市立第二医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干预组(对照组)和认知行为疗法组(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PRS量表、社会功能(SSPI量表)、生存质量(WHOQOL-BREF)及干预方式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BPRS量表、SSPI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3个月后BPRS量表、SSPI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干预方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存质量,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症状的疗效.方法 94例康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7),实验组予12周的社会技能训练.于基线、12周、12个月时进行WCST、TMT-A、TMT-B、P300等认知功能评定,采用重复测定资料的方差分析2组认知功能的差别.结果 训练前,2组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001~1.711,P=0.207 ~0.973);训练后:实验组WCST总测验次数(63.30±12.45)、正确数(30.90±3.14)、持续错误数(20.53±2.01)、随机错误数(23.00±3.29)、TMT-A(57.33±11.59)、TMT-B(171.15±23.75)、数字广度(10.54±1.54)、P300波幅(9.58±1.88)μV、潜伏期(263.95±20.75)ms的变化优于对照组[(79.41±15.88)、(27.20±2.44)、(22.70±3.65)、(29.20±4.10)、(71.02±8.72)、(242.44±31.28)、(6.15±1.49) μV、(306.00±27.82)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70~6.220,P=0.023 ~0.049).结论 社会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鲍凤竹 《当代医学》2011,17(8):132-133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210例,为常规组105例,康复治疗10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前NORS、SDSS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两组治疗后NORS、SDSS评分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个别心理治疗、社会接触能力、家庭治疗等方面,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使患者能够及早纠正心理障碍,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为临床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各50例,采用数字符号、视觉再生、数字广度、连线测试、韦氏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等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利用x2与t值对数据加以检验.结果 双相障碍组在数字符号(37.31±12.83)、视觉再生倒背评分(7.58±3.05)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分类个数(4.12±2.04)大于精神分裂症组,WCST中错误数(15.88±7.85)及持续错误数(8.67±3.49)少于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期的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仍然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相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轻.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16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例,实施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81例,单纯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生活质量量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是否有所改善。方法:随机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n=40)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患者(n=40)不予认知行为治疗。治疗观察为期6个月。患者在入组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评分;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是否有所改善。结果:大部分分测验项目、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智商总分等在患者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42-1442
目的:评价认知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把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4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0例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认知心理治疗,对照组20例为单纯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两组间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总分下降分数、自知力恢复程度、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在BPRS总分下降分数、自知力恢复程度、治疗依从性方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治疗能够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变化。方法:对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包括领悟、相似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填图、图片回忆、视觉再生、再认、触党记忆和WCST中的总测验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且统一服用利培酮治疗。数据采用SPSS 9.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利培酮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相似性、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填图、图片回忆、视觉再生测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WCST中测验总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利培酮治疗12周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部分认知功能得到改善,提示这部分认知功能损害具有可逆性。(2)利培酮治疗12周后,仍有小部分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善,推测此部分认知功能损害具有器质性因素,可能与神经学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分别应用药物治疗、药物合并MECT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疗程4周.在治疗不同时点采用韦氏成人记忆测验(WM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间患者不同干预时点记忆商数(MQ)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测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时点记忆商数(MQ)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测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钙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98例(认知功能障碍组),认知功能正常98例(认知功能正常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均按精神科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3个月,第5个月,采用阴性症状(SANS)量表和改良版维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M-WCST)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WCST评分持续性应答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M-WCST评分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MS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应答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WMS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ANS总分及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音乐治疗具有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2007年11月-2009年6月我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分别进行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的治疗方法及单纯使用药物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3个月、半年和1年对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治疗结束1年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病情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治疗3个月、半年和1年随访表明,A组的PANSS量表阴性的改善明显优于B组;A组SDSS中社会活动、生活自理、职业和工作、责任和计划、家庭职能等5项因子分改善明显优于B组;A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B组且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的治疗方法能够很好地预防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复发,且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自知力恢复。  相似文献   

15.
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社会技能训练12个月,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和住院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训练12个月后两组NOSIE、IPRO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系统的技能训练对康复期患者的社会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77-81
目的评估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积极性康复干预组(康复组)实施药物+积极性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药物+基础康复干预,时间3个月。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进行评价。结果 SSFPI:康复组主动性与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总分3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S:康复组幻觉、怪异行为、综合评价总分3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S:康复组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社交缺乏、注意障碍以及总分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ISE:康复组积极因素、消极情绪因子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性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部分阳性症状和社会功能有较好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社会功能锻炼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社会功能锻炼。干预6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比。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组内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改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锻炼,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逐渐适应和回归社会,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探讨奥氮平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PANS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应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的价值.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研究组干预后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控制症状降低复发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抗精神药物的应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药物治疗依从性不良者75%复发,在服药病人中也有20%复发[1],如能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复发率可大为降低。鉴于此,我们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样本选自2003年2月~2004年8月,在我院8个病房住院治疗的部分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共240例,男、女各120例,年龄在18~55岁,病程3月~5年,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有智能障碍及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