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右房、三尖瓣径路行法洛四联症矫治术采用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VD)是否会加重三尖瓣术后反流。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患者51例,分为治疗组TVD组与对照组非TVD组,采用TVD19例,非TVD32例,术后1个月用心脏彩超测量两组的三尖瓣的反流量及室间隔残余分流。结果:TVD组与非TVD组之间年龄、体重、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三尖瓣反流及室间隔残余分流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D技术不会加重术后三尖瓣反流,又能改善术野暴露,有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右房、三尖瓣径路采用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VD)是否会加重三尖瓣术后反流。方法将9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分为治疗组TVD组(n=32)与对照组非TVD组(n=60),术后用心脏彩超测量两组的三尖瓣的反流量(TI)及室间隔残余分流(RS)。结果TVD组与非TVD组之间年龄、体重、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直接缝合率、TI、RS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VD不会加重术后三尖瓣反流。  相似文献   

3.
何佳虹  董斌  郑国芳  李金河 《重庆医学》2018,(21):2815-2818
目的 分析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VD)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检查显示VSD边缘均暴露不清楚,行TVD 30例(观察组),未行TVD 3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采集术后1年心电图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资料,记录两组术后三尖瓣反流程度,对比其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肺动脉压(16.29±1.07) mmHg、LVEDD(28.29±1.57)mm低于对照组,而其LVEF(73.21±1.49)%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术后1年三尖瓣反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一过性传导阻滞、完全性传导阻滞、残余漏、三尖瓣反流等并发症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 (P<0.05).结论 TVD应用于VSD修补术是安全的,能明显减轻并发症,改善患儿心功能,同时不影响三尖瓣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右房、三尖瓣径路采用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VD)是否会加重三尖瓣术后返流.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病人136例,分为采用TVD 51例,非TVD 85例,术后用心脏彩超测量两组三尖瓣的返流量(TI)及室间隔残余分流(RS).结果:TV D组与非TV D组之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TI、RS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D不会加重术后三尖瓣返流.  相似文献   

5.
三尖瓣切开技术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右房、三尖瓣径路采用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TVD)是否会加重三尖瓣术后反流。方法将9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分为治疗组TVD组(n=32)与对照组非TVD组(n=60),术后用心脏彩超测量两组的三尖瓣的反流量(TI)及室间隔残余分流(RS)。结果TVD组与非TVD组之间年龄、体重、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直接缝合率、TI、RS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VD不会加重术后三尖瓣反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适用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 在全机器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修补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全机器人膜周部VSD修补的18例住院患者的术中TEE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应用TEE的时间及目的:① 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转机前,进一步明确VSD 解剖类型、数目及大小,术者参考上述信息拟定手术方案;② 建立外周CPB 时,引导下、上腔静脉插管及升主动脉内心脏停搏液灌注针的置放;③ 心脏复跳后,即刻评价心室水平有无残余分流及有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①以外科医生术中所见为标准,TEE 诊断VSD 解剖类型的准确性为100%,所有患者修补VSD 均按术前拟定方案进行。②术中证实,所有患者下、上腔静脉内插管及升主动脉内灌注针均放置于适当位置,TEE 引导置管成功率为100%。③心脏复跳后,TEE显示所有患者心室水平均无残余分流,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所有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术中TEE 在全机器人膜周部VSD 修补中是有益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实施微创三尖瓣再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2月一2012年6月,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运用腔静脉腔内阻断技术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实施微创三尖瓣再次手术46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13~67岁。术中运用TEE全程监测配合整个手术,主要包括指导和评价腔静脉插管的位置、球囊阻断效果,以及评估术前、术后瓣膜反流及心功能情况。结果在TEE引导下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46例患者均顺利实施了微创三尖瓣再次手术。在建立体外循环时,所有患者上、下腔静脉插管顺利,无再次插管病例;有2例患者TEE显示腔静脉首次阻断不完全,在TEE指引下重新调整插管球囊的位置和大小至阻断完全。4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61±52)min,平均建立体外循环时间(手术开始至体外循环开始时间)(55±15)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58±23)min。术中TEE显示所有患者三尖瓣启闭功能良好,无明显残余反流,无瓣周漏。全组患者均成功治愈出院。结论运用腔静脉内阻断技术实施微创三尖瓣再次手术时,TEE可安全、可靠地引导和监测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术后再发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全胸腔镜下三尖瓣置换的近期临床疗效,与经右胸小切口技术的临床结果进行比较。方法:2018年 1 月— 2020年 12 月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0例左心瓣膜术后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行全胸腔镜组(24例)及经右胸小切口组(26例)。对比两组术中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手术时间、24 h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腔镜组和小切口组各1例住院30 d死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胸腔镜组CPB时间较小切口组稍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小切口组。术后随访 1~36 个月,全胸腔镜组术后三尖瓣无瓣周漏及传导阻滞,小切口组1例瓣周漏,术后心功能恢复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不停跳再次三尖瓣置换近期疗效满意,和小切口三尖瓣置换相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是左心瓣膜术后再次三尖瓣置换的重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10月在海拔3 700 m手术治疗的VS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其中藏族10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8例;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7例.术前动脉血氧分压50.1~61.4 mmHg(1 mmHg=0.133 kPa)、碱剩余-11.0~-4.3.均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其中采用心脏不停跳方法10例.VSD直接缝合10例,补片修补8例,同期行PDA结扎4例,ASD修补4例,改良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7例.结果:无手术死亡;除1例术后早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外,其余患者的肺动脉压在术后12 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心、肺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结论:高原地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施行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腋下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治疗心脏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本组 45例均采用右腋下微创切口结合心脏不停跳技术。结果 全组死亡 1例 ,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例 ,术后残余漏 2例 ,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右腋下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 ,手术切口小 ,恢复快 ,有较好的美学效果 ,适用简单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92-496
目的总结单纯缝线瓣环成形术和置入人工成形环的三尖瓣成形方法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的临床中、远期效果。方法合并左心系统瓣膜病变的功能性TR患者677例,其中行左心瓣膜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MVR)356例、二尖瓣成形(MVP)98例、MVR+主动脉瓣置换(AVR)18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MVR 15例,CABG+MVP 27例,所有患者均与左心瓣膜手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其中353例采用单纯缝线瓣环成形术(非上环组),324例置入人工成形环(上环组);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及心脏超声随访资料。结果完成术后2 a随访者,非上环组348例,上环组317例;其中三尖瓣中度及以下TR者,非上环组为286例(82.2%),上环组为294例(9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发展为重度TR者,非上环组为62例(17.8%),上环组为23例(7.3%),非上环组发展为重度TR者比例显著高于上环组(P=0.031)。术后随访5 a,非上环组有5例患者因顽固性心力衰竭再入院,心脏超声提示重度TR,其中3例心力衰竭治疗无效死亡,2例再行三尖瓣置换治愈出院;上环组无顽固性心力衰竭和再次心脏手术病例。完成术后5 a随访者,非上环组308例,上环组292例,其中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示非上环组轻度以下TR者34例(11.0%),中度TR者185例(60.1%),重度TR者89例(28.9%);上环组轻度以下TR者73例(25.0%),中度TR者190例(65.1%),重度TR者29例(9.9%);上环组轻度以下TR者比例显著高于非上环组(P=0.029),重度TR者比例显著低于非上环组(P=0.007),2组之间中度TR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190)。与随访2 a结果相比较,非上环组完成5 a随访者重度TR发生率明显增加(28.9%vs 17.8%,P=0.022),而上环组完成5 a随访者重度TR发生率与随访2 a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vs 7.3%,P=0.520)。结论对于功能性TR的处理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尽量采用人工瓣环置入的方法进行三尖瓣缩环,以代替单纯缝线瓣环成形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经右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7例,室间隔缺损3例,左房黏液瘤2例,二尖瓣中度狭窄1例.结果 全组术后无死亡,无栓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38.4±16.2)min,术后胸液引流量(150.5±36.8)ml,住院时间为(7.0±1.5)d.全组患者随防3~12个月,心脏无杂音,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无残余分流或瓣周漏,心脏功能恢复良好,均能参加正常活动.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具有该术式适应证的患者采用经腋下侧切口径路施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术中术后出血少、疗效好,切口隐蔽、美观,符合微创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14.
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术后发生残余漏是较常见的并发症。自 198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共修补 VSD32 3例 ,术后发生残余漏 2 2例 (6 .81% )。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2 2例中男 13例 ,女 9例。年龄 9个月至 19岁 ,平均 7.8岁。术前缺损直径 0 .2~ 2 .5 cm ,>1.0 cm者 19例。嵴上型2例 ,嵴下型 2 0例。手术直接缝合 3例 ,补片修补 19例 ;不停跳下修补室缺 1例。单纯室间隔缺损 11例 ,VSD伴肺动脉瓣狭窄 (PS) 1例 ,VSD加右室双腔心 (DCRV) 2例 ,法乐四联征 (TOF) 8例 ,术后回 ICU即于心前区闻及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补片在修补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中的效果。方法 403例婴幼儿VSD患者均采用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补片进行修补。结果无一例患儿出现术后溶血、感染、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形成动脉瘤样膨出。29例患者出现残余分流,随访时间1.5个月~2年,其中26例患者残余分流消失,3例患者残余分流未愈合但无需再次手术。残余分流率在各年龄段、各类型VS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是修补婴幼儿简单VSD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和中低温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 方法:分析518例3岁以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其中96例(组1)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422例(组2)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转流时间、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动脉血气等围手术期资料. 结果:不停跳组患者的平均转流时间较停跳组短(P<0.01),术后低心排的发生率也较停跳组低(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中低温停跳组少(P<0.01),并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也较停跳组短(P<0.01),而氧合指数高于停跳组;不停跳组术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明显低于停跳组(P<0.01),另外不停跳组术后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也较低. 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肌保护、改善术后呼吸功能及维持酸碱平衡等方面均优于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技术. 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不同年龄患者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在拟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人中,按年龄<3岁、3~12 岁、≥12岁分为3组,各组随机选择30例病人,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修补术或室间隔修补术.在切皮前、转流前、停机后10 min、手术毕等时点取动脉血作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检测,并观察术中及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结果 各组停机后的cTnI浓度值均比转流前增高(P<0.01).婴幼儿组cTnI浓度的增高幅度较其他组高,且术后恢复效果相对较差(P<0.05).结论 3岁以上患者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心脏不停跳三尖瓣手术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3月本院心外科121例行全胸腔镜心脏不停跳三尖瓣手术患者的ECC及其围术期资料,其中三尖瓣成形110例,三尖瓣置换11例.再次心脏手术101例.ECC中60例采用浅低温,61例采用常温,均不阻断升主动脉维持心脏跳...  相似文献   

19.
室间隔缺损684例外科治疗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 6 8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VSD)外科治疗的经验、教训及疗效。方法 :自 1988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收治VSD病人 6 84例 ,其中男性 36 3例 ,女性 32 1例 ,年龄 1 5岁~ 5 0岁 (平均年龄 10 4岁 ) ,其中施行补片 2 46例 ,直接缝合 438例 ;术中采用心脏不停跳下施术 85例。结果 :手术后死亡 6例 ,占 0 88% ;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9例 ,术后残余分流7例 ,疗效满意。结论 :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根据VSD缺损的不同位置及大小 ,采取不同的手术径路及缝合修补的方法 ;心脏不停跳下VSD修补手术 ,与心脏停跳下VSD修补手术相比 ,不仅降低和防止术后低心排、残余分流等并发症 ,而且避免了心肌的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 ;为了降低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死亡率 ,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TEE全程监测的42例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成形或瓣膜置换手术,即开胸前观察二、三尖瓣,主动脉瓣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及功能,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其符合率;心脏复跳后,再次观察成形瓣膜或机械瓣的形态、功能以及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结果 42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后,更改手术方式9例,心脏复跳后指导再次手术2例,全组无1例术后出现术后瓣膜狭窄或瓣周漏。结论TEE在心脏瓣膜手术的手术方式选择、术后即刻评价瓣膜功能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有效避免二次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