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颅多普勒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分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eranial Doppler,TCD)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分型,寻找各型血流动力学差异的依据。方法:2003-11,/2004-07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住院患者91例,采用TCD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所有患者进行血压、眼底镜、血脂、血糖、血流变学、颈椎X射线、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结果: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可分为4型:高流型(27%)、正流型(22%)、低流型(48%)、血流信号消失型(2%)。高流型存在的依据为较严重的颈椎生理弯曲异常、椎间失稳、寰椎椎动脉沟环、局部横突孔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等;正流型示颈椎及椎基底动脉轻度异常;低流型存在的依据为椎基底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颈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血流信号消失型与椎动脉缺如或闭塞有关。结论: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TCD分型,有利于理解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推测病因及指导临床治疗实践,但尚应结合眼底镜检查、血黏度、血脂及影像学结果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Doppler,TCD)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进行分型,寻找各型血流动力学差异的依据。方法:2003-11/2004-07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住院患者91例,采用TCD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所有患者进行血压、眼底镜、血脂、血糖、血流变学、颈椎X射线、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检查。)结果: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可分为4型:高流型(27%)、正流型(22%)、低流型(48%)、血流信号消失型(2%)。高流型存在的依据为较严重的颈椎生理弯曲异常、椎间失稳、寰椎椎动脉沟环、局部横突孔狭窄和椎间盘突出等;正流型示颈椎及椎基底动脉轻度异常;低流型存在的依据为椎基底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黏血症、颈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血流信号消失型与椎动脉缺如或闭塞有关。结论: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TCD分型,有利于理解颈性眩晕发病机制、推测病因及指导临床治疗实践,但尚应结合眼底镜检查、血黏度、血脂及影像学结果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照分析X线、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的颈椎正侧位、过伸过曲位、张口位X线片,颈椎横断CT扫描及双侧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结果 46例患者中寰椎两侧块与枢椎齿突间隙不等宽5例,横突孔狭窄、变形7例,钩椎关节增生28例,椎间隙狭窄并椎间盘膨或突出11例,生理曲度异常36例,颈椎失稳18例,颈椎侧弯或旋转移位5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34例,内径异常11例,血流速度减慢37例。结论 X线平片、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3种检查方法相结合,可较全面地反映出老年人颈性眩晕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以眩晕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为数不少,眩晕的原因很多,TCD可以帮助识别其中与缺血有关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为中 《临床医学》2005,25(4):80-80
功能性眩晕在临床上较多见,以往对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缺乏客观依据。近年来,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了 208 例功能性眩晕患者,发现本病的 TCD表现有其特殊性,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功能性眩晕患者 208 例,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排除颅内外和全身其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患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万春  王卫军  俞子彬 《临床荟萃》2005,20(15):866-867
颈性眩晕是指各种原因引起椎动脉颈外段血流受影响所产生的眩晕。常见的原因有颈椎病、颈或周围纤维带压迫椎动脉;椎动脉畸形、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等。我们从1998~2004年诊断颈性眩晕患者50例。笔者就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特点及相关因素作一粗浅的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78例X线片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X线片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8例经临床和X线检查证实的颈性眩晕病例的X线片征象。结果发现78例中,颈椎生理曲度异常55例,颈椎失稳者39例,椎体骨质及椎间盘退行性68例。结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双边双突征、钩椎关节增生肥大是颈性眩晕的主要X线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的X线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特征。方法:选择颈性眩晕患者238例为观察组,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观察组X线特征及2组的BAEP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X线表现颈椎不稳的有206例(86.6%)。颈椎旋转试验阳性多与寰枢关节(C1-2)不稳有关;颈椎屈伸试验阳性多与C4-6排列不稳有关。除左侧Ⅲ-Ⅴ波峰间期(IPL)外,观察组的各波潜伏期(PL)及IP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不稳是导致颈性眩晕发病的主要原因;颈椎不稳的X线表现及异常的BAEP特征在诊断颈性眩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龙氏手法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其机理。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儿童随机分为龙氏组和推拿组各40例,分别给予龙氏手法治疗及推拿治疗。观察两种手法对患儿异常经颅超声多普勒(T CD )和颈椎X线片结果的改善情况及疗效差异。结果:龙氏组在异常T CD及异常颈椎X线片的改善率及愈显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及推拿组治疗后( P<0.05,0.01)。结论:龙氏手法有利于消除儿童颈性眩晕的各种致病因素,是一套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安全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玉荣  金秀平  刘斌 《临床荟萃》2003,18(3):129-13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 2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2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行TCD检查 ,并与对照组就血流收缩期速度 (Vs)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d) ,平均血流速度 (Vm)参数的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TCD显示糖尿病组脑血管病变发生率 5 3.8%。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5 ) ,且频谱图有特异性改变。糖尿病患者各检测动脉以大脑中动脉 (MCA)、颈内动脉终末端 (ICA)、基底动脉 (BA)的Vm、Vs、Vd数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动态检测TCD改变 ,尤其在血流以加速为主时 ,TCD对预测和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4例颈性眩晕患者摄颈椎前后位、侧位及颈椎张口位片,部分患者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和/或颈椎MRI椎动脉造影。结果本组患者的影像学异常主要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寰椎两侧块宽度不等或/和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不等、侧块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不平行等;寰枢椎CT三维重建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颈椎MRI椎动脉造影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对椎动脉的影响;寰椎后弓以上旋转和侧移的椎动脉商径变小。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寰枢椎,发病机制是寰椎侧移和向前或后旋转。  相似文献   

12.
13.
儿童颈椎病     
钟鉴  张德洲  易雪冰  谈伟  陈兵 《华西医学》2008,23(2):249-250
目的:提高对儿童颈椎病的认识。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14岁以下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颈椎5位片X线表现。结果:颈椎病可以发生在14岁以下儿童,其X线表现特点包括: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棘突连线偏歪,"双边、双突征",椎体间轻度滑移等。结论:颈椎病的发生愈来愈低龄化,正确认识并了解儿童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X线表现特点,有助临床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侧支循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侧支循环。方法对80例无脑供血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在行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时采用4MHz连续波探头检测对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和同侧椎动脉寰枢段血流速度变化。并对连续波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侧支循环方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检出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76例(95%),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76例(95%)。在受检的160个后交通动脉侧支中,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检出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140个(88%),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132个(83%)。结论颅外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结合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检测颅内侧支循环既安全又方便,其准确率与经颅多普勒超声一致。  相似文献   

15.
Our aim was to describe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for transcranial Doppler investigation of the ophthalmic artery in pregnancy, determine the interobserver and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using power M‐mode technology, and review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ccordingly, 27 healthy pregnant or immediately postpartum women were enrolled and underwent transcranial Doppler investigation of the ophthalmic artery using power M‐mode technology. Good interobserver and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 was observed for both,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he clinically important indices. Transcranial Doppler power M‐mode examination of the ophthalmic artery is easy and reproducible and holds a great deal of potential for investigation in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评估颅内侧支循环。方法对80例无脑供血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在行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时采用4 MHz连续波探头检测对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和同侧椎动脉寰枢段血流速度变化。并对连续波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侧支循环方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检出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76例(95%),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前交通动脉侧支开放76例(95%)。在受检的160个后交通动脉侧支中,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检出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140个(88%),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132个(83%)。结论颅外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结合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检测颅内侧支循环既安全又方便,其准确率与经颅多普勒超声一致。  相似文献   

17.
18.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 TCD与经颅彩色多普勒 (TCCD)和能量多普勒 (PDI)对 2 8例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的诊断。方法 :应用 TCD仪检出高流速改变的 MCA,再经 TCCD及 PDI准确测量 MCA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 (或彩色血流直径 )。结果 :TCD对 MCA狭窄的检出率与 TCCD和 PDI的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 :TCCD和 PDI极大提高了颅内血管病变检出的准确性 ,TCD对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起了良好的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反复眩晕青年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椎动脉发育差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多普勒检查特点。方法:选择65例1年内反复发作眩晕〉2次并%45岁的青年人为眩晕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2组被检者双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最高流速及每分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眩晕组中右侧椎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侧,两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最高流速及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椎动脉收缩期最高流速左侧〉右侧(P<0.05)。结论: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中右侧椎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双侧椎动脉均较窄细;其双侧椎动脉供血不平衡可能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TCD检测脑血管病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TCD在临床检测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形态学问题,利用31个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液的成人尸体头颅和54个成人颅骨,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观察和测量了TCD窗壁的厚度、窗表至脑底动脉的距离、各窗至探测动脉的角度和脑底主要动脉干的外径等。根据观测结果,讨论了TCD窗口的选择、脑底各动脉的取样深度和探测角度、以及脑底动脉的多种变异对TCD检测的影响等,为临床开展TCD检测提供了国人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