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与Castleman病所致的副肿瘤性天疱疮(PNP)相关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特征。方法 5例患者包括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21岁。4例BO患者经临床诊断,1例经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吸气相和呼气相X线胸片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检查。结果 5例患者分别在PNP出现1-8个月后继发BO症状,胸片4例表现为双肺透亮度增加和血管纹理稀疏等过度充气改变,HRCT显示为弥漫性空气潴留征者5例。双肺多个亚段及其远端较大的细支气管柱状扩张4例。小叶核心和支气管管壁增厚4例。纵隔积气3例。片状肺泡实变(磨玻璃影)2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均预后不良,呈现不同程度的Ⅱ型呼吸衰竭症状。结论 BO是伴有PNP的Castleman病的少见而严重的合并症,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HRCT上,BO的HRCT最常见表现包括呼气相空气潴留征,支气管扩张和小叶核心或支气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2.
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皮肤黏膜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伴发纵隔巨大胸腺瘤在临床较罕见。笔者报道了1例PNP患者, 从临床、组织病理学、治疗、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等方面分析了PNP的特点, 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多形性皮肤损害患者应考虑PNP的可能, 其诊断基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荧光检查。笔者通过PET/CT显像发现隐匿性的恶性肿瘤, 辅助临床医师了解胸腺瘤与PNP的内在联系, 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率, 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皮肤黏膜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伴发纵隔巨大胸腺瘤在临床较罕见。笔者报道了1例PNP患者,从临床、组织病理学、治疗、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等方面分析了PNP的特点,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该病的认识。多形性皮肤损害患者应考虑PNP的可能,其诊断基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以及免疫荧光检查。笔者通过PET/CT显像发现隐匿性的恶性肿瘤,辅助临床医师了解胸腺瘤与PNP的内在联系,提高术前的诊断准确率,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肝脏肿瘤性囊性病变不多见,临床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部分经临床证实)的肝脏肿瘤性囊性病例,探讨CT对各种病理类型的肝肿瘤性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副脾的螺旋CT影像特征及其误诊原因分析.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副脾患者的CT典型与不典型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中,单发17例,多发6例.左侧肾上腺区11例,脾周或脾区12例.1例副脾伴梗死表现为均匀囊性病灶,无强化;其余22例CT均表现为平扫呈大小不等的软组织结节,密度均匀,边界清晰,CT值均在45 HU以上;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增强程度均在50 HU以上.结论:副脾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常见发生部位,多数可在术前作出明确诊断,但副脾毗邻肾上腺或有伴发病变者常致术前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副肿瘤天疱疮伴发疾病的临床与CT征象.材料和方法:分析10例副肿瘤天疱疮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副肿瘤天疱疮中,经病理证实伴发透明血管型卡斯尔门病8例、腹膜后炎性假瘤1例、右肾上腺淋巴结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CT表现为纵隔单发肿块3例、腹盆部单发肿块6例、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经临床诊断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6例,CT表现为空气潴留6例、马赛克征5例、多发支气管扩张5例、支气管管壁增厚5例,CT肺功能异常6例.结论:副肿瘤天疱疮多伴发透明血管型卡斯尔门病,也常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卡斯尔门病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CT平扫血肿周围水肿对肿瘤性出血及非肿瘤性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9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肿瘤组37例,非肿瘤组57例),使用3D-slicer软件对CT平扫周围水肿的绝对水肿体积(PHE)、相对水肿体积(rPHE)、水肿及血肿CT值进行量化,分析各个指标的组间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指标及部分联合指标鉴别肿瘤性出血与非肿瘤性出血的效能。结果 肿瘤组与非肿瘤组间的PHE、rPHE、平均水肿CT值与血肿CT值均存在显著差异,肿瘤组患者的PHE(59.02 cm3)、rPHE(0.74)均大于非肿瘤组,平均水肿CT值(23 HU)与血肿CT值(55 HU)均低于非肿瘤组。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四个指标联合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80,绝对水肿体积在单个指标间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823。平均水肿CT值作为一项创新性指标,AUC达0.806(以24.5 HU为截断值)。平均血肿CT值联合rPHE的诊断敏感度最高,为0.919。结论 CT平扫周围水肿的量化指标可作为鉴别肿瘤性出血与非肿瘤性出血的有效影像...  相似文献   

8.
正摘要目的评价扩散加权(DW)MRI鉴别CT不能确定内部特征的纵隔非肿瘤性囊肿与实性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病理证实纵隔肿块的病人被纳入研究,25例均接受过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瘤性肠梗阻术前MSCT表现及对原发性恶性肿瘤TNM分期与临床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1)MSCT对肿瘤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为100%(39/39);对引起梗阻的肿瘤定位诊断准确性为100%(39/39),定性诊断准确性为97.4%(38/39)。(2)滑动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后处理技术可显示27例(27/39,69.2%)肿瘤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3)MSCT对27例肠道原发性恶性肿瘤性梗阻的肿瘤TNM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92.6%(25/27)、85.2%(23/27)和100%(27/27)。结论MSCT是术前无创性诊断肿瘤性肠梗阻的重要方法,对引起梗阻的肿瘤的定位、定性及TNM分期判断准确性高,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供血血管,对评估肿瘤可切除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性骨软化症(TIO)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4例TIO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14例患者均符合TIO的临床诊断标准。100.0%(14/14)出现骨痛,出现活动受限的有78.6%(11/14),乏力的占92.9%(13/14),身高有明显缩短的占35.7%(5/14)。14例患者均出现低血磷症,出现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患者占50.0%(7/14),92.9%(13/14)出现24 h尿磷相对升高,85.7%(12/14)表现为血25-羧基维生素D3正常或下降,所有患者的血钙基本正常或轻度减少,50.0%患者出现甲状旁腺激素升高。2例患者为胸膜外脂肪瘤样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99)Tc~m-OCT提示右侧胫骨平台内后部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灶;1例患者肿物切除的同时行右下甲状旁腺部分切除术,术后甲状旁腺未见明显异常;11例患者病理诊断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1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行穿刺病理检查,2例行非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血清磷水平逐渐升高,随访6个月至2年,血清磷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结论TIO起病隐匿,病情发展缓慢,临床误诊或误治情况较多,应增强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减少临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影像表现,提高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分析15例CT扫描后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假肿瘤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资料,12例追踪随访资料。结果:假肿瘤性胰腺炎的主要CT表现,胰腺内肿块形成或胰腺局部肿块样增大,CT平扫无特异性,CT增强后大多表现为不均匀性和均匀性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在不均匀强化中可见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以及小点状、小囊状无强化影,这种表现与胰腺癌有鉴别意义,少数表现为低密度强化不易与胰腺癌鉴别,另外,胰腺肿块与主胰管的不扩张或轻度扩张不成比例,明显扩张的胆管与主胰管不成比例是假肿瘤性胰腺炎的又一特点;随访观察肿块无进行性增大和主胰管扩张。结论:肿块的均匀或不均匀性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强化和肿块、扩张的胆管与不扩张或轻度扩张的主胰管不成比例是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点,结合追踪随访可以明确其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MSCT表现及误、漏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病理证实的初诊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SCT表现.结果 79例中,CT定位正确66例(83.54%),其中定位食管2例,胃44例,小肠11例,结直肠7例,胃肠道外2例;CT确诊58例(73.4%),其中食管1例,胃41例,小肠9例,结直肠6例,胃肠道外1例;误诊主要疾病是平滑肌瘤、胃/肠癌、胃/肠淋巴瘤、纤维瘤等.10例(12.66%)伴发其他肿瘤,其中6例伴发其他肿瘤的间质瘤和1例间质瘤伴发神经纤维瘤病漏诊.结论 对肿块与胃肠道关系的错误判断和对间质瘤伴发肿瘤的认识不足是误、漏诊的主要原因;多方位观察、充分充盈胃肠道的薄层增强CT扫描可准确评判肿块与肠管的关系及其供血血管的来源;充分认识间质瘤伴发其他肿瘤的特点,有助于提高CT对GIST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鉴别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腔积液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3年7月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的腹腔积液患者43例,观察并记录的CT征象包括:①壁腹膜增厚的形态、分布范围及强化特征;②腹水分布部位及多少;③大网膜及肠系膜增厚;④腹腔淋巴结增大及强化方式;⑤其他脏器伴随征象。结果26例结核性腹腔积液中,CT正确诊断23例,误诊3例(误诊率为11.5%);肿瘤性腹腔积液17例,CT 正确诊断15例,误诊2例(误诊率为11.8%)。各种CT征象中,腹膜增厚形态、腹腔积液量、网膜及肠系膜增厚形态、腹腔淋巴结强化形式,差异有统计学差别( P<0.05),而腹腔淋巴结钙化只出现在结核性腹腔积液中。结论正确认识结核性与肿瘤性腹腔积液的各种CT征象,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20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重点观察及评价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数量、密度/信号、强化模式及有无转移。结果:13例FDCS中:(1)5例为典型FDCS,均来源于腹部肠系膜淋巴结(结内),其中3例为单发,2例多发(2个病灶);8例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PL-FDCS)(结外),其中6例病灶位于脾脏(均为单发),2例病灶位于肝脏(单发)。(2)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12例为圆形或卵圆形,仅1例来源于腹部肠系膜淋巴结FDCS为分叶状。(3)10例FDCS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伴有钙化,2例脾脏来源FDCS合并出血;(4)肿瘤实质部分CT或MR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10例病灶(10/13)进一步强化,3例病灶(3/13)强化程度稍减退;(5)1例肠系膜淋巴结来源FDCS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腹部FDCS多起源于淋巴结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先天大叶性肺气肿(congenital lobar emphysema,CLE)的诊断.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LE患儿6例,均行MSCT薄层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结合文献评价MSCT在小儿CLE中的诊断.结果 6例CLE中,位于左上叶2例,右上叶2例,右中上叶2例,均表现为相应肺叶或肺段支气管不同程度狭窄,肺野透亮度增高,体积增大,肺纹理减少.本组伴发右肺支气管扩张、右上叶肺囊肿、右上肺血管发育异常及先天性漏斗胸各1例,右肺多发肺大泡2例,双肺感染3例,纵隔疝4例.结论 MSCT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CLE部位、程度及其伴发异常,有利于减少临床误诊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僵人综合征(stiff-person syndrome,SPS)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以男性居多,呈慢性进展或波动过程.现就1例肺癌所致的副肿瘤性僵人综合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S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疑诊早期(Ⅰ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100例患者进行股骨头区域的薄层扫描及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使用此技术明确诊断者为75例,确诊率75%,普通CT扫描确诊率为57%(P<0.05);未确诊25例患者后经病理或随访证实;其中6例普通CT扫描轴位观察诊断为正常。结论对临床高度疑诊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运用MS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能更好地明确诊断,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纵隔内胚窦瘤(mediastinal endodermal sinus tumor,ME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病理证实的纵隔内胚窦瘤的MSCT表现。结果 7例病例均位于前纵隔,其中前上纵隔4例,前中上纵隔3例;CT平扫显示肿块均为实性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6例密度不均匀,5例肿块内部可见坏死囊变,2例可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肿块中度~高度不均匀强化;1例较大肿块内可见强化血管。结论纵隔内胚窦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图像后处理有利于病变细微结构的显示,根据CT表现可以提示诊断并帮助确定手术方案和推测预后,但确诊需依靠病理学。  相似文献   

19.
探讨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影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1992-04~1999-04CT扫描后细针穿 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假肿瘤性胰腺炎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表现如下(1)胰腺内肿块,单 发多见(18/19),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无论平扫增强均与正常胰腺分界不清;(2)胆胰管扩张(10/19),胆管扩张程度较 轻,胰管在通过肿块区受压变窄,其远端扩张;(3)胰周脂肪层清晰,胰周大血管可受压移位,但未见包埋侵犯现象;(4)假 肿瘤性胰腺炎可伴有胰腺内钙化及假性囊肿。结论假肿瘤性胰腺炎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及B超、ERCP等 可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上腺区副脾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肾上腺区副脾术前CT资料.结果 病灶均位于左侧肾上腺区,单发,边界清晰,4例呈类圆形,1例椭圆形,最大径1.1 ~3.0 cm之间,平均(2.1±0.7)cm.CT平扫5例病灶密度均匀,与同层面的脾脏密度相近,均无囊变、坏死、出血及钙化,CT值41.9~55.3 HU,平均(47.7±5.4)HU;增强动脉期均明显不均匀或斑马纹样强化,CT值78.6~141.1 HU,平均(102.6±25.8) HU,静脉期2例进一步强化,3例强化程度略减低,强化程度均趋于均匀,CT值68.7 ~ 129.7 HU,平均(104.6±22.9) HU.5例病灶3期CT值与同层面脾脏的CT值相仿,5例中,病灶由脾动脉分支供血4例,合并其他部位的副脾2例.结论 肾上腺区副脾CT特征为平扫密度及强化程度均相近,多由脾动脉分支供血,易合并其他部位的副脾,这些特征有助于肾上腺区副脾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