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月,本科收治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患者33例41指,全部采用埋头式缝合法阶梯式修复,即切除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远端0.61~1.00 cm,使鞘管裂口、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断端呈阶梯式分布,从而减轻术后粘连程度。术后支具托保护于轻度屈曲位,在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术后4~5 d开始,每天早、晚各练习3次手指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结果]切口Ⅰ期愈合31例39指,Ⅱ期愈合2例2指。共33例41指获得5~17个月随访,平均8.36个月。根据手总主动活动(total active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优22指,良17指,可2指,优良率95.1%。[结论]改良M-Tang法阶梯式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外露线头少,两个屈肌腱断端呈阶梯状分布,且具有较强抗拉强度,可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道一种新的肌腱缝合方法——内置十字交叉法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修复Ⅶ区伸肌腱损伤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33根猪后足的肌腱作为实验材料,随机等分成3组,分别用十字交叉法、内置十字交叉法及Halsted法进行修复。用Instron材料力学测定仪测定修复后肌腱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断裂负荷、刚度和断裂功耗。用内置十字交叉法临床修复Ⅶ区伸肌腱断裂21例,共56指,术后均采用保护性主被动活动相结合的锻炼计划。采用Strickland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等速直线拉伸模式下,内置十字交叉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49.2±5.6)N,断裂负荷为(68.3±6.3)N,刚度为(6.9±0.7)N/mm,断裂功耗为(0.79±0.07)J,均优于十字交叉法和Halsted法(P<0.05)。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内置十字交叉法修复的Ⅶ区伸肌腱(56指)无一例发生断裂,根据Strickland TAM标准,优50指,良4指,可2指,优良率96.4%。结论 内置十字交叉法具备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外露缝线少,能满足伸肌腱早期保护性主被动活动的需要,是伸肌腱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实验通过比较Strickland 、augmented Becker、Savage及Tang法四种锁式缝合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期指导临床肌腱修复。方法:将40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Stricklan、augmented Becker、Savage及Tang法进行修复。用材料力学测定仪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弹性模量及断裂功耗,同时记录中心缝合的操作时间。结果:Tang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断裂功耗与Savage法相近,弹性模量为各组中最高,中心缝合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ugmented Becker及Savage法。结论:Tang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强度、有效抵御间隙形成、操作简便,有利于肌腱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4.
指屈肌腱双环加强缝合法及其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作者设计的指屈肌腱双环加强缝合法。方法:用36条人体指屈肌腱标本,行双环加强缝合法、改良Kessler法、Lee法、Becker法和Savage法缝合肌腱,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比较。结果:5种缝合方法的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67.5N、35.8N、36.7N、74.7N、96.8N。结论:双环加强缝合法操作简单,抗拉强度足够临床需要,术后可早期进行主动屈指活动,具有较大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央缝合U-Tang+周边缝合Halsted法与其他缝合方法的比较.方法 采用新鲜猪后肢趾深屈肌腱,将88根肌腱分为11组,每组8根,横行切断,以中央缝合U-Tang(UT)+连续交叉法Cross Stitch(CS)、UT+周边缝合Halsted(H)、UT+连续周边法Running Suture(RS)、双Kessler(DK)+ CS、DK+H、DK+RS、UT、DK、H、CS、RS共11种方法缝合.检测缝合后肌腱2mm间隙形成的负荷、最大负荷,采用ANOV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肌腱的横断伤,最大负荷是UT+H组最大,为(79.3±7.6)N;2mm负荷是DK+H组最大,为(60.1±12.6)N.结论 前六种缝合方法都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其中UT+H法2mm负荷和最大负荷数据散布较小,结果稳定可靠,可以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索Ⅱd区不同伤情下肌腱的合理修复方法,进行动物实验,以提供对临床有用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用正常白色来亨鸡24只,每组12只24趾。A组为单纯切割伤组,左侧修复双腱,右侧切除浅腱修复深腱;B组为严重挫伤组,修复同前。直接关闭腱鞘,术后3周控制性主、被动活动,术后6周进行修复的屈趾深肌腱的生物力学测定(滑动距离、屈曲功),并观察和测量各修复组织间的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结果 单纯切割伤组两种修复方法之间的滑动距离、屈曲功、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严重挫伤组,双腱修复侧的滑动距离小于浅腱切除单纯修复深腱侧,屈曲功和粘连面积大于单纯修复深腱侧,粘连程度较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对Ⅱd亚区的浅、深屈趾肌腱单纯切割伤,应修复双腱;严重挫伤时,则应切除浅腱而只修复深腱。  相似文献   

7.
Sanders缝合法一期修复手部屈肌腱损伤谭伦,罗晓中,王志斌,查茂盛对于手部屈肌腱损伤,传统的肌腱吻合法较多,但各有优缺点,常见的缺点为肌腱断端对合不良,强度不够及线结外露多等,影响肌腱功能的恢复。1992年Sanders采用对肌腱断端行周边连续缝...  相似文献   

8.
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的疗效。方法 在清晰术野下,暴露肌腱两断端,用0/4尼龙线,距肌腱断端1cm处横行穿针,在距横穿线靠断端方向1mm处以肌腱宽度和厚度的1/3环绕出针后把针靠断端方向套入缝线内,在附近靠断端方向1mm处刺入肌腱,与肌腱纵轴平行自断面穿出,相对侧同法缝合,另一断端也同法缝合,然后相对应缝线拉拢打结。两断端用0/9无损伤缝合线问断或连续缝合,彻底止血后修复腱鞘及闭合创口,术后背侧石膏托制动3周,进行有计划的功能练习。结果 本组18例26指,随访2~16个月,按TAM评定标准18例26指中优23指、良3指,疗效满意。结论 肌腱环扎缝合法修复手二区屈肌腱损伤,手术操作简便符合早期功能练习的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显微肌腱边缘缝合法修复手指Ⅱ区屈肌腱断裂王鹰,温荣彬,施国强手指Ⅱ区的屈肌腱断裂修复是手外科中的难题。1988年5月至1994年12月,我们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及连续锁边缝合法,修复Ⅱ区屈肌腱断裂共36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  相似文献   

11.
显微肌腱边腿缝合法修复手指Ⅱ区屈肌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简易肌腱引导器在手Ⅱ区屈肌腱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92指手Ⅱ区屈肌腱开放断裂的患者,利用改良简易肌腱引导器将断裂回缩手Ⅱ区屈肌腱导入鞘管,从伤口引出,然后进行肌腱端端修复。结果80例获随访3~12个月,平均6.5个月。根据ATM标准:优38指,良46指,中8指,优良率91.3%。结论改良简易肌腱引导器制作简单,可将断裂回缩的Ⅱ区屈肌腱快捷、正确地导入鞘管,组织损伤小,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几种屈肌腱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几种临床常用肌腱缝合方法的即刻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肌腱修复提供参考。方法成年AA白羽鸡爪60只,随机分为6组。锐刀横断Ⅱ区趾深屈肌肌腱,分别用改良Kessler法、改良Kessler加腱周连续缝合法、Cruciate法、滓下法,改良津下法,Tang法进行修复。缝合后立即取下肌腱进行拉伸—断裂测试。测定极限载荷、应变,计算出各组的肌腱韧度、极限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功耗,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断裂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ng法组的极限载荷、极限拉伸强度、韧度和断裂功耗均大于其他五种方法(P〈0.05),改良Kessler法的各组参数均小于其他五种方法(P〈0.05)。操作时间以改良Kessler法和Tsuge法最小(P〈0.05)。结论改良Kessler加腱周连续缝合法操作简单、强度可观、生物力学特性好、吻合端光滑,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肌腱修复法。Tang法抗拉强度高,可以胜任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一种可靠的肌腱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显微外科技术在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显微外科技术在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任晓平,霍英斌屈肌腱的滑动除需具有良好的动力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形态学为基础,因此在屈肌腱损伤修复中,保证肌腱表面的光滑,使吻合口无粗糙面是减少屈肌腱术后粘连,加速屈肌腱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提高屈肌腱损伤修复的...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将缝合好的肌腱等速拉伸至完全断裂,并用材料力学测定仪(Instron4411)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计算断裂功耗。结果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53.2±6.0)N、最大负荷为(68.8±6.9)N、刚度为(6.6±0.7)N/mm,为各组中最高;断裂功耗为(0.784±0.075)J与Halsted法相近,高于Cross-stitch及Running法。结论该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强度、有效抵御间隙形成、操作简便,有利于肌腱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线结埋入式双套圈缝合法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体会.方法 对39例(72指)Ⅱ区指屈肌腱断裂的患者用线结埋人式双套圈缝合法修复.结果 伤口一期愈合31例,二期愈合8例.33例(65指)获得12~20个月随访.根据TAM系统评定疗效:优36指,良22指,可7指,优良率89.2%.结论 线结理入式双套圈缝合法外露缝...  相似文献   

18.
四种与Kessler相关的屈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四种与Kessler相关的屈肌腱缝合方法 对肌腱修复抗张强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鲜猪后肢跖深屈肌腱,将40根肌腱分为4组,每组10根,横行切断,以Kessler法、DoubleKessler法、Running suture法、Kessler+Running suture法缝合.检测缝合后肌腱2mm间隙形成的负荷、最大抗张强度,采用ANOVA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于肌腱的横断伤,最大抗张强度DoubleKessler法Kessler+Running suture法Kessler法Running suture法. 2mm间隙形成的负荷Kessler+Running suture法Double Kessler法Rumming suture法Kessler法.结论 肌腱横行损伤修复时,采用强生3-0编织缝合线,Kessler+Running suture法能够满足临床早期功能锻炼的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不锈钢Teno Fix肌腱修复装置的生物力学特性较缝合修复有所改善.并在狗模型中有很好的相容性。本文的目的是在临床上对Teno Fix修复与缝合修复作比较。方法:67例单纯Ⅱ区屈肌腱损伤随机地用Teno Fix修复或4股交叉缝合修复。共85个损伤指:34个指用Teno Fix,51个指作对照.采用改良Kleinert康复技术,术后4周开始主动屈指。术后6个月由肓测检查者测定患者的手指活动范围.臂、肩、手的伤残(DASH)记分,捏力,握力和口诉的疼痛记分以及评价肿胀和神经系统恢复。经常间断地监测包括装置的移动和断裂等不良结果。结果:51指缝合修复中有9指肌腱断裂,而Teno Fix修复中无一指肌腱断裂(p〈0.01)。断裂的9指中5指因抵抗医疗装置的活动而造成。组间的活动范围,DASH记分、捏力、握力、肿胀或神经系统恢复差异无显著性。Teno Fix组疼痛和肿胀的消退比对照组稍慢。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24例Teno Fix修复中16例和27例对照修复组中19例结果为优良。1例Teno Fix装置移动和被挤出,继发伤口感染。总的85指手术中,4指肌腱粗细不适合于用所提供的装置,9指被认为暴露不适当而无法置入锚。结论:如肌腱粗细和暴露满意,用Teno Fix修复屈肌腱损伤是安全和有效的。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用Teno Fix作肌腱修复,其肌腱断裂率较低而功能结果相似,特别适用于对康复方案不配合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