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的相关性及其在哮喘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5~14岁哮喘患儿161例,根据病情分为过敏组与非过敏组,2组均进行FeNO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分析2组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 (1)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明显高于非过敏组(P=0.002)。(2)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的改善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基础肺功能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1秒率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VC%)、50%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50%)、25%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25%)、中段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25%)呈负相关(P<0.05),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75%用力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F75%)无明显相关性(P>0.05);(3)非过敏组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支气管舒张改善率及基础肺功能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对于存在过敏体质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该类哮喘患儿预测气道可逆性及评估哮喘病情的一个良好的无创性指标。而对于无过敏体质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则不能有效反映其气道可逆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及其与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的关系,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选取门诊6~14岁初诊哮喘患儿11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儿童保健科体检的6~14岁健康儿童78例为对照组,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25( OH)D3的含量,检测哮喘患儿呼气峰流速( 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 PEF% pred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pred),对观察组患儿进行FeNO检测。对25( OH)D3与PEF% pred、FEV1% pred、FeNO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维生素 D 缺乏、不足比例均高于对照组(χ2=7.78,P ﹤0.01);PEF% pred、FEV1% pred的值随血清25(OH)D3水平的下降而降低(F=28.12、29.56,P均﹤0.05), FeNO值随血清25(OH)D3水平的下降反而升高(F=15.65,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与儿童哮喘相关,与哮喘患儿肺功能下降有关,且可增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对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和肺功能水平的影响,分析呼出气一氧化氮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哮喘患儿的治疗和监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住院及门诊5~13岁急性轻、中度发作的哮喘患儿68例,于入组次日清晨检测MP-IgG抗体、MP-IgM抗体、或者MP-DNA、血清总IgE,同时进行FeNO和肺功能检查,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哮喘MP感染组)36例,哮喘非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哮喘非MP感染组)3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FeNO和肺功能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MP感染后FeNO和肺功能相关性.结果 哮喘MP感染组患儿FeNO值较哮喘非MP感染组明显升高,MP感染激素治疗组患儿FeNO水平比非MP感染激素治疗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功能FVC、FEV1、FEV1/Vcmax、MEF25、MEF50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EF75、P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eNO与肺功能(FVC、FEV1、FEV1/Vcmax、MEF50、MEF25、MEF75、PEF)之间比较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哮喘儿童MP感染后FeNO值明显升高,MP感染后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肺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值在不同水平下与外周血中白介素(IL)-9、IL-17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哮喘患儿及20例体检中心来源的正常对照组儿童,以FeNO值25×10-9为界限值将哮喘患儿分为FeNO≥25×10-9组(FeNO high组)和FeNO<25×10-9组(FeNO low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清中IL-4、IL-5、IL-9、IL-17的水平,同时每组均行肺功能指标检测,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用力呼气25%容量(MEF25)、MEF50、MEF75。分析哮喘儿童FeNO水平与外周血中IL-4、IL-5、IL-9、IL-17及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FeNO high组外周血中IL-4、IL-5、IL-9、IL-17水平均高于FeNO low组和对照组,而FeNO low组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FeNO high组和FeNO low组肺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FeNO high组与FeNO low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eNO水平与外周血中IL-4、IL-5、IL-9、IL-17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肺功能指标FEV1/FVC%、MEF25、MEF50、MEF75无相关性(P值均>0.05)。 结论 在哮喘的非急性发作期FeNO水平与外周血中IL-9、IL-17呈正相关,IL-9、IL-17等中性粒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也共同反映气道炎症,并较肺功能更能敏感地反映哮喘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gE介导的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气道可逆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初诊为哮喘急性发作的6~14岁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特异性IgE结果分为IgE介导组(n=61)及非IgE介导组(n=25),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将IgE介导组进一步分为1、2、3种和4种及以上过敏原阳性组。检测FeNO水平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常规通气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FeNO与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gE介导组的FeNO水平明显高于非IgE介导组(P < 0.05);FeNO水平随着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种类的增加而增加(P < 0.05);IgE介导组FeNO与支气管舒张试验用药前后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的改变量(△FEV1)和改善率(△FEV1% pred)呈正相关(分别r=0.655、0.473,P < 0.05),而与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呼气峰流速(PEF)、用药前后PEF的改变量(△PEF)和改善率(△PEF% pred)、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 pred)无相关性(P > 0.05);非IgE介导组FeNO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FeNO水平与过敏程度有关;对于IgE介导的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气道可逆性存在正相关,对哮喘的诊断、评估病情及了解气道可逆性有一定价值;对于非IgE介导的哮喘患儿,FeNO则不适用于间接了解其气道可逆性,两者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评价哮喘评估指标的实用性。方法 选取185例哮喘患儿,采用问卷及肺功能检测的方法,分析儿童哮喘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以及评估指标与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85例患儿中,完全控制的139例 (75.1%),部分控制的36例 (19.5%),未控制10例 (5.4%)。是否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哮喘控制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 (C-ACT)、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 (PAQLQ)得分等哮喘检测指标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哮喘患儿FEV1%与C-ACT、PAQLQ呈正相关性 (r = 0.214、0.312,P < 0.05),而与FeNO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r = -0.18,P > 0.05)。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是儿童哮喘控制的影响因素。联合FEV1%、FeNO水平以及C-ACT、PAQLQ评分等多个指标评估哮喘控制水平,更有利于儿童哮喘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以胸闷或长叹气为主诉的不典型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特点,并探讨FeNO在该类型哮喘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儿童哮喘门诊确诊的以胸闷或长叹气为主诉的不典型哮喘儿童79例为研究对象(不典型哮喘组).该组患儿于初诊时均接受了肺功能检查、FeNO检测、血清总IgE和血清特异性IgE水平检测,且肺功能检测均存在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同期选取我院完成FeNO检测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典型哮喘组初诊时肺功能特点和FeNO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eNO对于不典型哮喘儿童的诊断价值.结果 不典型哮喘组肺功能指标FEF50、FEF75、MMEF异常率分别为27%、43%、33%.FEV1%下降20%时吸入的乙酰甲胆碱累积剂量(PD20-FEV1)为0.41 (0.19~0.67)mg,该指标与MMEF呈显著正相关(r=0.301,P=0.007).不典型哮喘组Fe-NO值为13.0×10-9 (7.0×10-9~24.0×10-9),高于对照组且两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Fe-NO值与总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 =0.672,P=0.001),与FEV1/FVC%、FEV1% pred及PD20-FEV1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根据不典型哮喘儿童和健康儿童的FeNO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60.结论 以胸闷或长叹气为主诉的哮喘儿童肺功能特点以小气道功能受损为主,其中MMEF下降明显者,其气道高反应更显著,FeNO检测对不典型哮喘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在哮喘专科就诊的的轻-中度哮喘患儿,分別在治疗后8周、16周、24周、32周、40周进行随访。随访时记录哮喘症状,检测肺功能及FeNO。结果:治疗8周后FeNO均值迅速下降,后逐渐缓慢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16周、24周、32周及40周后的FeNO均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时FeNO水平较发作前明显增高,待病情缓解后FeNO水平随之快速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FeNO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负相关(r=-0.193,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提示当FeNO为35.5 ppb时,FeNO预测哮喘未控制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是80%;FeNO为20.5 ppb时,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27.1%。结论:动态监测FeNO可以用于判断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控制水平;当FeNO值小于20.5 ppb时气道炎症可能控制良好,而当大于35.5 ppb时气道炎症很有可能处于未控制状态;FeNO的急性增高提示患儿有急性发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沈阳地区6~14岁健康儿童呼出气体一氧化氮(FeNO)水平与其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肺功能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测定沈阳地区200名6~14岁健康儿童(男102名,女98名)FeNO水平及其肺功能,采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儿童总体FeNO水平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13.0 ppb(8.0~19.0 ppb),其中男童13.0ppb(10.0~19.5 ppb),女童为13.5 ppb(10.0~17.0 ppb),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与肺功能各参数[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呼气峰流速(PEF)]亦无相关性(R2=0.016 0、0.013 9、0.014 4、0.007 5);FeNO水平与身高、年龄、体质量、BMI均无相关性(R2=0.062 3、0.044 0、0.098 3、0.037 2)。结论健康儿童FeNO中位数为13.0ppb[8.0~19.0 ppb],FeNO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无相关性,与肺功能各参数之间亦无相关性,但二者密不可分,是全面评价儿童哮喘的呼吸道炎症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肺常规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 5月至2011年5月确诊为哮喘或CVA的患儿140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发作组,50例)、哮喘缓解组(缓解组,50例)和CVA组(40例);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4组儿童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等7项肺功能指标。结果:发作组患儿各项肺功能指标如大气道指标FVC、FEV1、PEF、FEF25及小气道指标FEF50、FEF75、MMEF75/25的实际值/预计值平均水平均<80%,且以FEF50、FEF75、MMEF75/25等小气道指标下降为著。CVA组患儿小气道指标FEF75、MMEF75/25实际值/预计值的平均水平<80%。发作组各项肺常规通气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缓解组、CVA组FVC、FEV1、FEF25及 MMEF75/25实际值/预计值的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发作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低于缓解组和CVA组;CVA组与缓解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存在大小气道功能障碍,以小气道功能障碍为主;CVA患儿以小气道功能轻微障碍为主,与哮喘缓解期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处于稳定期哮喘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NO)与肺功能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哮喘门诊就诊的5~14岁的稳定期哮喘患儿53例,根据其是否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规范化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分别测定其FeNO水平和肺功能,分析FeNO水平和肺功能在两组患儿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FeNO水平和肺功能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非激素治疗组患儿FeNO水平明显高于激素治疗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5).激素治疗组患儿FEV1平均值为(95.152±8.993)%,非激素治疗组患儿FEVl平均值为(91.350±11.69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932).非激素治疗组患儿FeNO水平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性(r=-0.465,P=0.039).激素治疗组哮喘患儿FcNO水平与FEV1参数不相关(r=0.058,P=0.747).结论 处于稳定期的哮喘患儿,未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规范化治疗时,其FeNO水平明显高于已用激素规范治疗患儿,测定FeNO水平可以作为一项很好的指标来评价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门诊哮喘患儿中肥胖者所占比例;探究肥胖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2343例哮喘儿童,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358例(15.3%)、超重组476例(20.3%)及体重正常组1509例(64.4%)。检测3组患儿治疗前、随访及规范化治疗1年后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1/FVC),用力呼气流量(FEF)占用力肺活量的25%,50%,75%(FEF25%、FEF50%、FEF75%),呼吸峰流速(PEFR)。结果 358例肥胖哮喘患儿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07(85.8%) vs. 51(14.2%),P<0.01];随着BMI增加,哮喘患儿FEV1/FVC明显降低,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3.3±9.04 vs. 81.54±9.08 vs. 80.26 ±8.66, F=3.41,P=0.03);随访期间,各组哮喘患儿肺功能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初诊时基础肺功能相比,每次随访各肺通气功能参数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1年后,肥胖组哮喘患儿FEF75%明显低于超重组及体重正常组(0.70±0.26 vs. 0.65±0.24 vs. 0.60±0.25,P=0.04)。结论 在肥胖哮喘患儿中,男性多见;BMI增高与FEV1/FVC降低有关,且降低规范化治疗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效应,表现为治疗1年后肥胖患儿FEF75%较正常体重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功能与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54例初诊、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合并鼻炎组与未合并鼻炎组,并以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哮喘患儿均给予规范化治疗,于治疗初始以及治疗3、6、9、12个月复查肺功能及FeNO水平;对照组测定一次肺功能和FeNO。结果规范治疗1年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以及最大呼气25%、50%及7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MEF25、MEF50、MEF75)均逐渐升高,FeNO水平逐渐降低(P0.05)。治疗6个月后PEF、FEV1等大气道功能指标基本恢复;9个月后MMEF、MEF25、MEF50、MEF75等小气道功能指标基本恢复;1年后大小气道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NO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初始及3个月时,合并鼻炎组的哮喘患儿FeNO均高于未合并鼻炎组(P0.05)。治疗初始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儿童的规范化治疗过程中,肺功能参数逐渐升高,FeNO水平逐渐下降,大气道功能的恢复早于小气道功能,另外也要注意鼻炎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PI3K、NF-κB和STAT1在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随机选取同期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BMC中PI3K、NF-κB和STAT1的m RNA和蛋白表达,肺功能仪检测两组肺功能,并分析支气管哮喘儿童PI3K、NF-κB和STAT1的m RNA水平与其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的PI3K、NF-κB和STAT1的m 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FEV1%、FEV1/FVC、PEF%等肺功能指标均下降(P0.05)。哮喘儿童的PI3K、NF-κB和STAT1的m RNA表达水平与FEV1%、FEV1/FVC、PE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的PI3K、NF-κB和STAT1表达上调并与肺功能呈负相关,三者可能共同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儿童哮喘缓解期合并结核感染、支原体感染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哮喘缓解期患儿107例,分无感染、结核感染、支原体感染三组。对照组28例。观察FVC、VC、FEV1、PEF、V50、V25 6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三组6项指标均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结感组、支感组FVC、VC、FEV1核无感组降低,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儿童哮喘缓解合并结核感染、支原体感染者以中重度较多,并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16.
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大小呼吸道功能改变及改变时间段.通过对比哮喘患儿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变化,明确哮喘患儿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及呼吸道狭窄、呼吸道阻塞的可逆性.方法 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对25例哮喘患儿分别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正规治疗后缓解期3个月、6个月、1 a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与预测值;并从中选出10例患儿于急性发作期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前后其肺功能指标变化. 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 1.0%)、最大呼气流量(PEF)、25%用力呼气肺活量(FEF25)、FEF50、FEF75、中段呼气流速(MMEF75/25)等实测值均较预测值降低,治疗3个月FVC、FEV1等大呼吸道功能指标恢复,治疗1 a、FEF50、FEF75、MMEF75/25等小呼吸道功能指标恢复.哮喘患儿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后大呼吸道功能指标FEV1、PEF及小呼吸道功能指标FEF50、FEF75、MMEF75/25等均较雾化前恢复.结论 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存在特异性动态变化,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诊断、疗效及病情判断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14岁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正常值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苏州市6~14岁在校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及FeNO、肺功能、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的检测,筛选出健康儿童建立FeNO正常值。FeNO的测定采用电化学法,根据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指南进行操作。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外周血EOS计数、肺功能和FeNO的相关性。结果:参与调查的450名儿童中符合纳入标准者225名(男生107名,女生118名)进入分析。FeNO值呈偏态分布,经自然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FeNO平均值为11 ppb(95%CI:5~28 ppb),最小值<5 ppb,最大值为83 ppb。男生FeNO平均值为11 ppb(95%CI:5~31 ppb),女生FeNO平均值为11 ppb(95%CI:5~25 ppb)。FeNO与外周血EOS计数相关性最为显著(r=0.291,P<0.001),与身高(r=0.148, P=0.027)和FEV1(r=0.138, P=0.038)显著相关;>9岁儿童FeNO显著高于≤9岁儿童(P=0.002);FeNO与性别、体重、BMI、FEV1/FV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苏州地区6~14岁儿童FeNO正常参考值为5~28 ppb;FeNO水平与外周血EOS计数、身高、FEV1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随访达良好控制哮喘患儿停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后哮喘急性发作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哮喘患儿的长期控制最佳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家长意愿,将63例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儿分为ICS治疗组(n=35)和停药组(n=28),进行18个月随访,每3个月进行评估,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情况,并动态监测两组患儿肺功能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以及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随访第3、6、9、12个月时,FeNO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停药组FeNO显著高于治疗组(P < 0.05)。6次随访时点内C-ACT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第3、6、9、12个月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最大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MEF50%)等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随访第15、18个月时,治疗组MMEF%、MEF50%显著高于停药组(P < 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有3例(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有8例(29%)患儿哮喘发作,停药组哮喘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495)。结论 持续吸入低剂量ICS可维持哮喘患儿肺功能稳定,减少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6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儿77例,检测其肺功能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法及荧光免疫法检测高渗盐水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ECP浓度,并选择同期62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ECP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与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1);ECP质量浓度与患儿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58.P〈0.01)。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ECP质量浓度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且轻度、中度和重度患儿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ECP质量浓度可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国内四家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轻度持续哮喘儿童18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依据DAS 3.0软件产生的各中心随机编号分为3组, A组60例(ICS+槐杞黄)、 B组60例(ICS)、 C组60例(按需ICS)。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 呼气峰流速占预测值百分比(PEF%pred)、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调查, 并分析比较。结果 180例患儿退出21例, 实际收集有效病例159例,其中A组60例, B组58例, C组41例。A组、 B组治疗后FEV1%pred、 PEF%pred、 FeNO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 C组治疗后FEV1%pred、 PEF%pred、 Fe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 组FEV1%pred、 PEF%pred上升及FeNO值降低更明显, 与B、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EV1%pred、 PEF%pred 上升及FeNO值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持续哮喘患儿需要长期规范化ICS治疗, 槐杞黄颗粒联合ICS可以更大程度改善哮喘儿童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