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式烟筒形回肠输尿管末端吻合法在可控W形回肠新膀胱术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对62例膀胱全切除术后可控W形回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实施了改良式烟筒形回肠与输尿管末端吻合。其中12例肠系膜过短者进一步游离肛门侧的回肠, 未去管化直接拉进盆腔与尿道吻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为300 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00 mL; 术后随访24个月, 平均16个月, 失访19例, 死亡8例。术后1年膀胱容量平均为500 mL, 残余尿量平均为0~50 mL; 术后1个月内, 发生肾积水8例14个肾 (11.3%), 但3个月后全部消失、 短暂性新膀漏尿6例 (9.7%)、 急性肾盂肾炎4例 (6.5%)、 尿道狭窄5例 (8.1%), 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 改良式烟筒形回肠与输尿管末端吻合法及未去管化的肛门侧回肠与尿道吻合法, 手术时间短, 出血和并发症少,控尿效果好, 尤其在肠系膜过短者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3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资料、新膀胱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肿瘤控制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成功随访32例,随访时间12 ~ 53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均为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术者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10 ~530 min,平均370 min;术中出血300~ 850 ml,平均485 ml;术后3~5天肠道开始恢复功能;淋巴结清扫数目8~31个,平均16个;手术切缘均无阳性结果;术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较,最大尿流率(15.2±1.3vs11.4±1.2 ml,P<0.01)、最大膀胱容量(372.8±52.2 vs 247.9±60.3 ml,P<0.01)、残余尿量(23.8 ±9.6 vs 39.6±11.7 ml,P<0.01)、最大膀胱充盈压(33.7 ±5.7 vs 25.1±6.8 cmH2O,P<O.01)、最大膀胱排尿压(63.7±15.9 vs62.9±17.6 cmH2O,P>0.05)、膀胱顺应性(26.2±12.6 vs 25.7±13.3 cmH2O,P>0.05)以及昼/夜控尿率(91%/81% vs 84%/72%).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8%(6/3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32);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3% (2/32)和12.5%(4/32).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控尿效果好、满意的新膀胱功能和肿瘤控制效果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回肠重建膀胱对膀胱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接受的膀胱重建材料不同,将患者分为回肠组和结肠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控尿恢复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回肠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结肠组,回肠组患者控尿恢复时间明显短于结肠组患者,回肠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结肠组,且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回肠组并发症发生率低,控尿恢复时间较短,且住院时间较短,总体效果要好于结肠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中心收治的17例膀胱癌患者,其中7例患者在经尿道途径的辅助下行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另外10例为对照组,行多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17例膀胱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41.4±52.1)min和(333.0±59.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06.4±104.6)mL和(190.5±82.3)mL,盆腔淋巴结清扫平均个数分别为17(7~22)个和18(12~23)个,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5.1±5.4)d和(26.8±6.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组在术后VAS疼痛评分和切口满意度评分上则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单孔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时患者的最大尿流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充盈量均明显比6个月时高,而随访12个月时患者的残余尿量较6个月时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辅助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的新膀胱功能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位回肠膀胱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评估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行膀胱全切W形原位回肠代膀胱患者的上尿路功能,所有病例随访时间5年以上,均无复发及转移。评估项目包括肌酐测定、泌尿系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肾积水量、膀胱造影明确有无尿液返流。结果:术后2年,膀胱造影5例(14.7%)患者出现反流致轻度肾积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0,P>0.05),术后5年,膀胱造影6例(17.6%)患者出现反流致轻度肾积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1,P>0.05);术前血肌酐(77.32±13.78) mmol/L,术后2年血肌酐(78.50±12.37) mmol/L(t=-1.93,P>0.05);术后5年血肌酐(82.15±22.49) mmol/L(t=-2.36,P>0.05),无统计学差异,且均在正常范围。术后2年膀胱容量(413±19) ml,残余尿量(57.3±36.1) ml,术后5年膀胱容量(423±17) ml,残余尿量(53.3±33.7) ml,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结论:原位W型回肠膀胱可作为膀胱全切术后理想的代膀胱术式,对上尿路功能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6.
Wang XH  Luo X  Chen SQ 《癌症》2008,27(1):62-65
背景与目的:膀胱全切是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方法很多,其中原位新膀胱下尿路重建在近年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保留前列腺远端包膜及精囊对改善原位新膀胱功能及勃起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及新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27例,同期应用经典术式治疗9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新膀胱(术后6个月)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及患者的勃起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3~84个月.术后6个月改良和经典组新膀胱容量[(385±68)mL vs.(388±71)mL]、最大充盈压[(24±16)cmH2O vs.(25±15)cmH2O],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最大尿流率[(18±5)mL/s vs.(14±7)mL/s]、剩余尿[(35±16)mL vs.(97±35)mL]、完全控尿率[(24/27)vs.(3/9)]、夜间尿失禁[(3/27)vs.(6/9)]、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4/27)vs.(3/9)],以及患者正常勃起功能术后得以保留[(19/23)vs.(3/7)]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中保留远端的前列腺包膜及精囊,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储尿、排尿、控尿功能,保护阴茎的勃起功能,同时可有效防止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63例膀胱癌患者,对其生存状况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63例膀胱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88.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80.5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28 d,住院时间平均为16.8 d,盆腔淋巴结清扫个数平均为10枚,未出现尿漏及肠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最初30 d内患者尿流控制较差,30~90 d内患者尿流控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平均膀胱容量为385.2 ml,平均膀胱内压为13.2 cm H_2O,平均尿流率为11.8 ml/s,平均残余尿量为18.5 ml,平均功能性尿道长度为3.2 cm。同时保留勃起神经对男性性功能保护良好。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3.0%和69.4%。不同病理分期、是否器官局限性及有无淋巴结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较好的控尿功能等特点,同时有效保留男性性功能,生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Studer回肠新膀胱术进行技术改良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改良Studer回肠新膀胱术治疗5例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结果:5例患者手术顺利.拔除尿管后4例患者恢复生理性排尿,1例不能自主排尿.随访6~12个月,4例患者昼夜控尿良好.5例患者静脉肾盂造影未见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及上尿路积水.结论:改良Studer回肠新膀胱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低,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了3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 观察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新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 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3例出院后均随访2年, 2例1年内能自主控制排尿, 1例18个月能自主排尿。结论 做好围术期护理, 特别是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和术后管道护理, 对确保手术的成功, 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 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运用促进术后恢复理念(ERAS)在经尿道内镜黏膜下膀胱肿瘤海博刀剥离术(BT-ESD)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入院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9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ERAS组应用ERAS理念,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为常规基础护理。两组患者均接受BT-ESD。针对术后患者恢复时间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患者饥饿程度评分,对照组轻度、中度及重度饥饿比例分别为46.9%、49.0%及4.1%,饥饿严重程度显著高于ERAS组(87.8%、12.2%及0.0%)(P<0.05);而术后患者口渴程度评分,对照组的严重程度亦显著高于ERAS组(轻度、中度及重度口渴比例分别4.1% vs 32.6%、20.4% vs 40.8%、75.5% vs 26.5%)(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除术后住院时间外,ERAS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9分 vs 3.1分)、通气时间(12小时 vs 8小时)、尿管拔除时间(2.5天 vs 2天)、膀胱痉挛次数(3次 vs 1.8次)及膀胱冲洗时间(9.0小时 vs 6.0小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ERAS可以显著改善BT-ESD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具体体现在:缩短患者膀胱冲洗时间、尿管拔除时间、肠道通气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urinary and skeletal findings in 23 cases of meningomyelocele requiring urinary diversion were reviewed by the author. Radiologically, postoperative renal function improved in 50% and deterioration was arrested, in some cases for at least 36 months, in another 40%, 10% showed some deterioration–none showed gross loss of renal function, and no deaths occurre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hyperchloraemic acidosis appears to be due to distal nephron disease and can be adequately controlled by oral alkali. Control of the acidosis caused regression of the bone changes. The optimum age for performing the urinary diversion is thought to be two to three years– hopefully before any serious renal damage has occurred, and also allowing the child to-commence any possible schooling fre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相似文献   

12.
31例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后进行6例乙状结肠代膀胱、18例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及7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随访4~10年,疗效满意。作者认为上述尿流改道的方法相对简单、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少,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术后尿道复发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术患者216例,其中术后复发尿道癌15例(6.9%),复发平均时间18(3-46)个月.15例患者术后因肉眼血尿(7例)、血性分泌物(3例)及排尿不畅(5例)再次就诊.均经尿道膀胱镜检查及尿道冲洗细胞学检查确诊.尿道镜活检报告为尿道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a-T1.15例均行TUR术,术后辅以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结果:1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6(6-52)个月.其中12例患者健在,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1例术后14个月肿瘤复发,行全尿道切除+尿液转流术,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再次复发及转移;1例术后8个月肿瘤复发,行全尿道切除+阴道前壁、侧壁、子宫及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多发转移;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膀胱癌膀胱全切术后复发尿道癌可应用TUR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且生活质量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是保证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早期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27例,其中术后早期(30 d内)再次手术患者17例(7.5%),男性14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岁.肠道相关的并发症6例,输尿管代膀胱瘘合并阴道瘘1例,切口感染6例,切口裂开4例.结果 机械性肠梗阻2例,行小肠部分切除端端吻合术;早期粘连性肠梗阻1例,行肠粘连松解术;回肠吻合口瘘合并回肠新膀胱尿瘘1例,行回肠部分切除再吻合和回肠新膀胱修补术;乙状结肠吻合口瘘1例,行结肠造瘘术后出现小肠瘘经6次手术治愈;直肠瘘合并尿瘘1例,行结肠造口和输尿管代膀胱再吻合术;输尿管代膀胱吻合口瘘并阴道尿瘘1例,经充分引流后无效,行输尿管代膀胱再吻合术;伤口感染6例、伤口裂开4例,均经二次清创缝合治愈.失访2例,15例随访1个月~10 a,平均42个月.术后肿瘤转移死亡2例,肾功能恶化需长期血液透析1例,余12例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满意.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早期(30 d内)易出现并发症需再次手术,围手术期及时再次手术可减轻患者痛苦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盆腔复发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采用IMRT放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复发前接受单纯手术20例、单纯放疗8例、手术后辅助放疗者10例,采用6my—X线5~9野照射,曾经接受放疗的患者给予处方剂量95%PTV50GY,无放疗史患者给予处方剂量95%PTV70GY,分割2GY/次,每周5次,共25~35次完成,放疗后3个月评估疗效,并将曾经接受放疗的患者(18例)与单纯手术患者(20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放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下肢水肿、腰腿疼痛症状缓解率100%,肾盂积水缓解率75%(9/12),3个月疗效评估:完全缓解率65.8%(25/38),部分缓解率13.1%(5/38),稳定率10.5%(4/38),进展率10.5%(4/38),有效率78.9%(30/38)。曾经接受根治性放疗和术后放疗与单纯手术比较有效率分别为61%(11/18)(P=0.016)和95%(19/20),近期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Ⅲ度31.6%(12/38),胃肠道和泌尿系反应均为I~Ⅱ度。结论IMRT放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能很好地缓解症状,近期疗效高,对于复发性宫颈癌IMRT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为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 整理并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的106例青年(≤35岁)女性乳腺癌(青年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免疫组化指标,并与同期诊断的435例年龄>35岁的中老年女性乳腺癌(中老年组)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青年组乳腺癌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19.6%(106/541),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86.8% (92/106).与中老年组比较,其组织学分级(Ⅱ/Ⅲ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HER-2表达水平更高[93.4% (99/106)比85.3%(371/435),37.7%(40/106)比26.2%(114/435),52.8%(56/106)比40.7% (177/435),P值均<0.050,而ER和PR表达水平则更低[57.5%(61/106)比68.5% (298/435),60.4% (64/106)比70.3% (306/435),P值均<0.050].并且,两组间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及P53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 青年女性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其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率和HER-2表达水平高,而ER、PR表达低,其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处理需注意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宫颈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96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按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盆底肌肉锻练、增加腹压训练、个性化放尿结合定时开放、改进测残余尿及拔管方法.以患者术后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08%,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7.08%和1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余尿量为(68.13±44.56)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4.17±77.04)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为(12.58±3.52)d,明显短于对照组(17.79±6.9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缩短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德春  杨霞 《癌症进展》2014,(5):511-514
目的探讨并分析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术式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根据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1例应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照组45例行传统开放术式,比较分析两组术中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量[(163.38±16.09)ml vs(270.42±18.64)ml]、术后通气时间[(38.29±1.64)h vs(61.32±2.16)h]、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34.20±3.35)mg vs(113.51±9.48)mg]、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9.80%vs 29.41%)、术后引流拔除时间[(61.80±4.93)h vs(76.47±5.68)h]、下床活动时间[(4.11±0.87)d vs(5.95 d±1.02)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1.38±1.09)d vs(14.63±1.76)d]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171.33±8.29)min vs(114.56±9.43)min]则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84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男46例,女38例,其中81例可评估,年龄45~91岁,平均年龄69.7岁。予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50 mg/d)联合泼尼松(15 mg/d)口服,每月随访1次。结果 随访时间1~7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3.5个月。可评估患者81例,52例(64.2 %)有效,其中2例(2.5 %)完全缓解(CR),21例(25.9 %)部分缓解(PR),29例(35.8 %)微小缓解(MR),19例(23.5 %)无变化(NC),10例(12.3 %)疾病进展(PD)。起效时间 1~4 个月,中位起效时间2个月, 有效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18个月(95 % CI 12.8~23.2)、29个月(95 % CI 24.1~33.9), 无效组患者分别为4个月(95 % CI 2.5~5.5) 、6个月(95 % CI 5.4~6.6)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要不良反应有乏力、恶心、白细胞减少、血糖增高和肺部感染。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结论 持续低剂量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是复发、难治性MM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0.
戴敏  赵迎春 《中国肿瘤》2012,21(8):631-634
[目的]探讨低、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中CA125、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依照两级分级系统对卵巢浆液性癌进行分级,分别选取低级别浆液性癌31例和高级别癌31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组织中CA125、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低级别组p53阳性率显著低于高级别组(32.26% vs 74.19%,P<0.001),Ki-67阳性指数显著低于高级别组(29.03%vs80.65%,P<0.001);低级别组5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优于高级别组(P<0.05).[结论]两级分级系统对卵巢浆液性癌的预后判断具有提示意义,CA125、p53和Ki-67在卵巢低、高级别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