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对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疗效进行验证。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化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对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进行Fugl-Meyer(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改良Ashworth(MAS),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FMA、WMFT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提高(P0.05)。治疗后TEAS组FMA、WMFT值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MAS评分、手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BI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手功能状态评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EAS组的MBI值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改善脑卒中后上肢及手功能。  相似文献   

2.
经皮神经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经皮神经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alnervestimulation ,TENS)是将电极放在皮肤表面 ,通过低频脉冲直流电刺激神经纤维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治疗属于神经肌肉电刺激 (neuromuscularelectricalstimulation ,NMES)的范畴 ,后者尚包括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 ,FES)。第 1台TENS仪由Long在 1974设计出来并用于临床[1、2 ] ,此后TENS仪一直用于各类疼痛的治疗。大量的临床…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 方法:41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TAES组(n=21)和安慰刺激组(n=20)。TAES组采用TAES治疗仪治疗于患侧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和合谷4个穴位行频率100Hz、脉宽0.2ms和患者可耐受最大强度的电刺激治疗,1次/d,1h/次,5次/周,连续3周;安慰刺激组接受TAES安慰刺激(即仅连接TAES治疗仪,不开机)。治疗前、治疗第2周、治疗第3周时行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定及患侧皮质MEP的检测。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类似(P>0.05)。治疗第2周和第3周两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及MEP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TAES组FMA-UE、MBI评分及MEP的改善较安慰刺激组明显(P<0.01)。 结论:TAE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卒中患者患侧大脑皮质兴奋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上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在物理治疗中常用的有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以及经皮电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本文重点介绍NMES、FES和TENS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早期经皮神经电刺激 (TENS)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发病 14天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观察组急性期即采用TENS治疗 ,对照组接受模拟电刺激。两组均接受运动再学习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接受Fugl Meyer评价和Barthel指数评测。 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 Meyer积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尽早进行TENS治疗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脑卒中患侧双上肢对患侧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29例脑卒中患者根据TAES治疗的部位分为2组,单侧组14名和双侧组15名。两组对象在治疗前分别接受Brunnstrom上肢运动恢复分期(RSB),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手法肌力检查(MMT),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在3周治疗后再次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各量表评分除MBI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4个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变化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TAES治疗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功能,双侧TAES治疗对患侧上肢功能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结合患侧上肢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TEAS组43例,运动想象组40例和联合组治疗组41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运动想象组增加运动想象治疗,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增加患侧上肢TEAS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患侧上肢TEAS治疗和运动想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RAT)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 BI)对3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的FMA、ARAT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3组的FMA、ARAT和m BI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3组的FMA、ARAT和mBI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较长时间的运动想象结合TEAS治疗能更好的促进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次(45min)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穴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29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组。治疗组患者接受1次45minTENS治疗,刺激电极放在患侧上肢穴位上,刺激频率为100Hz,脉宽为200μs,强度为患者最大耐受量;安慰组患者接受45min安慰治疗,仪器与治疗组相同,有指示灯闪,但无电流输出。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接受1次SEP检测,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偏瘫侧与健侧SEP值相比,除N9潜伏期外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EP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SEP值N20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单次45minTENS治疗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的SEP,推测TEN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可能与TENS增加脑电活动,改善SEP,激活脑细胞的功能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37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NMES组(n=19)和对照组(n=18)。2组常规治疗相同,NMES组同时给予NMES治疗,电极分别放在患侧肩外展肌群和伸腕肌群处;刺激频率为30 Hz,脉宽为300 μs,通电/断电比为5 s/5 s,波升/波降比为1 s/1 s,强度为0~90 mA,随患者感觉而定。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3周。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3周后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部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3例(NMES组11例,对照组12例)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接受体感诱发电位(SEP)评测。 结果治疗3周后,NMES组与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以及SEP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MES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基础上行双侧上肢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48例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4)和观察组(n = 24)。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和镜像疗法,观察组行双侧上肢TEAS,对照组行假刺激,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UE、ARAT、WMFT和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 > 11.870, P < 0.001),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 > 2.678, P < 0.05)。结论 镜像疗法基础上行双侧上肢TEAS可进一步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围神经损伤是创伤中常见的并发症,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恢复其功能已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变化、周围神经成功再生的条件、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机理进行了综述。目前关于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效应已逐渐得到认可,但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仍存在着很多未知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对大脑特定皮质部位重复刺激,可能以半球间抑制、代偿等机制,实现神经可塑性。刺激频率、强度、刺激时长的灵活组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不同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c-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c-tDCS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检索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 年7 月。2 名独立的研究人员依据Cochrane 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估及资料提取,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 合并分析。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1 软件。结果共纳入10 篇。Meta 分析显示,c-tDCS作用于病灶侧初级运动区后,患者的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评分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1, 95%CI: -5.77~5.99, Z=0.04, P=0.97],c-tDCS 作用于病灶侧初级运动区对患者Jebsen 手功能的作用效果与假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52, 95%CI: -4.94~1.90, Z=0.87, P=0.38 ]。纳入文献质量的Jadad 评分,低质量2 篇,高质量8 篇。结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c-tDCS比假刺激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不同电极放置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疗效。方法截肢后幻肢痛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电极置于对侧肢体相当于幻肢痛的部位,对照组电极置于残端部位。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总显效率为76.7%,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电极放置部位对疗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机接口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Patients with acute low back pain may require emergency transport because of pain and immobilization.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is a nonpharmaceutic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aramedic‐administered TEN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ow back pain during emergency transport. Methods: This wa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involving 74 patients transported to hospita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group 1 (n= 36) was treated with true TENS, while group 2 (n= 36) was treated with sham TENS. The authors recorded pain and anxiety as the main outcome variables using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Results: The authors recorded a significant (p < 0.01) pain reduction (mean ± standard deviation) during transport in group 1 (79.2 ± 6.5 mm VAS to 48.9 ± 8.2 mm VAS), whereas pain scores remained unchanged in group 2 (75.9 ± 16.4 mm VAS and 77.1 ± 11.2 mm VAS). Similarly, the scores for anxiety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1) in group 1 (81.7 ± 7.9 mm VAS to 69.2 ± 12.1 mm VAS) after treatment.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noted (84.5 ± 5.8 mm VAS and 83.5 ± 8.9 mm VAS, respectively) in group 2. Conclusions: TENS was found to be effective and rapid in reducing pain during emergency transpor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ow back pain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due to its ease of use and lack of side effects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7.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