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例1]患者男,68岁。1994年1月14日因黑便3月收入我院,既往有慢性出血,近期血色素为74g/L。腹部体检发现脐旁腹壁下肿块,余无阳性体征。胃镜检查见大弯侧3cm×4cm隆起病变,表面粘膜光滑,结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纤维小肠镜检查,当纤维镜进入110cm时发现小肠腔狭窄,并有一个2cm×3cm隆起性病灶。脐旁肿块活检示“转移性腺癌”。CEA和CA19-9均正常。在保守治疗期间,病人反复出现黑便,2个月后出现不完全性小肠梗阻。3月25日行剖腹探查手术,见腹腔内淡黄色腹水1000ml,大网膜转移结节融合成团,并累及胃大弯和胰腺,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转移性肿块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腺癌(primary 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PSBA)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PSB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好发于十二指肠并以贫血为主要表现。术前确诊率为38.7%,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占9.7%、22.6%、35.5%、32.2%。31例患者中20例行根治性手术,5例行姑息性手术,11例接受化疗,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19%。年龄>65岁、Ⅲ~Ⅳ期、局部淋巴结转移数≥4个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低于年龄≤65岁、Ⅰ~Ⅱ期、局部淋巴结转移数≤3个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病理分级、肿瘤原发部位、肿瘤标志物及根治术后有无化疗等因素对患者中位生存期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96、0.141、0.082、0.877、0.599)。结论:PSB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时多为进展期,预后差。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年龄、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数目等因素可能成为临床评估生存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多灶性原发性小肠腺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73岁。因阵发性腹部胀痛4个月,近3天出现腹胀,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草绿色胆汁样液而入院。体检:体温37℃,血压20/11kPa,无黄疸及淋巴结肿大。心、肺、肝、脾无异常发现,腹稍膨胀,无肠型及肠蠕动波,上腹及脐周压痛,无肌卫和反跳痛,腹部...  相似文献   

4.
本文统计我院12年来小肠良性及恶性肿瘤27例的发病情况,年龄,性别,来诊症状体征等,结合随访情况,指出:本病没有典型的早期特殊症状及体征,来诊时多属中、晚期病例。指出在有肿块、腹痛、出血及部分肠梗阻时,应多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并适当放宽手术探查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5.
报告64例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男性33人,女性31人,平均年龄53.6岁。最常见症状为腹痛(68.8%)和腹部肿块(62.5%),部分有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腹膜炎和梗阻性黄疽。术前确诊率为65.6%。其中癌34例,肉瘤30例。腺癌占50%,其次为恶性淋巴瘤28.1%、平滑肌肉瘤15.6%、神经纤维肉瘤3.1%、类癌1.6%和十二指肠溃疡癌变1.6%。发生部位为十二指肠(29例)、空肠(20例)和回肠(15例)。发生广泛转移占65.6%。随访50例的5a生存率为16%。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9例,其中良性20例,恶性19例。本组术前误诊28例,误诊率达71.5%。着重分析误诊原因,指出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必须在发生出血、包块、梗阻或穿孔以前作出。  相似文献   

7.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讨论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有下列临床表现:1.大多数病人(78.2%)的年龄在54岁以上。2.最常见部位在回肠。3、腹痛、消瘦和贫血为主要症状。4.术前病程较长。5.5年生存率为33.33%。结论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很少在症状无特异性易延误诊断。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消瘦和贫血要想到小肠恶性肿瘤的可能。低张小肠钡剂造影、X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性,75岁。因间断上腹痛2个月而入院。病人曾呕吐咖啡色液多次,食欲差,明显消瘦,有成形黑便.入院查体患者消瘦、营养差,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腹平坦,无肠型,全腹无包块,无明显压痛,叩轻度鼓音,肠鸣音正常。化验大便潜血(±),全消化道造影正常。入院后病人出现呕吐,开始时2~3次/周,后渐变为1次/d,呕吐物为黑绿色,量多达1500~2000m,呕吐前上腹胀痛。腹平片示右上腹有多个液气平面。考虑为高位肠梗阻,故行剖腹探查术。手术中发现距Treitz韧带60cm处空肠上有一3cm×2cm×2cm肿物,并与降结肠中部粘连、融合,小肠系膜上及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散在10余个大小不等的淋巴结,肿痛近端  相似文献   

9.
小肠多发性腺癌1例合江县人民医院(646200)牟德蓉患者,男,31岁。因腹部隐痛、腹泻半年,加重伴呕吐4天。于1997年4月1日11时入院。患者入院前4天,无明原因出现右下腹部胀痛,呈阵发性加剧,伴呕吐,一日数次,为胃内容物,大便稀少,一日数次。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腺癌的诊断 ,鉴别诊断。方法 :对 9例原发性阑尾腺癌进行临床和病理观察。结果 :原发性阑尾腺癌一般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年龄在 40岁以上 ,临床最常见症状是右下腹痛 ,结肠造影、肠镜检查可发现回盲部肿块及阑尾的扩张。组织学分为粘液腺癌 ,腺癌 ,一般分化较好。结论 :原发性阑尾腺癌的诊断 ,需大体观察与镜检相结合 ,仔细查找 ,细心鉴别 ,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尿道腺癌的认识。方法 :报道 2例尿道腺癌 ,并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其起源、诊断和治疗。结果 :2例均行手术切除 ,术后病检确诊 ,无并发症 ,随访 5年未见复发。结论 :尿道腺癌起源尚未明确 ,诊断依赖于尿道镜检及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來,世界大多数国家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迅速增长[1—6]。根据其组织分类,病变大小,转移的有无,其予后也各有差异。一般认为鳞癌予后较好,腺癌予后不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膀胱腺癌和脐尿管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60年-1993年收治原发性膀胱腺癌25例,脐尿管腺癌6例(均经病理证实),占同期膀胱恶性肿瘤2.1%;并提出临床表明,各项检查特点,全组病例大部分分浸润肌层,5年生存率22.6%。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二者组织超源及临床,病理上的区别,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科1960年~1993年收治原发性膀胱腺癌25例,脐尿管腺癌6例(均经病理证实),占同期膀胱恶性肿瘤2.1%;并提出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特点点。全组病例大部分浸润肌层,5年生存率22.6%。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二者组织起源及临床、病理上的区别,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小肠恶性肿瘤以淋巴瘤较多见,约占50~60%,原发性腺癌少见。1981年许东波报告原发性小肠肿瘤24例中有腺癌1例,其他也有个别病例报道。1982年我院发现原发性小肠腺癌3例,并经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病历摘要 [例1] 男性,61岁,家属。1982年6月中旬始感上腹部不适,反酸,继之呕吐2次,吐出胃内容物,腹胀并加重,后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小肠平滑肌瘤是国内报导较少的小肠良性肿瘤,早期多无临床症状,诊断困难。我科于1955年2月至1978年10月,共收治本病13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男8例,女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以30~60岁最多,共11例。  相似文献   

17.
小肠腺癌较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易造成漏诊、误诊。我院B超检出小肠管状腺癌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肠腺癌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在小肠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腺癌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小肠腺癌发生在十二指肠11例,空肠7例,回肠5例。14例表现为局部结节样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9例表现为肠壁不规则或环形增厚,肠腔狭窄;其它表现包括:侵犯肝门、壶腹部合并胆道梗阻8例,不完全性肠梗阻7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周围结构侵犯与转移18例,腹水征6例,1例病灶合并肠套叠。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较明显强化(CT值平均增加45Hu),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不明显(CT值平均增加23Hu)。结论掌握小肠腺癌的CT表现的特征有助于与小肠问质瘤、淋巴瘤与类癌的鉴别;多平面重建有助于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1岁。反复上腹痛4年伴间断黑便1年余入院。入院前在院外曾多次手术:PTCD、剖腹探查加T管引流,胆囊切除加T管引流、胃空肠吻合术,腼粘连松解术等。入院体检:消瘦,贫血貌,皮肤巩膜未见明显黄染,腹部可见多处手术疤痕,上腹有压痛,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RBC2.8 T/国L,Hb73g/L,肝功能TBI,ALT、AsT正常。胃镜检查:胃呈术后改变,胃内潴留较多污秽食糜,吻合口充血、肿胀、少许糜烂,进入输入襻距吻合口约10cm小肠肠腔见—3×3×4cm~3息肉状新生物充填,肠管狭窄。进入输出襻约7cm未见异常。手术探查与胃镜检查结果相符。病理诊断:小肠腺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肠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7例经手术或内镜活检证实的小肠腺癌(十二指肠14例,空肠8例,回肠5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图像MPR重建在GE ADW4.3工作站进行。结果 18/27例病灶表现为肠管息肉状或菜花状软组织密度影;9/23例腺癌表现为肠壁增厚。其他表现包括:肝内胆管明显扩张1例,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4例,不完全性肠梗阻7例,;淋巴结肿大8例,病灶侵犯胰腺2例,累及肠系膜、大网膜7例,表现为密度增高,呈并可见结节状影;1例病灶合并肠套叠;血管包绕3例。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较平扫强化CT值平均增加22HU,门脉期进一步强化CT值平均增加34HU,延迟强化强化稍下降但仍强于动脉期,CT值平均增加29HU。结论螺旋CT扫描可有效显示小肠腺癌的直接征象和合并征象。多平面重建有助于显示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远处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