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了100例脑动脉硬化、高粘滞综合症的病人,经紫外线辐射血液充氧输入疗法后,自身对照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率均明显下降(P<0.001);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P<0.01)。提示该疗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良好的影响,可起到干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报告了100例脑动脉硬化、高粘滞综合症的病人,经紫外线辐射血液充氧输入疗法后,自身对照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率均明显下降;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提示该疗法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良好的影响,可起到干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粘滞血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高粘滞血症 (BHS)是由一个或几个血液粘滞因素升高所致的综合征。血液粘滞因素主要包括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率、红细胞内粘度和刚性。血浆中对血液粘度影响最大的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红细胞是影响全血糖度最重要的因素 ,正常人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体积的 95%。红细胞聚集增加 ,红细胞刚性增加使其变形能力减弱 ,是使血粘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白细胞和血小板在生理情况下仅占细胞总体积的 1/ 60 0和 1/ 80 0 ,故对血液粘度影响不大 ,但在白血病和血小板增多症时 ,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则不容忽视。临床上引起高粘滞血症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免疫生化检测仪检测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组的血液粘度、红细胞聚集系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红细胞变形系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表明高粘滞血症与老年人高血压病有密切关系,血液粘度与红细胞变形能力异常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早期诊断和监测指标,为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提供重大的信息,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液高粘滞综合征(HVS)是指某种因素使血细胞数量增加或细胞刚性增加而引起血液粘滞性增高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随着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与发展,已认识到血液高粘滞综合征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预防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正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6.
水蛭制剂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附56例报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小蓉 《重庆医学》2003,32(5):601-602
目的 探讨水蛭制剂对高粘滞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用水蛭制剂脉血康对56例血液粘稠度增高的患者进行治疗,30d为1疗程。结果 经治疗后,全血粘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非常显著(P<0.001)。结论 水蛭制剂可通过多个环节降低高粘滞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预防和治疗血液高粘滞状态,减少和消除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15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通过对1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检测,并与120例同龄健康者进行对比,证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液高粘滞状态,可能由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增高引起,提出血液高粘滞状态为老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血液流变学因素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流变学方法检测166例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病人血液粘度(η_(?))、血浆粘度(η_p)、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硬度指数(IR),经与60例健康人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者占78%.Hct、IR、η_p 与η_b 的相关分析表明引起η_b 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Hct 和 IR。以上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血液高粘滞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降粘抗栓片I号对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用犬作为实验对象,结扎其冠状动脉,造成心肌急性缺血,经胃一次性灌入两种不同浓度的降粘抗栓片I号混悬液,从心大静脉留取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血样,测定和计算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等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该中药制剂能降低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电泳率,对红细胞比容无明显影响.结论:降粘抗栓片I号能改善犬急性心肌缺血状态下的血液流变行为,可用于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纪志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68-969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脑中风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应用银杏叶片治疗,没4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对照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均有差异。尤其红细胞压积(P〈0.01)、全血比粘度(P〈0.05)显著下降。结论:银杏叶片对缺血性脑中风高粘滞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21例用中药潞党参膏滋治疗高粘滞血症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潞党参膏滋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浆集指数,显示了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21例用中药潞党参膏滋治疗高粘滞血症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潞党参膏滋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浆集指数,显示了其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液流变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肌注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松6-12周,造成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显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增高,结果证实了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相似文献   

14.
肌注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松6~12周,造成鸡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显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增高。结果证实了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呈高粘滞状态。  相似文献   

15.
蕲蛇酶对125例高脂及高粘血症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英文  郭应军 《广西医学》1999,21(4):795-796
高血脂及高血液粘度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笔者对125例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增高的病人采用蕲蛇酶进行治疗,以了解蕲蛇酶的降低血液粘度及降脂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1997年6月~1998年12月,因病伴有高脂血症及高粘滞综...  相似文献   

16.
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变形性及凝固性的科学.目前国内外开展研究的项目有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清比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血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粘附,体外血栓形成测定及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等.国外于六十年代已应用于临床,1966年在冰岛成立了国际血液流变学学会,此后血液流变学迅速发展,1981年出版了《临床血液流变学》杂志.美国华盛顿大学对红细胞变形性的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国内于七  相似文献   

17.
160例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浓度5项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提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存在明显高粘滞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EH)患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时血流流变学变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北京R80型板式粘度计和毛细管法分别测定33例脑梗死,32例EH患者和20例对照组人血浆粘度、高切粘度、低切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H和梗死组患者血液粘滞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梗死组患者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较EH组改变更显著(P〈0.01)。结论:血液粘滞度的异常升  相似文献   

19.
骨关节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骨关节炎(OA)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检测49例O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的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OA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3/s)、血小板聚集率、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全血粘度(高切200/s)、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及血沉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骨关节炎患者血液粘滞度较正常增高、且主要由血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0.
检查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血液流变学参数,同时与32例健康相应的参数对照。结果表明:肺结核患的全血比粘度(低切速)、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速)均明显增高(P<0.01),血沉加快(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减慢(P<0.050;另活动性肺结核进展期患的血浆粘度显高于好转期患(P<0.01)。说明活动性肺结核患存在高粘滞综合征,且在进展期血液流变学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