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明  姚廷周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94-2095
目的:探讨心脏电生理检查与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互关系。方法:对53例患者首先进行辨证分型,其中阴虚火旺型11例、阳气虚弱型22例、心血不足型13例、心血瘀阻型7例,然后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经食道心房调搏)并记录其结果,与中医证型进行对照,探讨其中的关系。结果:阴虚火旺型中有6例存在房室结双径路(54.55%);阳气虚弱型中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占17例(77.2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7例(31.82%);心血不足型中正常10例(76.92%);心血瘀阻型中诱发出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共5例,隐匿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结论: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与心脏电生理检查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一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病理生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雪  于云华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72-673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心血管结构功能、微循环、血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的阐述,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对中医药治疗心悸的有关报道56篇进行分析研究,从文献中筛选出心悸辨证分型中比较公认的证型。再从公认的证型中提取证素。最后把在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证素依据中医理论归纳为临床常见证型,从而探讨心悸的证素分布规律和中医药治疗心悸的证型分类。  相似文献   

4.
王英  霍新华  蔡艳丽 《光明中医》2014,29(1):179-180
心悸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按中医辨证分心血亏虚、心脉瘀阻、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等证型,根据证型施护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又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临床上根据异位激动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的不同,分别称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多见。其产生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在窦性激动尚未出现前,提前发放激动。其主要临床表现取决于早搏出现的频度、病人的敏感性。典型症状为患者突感心脏强有力地收缩,自觉心跳不规则或心悸,常伴有焦虑不安、失眠健忘、精神紧张。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通过对120份早搏发生时间段较为典型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研究早搏发生时间与中医“心悸”辨证之间内在联系,这对中医阴阳学说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亦为中医辨证用药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6.
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又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临床上根据异位激动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室的不同,分别称为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多见。其产生的主要病理机制为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在窦性激动尚未出现前,提前发放激动。其主要临床表现取决于早搏出现的频度、病人的敏感性。典型症状为患者突感心脏强有力地收缩,自觉心跳不规则或心悸,常伴有焦虑不安、失眠健忘、精神紧张。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归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通过对120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心悸为主症患者中医常见证型的主要症状。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心悸常见证型主要症状进行提取。结果:发现心悸常见证型主成分中症状基本反映"证素辨证"的结果。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以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8.
心悸分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肝郁血虚、心肺两虚四型。施护予半卧床休息,注重气候变化,保护呼吸道通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悸的中医分型与早搏昼夜分布的相关性,以及功能性和病理性早搏的昼夜分布规律.方法运用动态心电图仪检测150例心悸患者在白天时段(8:00-20:00)和夜间时段(21:00-次日8:00)的早搏次数及所占早搏总数的百分率,并对150例心悸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心悸多发生在子时和午时,且早搏集中发生在白天时段的心悸患者多属阴虚火旺型,而早搏集中发生在夜晚时段的心悸患者多属阳虚瘀阻型;另外,功能性早搏多发生在子时(2 3:00-1:00),病理性早搏多发生在卯时(1:00-7:00).结论提示早搏与心悸的中医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中医阴阳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亦为中医治疗心悸辨证用药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慢性结肠炎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20例)、脾虚肝郁型(17例)、脾虚湿热型(9例),分别检测其体表结肠电并与正常人组对照。发现脾胃虚弱型结肠电活动量低下,进餐负荷更为明显;脾虚肝郁型空腹结肠电偏亢;三型进餐后结肠电活动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人;三型之间体表结肠电活动量的关系是脾虚肝郁型>脾虚湿热型>脾胃虚弱型。这些特点与指标有助于加深对中医证候诊断及脾虚证与脾虚兼挟证的定量分度研究。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炎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慢性肾小球疾病(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综合征,对青少年危害极大,晚期常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近年来,随着对肾小球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客观指标的研讨。但是,由于病例选择不同,检测方法各异,加之观察对象缺乏规范化等,致使许  相似文献   

12.
张洁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7):448-448
心悸为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 ,临床上可见于各年龄段。多由于禀赋不足 ,或年老体衰 ,或久病伤正 ,致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思虑过度 ,耗伤心血 ,或脾胃失职 ,运化无能 ,生血之源不足 ,致心血、心阴亏虚而致病 ,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针对病情进行治疗的同时 ,加强心悸的护理亦非常重要。1 外因调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为病人创造一个适宜的精神、生活、工作环境。病人来院就诊时 ,护理人员应为病人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 ,有利于治疗和休息的环境。特别要避免突然而来的噪音 ,高音。医护人员工作时要做到走路…  相似文献   

13.
心悸是指患者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感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或脉见三五不齐的一种病症.  相似文献   

14.
刘明辉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3):172-173
心悸指由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的心跳异常、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针对心悸的中医证型特点,进行辩证施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来自我院2009年1月箒2009年12月心内科住院患者,被明确诊断为“心悸”者560例,其中男性382例,女性178例,年龄45蒂82岁。  相似文献   

15.
秦研 《山西中医》2009,25(2):10-10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病因复杂,诱发因素多,单凭中医四诊很难对其病及出血部位做出明确诊断。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为使辨证施治更加科学化、微观化,笔者对经内窥镜检查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174例患者进行辨证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律失常是属中医“心悸”、“怔忡”、“眩晕”等范畴。心阳不足,心气虚损,以致鼓动无力为其王要病机。临床上多以心脾肾阳气不足为主。笔者根据不同的类型,辨证分型治疗心律失常收到一定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心悸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除过医药治疗外,正确的护理亦尤为必要。文中就心悸的不同证型从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起居护理诸方面进行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20.
<正> 胃脘痛属祖国医学的脾胃病范畴。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以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与吸收,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运化功能失职,气机升降失调可导致胃脘痛。临床上,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都有胃脘痛的见证,中医对其诊治除传统的四诊辨证外尚无客观指标。本实验试图以胃电图(EGG)为指标,观察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