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玉英 《现代养生》2014,(8):153-153
目的:研究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因子联合检测对急性乙型肝炎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收治急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因子联合检测,并与同期体检的42例健康人群进行对比。结果:检测发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因子均出现异常,并且患者PT、APTT等的升高幅度与肝脏损伤呈正相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计数和凝血因子联合检测能够为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凝血四项应用于肝脏疾患的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脏疾患患者200例(48例为急性肝炎,62例为慢迁性肝炎,50例为慢活性肝炎,24例为肝硬化,16例为肝癌患者),并选取50例健康受检者作对照;均行凝血四项检测.统计和对比不同类型受检者的检测情况。结果在PT、TT、APTT及FIB四项凝血指标上,与健康受检者相比,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均出现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异常程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凝血四项应用于肝脏疾患的诊断中有比较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临床效果及对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及观察组50例,观察肝病治疗仪的疗效及对病毒性肝炎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 肝病治疗仪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及T细胞亚群均较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明显。结论 肝病治疗仪能提高临床疗效,增强乙肝患者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功能指标用于诊断肝硬化疾病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肝病组,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于院内接受体检的140例健康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及肝病组中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蛋白(TP)等生化指标水平,分析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对肝硬化的检测结果,并计算不同生化指标诊断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病组患者AST、TBiL、ALP、ALT水平均高于健康组,CHE、ALB、TP水平均低于健康组;肝硬化组患者AST、TBiL、ALP、ALT水平均高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肝硬化组患者CHE、ALB、TP水平均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且自身免疫性肝炎组患者低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均P<0.05);各项生化指标对肝硬...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密云县病毒性肝炎病原学分型诊断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诊断与疫情报告之间的差距,准确掌握北京市密云县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的基线资料,为今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8年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或血清学检测。结果2005~2008年网报急性病毒性肝炎总例数为455例,核实确诊305例,符合率为67.03%。305例中甲型病毒性肝炎3例,占急性病毒性肝炎的0.98%;乙型病毒性肝炎161例,占52.79%;丙型病毒性肝炎27例,占8.85%;丁型病毒性肝炎1例,占0.33%,戊型病毒性肝炎58例,占19.02%;未分型肝炎55例,占18.03%。2005~2008年,密云县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病例以乙型为主,甲型比例很小,但戊型肝炎的发病不容忽视。结论乙型肝炎、戊型肝炎应为当前病毒性肝炎防治重点;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同时继续定期开展病毒性肝炎的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聚合酶链反应法,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HBV-cccDNA核苷酸序列特点设计PCR引物,应用PCR的方法检测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治疗等病患者的血清、外周血细胞及肝组织cccDNA.结果 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拉米夫定治疗等病患者血清的HBV ccc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5.6%、50.0%、21.2%;前两者外周血细胞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0.7%、19.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含肝硬化)、拉米夫定治疗等病患者肝组织的HBV-cccDN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1.1%、32.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可用于HBV-ccc DNA的检测,评价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氧化抗氧化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B)(慢乙肝)患者血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和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NT)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慢乙肝患者4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T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MnSOD水平。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对照组相比,NT浓度升高,MnSOD浓度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NT、MnSOD水平的变化,说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存在氧化抗氧化反应,有氧化应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马君凤 《中国校医》1996,10(2):144-145
文献报道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多棵系自身抗体,可存在于许多疾病之中。但研究RF与乙型病毒性肝炎间的关系尚不多只。本文对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了kF,同时检测了肝功能、补体(C3)和IgG,对乙型肝炎中出现*F的意义进行了探讨。1病例来源和方法1.1病例来源所观察557例HBSAg阳性患者,均为门诊和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76例,文性81例,病例分型中,急性肝炎(All)44例,慢迁肝(CPH)185例,慢活肝(CAH)25O例,肝炎肝硬化(HLC)64例,另有IIBsAg携带着14例。卫.2检验方法采用免疫胶乳法检测RF。2结果2.IRF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相关常规生活检验项目。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常规血细胞分析及生化检查,对比两组调查者的检测结果,分析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血细胞分析结果显示肝炎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血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肝炎组TBIL、ALT指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ALB及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LB与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查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的检出能力,并且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经济性高,可依据临床比较、分析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HBV-DNA定量检测已成为诊断和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指标。HBV-DNA定量检测也是评价拉米夫定抗病毒复制的常用客观指标。但一些病例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而HBV-DNA为阴性,肝活检结果为G1、S1-4。因此,对这些病例患者的血清通过沉淀浓缩检测其HBV-DNA的含量,其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调查7年在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77例,符合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性254例,女性123例,最大年龄71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39.4±19.5)岁,均为肝功能轻度异常,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TTV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型。方法采用TTV(N22)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半巢式PCR(nPCR)方法,对314例7种不同人群血清检测TTV DNA,限制性内切酶Pstl、Ndel进行酶切分型。结果TTV在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急性甲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健康人群和乙肝疫苗接种者中感染率分别为72.72%、60.71%、56.52%、48.00%、46.15%、44.21%和34.78%。肝硬化患者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和乙肝疫苗接种者(P〈0.01),也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P〈0.05)。基因分型以G1型为主占(75.32%),G2型占(9.09%),(G1+G2)混合型占(15.58%)。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G1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83.33%和82.35%,但与其它组无差异(P〉0.05)。G1型男性感染率为73.33%,女性感染率为79.59%,不同年龄组G1型感染率最高为1-10岁年龄组(83.33%)最低是11-20岁年龄组(70.83%)。但年龄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V在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基因型以G1型为主,提示G1型对肝脏的致病性较微弱,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病程及愈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各种肝病患者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0例门诊和住院各种肝病患者进行PA及血清总蛋白(TP)进行测定,在组间进行对比的同时与同期50例健康者进行以上指标的比较。结果与健康者比较,所有肝病患者PA均有所下降(P〈0.05),肝癌及肝硬化PA降低率最高。肝癌及肝硬化的TP与健康组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TP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A的水平是显示肝功能的重要及敏感指标,对诊断和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TT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TTV(N22)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Semi—nested PCR)方法,对309例7种不同人群血清检测TTV DNA。结果TTV在非甲一非戊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丙型肝炎、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人群中感染率分别为75.00%(15/20)、75.00%(27/36)、61.90%(13/21)、58.06%(18/31)、52.78%(38/72)、45.61%(26/57)和38.89%(28/72)。肝硬化患者及非甲非戊型肝炎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也明显高于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21~30岁年龄组TTV感染率(39.06%)显著低于51~60岁年龄组感染率(68.75%)(P〈0.01),其他年龄间无差异。急性甲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性别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TV在河北地区健康人群及肝病患者中有较高的感染率,TTV感染与不明原因ALT升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蔡锦亮 《现代医院》2013,13(3):63-64
目的研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12例病历资料较为完整的心血管病患者和100例身体健康,体检正常的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中TG、TC、HDL-C、LDL-C、APOA1和APOB的指标。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及高血压患者TG、TC、LDL-C、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和APO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诊治中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预示十分准确,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金宏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147-1148
目的探讨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为0,观察组分别为84%、72%。结论使用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进行联合检验,能够有效提高对糖尿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提高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530自动血凝仪及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17例临产孕妇和1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APT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FB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T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RBC、HGB及MCV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R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WBC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p<0.01);PLT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且常伴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对妊娠贫血、妊娠期高血压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降低威胁孕妇和胎儿生命安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2型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空腹血糖阳性率,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探讨HCV感染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组)与1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9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清的抗HCV。结果丙型肝炎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及空腹血糖阳性率分别为13.41%与25.61%,对照组分别为3.42%、8.9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X^2=5.97,P〈0.05;X^2=15.82,P〈0.005)。年龄〉50岁丙型肝炎患者,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57,P〈0.02);〉40岁丙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45,P〈0.05)。糖尿病组HCV感染率为1.27%,与对照组0.6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19,P〉0.50)。结论在未发生肝硬化情况下,对于年龄〉50岁的人群,HCV感染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素(T4)、铜蓝蛋白(C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87病例分成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T4、Cp、AFU和P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病例组AFU、PT和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AFU明显低于其他两个病例组(P<O.01);各病例组PT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T。高于其他病例组(P<0.05);重型肝炎组cp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病例组(P<0.05),但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cp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T4,Cp,ALT和PT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和鉴别诊断、病情判断以及疗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肝癌、肝硬化、肝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探讨GP73在肝癌高风险人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肝癌患者64例(肝癌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肝炎患者53例(肝炎组)及健康体检者51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GP73水平,AFP-L3亲和吸附离心管洗脱获得AFP-L3,化学发光法检测总AFP和AFP-L3,计算AFP-L3占总AFP的比例.结果 肝癌组血清GP73、AFP、AFP-L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78.1%(50/64)比25.0% (15/60)、17.0%(9/53),48.4%(31/64)比31.7%(19/60)、22.6%(12/53),53.1% (34/64)比30.0%(18/60)、20.8%(1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P73、AFP、AFP-L3均未见阳性.肝癌组血清GP73、AFP、AFP-L3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及对照组[(245.69±89.18) μg/L比(116.37±38.52)、(97.29±24.58)、(23.48±9.12) μg/L,(403.27±128.46) μg/L比(75.62±19.35)、(66.49±15.14)、(3.46±1.02) μg/L,(15.64±3.19)%比(5.24±1.15)、(4.21±0.96)、(2.95±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炎组GP73、AF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炎组GP73、AFP、AFP-L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9%(62/64)、91.7%(209/228),明显高于AFP、AFP-L3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P73单项检测及任意两项联合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AFP水平、临床分期的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否阳性及有无肝外转移和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P73诊断肝癌的价值明显高于AFP和AFP-L3,联合检测有助于肝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大于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0例(A1组:正常白蛋白尿组20例;A2组: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中年糖尿病患者40例(B1组:正常白蛋白尿组20例;B2组:微量白蛋白尿组20例),中年健康人20例(C组)组,均于入院第三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VEGF及PAgT。结果B1组及A1组的血清VEGF水平及PAgT明显高于C组,具有显著性差异。A2组较A1组血清VEGF及PAgT的水平明显增高,B2组血清VEGF及PAgT较B1组增高亦具有统计学意义。A2组较B2组血清VEGF及PAgT水平明显高,差别具有显著性。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与PAgT具有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早期即有血管内皮损伤,发生血管病变时则增高更为明显。这是由于高血糖导致血小板功能异常,组织缺氧引起微循环障碍,但老年糖尿病的PAgT与血清VEGF水平高于中年糖尿病患者,这是由于衰老激活了PAgT、刺激血清VEGF分泌。糖尿病患者PAgT与VEGF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r=0.653,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