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的变化与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T, hsTnT)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AMI组)和健康人(对照组)各30例(名),采集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TM的浓度,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AMI组TM、肌酐(简称Cr)及TM/Cr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与hsTnT呈正相关(r=0.524, P<0.05),TM/Cr与hsTnT呈正相关(r=0.725,P<0.05)。结论 AMI患者TM明显增加,TM与hsTnT呈正相关,且TM/Cr可做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多排螺旋CT在颞颌关节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 ltislice helical CT,MSCT)在颞颌关节(temporom and ibu lar joint,TM J)形态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SCT对10具尸体,30名志愿者共80侧TM J扫描,在多层面后重建(mu ltip lanar reform ation,MPR)图像上,测量TM J骨性形态参数、关节盘厚度、关节间隙,对尸体TM J进行解剖测量,结果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TM J MPR图像骨皮质边界清晰,关节间隙显示清楚,关节盘依稀可辨,TM J骨性形态参数2种测量结果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节盘厚度2种方法间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获得了正常TM J形态的参考值。结论MSCT配合MPR技术,可以全面、精确地测量TM J的骨性形态,准确地测量关节间隙,粗略地测量关节盘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地中海贫血(TM)是一种常见的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X线、CT与常规MRI有助于诊断及评估TM骨骼病变及髓外造血。基于MRI的T2*定量分析技术、扩散加权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可对比分析TM多脏器铁沉积水平。磁共振波谱成像及功能MRI可进一步研究TM神经认知方面的代谢改变及脑区功能连接。就上述各种影像方法在TM骨骼病变、髓外造血、铁沉积及继发脑认知功能改变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栓调节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亚军  严钟德  田进 《武警医学》2004,15(5):343-34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1例2型DM患者血浆TM的水平;用放免法测定尿白蛋白(u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TH糖蛋白(THP)的排泄率,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DM组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即出现TM水平增加(P<0.05),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UAE)的增加,血浆TM水平递增.(2)血浆TM水平与UAE、α1-MG、β2-MG呈正相关,与THP呈负相关.结论(1)血浆TM水平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2)血浆TM与UAE、α1-MG、β2-MG、TH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将62例患者分为弥漫性轴索伤组(28例)和局限性脑损伤组(34例).然后将62例患者再分成青年组(16~30岁)20例、中年组(31~65岁)20例和老年组(>65岁)22例.分别于伤后1,3和7 d时测定TM及vWf的血清水平.TM及vWf血清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 局限性脑损伤组在伤后1~7 d的vWf值明显高于弥漫性轴索伤组(P<0.05);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在伤后1 d TM、vWf血清水平明显升高(P<0.05);发生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atoma,DTICH)患者的TM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DTICH患者的TM水平(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期,不同损伤类型、不同年龄患者脑内皮细胞损伤和活化的程度不同;TM是反映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通过测量TM和vWf血清水平来评估颅脑损伤预后以及把测量TM作为预测DTICH发生的指标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及与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1in,TM)、蛋白C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早期多发伤患者64例,按严重创伤程度评分( ISS)分为重伤组(ISS≥16分)和轻伤组(ISS< 16分),比较分析各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变化,同时检测血浆TM和蛋白C水平,分析与凝血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另选择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死亡和生存患者血浆TM和蛋白C水平的变化. 结果 重伤组PT和APTT较轻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与血浆TM和蛋白C的水平变化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死亡患者血浆TM水平明显高于生存患者,蛋白C明显低于生存患者. 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与血浆TM和蛋白C的活化相关,血浆TM和蛋白C水平对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血栓调节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调节蛋白(TM)是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蛋白质[1],它与凝血酶以化学计量1:1的比例形成可逆性复合物,该复合物形成后,凝血酶不再具有促凝活性但却获得了比游离的凝血酶强1000信的激活蛋白C的能力,活化的蛋白C在蛋白S存在情况下可以使血液凝固因子Va及Ⅶ活化,这样,通过催化蛋白C的激活,TM在血管壁表面作为凝血调节剂具有重要作用,进而TM抑制凝血酶对大分子底物的蛋白溶解作用,同时含有一氨基半乳糖精元的TM,可通过抗凝血酶Ⅲ而促进凝血酶的失活。TM是一含有575个氨基酸和5个主要基团的完整的膜糖蛋白,它可出现在动脉…  相似文献   

8.
杨明飞  张强 《中华创伤杂志》2010,26(7):999-100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thrombomodulin (TM)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Methods The study involved 62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who were divided into diffuse axonal injury group (28 patients) and focal brain injury group (34 patients). Then, the 6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young group (16-30 years old, 20 patients), middle-aged group (31-65 years old, 20 patients) and elderly group ( >65 years old, 22 patients). The serum levels of TM and vWf were determined at days 1 and 7 after injury respectively. ELISA method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serum levels of TM and vWf.Results The vWf in focal brain injur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group at days 1-7 after injury ( P < 0.05 ). Compared with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groups, the TM and vWf levels in the elderly group at day 1 after injury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 P < 0. 05 ). The TM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delayed 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atoma (DT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out DTICH (P < 0. 05). Conclusions In the acute stage of severe brain injury,injury severity and activ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vari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injury and at different ages. TM is one of sensitive indicators to reflect the cereb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injury. It is very meaningful to assess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brain injury by measuring serum levels of TM and vWf and take TM as a predictive indicator for DTICH.  相似文献   

9.
利用TM影像开展草地资源调查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先进手段.本文对TM影像七个波段光谱特征和地物特征在草地解译中平原区和山区的理想波段合成及调查工作流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睾丸微小结石症(TM)声像图表现及男性阴囊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阴囊不适或疼痛450例患者检查睾丸附睾,同时确定有无TM及其他阴囊内疾病,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50例中发现TM 55例,其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睾丸实质内≤2 mm散在的、无声影的强光点,分为部分型(46例)与完全型(9例)。结论睾丸微小结石对阴囊不适或疼痛患者属于常见、多发病,提高对部分型的认识可显著提高本病的检出率。定期超声检查有助于客观评价TM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陈洁  陈川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2):1324-1327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TM)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蛋白芯片检测技术检测265例胰腺癌患者、81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以及1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A199、CEA、CA242、FER、β-HCG、AFP、CA125、CA153、NSE、f-PSA、PSA、HGH共12项TM。结果胰腺癌组中CA199、CEA、CA242、β-HCG、AFP、CA125、CA153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FER、PS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其余3项TM与其他两组比较变化均不显著(P>0.05)。其中,单项检测CA199敏感性最高(64.53%),CA242特异性最高(98.50%)。综合比较,3项TM(CA199+CA125+CE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最高(79.25%),特异性较好(87.06%)。结论多TM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另有健康志愿者27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第11天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抗凝血酶(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含量.结果 常规组第1天、第11天血浆AT-Ⅲ低于对照组;TM、uPAR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HBO组第1天AT-Ⅲ低于对照组;第1天、第11天TM、uPAR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1天AT-Ⅲ高于常规组,TM、uPAR含量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治疗后AT-Ⅲ升高(P<0.01);HBO治疗后AT-Ⅲ升高(P<0.01),TM水平下降(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HBO治疗可使AT-Ⅲ水平升高、TM和uPAR含量降低,对uPA影响不大,HBO可减轻因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加强机体抗凝作用,促进血栓溶解,从而可能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睾丸微结石(testicularmicrolithiasis,TM)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睾丸疾病,占睾丸超声检查患者1%~2%,因无明皿症状,往往在超声检查中被偶然发现。2008—02至2010—08,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TM34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益中药对大鼠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5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12只)、一般训练组(M组,12只)、过度训练组(OM组,24只)和中药+过度训练组(TM组,24只),M组、OM组和TM组进行8周56天的游泳训练.采用专业灌胃器每天灌胃1次,TM组灌胃采用黄芪、苦参等组成的复合中药制剂,剂量为1 g·kg-1,体积为5ml· kg-1,其他各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末次训练后24 h,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和肾组织IL-1β、TNF-α、IL-6、IL-18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IL-1β mRNA、TNF-α mRNA、IL-6 mRNA、IL-18 mRNA基因表达.结果:(1)8周实验后,光镜下C组和M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OM组肾小球淤血,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空泡变性、管腔扩张,管腔有少量脱落绒毛、上皮细胞及各种管型;TM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较OM组轻,小管上皮细胞有轻微的水肿、空泡变性和管腔扩张,无蛋白管型和细胞管型.OM组和TM组Paller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1),TM组显著低于OM组(P<0.05).电镜下C组结构正常;M组基底膜偶见轻微增厚,系膜区不扩大,系膜细胞不增多,滤过膜结构正常,上皮足突无融合;OM组部分基底膜呈不规则节段性增厚,系膜基质明显增多,系膜细胞增生,上皮细胞足突广泛融合;TM组仍有较轻系膜区扩大和基底膜呈不规则节段性增厚,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不明显,病变程度明显减轻.(2)OM组和TM组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显著高于C组(P<0.01),TM组显著低于OM组(P<0.05);OM组和TM组血清和肾组织IL-1β、TNF-α、IL-6和IL-18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1),TM组显著低于OM组(P<0.05);OM组和TM组肾组织IL-1β mRNA、TNF-α mRNA、IL-6 mRNA和IL-18 mRNA表达上调显著高于C组(P<0.01),TM组显著低于OM组(P<0.05).结论:8周过度训练导致大鼠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肾组织超微结构严重破坏,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补益中药明显减轻肾脏组织超微结构破坏程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其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和IL-18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及耐受各种应激刺激的能力,对过度训练导致的运动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zⅡ,AngⅡ)对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bvine trabecular meeshworkcells,TM cell)3H胸腺核苷酸(3H-thymidine,3H-TdR)掺入率的影响,探讨原发性开角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发病机制.方法AngⅡ(1×10-7mol@L-1及1×10-8mol@L-1)以及其Ⅰ型受体(angiotennsin receptortype Ⅰ,AT1)拮抗剂Losaftan孵育TM细胞,采用检测3H-TdR掺入率的方法了解细胞增殖状态.结果AngⅡ明显的增加了TM细胞的3H-TdR摄入率,Losartan可部分阻断其增殖效应.结论AngⅡ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牛眼TM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升高,AT1受体拮抗剂可以部分阻断此促增殖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鉴于传统的标量坐标延时相空间重构方法存在运算复杂、耗时大、稳定性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了相空间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方法——"棋盘"映射(tessellated map,TM)。方法首先以逐拍心电波形为列矢量构造二维矩阵X,再通过KL变换得到X的主分量,然后由X的最大特征向量重构X。基于重构误差,从X中筛选出高SNR的正常心拍,得到二维矩阵Y。由模值归一化的Y及其衍生差分阵Z,得到"棋盘格"映射图。通过空白区域的比例、点密度、棋盘映射"位图"3个指标对TM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TM能够对精神应激和非应激进行区分,能够判断心律失常,能够用于身份识别。结论TM能够有效地从ECG中提取信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Firebird2~(TM)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10例符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患者,体内植入支架均为Firebird2~(TM)药物支架。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患者术后30 d及6、12、24、36、48、60个月心绞痛发生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时间及发生率、出院后发生的任何介入治疗。结果 Firebird2~(TM)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100%,5年累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6.3%,与支架相关MACE发生率2.7%,血栓发生率0.9%。结论 Firebird2~(TM)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鉴于传统的标量坐标延时相空间重构方法存在运算复杂、耗时大、稳定性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了相空间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方法——棋盘映射(tessellated map,TM)。方法首先以逐拍心电波形为列矢量构造二维矩阵X,再通过KL变换得到X的主分量,然后由X的最大特征向量重构X。基于重构误差,从X中筛选出高SNR的正常心拍,得到二维矩阵Y。由模值归一化的Y及其衍生差分阵Z,得到棋盘格映射图。通过空白区域的比例、点密度、棋盘映射位图3个指标对TM进行定量评估。结果实验结果表明,TM能够对精神应激和非应激进行区分,能够判断心律失常,能够用于身份识别。结论TM能够有效地从ECG中提取信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 Asd)对镉( Cd)致TM3细胞损伤的保护。方法 MTT细胞活性实验筛选Asd拮抗Cd的最佳保护浓度;流式细胞作TM3细胞凋亡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表达;电镜观察TM3细胞超微结构。结果24 h、48 h MTT实验:对照组与Asd组细胞成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细胞成活率明显减弱且随Cd浓度增加减弱越明显,Cd+Asd组细胞成活率明显高于相应Cd组,Asd的最佳保护浓度为20 mg/L。流式细胞分析:对照组与Asd组24 h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组随Cd浓度增加凋亡率逐渐增加,Cd+Asd组凋亡率均低于相应Cd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Cd处理后TM3细胞Cx43阳性产物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降低(P<0.01)、平均灰度值明显升高(P<0.01),Cd+Asd组阳性产物表达虽较对照组减弱但明显高于相应Cd组(P<0.01)。电镜观察:Cd处理后TM3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明显,Cd+Asd组超微结构破坏较相应Cd组为轻。结论 Cd引起TM3细胞损伤并降低Cx43的表达,Asd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莹  张薇  周雁  李冬梅 《武警医学》2017,28(4):375-378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及动脉穿刺针用于肥胖患儿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进行增强CT检查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 选取2013-12至2015-10我院小儿骨科及骨肿瘤科收治年龄5~14周岁,体重指数BMI>24,拟行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共60例进行本研究,按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传统操作方法组(TM组,n=30)及实施超声引导组(UG组,n=30)。观察并记录两组的穿刺准备时间、穿刺置管时间、总时间、进针次数及成功率,置管成功后即刻及置管后24 h观察并记录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置管后24 h随访家长对穿刺工作满意度。结果 US组穿刺置管前准备时间(3.4±0.7)min较TM组(1.9±0.7)min 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TM组[TM组(3.8±4.9)min vs US组(1.4±0.5) min,P=0.041],两组患者总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S组进针次数均为1针,明显少于TM组(TM组2.0±1.8次 vs US组1.0±0.0次,P=0.028),两组患儿出现并发症情况、患儿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肘正中静脉穿刺可以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明显减少反复进针次数,提高置管成功率,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