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对QT离散度争议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5年 ,Campbell等对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存活者心电图进行分析 ,发现在同一心电图描记中 ,从不同导联测得的QT间期互存差异。 1990年Day与Campbell等提出应用测定体表 1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的差值(QTmax QTmin)代表QTd ,并认为从体表心电图上所测得的QTd与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相关 ,此观点随后就得到了有关学者的赞同 ,并提出了QTd的增加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自此 ,QTd的研究从预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和随访、评…  相似文献   

2.
QT离散度 (QTd)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1 ] ,它是反应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 1项指标 ,对预测各种恶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3] 。本文回顾分析了 5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QTd ,以探讨其对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5 8例AMI病人中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3 5~ 78( 5 6± 14)岁 ,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和以下条件 :①入院后首次ECG可清晰测量QT间期导联≥ 10个 ;②首次ECG记录前未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 ;③有定期的ECG记录 ,便于…  相似文献   

3.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16) QT间期离散度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不同导联上QT间期不同这一现象早已被发现 ,但在很长时间内被归因于非同步记录引起的测量误差。只是在 1985年Campbell和Cowan等采用了 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后 ,才首先证明不是测量误差 ,而是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并提出了QT间期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的概念。Day等在 1990年发现QTd增大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密切相关 ,并提出QTd可作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指标。随后的大量研究明确了QTd的重要临床意义 ,至今QTd已作为心肌复极不均匀性和电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QTd的…  相似文献   

4.
对 3 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入院时心电图QT离散度 (QTd)作分析 ,评价其与AMI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VR)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近 5年本院内科及急诊科住院 3 8例AMI。男 2 9例、女 9例 ,年龄45~ 80 (平均 63 8)岁 ,均符合WHO建议的诊断标准。排除因使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 ,房颤、房扑及传导阻滞和电解质失衡病人。正常对照者 3 0例。1 2 方法 取入院后首份体表 12导心电图 ,精确测量QT间期 ,导联≥ 10个 ;同 1导联测定 3个心动周期的QT间期 ,取其平均值。根据Bazett公式 (QTc =QT R -…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特发性室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QT离散度 (QTd)的变化。一、资料与方法经临床诊断及电生理检查证实的特发性室速 13例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33± 13)岁。病史 0 5~ 12年。术前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 3周以上 ,常规进行各项检查 ,仅 1例经心肌活检证实为心肌炎。其余 12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13例均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 ,术后 2例复发。采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测量射频消融前后窦性心律时的QT间期 ,每个导联测量三个QT间期 ,取其平均值 ,得出未效正的QTd。其中T波终点判定按 (1)T波与等电位线的交点 ;(…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正常成人QTpeak离散度(QTpd)的正常范围 ,并与QT离散度(QTd)作对比。以纸速 2 5mm s描记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 ,人工测量QTpd及QTd ,比较分析不同测量者之间QTpd及QTd的测量误差。结果 5 0 0例QTpd为11~ 5 0 (3 1± 10 )ms,QTd为 16~ 5 6(40±10 )ms;不同测量者之间的QTpd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而QTd差异有显著性 ;QTpd与QTd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5 0 0例成人QTcd正常值为 11~ 5 0 (3 1± 10 )ms ,QTpd与QTd相关性好 ,QTpd测量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 ,误差…  相似文献   

7.
QT离散度的测量与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QT离散度 (QTd)的概念是 1985年由Campbell等提出的 ,但其临床价值直到 1990年才由Day等[1] 证实。QTd指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之差。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变异度增加 ,反映了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同步 ,最大QT值存在于病变区域 ,该区域性的复极化不均匀极易产生多数性折返激动 ,代表着心室电不稳定性 ,是临床上预测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与心室颤动的重要指标。的确 ,QTd从方法学到临床价值均亟待完善 ,对QTd的反对观点也具备其有效性与合理性。但过去十几年中有关QTd的大量临床与…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QT间期离散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关系 ,对 3 2例常规体表心电图典型并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者 ,进行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离散度 (QTd)测定 ,并与 3 0例正常人作对照 ;结果显示冠心病MI组QTd(88 2±15 4) ,明显长于对照组 (41 3± 13 67) ,两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 (P <0 0 1) ;QTd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新指标 ,它与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3 2例受检者均是 2 0 0 0年 1月~ 8月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48~ 67(平均 5 7)岁…  相似文献   

9.
正常成人区域性QT离散度及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按心肌梗死 (MI)的定位诊断将 12导联心电图划分为数个区域 ,把各区域中最大、最小QT间期的差值 ,称为区域性QT离散度 (QTrd) ,探讨QTrd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 :资料为 2年来自愿体检合格的正常成人 ,常规同步记录 12导联心电图 ,测量 12导联QT间期 ,统计其QT离散度 (QTd) ;将 12导联心电图分为Ⅰ、aVL ,Ⅱ、Ⅲ、aVF ,V1~ 3 ,V2~ 4 ,V5、6共 5个区域 ;统计各区域的QTrd。按不同性别分为 16~ 2 4岁 ,2 5~ 44岁 ,45岁以上 3组 ,各年龄组又分为心率 6 0~ 79次 /min和 80~ 99次 /min两…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梗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梗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夏琼常州戚墅堰铁路医院(213011)心电图不同导联间的QT间期存在差异,QT间期离散度(QTd)是这些差异的量度,它代表节段性心肌复极差异。本文观察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d及JT间期离散...  相似文献   

11.
该药中毒者QTd增加的报道较少 ,本文对该药中毒者QTd与VA的关系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76例均为住院病人 ,男 5 2例 ,女 2 4例 ,年龄 (43± 12 )岁。入院时行常规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并且通过动态心电图或心电图监护观测。伴VA的A组3 4例 ,不伴VA的B组 42例 ,健康人对照者C组 2 0例 (门诊体检人员 )男 11例 ,女 9例 ,年龄 (47± 8)岁 ,无心、肝、肺、肾等疾病 ,同步 12导心电图及X线检查无心脏病依据。行同步 12导联心电图检测 (纸速2 5mm s) ,测量 12导联上各导联QT间期 ,QTd的测量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 …  相似文献   

12.
QT离散度 (QTd)是指常规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 ,近来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QTd增大、且与室性心律呈正相关 ,本文通过对39例老年AMI患者早期QTd的心率校正QT离散度 (QTcd)的变化分析 ,探讨心肌梗死部位和范围对AMI早期心电图QTd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根据WHO标准为首次Q波型梗死者 ,剔除伴有电解质紊乱、心房颤动、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服用 β 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等影响心肌复极药物者。选择在发病 2 4h内就诊 ,并描记心电图者 ,且资料完整的老年AMI患者 39例 ,其…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离散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离散度测定的临床意义刘永宁廖敏黄扬扬丁胜章近年来QT间期离散度(QTd)在急性心肌梗塞室颤的预测、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性评估以及与持续性室速的关系方面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们测定了71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QTd,旨...  相似文献   

14.
Q -T离散度 (QTd)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1 ] ,心肌缺血可引起QTd增加[2 ] 。冠脉造影是确定冠脉畅通最确切的检查手段。本文对近 4年中3 8例冠脉造影者的QTd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3 8例冠脉造影者均为住院病人 ,男 2 7例、女 11例 ,年龄3 7~ 70岁。其中造影阳性者 2 1例、阴性者 17例。均同步描记 12导联常规心电图 ,记录纸速为 2 5mm s,常规方法测量QTd[3] ,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 ,每个导联连测 2~ 3个Q-T间期 ,取其平均值。取T波明显及能确定终点者测量 ,每例测量导联数≥ 7…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健康成人和扩张型心肌病(DCM)者的Q -T离散度。对健康成人和DCM者各 60例的常规 12导联心电图 ,测算其Q -T离散度 (QTd) ,分组对照 ,作t检验。结果两组QTd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QTd≤ 5 0ms正常 ,5 1~ 69ms可疑 ,≥ 70ms异常。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最大Q -T间期(QTmax)与最小Q -T间期 (QTmin)的差值。本文对健康成人和DCM的QTd及校正后的QTd(QTcd)报告于后。1 资料与方法1998年 9月~ 2 0 0 1年 8月 ,本院门诊体检及住院病人。用美国BK - 3 5 3 5型彩色超…  相似文献   

16.
198 5年Campbell等[1]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存活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发现同一次心电图中 ,从不同导联测得的QT间期互存差异 ,因而提出了QT离散度 (QTd)这一概念 ,但一直被视为记录伪差所致而未予重视。 1990年Dan等[2 ] 首先证实QTd的概念及其重要临床价值。到目前为止 ,QTd的应用已涉及到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和随访、缺血性心脏病、QT延长综合征等领域[3 ] 。本文分析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CA)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 ,并探讨CA对QT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近 …  相似文献   

17.
QT离散度 (QTd)是指常规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量度。它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 ,是心电不稳的一个标志。本文观察分析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QTd及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 (QTcd) ,旨在探讨老年AMI患者QTd、QTc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AMI组 :选择 3 6例发病 2 4h内就诊住院有Q波AMI患者 ,男 3 1例 ,女 5例 ,年龄 60~ 82 (平均 64 7)岁。入院后 5d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其中 16例出现下列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 (>6次 /min)、成对室早 (PVS)、PVSRonT、室速 (…  相似文献   

18.
汪吉红  黄玉华 《山东医药》1996,36(11):30-30
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枣庄市立医院(277138)汪吉红,黄玉华QT离散度(QTd)或QT间期离散度对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疾病和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猝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56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  相似文献   

19.
QT离散度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QT离散度(QTd)系指心电图各导联间 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定义为12导联心电图最长QT间期(QTmax)与最短QT间期(QTmin)的差值;有实测和心率校正两种QTd值,即 QTd和校正的 QTd( QTcd);由于QT间期受室内传导时间的影响,故有人主张采用JT离散度(JTd)和校正的JTd(JTcd);方法从采用非同步心电图采样和目测法,转为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采样和计算机软件分析。 应用体表心电图测定 QTd最早由 Campbell等于 1985年提出,1990年Day等首次证实其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常成人QTmax,QTmin在十二导心电图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找出正常成人最大QT间期(QTmax)和最小QT间期(QTmin)在十二导心电图的分布规律,提高QT离散度的敏感性。方法 在582例正常成人进行十二导心电图同步记录检查,找出QTmax和QTmin在各导联的数量和在十二导心电图中的分布规律,统计各导联缺失和不同导联组合缺失时的QT离散度均值,观察其对QTd的影响。结果 582例心电图平均QTd35.3±9.5ms,各导联QT间期均值avL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