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业师汪逢春先生,名朝甲,号凤椿(1882——1948)江苏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老医生,壮岁来京,悬壶京都五十年,精究医学,焚膏继昝,三更不辍,博览群籍,虚怀深求,其诊疾论病循规前哲,应乎气候方土禀质,故拟方用药,法于古而不泥于古也。先生热心培养后学,曾在京举办国医职业分会、中药讲习所、医学讲习会等。并在天安门西朝设有中医临床讨论会,为当时开业医师共同进行临床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从师于北京名医汪逢春弟子王录坤大夫,深知汪派擅治时令病,尤以治暑湿、湿温病为特长,今从《泊庐医案》选出医案二则,并略加说明,以供同道学习参考。案一杨右25岁7月21日诊。身热廿余日,恶心腹痛,大便溏泄,咳嗽胸闷,闭目则谵语,神志昏沉,舌苔垢厚,两脉细弦滑数,气郁不舒,暑湿蕴阻,势将内陷,亟以芳香宣解: 鲜佩兰4.5克鲜藿香4.5克大豆卷6克(前三药后下) 嫩前胡3克真郁金9克苦  相似文献   

3.
汪逢春     
汪逢春(1882—1948),名朝甲,号凤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中医学家。先生早年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老先生之门,壮岁游京,述职法曹。1938年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  相似文献   

4.
1996年6月,兰州张绍重先生回京为其父母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夫妇迁葬。因张罗不过来,商我偕行。汪老身后萧条,子息零落。绍重兄早年曾师从汪先生,又是他的义子,1949年落葬时即参子操办。 6月12日,是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先到陵园办公室核实墓穴序号,见是:汪逢春,忠区6列号5,入葬于1949年9月27日;汪顾伸仪,忠区6列号3,入葬于1960年12月11日。然后领取5具标好区号的  相似文献   

5.
张仕玉  黄莉华 《光明中医》2008,23(9):1264-1264
汪逢春先生配制丸方、膏方十分考究,经验丰富,制法独特,其特点有选用优质药材,讲究炮制加工;注重养护脾胃,调畅气机;病轻制丸,病重制膏,注重精神调养和心理治疗以补药力之不足,等等。  相似文献   

6.
汪逢春用左金丸时灵活变化,表现在剂量、剂型、炮制等三个方面,在不同病症中的化裁皆得所宜,对暑湿泄泻、呃逆、便血、崩带、妊娠恶阻、虫积等多种疾病均有治疗作用。《泊庐医案》中有21个案例用到左金丸的剂量化裁应用,与左金丸原方的药物剂量配伍不同,汪老在左金丸原方的思想基础上,以左金丸顾护中焦思想为指导,改变吴茱萸、黄连配伍的剂量。《泊庐医案》中左金丸的炮制方法变化灵活:茱萸、黄连多同炒;所用的黄连多为炒品。汪老在运用左金丸时,根据病情的需要随时调整剂型。  相似文献   

7.
汪逢春(1884-1949),名朝甲,号凤椿,江苏苏州人。汪老早年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后在京行医40余年,临证擅治时令病与脾胃病,系现代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今择其痄腮验案2则并简要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汪逢春系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擅长治疗温热、湿热疾病,今择其暑湿验案数则并简要分析,反映汪老治疗暑湿病重视开肺、醒脾、除痰、导滞以条畅气机,擅用清瘟化毒,对气虚、阴虚暑湿证轻宣清解,顾护正气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医胃病多指中脘部出现的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各型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部分胆囊炎、胰腺炎、心脏病等引起的胃脘部症状,如疼痛、呃逆、呕吐、反酸、嘈杂等。其发病多由饮食不节,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寒邪外侵,或情志不遂,或过劳等因素引起。汪逢春先生临床辨证精微,制方师古不泥,常用淡附片、淡吴萸、淡干姜、鲜煨姜温中;用党参、薏米、炙甘草、  相似文献   

10.
中医胃病多指中脘部出现的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各型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部分胆囊炎、胰腺炎、心脏病等引起的胃脘部症状,如疼痛、呃逆、呕吐、反酸、嘈杂等。其发病多由饮食不节,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寒邪外侵,或情志不遂,或过劳等因素引起。汪逢春先生临床辨证精微,制方师古不泥,常用淡附片、淡吴萸、淡干姜、鲜煨姜温中;用党参、薏米、炙甘草、  相似文献   

11.
医案     
“凡述医案,必择大症及疑症人所不能治者数则,以立法度,以启心思,为后学之所法。今载百余方,重复者八九,此非医案,乃逐日之总簿耳。”(徐灵胎:对《临证指  相似文献   

12.
医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 《新中医》2001,33(1):18-18
“医案” 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案文献对中医学之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撰写医案是中医学的优良传统,是中医之特色,应该继续予以发扬。前些时,有人按西医之模式,认为临床总结要有多少病例,要设立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才有意义,从而否定中医之个案总结。但国外医学最近又重视疾病的个性化了。 我国之有“医案”,可追溯至汉代司马迁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淳于意的25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医案中记录患者的姓名、地址、职业以及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可见中医之医案早在公元前一二百年已诞生了。二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期刊文献、学位论文和图书文献的检索结果,展示并分析了中医医案研究在中国的演进态势和中医医案学创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期刊文献的主题爬梳和几部《中医医案学》图书的内容归纳,提炼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医医案学的8个基本论题及其主要研究课题。鉴于目前中医医案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状况,建议中医药院校分别按照育人目标和中医医案学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本科生、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开设"中医医案导读"课程,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医医案学概论"课程。  相似文献   

14.
汪逢春被誉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今从其《泊庐医案》中择录痧疹验案四则加以简析。汪逢春对痧疹的治疗往往从肺脾胃出发,时时注意兼顾调理脾胃,充分体现了其“诊治诸病,不离脾胃”、“治病必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5.
呃逆王××男31岁初诊呃逆连连,已达八日之久,便秘亦已数日,上次排便干结,致肛痛出血甚多,膌左侧如拳攻起,胃脘亦痛。旋复花三钱代赭石三钱公丁香一钱大黄二钱芒硝三钱川扑三钱柿蒂五只复诊服药一帖,呃逆即停,今日胃痛减,排便三四次,稍里急。川扑三钱川连一钱广木香一钱陈皮二钱黄芩二钱(二帖停诊)呕吐童××女35岁初诊候疹时呕吐不止,披搥胸,面赤,舌厚腻,白中带黄,诉胸中难过如火焚,有气上冲。柴胡三钱竹瀝一两茯芩三钱珍珠母一两  相似文献   

16.
偏瘫医案     
杨×× ,男 ,4 5岁 ,74 16厂工人。 1998年 2月就诊。  主诉 :因车祸 ,脑外伤后左侧肢体瘫痪 5个月。  查体 :左上肢屈曲痉挛 ,肌力Ⅱ级 ,肌张力较弱 ;左下肢肌力Ⅲ级 ,肌张力略高。左上肢腱反射 ,浅反射 ,双下肢病理反射未引出。  诊断 :脑外伤后遗症 (左侧肢体瘫痪 )  治疗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上肢轮取 :肩骨禺、曲池、合谷、外关、肩、阳池、后溪等穴 ;下肢轮取 :风市、阳市、悬钟、环跳、足三里、解溪、昆仑等穴。  用平补平泻法。务求针针得气、日针 1次、10日为疗程、留针期间用TDP配合 ,沿患侧肢体照射。经…  相似文献   

17.
医案二则     
1 舌疮 王某,男,33岁,1996—5—3就诊。 病史:口舌生疮二十余日、曾在省医院诊为口腔糜烂,口服维生素B_2、草珊瑚含片,静点青霉素、均无好转且逐日加重,吞咽时  相似文献   

18.
医案四则     
戚建弘 《光明中医》2000,15(6):40-40
1 散发性脑炎胡某某 ,女 ,2 7岁 ,未婚 ,教师 ,初诊日期 :1 990年4月 1 8日。患者于 1 990年 3月 7日突感右上下肢麻木 ,一周后出现头痛伴频繁呕吐 ,手足麻木加重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 ,轻度精神异常 ,继则迅速进入昏迷 ,全身瘫痪。头颅CT检查诊断为散发性脑炎。经西医抢救一周后神识转清 ,但目不识人 ,不能言语 ,四肢强直 ,大汗淋漓。刻下症见 :面色潮红 ,臻臻汗出 ,双目睁大直视 ,毫无表情 ,不会讲话 ,不认识人 ,口唇干燥 ,张口求饮 ,四肢强直 ,双足呈弓形反张 ,时时抽搐 ,大小便自遗。舌体较瘦 ,略向左偏 ,舌红无苔少津 ,脉象虚弱细数 (…  相似文献   

19.
邹云翔医案     
虚劳(右肾结核) 叶××,女,27岁,已婚,教员,1965年11月19日初诊。患者自幼体弱。1958年觉腰痛,次年在××医院确诊为肾结核。同年7月施行左肾摘除术后,腰痛得已。1965年4月结婚,同年8月又觉腰痛,难以转侧,又至××医院检查发现尿中有大量结核杆菌(共查三次) ,确诊为右肾结核。使用抗结核药物,疗效不著,但又不能再施行摘除手术,乃来求治。当时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右侧腰痛,难以转侧,头昏,精神疲乏,终日欲寐,纳谷呆顿,有时微有尿频,经行后期。脉  相似文献   

20.
医案二则     
阴盛格阳成××,男,23岁。1959年×月初诊。患病日久,现见上身发热,下身厥冷,食即呕吐。且经三个医院治疗未效。继又请中医治疗,皆说难治之症。若万一要投方,必须服几剂羚羊角一类药物。(药价每剂18元)患者问服几剂?医答曰:“约3—5剂”。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