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手术方法,并评价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髓内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21例,其中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8例;恶性星形细胞瘤11例,其中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7例。11例恶性星形细胞瘤病人术后均接受放疗。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36.9个月。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神经功能改善15例,无变化5例,加重1例;恶性星形细胞瘤中,神经功能改善5例,无变化4例,死亡2例。结论低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大多能达全切除,恶性星形细胞瘤因界限不清,仅能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切除程度与病人预后相关。恶性星形细胞瘤应予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颈髓髓内肿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显微外科手术切除15例高颈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达到镜下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或活检3例.结果 术后病理显示: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5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平均随访25个月,症状好转13例,无变化1例,1例症状加重.结论 对脊髓髓内病变应早期诊断,显微手术治疗高颈髓髓内肿瘤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脊髓髓内肿瘤及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对16例脊髓髓内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1例肌力较术前减退,3例未见明显好转。随访3个月~4年,室管膜瘤复发1例,星形细胞瘤复发3例,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脊髓髓内肿瘤应作显微手术切除,避免或减少脊髓损伤,尽量做到全切除,减少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效果。方法我科2002年至2006年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15例,其中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1例,大部分切除4例(均为星形细胞瘤)。出院时10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无变化,1例术后加重,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术中在显微镜下仔细分辨肿瘤与脊髓的分界面,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时机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颈髓髓内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切除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肿瘤镜下全切除14例(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次全切除5例(室管膜瘤2例、星形细胞瘤3例),部分切除或活检2例(均为星彤细胞瘤)。1例死于术后呼吸功能障碍。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25个月,神经系统症状好转13例,无改善3例,加重1例,失访3例。结论 绝大多数颈髓髓内肿瘤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对恶性肿瘤及未全切除的肿瘤应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脊髓圆锥和马尾部肿瘤的鉴别诊断与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圆锥和马尾部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显微手术切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圆锥及马尾部肿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结果5例髓内肿瘤,1例室管膜瘤全切除,另4例均大部或部分切除。17例髓外肿瘤中,全切除3例,近全或大部切除14例。结论脊髓圆锥和马尾部肿瘤,手术全切除比较困难。对大部分圆锥星形细胞瘤和恶性肿瘤,手术只能做到活检、减压的作用。对表皮样囊肿和畸胎瘤等先天性肿瘤,争取手术全切除是治愈和阻止肿瘤继续生长,增进神经功能康复的惟一方法。采用术中脊髓肌电监测括约肌和神经功能,对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保护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疗效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经验,对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价值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两个神经外科中心手术治疗的123例脊髓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手术切除程度、手术 前后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变化,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本组室管膜瘤占脊髓髓内肿瘤的34.1%,手术全切除率为90.5%,次全切除率为7.1%,部分切除及活检率为2.4%;星形细胞瘤占26.8%,全切除率为30.3%,次全切除率为39.4%,部分切除及活检率为30.3%;脂肪瘤占14.6%,全切除率为11.1%,次全切除率为38.9%,部分切除或活检率为50.0%;血管网状细胞瘤占10.6%,全切除率为76.9%,次全切除率为23.1%;其它肿瘤占13.9%,全切除率为82.4%,次全切除率为11.7%,部分切除及活检占5.9%。94例经平均38.6个月长期随访,89例存活,5例死亡。结论:脊髓髓内肿瘤以良性及低恶性度肿瘤多见,早期手术预后较好,应力争在脊髓功能未出现严重损害前手术,以争取得到较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评价其疗效和预后。方法:对9年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3例星形细胞瘤(56.5%)及10例室管膜瘤(43.5%),均于显微镜下肉眼全切除,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6例随访2个月至7.6年[平均(38±11)个月]。末次随访结束时(失访者按出院前的神经功能评定):肌力改善16例(69.6%)、不变2例(8.7%)、加重2例(8.7%)及死亡3例(13.0%)。随访中复发5例。结论:脊髓髓内胶质瘤宜早诊断并尽早接受手术治疗。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改善脊髓髓内胶质瘤的预后。星形细胞瘤应及时进行术后放疗和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显微切除术,术中以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监测辅助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病理诊断:室管膜瘤5例,星形细胞瘤5例,脂肪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随访6~17个月,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恢复1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40例,随访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并对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是否放疗等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除率75%,其中室管膜瘤全切除率94.8%,星形细胞瘤全切除率14%。出院时神经功能障碍加重14例,改善或稳定26例。结论及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提高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超声辅助定位5例.结果 室管膜瘤17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I ~II级)8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Ⅲ~Ⅳ级)3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脂肪瘤、转移瘤、畸胎瘤各1例.室管膜瘤全切率82.4%,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为50.0%,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为33.3%,血管母细胞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转移瘤均全切,脂肪瘤和畸胎瘤次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McCormick脊髓功能状态分级:I级23例,II级7例,Ⅲ级3例,Ⅳ级3例.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肿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术中超声有助于术中肿瘤定位,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显微手术切除加椎管重建治疗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总结我科7例采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复位椎板复合体行椎管重建治疗髓内室管膜瘤临床资料。结果 6例肿瘤手术完全切除,症状好转4例,随访未见复发及脊柱生理弯曲变形。结论微手术切除加椎管重建治疗髓内室管膜瘤效果令人满意,且能够防止脊柱生理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3.
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并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统计近3年来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8例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手术全切17例,大部分切除1例;病理学诊断室管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6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血管畸形1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改善14例,不明显3例,加重1例;随访共16例,未见1例复发。结论 髓内肿瘤一旦诊断应早期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应强调显微手术镜下操作,这不仅使病变与正常脊髓更易辨清,同时使操作更为细致轻柔。仔细辨认肿瘤与脊髓界限,对全切肿瘤和保护脊髓是有帮助的。对于肿瘤与脊髓有较清楚界限时应争取显微镜下全切,但当肿瘤侵蚀已至软膜下区时,此时不能盲目追求全切,以避免永久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58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临床与预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回顾分析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诊疗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58例经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RI可以明确诊断,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使得大多数的脊髓室管膜瘤可以被全切。力弱,麻木、感觉迟钝和过敏,疼痛,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是临床主要表现,而术后这四项症状都相应改善。结论 早期手术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最有效的方法,术中超声波和电生理监测,椎板复位能够提高手术疗效。放疗、化疗则作为不能全切肿瘤时的辅助治疗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颈段髓内肿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入院的11例颈段髓内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变.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临床神经功能改善7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3例,术后神经功能加重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正确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颈段髓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的基础,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5,自引:12,他引:85  
目的:探讨各种病理类型的脊髓髓内肿瘤临床和影像学的鉴别诊断,肿瘤囊腔及其空洞的形成机理,脊髓前动脉在病理状态下的作用及各种肿瘤的手术切除技巧。方法:系统分析了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04例(116个)髓内肿瘤,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等十余种病理类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了动物脊髓血管闭塞模型的研究。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率,亦无手术致残者。绝大多数病人得到满意疗效,并保证了患者良好的术后存活质量。结论:对于绝大多数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最根本的治疗方法。强调早期治疗及对不同肿瘤采取相应的微创性手术技巧。对于那些疯狂侵润性生长的恶性肿瘤,要考虑一定剂量的常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Object Spinal cord tumors represent approximately 10–20% of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s. Only 20–30% of primary intradural tumors are intramedullary. The incidence of 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tumors involving the cervical,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is very low (<1% of intramedullary lesions); hence, little literature exist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is entity.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ll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ical resection of 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 involving the majority of the spinal cord between 1990 and 2002. Clinical, radiographic, operative, and outcome variabl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corded and reported. Results Thirteen patients (eight male, five female)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Mean age was 15 years (range, 3–45) at the time of the initial resection. Gross total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eight cases and subtotal resection in five cases. Pathology revealed astrocytoma in six cases (two pilocytic, four grade II), gangliogliomas in four cases, oligodendroglioma in two cases (one anaplastic), and lipoma in one case. One (8%) patient died from progression of anaplastic oligodendroglioma, and two (15%) underwent reoperation for recurrent tumor (ganglioglioma, grade II astrocytoma). With a mean of 3.4 years (range, 1–12) after surgery, the modified McCormick score (MMS) had worsened in only two (15%) patients, improved in three (23%) patients, and remained stable in seven (54%) patients compared to preoperative MMS. Five (38%) patients required fusion for progressive spinal deformity. Conclusion Gross total resection of holocord and 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 can be achieved with preservation of long-term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many cases. Serial imaging is recommended to guide subsequent resection for tumor recurrence and stabilization of progressive spinal deformity.  相似文献   

18.
颈髓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髓肿瘤的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对156例颈髓肿瘤(髓内100例,髓外56例)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部位和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和处理方法。11例使用运动诱发电位(MEP)技术行术中运动功能监护。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治疗方法及手术疗效进行总结。结果156例颈髓肿瘤手术全切率872%(髓内840%,髓外928%),运动功能改善率808%(髓内760%,髓外893%)。结论颈髓肿瘤宜积极手术治疗。对不同部位和病理类型肿瘤的切除要遵循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护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