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建立苦杏仁中苦杏仁酶的闪式提取工艺,并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 以苦杏仁酶总活力为指标,考察了氨水浓度、提取液用量、提取时间、中和终点pH值和沉淀时乙醇体积分数对闪式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苦杏仁酶的比活力,并计算其总活力。结果 苦杏仁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取50.0 g脱脂苦杏仁粉,使用500 mL 62.5 mmol/L预冷氨水提取120 s 后,残渣再使用450 mL提取液提取90 s,滤过,滤液用36%醋酸调pH 4.0,滤去杂蛋白后加入4倍量乙醇,沉淀苦杏仁酶。结论 采用闪式提取法改进了苦杏仁酶的提取工艺,并对该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出了较优的闪式提取条件。该工艺具有周期短、操作简便、酶活力高等优点,提取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2.
杏贝颗粒中苦杏仁等药材提取工艺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确定杏贝颗粒处方中苦杏仁等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苦杏仁苷提取率和得膏率为指标,来考查药材前处理、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对苦杏仁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苦杏仁沸下,加(10 8)倍水,煎煮(2 2)h。结论 该最佳工艺是稳定可行的,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苦杏仁酶水解栀子苷制备栀子苷元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产物得率为指标,通过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考察缓冲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酶加入量4个主要因素对工艺的影响,得出苦杏仁酶水解栀子苷的最合适工艺条件;采用理化性质及NMR谱鉴定产物结构,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检测产物纯度。结果 酶加入量、缓冲液pH值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得率有显著影响,所确定的最合适工艺条件为缓冲液pH值5.25,反应温度50.5 ℃,反应时间90 min,酶加入量1∶10;产物栀子苷元得率>34.5%,质量分数为99.6%。结论 用苦杏仁酶水解栀子苷制备栀子苷元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煎煮条件对桃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桃仁的最佳煎煮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以苦杏仁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桃仁药材的煎煮时间进行优选。结果煎煮时间的长短对苦杏仁苷的含量有很大影响,是否去除种皮对苦杏仁苷的提取率影响不大。结论桃仁的煎煮时间应控制在1h以内,最好在15-30min。实验同时提示桃仁在与其他药材共煎时宜后下。  相似文献   

5.
苦杏仁不同炮制品中苦杏仁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苦杏仁中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具不稳定性,在贮存过程中易被苦杏仁酶等分解,含量降低,造成药效下降.苦杏仁炮制的主要目的是破坏苦杏仁酶,使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稳定.本实验通过对不同方法和条件炮制的苦杏仁样品贮存前后苦杏仁苷含量测定,以比较出稳定苦杏仁苷含量最合理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苦橘咳喘合剂的生产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每100 g生药所得的提取物的量和苦杏仁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结果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3即每次加8倍水量,煎煮3次,每次煎煮2小时。结论本制剂的工艺路线是可行的,生产出的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成型工艺良好,可以用于苦橘咳喘合剂的生产制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不同贮藏条件对对桃仁饮片酸败度及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桃仁贮藏养护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不同贮藏条件分组贮存桃仁药材2年,每隔4或6个月检查各组桃仁饮片酸败度,并测定苦杏仁苷含量。结果在两年贮藏期间,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各贮藏条件下,桃仁饮片的酸值和羰基值均呈现上升趋势,而苦杏仁苷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真空包装或低温条件下贮藏的桃仁饮片其酸败程度较轻,苦杏仁苷含量较为稳定。结论根据酸败度及苦杏仁苷含量变化规律,桃仁饮片宜以真空包装,在低温条件下贮藏。  相似文献   

8.
王庆  齐喜红  王荣  韩常锦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123-1125,1028
目的评价通宣理肺三种剂型中苦杏仁的质量。方法运用HPLC法测定多批通宣理肺三种剂型中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样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差别较大,大蜜丸苦杏仁苷含量为(1.844±1.246)mg/丸,水蜜丸为(0.493±0.281)mg/g,片剂(薄膜衣)为(2.234±0.133)mg/片,其中2批大蜜丸未检出苦杏仁苷。结论建议考察其指标,控制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桃仁及苦杏仁提取液的高效液相表现并比较其毒性。[方法]将桃仁提取液、苦杏仁提取液及苦杏仁苷标准液作高效液相分析,并把豚鼠作为实验对象,以过敏反应为指标,观察它们的毒性作用。[结论]桃仁提取液及苦杏仁提取液均有苦杏仁苷标准液同样的高效液相表现,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同时还测定到它们的安全使用剂量。[结论]桃仁提取液与苦杏仁提取液均具一定毒性作用,桃仁提取液较轻。安全剂量下不表现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桃仁最为理想的炮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引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燀制法的燀制时间、冷浸时间为变量,以苦杏仁苷作为考察指标。结果燀制桃仁的受热时间、冷浸时间对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含量影响较大。结论苦杏仁在沸水受热时间在4-10分钟、冷浸时间10分钟以内,比较合理,即容易脱皮,苦杏仁苷含量损失也不会太大,即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11.
全文着重介绍了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ISSR—PCR技术、PCR—RFLP技术、mRNA差异显示技术、基因测序技术及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指出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蓬勃兴起将极大地推动中药鉴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高校电教中心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信息技术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了高校电教中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引发了口腔修复工艺学的第3次技术革命。口腔修复工艺学从近代的锤造技术时代过渡到现代的铸造技术时代之后,又将从铸造技术时代过渡到CAD/CAM技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为口腔修复工艺学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提出了许多适应人类发展需求的崭新课题,促进了学科全面深入发展。同时,口腔修复工艺学的发展也丰富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内涵,并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2009年和2010年西部某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电子技术使用调查数据,从他们的视角探寻其英语学习中使用这些产品的趋势和影响因素、对课堂技术使用的看法、态度,以期为技术资源的配置和它们与英语教学的融合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技术观是医学专家从事技术创造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医学的主要载体是技术,医学不等于技术,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技术具有双刃性,技术必须与人文相结合。医学技术观的这些内容,要求医学专家关注当前出现的SCI热和技术主体化倾向,重视技术异化的双重根源,审慎对待技术的无意识结果。因而需要对技术进行人文社会管控,使医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预训练词嵌入技术的重要性和主要演化路径,剖析其路径上的主流算法.方法:利用知识图谱分析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基础知识及预训练词嵌入技术演化的关键路径,从算法角度分析其路径上代表性模型的内涵和优缺点.结果:词嵌入技术作为预训练语言模型的主要知识基础之一,包含Word2Vec、LSTM、Bi-LSTM和BERT等研究热...  相似文献   

17.
《医学综述》2013,19(4):647-649
快速成型(RP)技术体现了机械工程、数控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及材料技术等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应用。它以材料的逐层堆积为实现手段,有快速性、精确性、自动化以及适于制造复杂形状实体等优点。随着医学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RP技术在临床医学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就RP技术原理、分类及在临床医学外科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正确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能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试行)》的有效实施。文章从技术、教育技术的概念,对能力概念的理解,教育技术概念的变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等四个角度对“教育技术能力”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克隆技术,由此引发出克隆人的问题。克隆技术本身具有的“双刃剑”这一特性必然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目前关于克隆技术的利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阐述了科学技术和伦理学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克隆技术对伦理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伦理学理论要为克隆技术发展导航,加快伦理学研究以实现人类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社会化控制的要求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通用技术教师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全面快速发展的瓶颈。文章在介绍"技术教育"、"通用技术"及"教育技术"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技术教育教师培养及国内通用技术教师培养的现状,从而提出了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方向进行培养的途径,同时指出此举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就业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