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SLC22A18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SLC22A18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对应癌旁乳腺组织,以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LC22A18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SLC22A18蛋白表达,分析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SLC22A18在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B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Z=-4.900,P<0.01);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乳腺良性病变(Z=-3.182,P<0.01).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6例导管内癌灶性浸润(Z=-2.022,P<0.05).SLC22A18蛋白在20例乳腺良性病变、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69.6%,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5,P<0.05).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SLC22A18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钙黏附蛋白(E-ca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OX-2、VEGF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46.6%、72.8%,乳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3%、50.0%、65.7%,乳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在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3%、43.30%、32.8%,乳腺单纯性增生与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VEGF、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COX-2、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P〈0.01),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E-cad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P〈0.05)。结论:COX-2、VEGF的高表达及E-cad的低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其表达异常对判断临床进展、推测预后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究R-脊椎蛋白1(RSPO1)、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017年5月—2020年5月,25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RSPO1、β-catenin在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分析RSPO1、β-catenin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RSPO1、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月经状态、年龄、肿瘤直径不同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RSPO1、β-cateni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不同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癌组织中RSPO1、β-catenin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PO1、β-catenin阳性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低于RSPO1、β-catenin阴性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P<0.05)。结果表明,RSPO1、β-caten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乳腺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1(Basigin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亚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76例乳腺原发浸润性导管癌病理活检标本,以及同期的20例乳腺良性增生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中PTEN蛋白和Basig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亚型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高表达率低于乳腺良性增生组织[56.6%(43/76)比85.0%(17/20),χ2=5.457,P=0.019],而Basigin1蛋白的高表达率高于乳腺良性增生组织[51.3%(39/76)比25.0%(5/20),χ2=4.417,P=0.03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高表达与WHO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状况均相关(P0.05);Basigin1蛋白的表达与WHO分级、淋巴结转移状况和TNM分期均相关(P0.05)。PTEN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有关(P0.001),其在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中的高表达率高于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Basigin1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也有关(P0.001),其在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样亚型中的高表达率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EN蛋白与Basigin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81,P0.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可能存在某些机制,使PTEN蛋白和Basigin1蛋白共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活化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CD166)的表达及其与凋亡抑制蛋白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关系,探讨ALCAM/CD166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二步法检测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ALCAM/CD166及Bcl-2、Ki-67蛋白表达的情况,分析ALCAM/CD166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以及其与Bcl-2、Ki-67的相关性。结果 1在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ALCAM/CD16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9.2%(76/96),明显高于其在癌旁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ALCAM/CD166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CAM/CD166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307,P=0.001),而与Ki-67蛋白表达无关(rs=0.064,P=0.475)。结论 ALCAM/CD166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及转移有关,可能成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phA2受体及其配体EphrinA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phA2和EphrinA1在30例乳腺纤维瘤、30例乳腺囊性增生和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原位杂交法均检测到EphA2及其配体EphrinA1蛋白和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P0.001)和乳腺纤维瘤组织(P0.001)中的表达。(2)EphA2和EphrinA1蛋白和mRNA表达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0.05),即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较高及TNM分期较晚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率均较高;然而二者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phA2与EphrinA1蛋白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rs=0.999,P0.01),EphA2与EphrinA1 mRNA表达阳性率也呈正相关(rs=0.942,P0.01)。结论 EphA2和EphrinA1的表达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对其联合检测可能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可能为今后的临床用药、预测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XCR4在人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研究CXCR4在23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26例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34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XCR4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XCR4在乳腺导管上皮增生、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0%、23.08%、56.25%、60.32%,表达水平呈现增高趋势,具有随病变恶性程度加重而逐步增高的趋势(P〈0.05);但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两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结论:CXCR4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指标;CXCR4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与乳腺良性增生病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预后提供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0例浸润性乳腺癌与30例乳腺良性增生病中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病理学分期(pTNM)、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危险度分组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5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SOX7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1/50)和70%(35/50),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为70%(35/50).在浸润性乳腺癌中,SOX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乳腺良性增生病的70% (21/30) (P =0.021<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率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乳腺良性增生病的43.3% (13/30) (P =0.033 <0.05)和20% (6/30) (P =0.000< 0.001),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5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SOX7和β-catenin蛋白同时阳性表达12例,同时阴性表达5例;SOX7和cyclinD1蛋白同时阳性表达11例,同时阴性表达5例;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同时阳性表达28例,同时阴性表达8例.经Spearman相关分析,SOX7蛋白的阳性表达分别与p-catenin的异常表达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82,P=0.046 <0.05;r =-0.327,P =0.020 <0.05),β-catcnin的异常表达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33,P=0.018 <0.05).在浸润性乳腺癌中,SOX7蛋白的表达在发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ER、PR、Her-2和危险度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直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和cyclin D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ER、PR、Her-2和危险度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X7、β-cate-nin和cyclinD1蛋白在大多数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异常,且三者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通过同一通路发挥调节作用.SOX7、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检测三者的表达情况可成为临床上判断浸润性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神经轴突导向蛋白2(Slit2)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lit2与乳腺癌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对24例发生脑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71例未发生脑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2例乳腺导管内癌和23例乳腺腺纤维瘤组织中Slit2的表达.结果 Slit2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脑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13%)明显低于无脑转移患者(59%)(P<0.05);在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9%和48%)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瘤(87%,P<0.05);但前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62%)明显高于50岁及以下患者(34%,P<0.05);在生存期<5年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组织中Slit2的阳性表达率(18%)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的患者(59%)(P<0.05).Slit2阴性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Slit2阳性患者(P<0.01).Sli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Slit2的表达和乳腺癌脑转移呈负相关,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呈正相关,可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和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心体相关调节因子Nek2和β-连接素(β-cat)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和IDC伴发的导管内癌(DCI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186例IDC、伴发的75例DCIS和8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4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Nek2和β-cat蛋白的表达定位及表达水平,并与其他多个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IDC中不同组织学分级(x2=8.756;P<0.05)、不同肿瘤大小(x2=6.518;P<0.05)间Nek2细胞质表达不同,在其他指标分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k2细胞核表达在IDC中有32例(32/186),在伴发的DCIS中有15例(15/75);IDC中不同组织学分级(x2=45.493;P<0.01)、TNM分期(x2=9.510;P<0.01)、淋巴结转移(Z=-2.035;P<0.05)、雌激素受体(ER)表达(Z=-3.004;P<0.01)组间[β-cat细胞膜表达有差异,在其他临床病理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at细胞质表达在不同TNM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94;P<0.05),在其他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的75例DCIS中Nek2和β-cat表达在各病理学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ek2细胞质表达与β-eat细胞质表达正相关(r=0.226,P<0.05).IDC中Nek2细胞质表达与β-cat细胞质表达正相关(r=0.368,P<0.01).此外,在75例伴发DCIS的病例中,β-cat细胞膜表达率在DCIS中比IDC中要高(Z=-3.804,P<0.01).癌旁正常组织和纤维腺瘤中Nek2细胞质和细胞核均为低表达或阴性,β-cat细胞膜均为高表达而细胞质均为低表达.结论 研究中心体调节因子Nek2和β-cat的表达可能成为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间质CD10和Ezrin在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0例导管内癌及6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间质CD10和Ezrin的表达.结果 间质CD10的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中为阴性25例、弱阳性18例、强阳性17例,导管内癌中分别为36例、18例、6例,其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导管内癌中的表达水平(Z=-2.465,P<0.05).Ezrin在导管内癌组的定位为癌细胞腔面15例(P>0.05).结论 间质CD10表达的增加和Ezrin在癌细胞内亚定位的改变可能促进乳腺导管内癌浸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间质CD10和Ezrin在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0例导管内癌及6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间质CD10和Ezrin的表达.结果 间质CD10的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中为阴性25例、弱阳性18例、强阳性17例,导管内癌中分别为36例、18例、6例,其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导管内癌中的表达水平(Z=-2.465,P<0.05).Ezrin在导管内癌组的定位为癌细胞腔面15例(P>0.05).结论 间质CD10表达的增加和Ezrin在癌细胞内亚定位的改变可能促进乳腺导管内癌浸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7(CCR7)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蛋白在乳腺癌癌变过程中,即正常乳腺组织、轻中度导管非典型增生组织、重度导管非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n=20)、乳腺轻中度导管非典型增生组织(n=20)、乳腺重度导管非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组织(n=20)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n=73)中CCR7和VEGF-D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根据D2-40染色结果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MVD)。同时分析乳腺癌组织中,CCR7和VEGF-D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CCR7和VEGF-D蛋白表达与LMVD值间的关系及CCR7蛋白表达与VEGF-D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1正常乳腺组织组〔CCR7蛋白:0(0/20),VEGF-D蛋白:5.0%(1/20)〕)、轻中度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组〔CCR7蛋白:5.0%(1/20),VEGF-D蛋白:20.0%(4/20)〕)、乳腺重度导管非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组〔CCR7蛋白:30.0%(6/20),VEGF-D蛋白:40.0%(8/20)〕)及乳腺癌组〔CCR7蛋白:47.9%(35/73),VEGF-D蛋白:57.5%(42/73)〕的CCR7蛋白(χ~2趋势=23.905,P0.050)和VEGF-D蛋白(χ~2趋势=22.349,P0.050)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2正常乳腺组织组、乳腺轻中度导管非典型增生组、乳腺重度导管非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组及乳腺癌组的LMVD值分别为2.00±1.02、6.70±3.48、9.01±2.13及16.32±4.07,LMVD值逐渐增高,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在乳腺癌患者中,CCR7蛋白和VEGF-D蛋白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表达有关(P0.050),组织学分级越高、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与Ⅰ+Ⅱ期者相比)、淋巴结转移(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相比)及HER-2表达阳性(与HER-2表达阴性者相比)者CCR7蛋白和VEGF-D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较高。在乳腺癌患者中,LMVD值和VEGF-D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正相关性(r=0.623,P0.010),而LMVD值与CCR7蛋白表达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303,P0.050)。在乳腺癌组织中,CCR7蛋白表达与VEGF-D蛋白表达间呈弱正相关性(r=0.112,P0.050)。结论 CCR7蛋白和VEGF-D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向乳腺癌的转化潜能,其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间质CD10和Ezrin在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乳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60例导管内癌及6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间质CD10和Ezrin的表达.结果 间质CD10的表达在浸润性导管癌中为阴性25例、弱阳性18例、强阳性17例,导管内癌中分别为36例、18例、6例,其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导管内癌中的表达水平(Z=-2.465,P<0.05).Ezrin在导管内癌组的定位为癌细胞腔面15例(P>0.05).结论 间质CD10表达的增加和Ezrin在癌细胞内亚定位的改变可能促进乳腺导管内癌浸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乳腺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性癌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KDR的表达变化及血管生成异常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正常乳腺、30例普通性增生、30例非典型增生(AH)、20例导管内癌、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VEGF及Flk-1/KDR的表达.结果 各组CD34、VEGF及Flk-1/KDR的表达程度不同,浸润性导管癌组最高.随病程演进MVD逐渐增加(P<0.05),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渐进性增高(P<0.05),但在病程初期各主要指标改变不明显,显著变化始于AH阶段.MVD在AH与导管内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及Flk-1/KDR的表达在AH与导管内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生成异常可能是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VEGF及Flk-1/KDR的表达异常可能是乳腺普通性增生-AH-乳腺癌这一癌性转化过程中血管生成异常的主要始动因素,其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治的靶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nail mRNA与VEGF mRN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30例乳腺导管内癌和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nail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种基因在乳腺不同病变组织中和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病理特征组间表达的差异,以及两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单纯性增生、乳腺导管内癌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3.3%(7/30)、46.6%(14/30)和81.4%(57/7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VEGF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3%(10/30)、50.0%(15/30)和71.4%(50/70),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VEGF mRNA表达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2.7%(38/41)比65.5%(19/29);85.4%(35/41)比51.7%(1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χ2=9.42,P<0.05);Snail mRNA和VEGF mRNA表达阳性率在TNMⅢ~Ⅳ期中高于Ⅰ~Ⅱ期〔93.9%(46/49)比52.4%(11/21);81.6%(40/49)比47.6%(1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14,P<0.05;χ2=8.32,P<0.05);Snail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还与ER、PR及HER-2的表达和血管癌栓有关(P<0.01),而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Snail mRNA表达与VE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 Snail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对其的发生、发展可能起协同作用,联合检测Snail和VEGF mRNA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浸润、转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环氧化酶(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标本的hTERT和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TER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fig71.11%,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9.0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T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孕激素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与Her-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2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5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Her-2、ER阳性表达有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hTERT阳性表达与COX-2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57,P<0.01).结论 hTERT与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hTERT与COX-2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TERT表达与COX-2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COX-2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端粒酶激活和调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KAI-1 mRNA,Kiss-1 mRNA和MTA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检测6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组织标本KAI-1 mRNA和Kiss-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KAI-1 mRNA和Kiss-1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P<0.05或P<0.01);乳腺癌MTA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P<0.05或P<0.01);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Ⅰ,Ⅱ级、无淋巴结转移、ER阳性及CA15-3阴性患者Kal-1 mRNA及Kiss-1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Ⅲ级、淋巴结转移、ER阴性及CA15-3阳性者(P<0.05或P<0.01),而MTA1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则相反(P<0.05或P<0.01).Kal-1 mRNA与Kiss-1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5,P=0.000);MTA1与Kal-1 mRNA及Kiss-1 mRNA两者表达均呈负相关(r=-0.64,r=-0.72,P=0.000).Kal-1 mRNA和/或Kiss-1 mRNA表达阳性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00),而MTA1则相反(P=0.000).结论 KAI-1 mRNA,Kiss-1 mRNA和MTA1表达可能是反映乳腺癌发生、进展、转移或侵袭潜力及评估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vinson法检测10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TTG和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有95例检测到PTTG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1%,其中41例呈低表达(39%),54例呈高表达(52%)。10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有70例检测到COX2阳性表达,阳性率为67%,其中53例呈低表达(51%),17例呈高表达(16%);PTTG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组织学分级越高,PTTG表达越强,PTTG表达与年龄、淋巴结转移、ER、PR和HER2状态无关;COX2表达与ER表达、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ER( )组的COX2表达高于ER(-)组,COX2表达与PTTG表达、年龄、PR和HER2状态无关。结论:PTTG和COX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促进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低分化、预后不良有关。COX2可能通过刺激雌激素合成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COX2可能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缺陷基因(DC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手术切除的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CC、MMP-9蛋白表达情况。用彩超观察乳腺癌的影像学特征,测定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纤维瘤的微血管密度指数(MDI)。结果乳腺癌组织中DCC蛋白表达率为38.6%,低于癌旁乳腺组织(82.9%,P<0.05),乳腺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78.6%)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17.1%,P<0.05)。超声观察DCC、MMP-9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具有相关性,DCC蛋白阳性表达乳腺癌的MDI与DCC蛋白阴性表达乳腺癌的MD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阳性表达乳腺癌的MDI与MMP-9蛋白阴性表达乳腺癌的MD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MMP-9蛋白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作用,DCC、MMP-9蛋白与超声影像结合对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