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丙型病毒性肝炎从瘀辨治3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刚 《山西中医》2007,23(4):42-43
近年来,丙型病毒性肝炎有增多趋势,且尚未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观察发现,多数丙肝病人呈现不同程度血瘀征象,结合湿热毒邪残留未尽,肝郁脾肾气血虚损的病机特点,拟定丙肝辨治3法,验之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简介如下。1清热解毒活血行瘀法急性丙型肝炎多责之湿热毒邪为患,倘若病重药轻,祛邪不利,湿毒未清,余邪残留,迁延日久,每致湿热交阻,蕴结难解,或湿盛之体,脾运不利,湿困中州,湿热相搏,湿热蕴毒深入血分,瘀血内阻。诚如《金匮要略》谓:“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温疫论》云“搏血为瘀”。症见:身黄呕恶,厌油腻,腹胀纳呆,胁肋刺痛,舌红苔厚…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炎病机初探张文玑(石家庄市第五医院050021)慢性肝炎的病理机转是肝郁络阻,痰瘀互结。根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分析认为,湿热疫毒是外因,正气不足是内因。病位始在脾(胃),继而波及肝(胆)、肾及全身气血津液。湿热疫毒之邪入侵,脾当其充,因脾恶湿,湿...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芳 《陕西中医》2001,22(1):61-62
本病为传染性疾病,乃由于偶失摄养,湿热疫毒内侵,密而不去,伤及肝脾,进而损及正气,瘀阻肝络,逐渐而成。据其临床特点归属于“胁痛”、“积聚”等范畴。 1湿热毒邪留恋湿热毒邪留恋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急性期失治、误治或治疗不彻底,致余邪残留潜伏;病久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胃运化失职,又湿热内生;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与热相合,蕴结郁蒸,胶着难解,上郁肺金,中困脾土,下注膀胱,阻遏三焦,致气化不利,水湿内生。湿郁化热,热郁成毒,湿、热、毒邪相互胶结,缠绵难祛。久蕴不解,必从化伤正,从阳明燥…  相似文献   

4.
豆晓云  陈潇颖  补娟娟  孙萌  叶放 《中医杂志》2024,(11):1104-1108
总结周仲瑛教授从虚实相因辨治肝炎肝硬化的临证经验。认为肝炎肝硬化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肝、脾、肾虚损为本,湿热瘀毒郁结为标,且虚实相因为患,主张治疗以清化邪实、补虚扶正为总则。肝炎肝硬化早期以邪实亢盛为主,治宜清化湿热瘀毒、兼顾调理脾胃,方选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肝炎肝硬化中晚期多见虚实夹杂证,治宜清化湿热瘀毒、调补肝脾肾,常用清热祛湿、化瘀解毒之品治标,并根据本虚之肝脾不调、肝肾阴虚、肝脾肾俱虚三证,分别配伍六君子汤、一贯煎合二至丸、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的病位在心、肝、脾三经,发病与湿、热、火、毒、瘀有关。其致病原因由湿热火毒之邪,阻滞经络,气血凝滞而成,日久可损及气阴。初期多为湿热所困,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后期多因湿热毒邪损及阴血,经络瘀阻失养。临床辨证可分为:肝郁化火型、脾湿内蕴型、气滞血瘀型、火热伤阴型、气血两虚型。准确掌握各型辨证要点,临证加减,可达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炎,湿热瘀毒,深伏于血分,久恋不去,肝脾两伤,尽管湿热瘀毒贯穿于整个慢性肝炎的始终,肝脾两伤是其根本,治疗重在缓肝调脾,健运中州,佐以清化。临证时不可失之偏隅,当分清邪实、正虚的轻重,病位的主次,时时眷顾脾胃,有进有退,体现了机圆法活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7.
乙型病毒性肝炎仍为当今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因该病迁延难愈,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展成慢性肝炎。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肝炎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董建华[1]认为:本病以正气亏虚为主,饮食不洁,劳伦过度,情志不遂为诱因,常相兼为患。总的病机为邪侵正虚,正虚邪恋。邵荣世[2]认为邪毒蕴结为肝炎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邪毒属性有别,患者体质各异,机体反应性不同,故又有热毒、湿毒、湿热之毒之别。其病理变化为湿毒、热、瘀、虚为主。刘克洲等[3]认为:湿热余…  相似文献   

8.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预后差。病因多为疫毒或湿毒痰邪,病机多为疫毒炽盛,直中肝脏,化火生风;或热邪入里,伤及营血阴液,虚风内动;或痰湿毒邪伤脾,脾虚湿盛,浊毒不化,痰蒙清窍,脉络瘀阻。病理因素多为毒、热、虚、风、痰、湿、瘀,病机特点是疫毒炽盛,湿热瘀阻或脾肾阳虚,痰毒阻络。疫毒炽盛,热入营血,耗血动血,则给予"凉血散血",予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疗;脾肾阳虚、痰毒阻络则给予健脾温肾,化痰泻浊,活血通络,宣畅气机治疗。而对于毒邪耗伤气阴,脉络瘀阻者,则应予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治疗。  相似文献   

9.
清热化湿法是通过清热利湿药,或清热与化湿药并用,消除体内湿热交阻,气机不利,清浊不分之病理现象的一种治疗法则。妇科湿热疾病局限于下焦居多,具体表现在下腹作痛,阴道出血,或阴道分泌液增多伴秽臭,及盆腔肿块。其病位在血,病性多实,治应着眼于湿、热、毒、瘀。拟与清热、燥湿、凉血、逐瘀之法合参化解。若因热而痛,病机为火热之邪内窜,血气逆  相似文献   

10.
洪广祥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广祥教授耕耘杏林30余年,在多年的医疗工作中,悉心修研,对慢性肝炎的治疗颇有经验,疗效显著。现将其诊治慢性肝炎的经验,简介于后。 1 病机见解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久治不愈,迁延反复所致。其因多为湿热之邪久恋肝脾,气郁血滞,加之久服苦寒之品伤阴损阳,正气虚损,湿  相似文献   

11.
导师张同宝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疾病。余有幸侍侧,深感其辨证及遣方用药经验独到,现将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介绍如下。1病机不外肝脾肾失调,正虚邪实张师谓,急慢性肝炎阶段,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邪毒在血。病毒入侵,深伏血分,呈现湿热特性,决定了本病迁延难愈。本病初起在肝,渐致木乘脾土及肝病及肾,或为肝脾肾三脏同病。邪在血分必致气血运行失调,呈现气滞血瘀状态。湿热不除,困脾日久.健运失职,气日以衰,无力运化.湿热之邪日甚。湿热久罹伤阴,肝阴亏肝体失养。日久必下竭肾水而致肝肾阴亏。肾为水火之宅,阴损及阳,问或见到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者。  相似文献   

12.
吾师伍炳彩教授临床30余年,治疗肝炎颇有经验,尤重审清病位之所在,然后指导处方用药,常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病位 肝炎的病因要紧抓一个"湿"字,<内经>"湿热相交,民病黄疸",<金匮要略>"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可见,肝炎的病因主要是湿热与寒湿,但也不排除疫毒、火劫、房劳、血淤等因素.病机上要明确本病是湿热由气分影响到血分,<伤寒论>"淤热在里,身必发黄",<金匮要略>"脾色必黄,淤热以行",张仲景早已明示了这一点,故后世有"治黄必活血,血行黄易却"的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发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生慢性化的主要机理与湿热毒邪持续存在,或正气不足,无力驱邪,或淤血阻滞等综合因素有关。初探如下; 湿热毒邪的持续存在慢性肝炎大都是急性期失治、误治,致使湿热未净,迁延不愈所致,这是形成乙型肝炎慢性发生的外因。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与热相合,蕴蒸不比,胶着难解,所以发病病程较长,病势缠绵难愈。湿热毒邪不仅见于病程之始终,且有轻重缓急之别。湿热两分,其病轻而缓,叶天士说:“湿不与热合,势必孤矣”;湿热相搏,“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在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抗急性肝损伤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认为引起肝损伤的病因多为感受时邪,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等。金实等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湿热邪毒和饮食不当,且与体虚劳倦有关,病机变化主要为湿热邪毒蕴结肝脾,肝胆失疏,脾胃不健,气滞血瘀,脉络失和所致。连粤湘等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湿热外侵或疫毒感染,郁于脾胃,以致湿热熏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肝脾不和,胆液外溢而为之。孙江桥等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为湿热毒淤,肝郁气滞,瘀血阻络,脾失健运,肝肾阴虚所致。  相似文献   

15.
赵国荣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华 《中医杂志》2008,49(10):879-880
赵国荣教授从医30余年,在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领域学验俱丰.现将其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与治则 赵师认为,湿热疫毒是导致本病的基本病因.正虚不能抗邪,湿热疫毒隐伏血分而成肝著.其表现有湿热浸淫偏于上焦,或偏于中、下焦,或弥漫三焦,以及湿重、热重或湿热并重等证候.由于湿热疫毒隐伏血分,深侵胶固,所以往往迁延不愈.湿热困脾日久则生化无源,后天不济先天,则肾精不足;肝胆湿热,肝阴劫灼、肾水枯竭,甚至气阴两虚,故临床多见有脾肾两虚、肝肾两虚或气阴两虚而湿热毒邪未清等证型.其病位在肝,涉及脾、肾、胃、胆、三焦.  相似文献   

16.
刘汉平 《陕西中医》2003,24(9):F003-F003,854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发病原因归结为风、湿、热 ,与肝、脾诸脏有关。病机可因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 ,或因脾湿郁久 ,湿热内蕴 ,外受毒邪而诱发。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搏结 ,阻遏经络 ,气血不通 ,症见灼热疼痛 ;毒热蕴于血分则发红斑 ;湿热凝聚不得疏泄则起水疱。故肝胆  相似文献   

17.
杨智军 《江苏中医药》2001,22(12):10-11
周珉教授诊治慢性肝炎经验丰富。针对湿热疫毒羁留之病因 ,采用凉血解毒的治法 ,以大黄最为常用 ;对于邪毒入血、壅滞气道而见胁下疼痛者 ,治用活血祛瘀以疏理肝络 ;对于痰浊壅阻血络者 ,采用化痰散结法 ,并常与行气活血化瘀诸法并用 ;脾虚之证或主或次 ,贯穿于慢性肝炎之始终 ,宜采用健脾、醒脾之法以助脾运 ;对于热毒伤阴者 ,宜用柔润味甘之药滋养肝肾之阴 ;而对病久阳气受戕者 ,则当益火之源 ,扶助阳气 ,以冀缩短病程 ,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8.
杨智军 《江苏中医》2001,22(12):10-11
周珉教授诊治慢性肝炎经验丰富。针对湿热疫毒羁留之病因,采用凉血解毒的治法,以大黄最为常用;对于邪毒入血、壅滞气道而见胁下疼痛者,治用活血祛瘀以疏理肝络;对于痰浊壅阻血络者,采用化痰散络法,并常与行气活血化瘀诸法并用;脾虚之证或主或次,贯穿于慢性肝炎之始终,宜采用健脾、醒脾之法以助脾运;对于热毒伤阴者,宜用柔润味甘之药滋养肝肾之阴;而对病久阳气受戕者,则当益炎之源,扶助阳气,以冀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王育群治疗慢性乙肝经验辑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肝病科王育群主任医师从事教学、临床 4 0多年 ,学验颇丰 ,尤善治疗慢性肝炎 ,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匠心独运 ,疗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学习 ,获益颇丰 ,现将其诊疗经验介绍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王师根据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 ,认识到慢性乙肝的病因病机不外湿、热、毒、瘀、虚五个方面 ,其发病是一个邪正相争的过程。慢性乙肝初起大多因感受疫毒湿热之邪与饮食劳倦而致 ,使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肝为木脏 ,主疏泄 ,外邪抑郁肝木 ,肝络不和 ,疏泄不利 ,气机紊乱。肝郁日久必影响于脾 ,脾主运化 ,脾胃运化升降有赖于肝…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63-1565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唐旭东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清利活血健脾法"治疗CHB,此法即: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健脾扶正三法的总括,临床疗效确切。CHB病机中湿热内蕴贯穿疾病始终,故清热利湿为治疗法则的主线。湿热邪毒阻碍气机,肝失疏泄,气机壅塞,血行迟滞,则易成血瘀;又湿热疫毒易灼伤血络,或久病阳虚温煦失司,皆可致瘀血阻滞;瘀血日久,既可伤阴损阳,又易耗伤气血,进而使病情迁延反复,故有瘀血内停征象的患者,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湿热毒邪内蕴,湿邪困脾,脾运不及,水湿之邪无以得散,反为害于脾脏,此为本病虚证之肇始,健脾扶正是治本之策。临床应用"清利活血健脾法"的同时,亦应该照顾到CHB兼挟证的治疗,辅以疏肝、清热解毒及补肾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