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源析义,叶氏凉血散血之治,不仅是对热入血分温热病机而言,同时也是恐其治疗用药过用寒凉致瘀而设.  相似文献   

2.
探源析义,叶氏凉血散血之治,不仅是对热入血分温热病机而言,同时也是恐其治疗用药过用寒凉致瘀而设。  相似文献   

3.
急症高热多属中医温热病范畴。温热病在卫气分的证治较易辨析,而热入营血,此时正虚邪胜,常危及生命,病情深重而复杂,其证治辨析较难,笔者仅就叶天士的一些论著,结合个人体会,认为热入营血的病理特点是热淤互结,叶氏“凉血散血”法是其治疗中心环节之一。热入营血分,除了津血耗伤之外,淤热互结是其共同病理所在,并由此导致了淤塞心窍,脉络阻滞,淤血不去,血不归经,迫血妄行等病变出现。兹就叶氏“凉血散血”法作重点论述。 1、发热夜甚,口不甚渴。卫气属阳,在卫畏寒发热;到气但热不畏寒或日晡发  相似文献   

4.
<正>"卫气营血"理论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首创,其于《温热论》中所言:"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1]。这是叶氏提出的治疗温病血分证的基本方法。"凉血散血",即于凉血药物中适当配入活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温病血分证耗血动血病机的阐发,探讨凉血散血法在热痹中的运用。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思路,结合热痹的病因病机,分析、归纳凉血散血治法的内涵。结果热痹血分证多有耗血、动血之变,清热、凉血、养阴、活血为凉血散血法的真正内涵。结论热痹血分证表现符合温病血分证表现,须注重凉血散血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散血”,始出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在第8条温病治则中指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长期以来,大凡言“散血”,皆谓“活血化瘀”。笔者认为,此释有失叶氏原意之处,很有必要予以澄清。众所周知,外感温热病的传变是从表入里,由浅及深,依次分成卫气营血四期,每期各具特点,病证治法迥别。营热炽盛则内传血分,气分热盛也可直接入于血分。邪入血分基本病机有三:一则热盛化火  相似文献   

7.
“凉血散血”语出叶天上《温热论》,原文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是温病血分证的治则。初习温病者认为,“凉血散血”就是清热、凉血、化淤,其实联系血分证病机特点,当包括清热、凉血、化淤、养阴四个方面。血分证是热邪深入,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的一种证候,诚如叶氏所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相似文献   

8.
论“凉血散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温病血分证“凉血散血”治则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凉血散血的病理基础为血热搏结,留滞经脉而成瘀;热炽津亏,血液粘滞不畅而致瘀;热盛迫血,血溢脉外而成瘀“凉血散血”的基本方法为清热凉血法、活血化瘀法、滋阴养液法、宣郁行滞法的综合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9.
凉血散血法治疗精神分裂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静 《江苏中医药》2003,24(2):17-17
“凉血散血”语出叶天士《温热论》中“入血就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 ,为治疗温病热入血分之法 ,代表方剂为犀角地黄汤 ,具有清热凉血、化瘀滋阴等作用。笔者师其方意 ,以凉血散血法治疗精神分裂症者1例 ,疗效显著。兹报告如下。患者曾某 ,女 ,16岁 ,海陵区人。 2 0 0 1年 2月 18日初诊。母代诉 :患者月经 15岁初潮 ,量少 ,2天净 ,此后月经 3个月未至。由于患者营养发育较差 ,家长以为女儿是血虚经闭 ,自购乌鸡白凤丸服用 ,继又求治于乡村医生 ,皆投大剂填补 ,服药月余。忽一日患者狂怒骂人 ,不避亲疏 ,在某医院精神科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0.
刘汶 《环球中医药》2012,5(4):283-285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在解释温热病病机和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从两者的概念、出处、源流和临床意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温病传变规律及血分证与营分证的异同。同时着重分析了凉血散血法在临床上的运用,并附2则医案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1.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对皮肤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耗血动血”与“凉血散血”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为后世医家提出的温病病因学和治疗学的理论核心。叶天士首创的“卫气营血”理论使温病学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温热论》对温病清晰地划分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并明确地确立了治疗大法:“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12.
以叶天士温病学理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为指导,认为"瘀热互结"为血尿的重要病机之一,探讨从"瘀"、"热"论治肾小球性血尿,主张凉血散血法为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3.
紫癜治验     
近年,承蒙董建华老师指导,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进行了治疗,疗效比较满意。愿谈粗浅体会,供同道参考。董老指导对急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辨证治疗,要多看叶天士温热病篇有关血证的治则。叶天士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叶天士的治疗是针对病因的,凉血实质上就是“撤热”热撤则血不妄行。传统用方是犀角地黄汤,临床见发热时,可加生石膏,知母;伴鼻衄  相似文献   

14.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营分证有热邪,又有阴份,无疑养阴清热为第一要旨。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肯定是主要治法,但此并不禁忌加气药以透热。营分证、血分证、血分证均有气机不畅的表现,故保持气机在温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而调气药的应用很讲技巧;营分证中,热易外散,在清热养阴基础上应果断加以轻清、香窜之品透达郁热。指出营分证对不可一味清热养阴,须时时注意保持气机通畅。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是主要治法但应以凉血散血散血为主,调气药的应用应掌握好用量,忌用辛燥香窜,并非只用凉血散血,不能“透热”。  相似文献   

15.
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论点,言简意赅,对后世防治温病血分证影响很大。笔者愿就此谈谈学习体会。一、耗血动血是血分证的基本病机,其  相似文献   

16.
认为营分证有热邪,又有阴份,无疑养阴清热为第一要旨。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肯定是主要治法,但此并不禁忌加气药以透热。营分证、血分证、血分证均有气机不畅的表现,故保持气机在温病治疗中意义重大,而调气药的应用很讲技巧;营分证中,热易外散,在清热养阴基础上应果断加以轻清、香窜之品透达郁热。指出营分证对不可一味清热养阴,须时时注意保持气机通畅。热入血分,致瘀几成必然,则凉血散血是主要治法但应以凉血款血散血为主,调气药的应用应掌握好用量,忌用辛燥香窜,并非只用凉血散血,不能“透热”。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3,(4):692-693
<正>"凉血散血"出自叶天士《温热论》第八条。根据叶氏确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原则,血分证是指邪热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瘀热内阻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证候。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灼热、噪扰不安,甚或神昏谵语,吐血、衄血、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等热盛动血兼证。综合这些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卫气营血证候的浅深轻重程度和病证的发展趋势,可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法用于治疗温病,温病学家早就为我们奠定了基础。如叶天士提出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这就是温病中运用活血化瘀最基本的法则。尤其是“散”字意指凉血莫忘行瘀,有着极其深刻的临床意义,使滞流之血不致成阏,已瘀之血得以消散。温邪进入血分,“直须凉血散血”,就是要果断地运用凉血散血的药物,如生地、丹皮、赤芍、丹参、紫草、茅根之类。因温为阳邪,易动血妄行,“热不除则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温病邪入血分的病机和治法,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言简意赅的指出:“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何理解这段经文的含义?学术界普遍认为:耗血动血是邪入血分的基本病机,凉血散血是针对这一病机所拟定的基本治法。我们理解:“就恐”二字提示,“耗血动血”是叶氏对邪入血分早期病机向深一步发展的一种预见;“直须”二字强调,一旦热邪深入血分,就要及时迅速果断地投以凉血散血,以防出现“耗血动血”。这里,叶氏把血分病机动态分为两个层次,邪初入血分为第一个层次,病机  相似文献   

20.
谷守星  魏勇军 《河北中医》2013,35(8):1238-1239
"透热转气"是叶天士首先提出的治疗营分证的方法,初见于《吴医汇讲》,载"乍入营分,犹可透热,乃转气分而解……"王孟英《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云"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此为后世治疗温病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病营分证时与清营热、养营阴必不可少的重要治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