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症状特点, 为及时诊治此类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A组)17例(34耳)的病历资料, 分析其误诊原因、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发生率, 并与同期行手术治疗的单纯双耳单纯分泌性中耳炎患儿(B组)17例(34耳)进行鼓室粘连发生率的比较。手术前后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随诊听力变化。结果 A组均以家属发现听力下降为首诊症状, 在当地首诊曾诊断为突发性聋7例, 耳闷塞感、耳鸣、耳痛等症状叙述不清, 均无法采集到确切的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时间;行双耳鼓膜置管时发现中耳粘连5例(7耳), 手术前后ABR检查Ⅴ波阈值改善0~30 dB nHL, 平均17.3 dB nHL, 手术前后Ⅴ波阈值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患儿无1例误诊, 首诊诉耳痛或耳鸣、耳闷塞感等耳部不适症状15例, 发病时间明确, 首诊诉听力下降2例, 鼓膜置管时中耳粘连1例(1耳)。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病史采集困难, 易误诊, 临床并发症发生率高, 应及时干预;鼓膜置管对听力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Wegener肉芽肿病(Wegener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以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以毛细血管、微小动静脉受累为主。通常侵及上、下呼吸道和肾脏。90%以上的患者有头颈部的病变〔1〕,喉部受侵犯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声门下和气管上段狭窄。有时声门下狭窄单独存在或是首发表现而不伴有其他部位病变。WG声门下狭窄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是耳鼻咽喉科医生所面临的挑战。1临床资料例1,女,16岁。2001年8月因双耳流脓、听力下降、低调耳鸣、高热,就诊当地医院。体检:双侧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双侧鼓膜紧张部穿孔,诊断为“中耳炎”,…  相似文献   

3.
用修正格拉斯哥受益图评估73例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术后听力改善情况。平均年龄5.3岁。均为双侧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明显。手术包括鼓膜切开,如确认有中耳渗出则插入通气管。术前及术后8周分别行纳音测听及声阻抗检查,测其双耳气导听阈,以500、1000’2000及4000HZ为基础,计算平均听阈。根据以往多数报道,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术前平均听阈为26.6~33.5dB,故修正的格拉斯哥受益图将正常与异常听力的交界从30dB改为20dB。将每个患儿的本前听阈标于该图,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代表左右耳。手术后双耳听力正常、单耳听力正常或双耳听力减退…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一例发生于鼓膜的胆固醇肉芽肿患儿女性,11岁。主诉右耳痛。先曾因右耳急性中耳炎行鼓膜切开术,数日后穿孔闭合;以后鼓膜切开部稍膨隆并渐增大,数周后在鼓膜上形成一黄褐色球形肿物,患耳呈传导性聋,听力平均损失25分贝。X 线检查双侧乳突气房发育良好。沿肿物周边切开鼓膜摘除肿物,20天后鼓膜缺损闭合,听力改善。后因鼓室积液而放置中耳通气管,5个月后通气管自脱,鼓膜外观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 ,11岁。因右耳听力下降 1年在院外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无效而转本院。患者 1年来右耳听力逐渐下降 ,无耳溢脓及头痛 ,无眩晕及面瘫。 1年来右耳前瘘管口不断有黄白色分泌物排出。曾有“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病史 ,已愈。入院查体 :双耳前瘘管 ,右耳鼓膜增厚 ,活动差 ,左鼓膜正常。声导抗示 :右耳鼓室导抗图B型 ,左耳A型。纯音测听示 :右耳传导性聋 ,平均气导听阈 40dB ,左耳听力正常。入院诊断 :1 右分泌性中耳炎。 2 双侧先天性耳前瘘管。遂拟全麻下行右鼓膜切开置管 双侧耳前瘘管切除术。术中见右耳前瘘管延伸至鼓窦外…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突聋诱发急性中耳积液一例张志钢,李德坚,刘水莲患者,女,50岁。因双耳听力突然下降伴头晕、耳鸣1周入院。专科检查:双侧鼓膜完整,不充血,活动度良好。纯音测听:双耳气骨导均降至70dBHL左右,为重度感音性聋。双乳突及内听道X片示正常。入院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耳后瘘管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例以耳后瘘管为首发症状的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发病前均无中耳炎病史,鼓膜完整,表现为耳后乳突区皮肤红肿破溃伴有瘘道,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X线及CT检查示中耳乳突炎。均在全麻下行耳后切口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耳后瘘管梭形切除修补及耳甲腔成形术。术中发现胆脂瘤病变主要发生在乳突、鼓窦和鼓室,乳突、筛区和外耳道后壁部分骨质破坏;上鼓室胆脂瘤肉芽3例,面神经垂直段暴露2例,砧骨长突破坏缺失2例,听小骨缺失仅残留镫骨底板1例,乙状窦骨板破坏1例,鼓窦天盖骨质破坏1例。术后所有病例耳后切口I期愈合,瘘管无复发,无面瘫或脑脊液漏。术后听力改善3例(30%),无变化2例(20%),下降5例(50%)。结论先天性胆脂瘤中耳炎多见于儿童,早期无特殊临床表现,容易误诊,临床上对鼓膜完整且无中耳炎病史,以耳后瘘管为首诊的病例要高度重视,颞骨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手术治疗是唯一选择,术后听力改变取决于病变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无明显耳漏症状的胆脂瘤型中耳炎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明显耳漏症状的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17耳)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本病临床资料。结果 17例中12例无耳漏史,3例幼年时及2例发病早期曾有短时耳漏。鼓膜看不到穿孔4例,松弛部及紧张部后上方有轻微体征13例,其中瘢痕及内陷囊袋各3例,上皮痂、耵聍覆盖5例,针尖样穿孔2例。听力下降以轻、中度传导性聋为主。鼓室导抗图为B型。CT诊断符合率为76.5%(13/17)。结论 无明显耳漏症状的胆脂型中耳炎常以无明显耳漏,轻、中度听力下降及鼓膜体征轻微为主要临床特征.易发生漏诊、误诊。轻、中度听力下降可为其唯一症状,也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仔细检查鼓膜并结合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才可减少漏诊,防止耳源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0岁。因双耳闷胀感伴疼痛及听力下降1年,左耳痛加重伴眩晕半个月就诊,颞骨CT示双侧中耳腔、鼓窦软组织影,左耳外半规管破坏(图1),门诊以“双侧慢性中耳乳突炎”于2004年12月15日收入院。1年前曾诊断为“双侧分泌性中耳炎”行“双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入院前半个月出现左耳深部剧痛伴眩晕,疼痛以夜间为重,在外院抗炎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后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专科检查:右鼓膜完整,标志清楚,左鼓膜中耳通气管在位,管腔通畅,无自发性眼震,听力测定左耳中度混合性聋。各项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于2004年12月1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双耳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及其相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共19例以急性双耳感音神经性聋为主要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其临床特征、全身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听力学及影像学特征进行整理分析,归纳病因,并追踪临床诊疗及预后.结果 19例患者中非耳科系统疾病15例,占78.9%.大部分病例呈现多系统、多器官受累:3例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真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病毒性脑炎各1例,耳聋为双侧进行性加重,伴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精神状态的改变等,言语识别率下降,言语识别阈不成比例地明显差于纯音听阈;5例为免疫系统疾病,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小血管炎、复发性多软骨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耳聋累及双侧、进展快,同时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5例为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白血病和甲状腺功能低下,听力下降多为双侧对称性、进展性;4例为耳科系统疾病,包括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和突发性聋;另有2例为药物性聋.在经过针对病因治疗后,19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3例,有效7例,无效(亦包括死亡及放弃治疗的病例)8例,总有效率为57.9%.结论 急性双耳感音神经性聋多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相关,临床诊治上应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并完善实验室检查、听力学及影像学等检查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鼓膜血管瘤     
血管瘤虽系常见良性血管性肿瘤 ,但罕见发生于鼓膜 ,文献上仅有 5例记载 ,包括海绵状和毛细血管瘤 ,似起源自鼓膜的固有层 ,典型的耳镜检表现为位于鼓膜后份的紫红色团块 ,一般无症状 ,中耳气化好 ,CT可证明病变位于鼓膜外表而中耳正常 ,应与鼓室球体瘤、化脓性肉芽肿、中耳癌鉴别。文内附一例报告。78岁女性 ,因右耳痒痛 1个月就诊 ,无其它症状。耳镜检见鼓膜后上象限外表有外生性紫色肿块。CT发现右鼓膜表面有 2~ 3mm直径圆肿块 ,无骨破坏或中耳侵犯。纯音测听示双耳老年性聋。触诊肿块有海绵感 ,经外耳道切除肿块 ,病检为毛细血管瘤 ,…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1例高位颈静脉球并发传导性聋的临床资料。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双侧鼓膜置管,扁桃 体切除及腺样体刮除术,置入鼓膜通气管。结果:术后右耳听力气骨导间距离缩小至10dBHL以内,搏动性耳 鸣消失。随访1年,鼓膜通气管位置良好。结论:高位颈静脉球并发传导性聋,主张避免盲目鼓室探查或鼓膜切 开术,不宜盲目鼓膜穿刺;如影像学检查提示鼓室内尚未被全部充满,可谨慎鼓膜造孔置鼓膜通气管以改善听力。  相似文献   

13.
患者 ,男 ,2 6岁 ,因双耳渐进性听力下降十个月 ,加重一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一年前发现双耳听力逐渐下降 ,曾在外院多次就诊 ,于 1998年 10月、1999年 1月及 3月三次行纯音测听检查为感音神经性聋 ,中高频 ( 2 0 0 0、40 0 0、80 0 0Hz)平均听阈分别为左耳 :33、71、81dBHL ,右耳 :44、6 3、70dBHL ,双侧纯音听阈曲线为骤降型 ,左耳重 ,右耳轻。曾用扩张血管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无效 ,耳聋渐加重。既往无耳毒性药物应用史及中耳炎病史 ,无噪声接触史 ,家族史无特殊。体检 :鼻中隔偏曲 ,双侧外耳道、鼓膜及咽喉未见异常。声导…  相似文献   

14.
咽鼓管功能不良(ETD)会导致鼓膜内陷、中耳负压、积液、感染、松弛部形成囊袋、胆脂瘤、鼓膜穿孔、传导性聋等,其病因除常见的鼻咽肿块、腺样体肥大或水肿、鼻窦炎、先天发育畸形(如腭裂、伸舌痴呆)外,有时很难以确定。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鼓膜切开、放置压力管(PE)后,一段时间之后PE均向外耳道落出,偶有向内落入下鼓室而无症状者。该作者报道一例金属PE向内落入咽鼓管中段嵌顿而致ETD,实属罕见。患儿男,12岁时因右耳流脓8年就诊。2岁时因双耳分泌性中耳炎而行鼓膜切开并置PE,治愈2~3年。5岁时右耳流脓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术对成人渗出性中耳炎治疗的长期结果.方法总结分析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治疗的42例成人渗出性中耳炎患者.男24例,女18例,左耳17例,右耳19例,双耳6例,共计48耳;年龄20~70岁,平均37岁;病程1个月至1年.通气管常规置入加冲洗治疗,8个月内取管,随访4-8年.结果症状全部消失29例;耳鸣6例,伴听力下降4例;时有耳堵塞感发作5例;鼓室积液复发2耳.鼓膜正常者28耳,鼓膜瘢痕、钙化10耳,鼓膜内陷8耳,鼓膜变薄、松弛2耳,鼓膜穿孔2耳.结论成人渗出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治疗的远期效果良好,其并发症及后期的鼓膜改变较儿童期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的可行性及术后听力改善情况。方法 对24例(48耳)双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双侧同期鼓室成形术,将病变较重侧作为第一手术耳优先手术,对侧耳为第二手术耳。第一手术耳(24耳)完成鼓室成形术Ⅰ型13耳、鼓室成形术Ⅱ型10耳、鼓室成形术Ⅲ型1耳;第二手术耳(24耳)均施行鼓室成形术Ⅰ型。术中取用第一手术耳侧的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为双侧鼓膜修复材料,以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及纯音听阈结果评估鼓膜愈合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 24例(48耳)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47耳,愈合率为97.9%(47/48),其中第一手术耳23耳,愈合率为95.8%(23/24),1耳遗留穿孔,门诊换药后愈合;第二手术耳24耳,愈合率为100%(24/24)。术后3个月复查纯音测听,第一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30.59±13.50)dB缩小至(15.39±12.40)dB,差值为-15.2 dB。第二手术耳平均气骨导差由术前(19.72±9.89)dB缩小至(8.98±10.18)dB,差值为-10.74 dB。双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6.02、4.87,P 均<0.001)。术后气骨导<20 dB的耳数为68.8%(33/48)。48耳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面瘫、味觉改变及眩晕等并发症。结论 双耳同期鼓室成形术,术后鼓膜愈合率高,术后听力明显改善,出现医源性感音神经性聋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式,并能节省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治疗多采用咽鼓管通气或鼓膜穿刺抽液治疗,疗效不一,易反复发作。自1998年以来,采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5例(50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45例(50耳),男28例,女17例,年龄8~58岁,病程5天~2年,右耳23例,左耳17例,双耳5例。症状:均有听力减退,耳内闷胀感,自听增强,部分有低调性耳鸣;检查:鼓膜混浊内陷20耳,轻度慢性充血8耳,鼓室有积液22耳;纯音测听:传导性聋38耳,混合性聋12耳,听阈(0.25…  相似文献   

18.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我科自1995~2000年对103例小儿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给予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03例(193耳)中,女40例,男63例;市区36例,农村67例;双耳90例,右耳6例,左耳7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一2006年我院经治的27例鼻咽癌患者,将其放疗前、放疗后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21例(32耳)中耳炎患者被分为鼓膜穿刺组与鼓膜置管组。结果27例患者放疗前有14例(17耳)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增至21例(32耳),双耳发病11例,6例未发生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组12例(19耳),显效率为78.9%(15/19),1例患者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置管组9例(13耳),有5例(7耳)疗效显著,显效率为54%(7/13),有2例患者鼓膜穿孔。MRI检查显示,2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19例有明显咽鼓管挤压和腭帆张肌肿胀。结论MRI检查有助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评估;鼓膜穿刺抽吸是治疗鼻咽癌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和实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本组单纯应用自制中药通窍散外耳道放置治疗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进行临床观察.一、临床资料本组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均经临床表现及纯音测听、声阻抗检查确诊,共25例,30耳.男17例.女8例;年龄10~65岁,有鼓室积液者5例;双耳同时患病者5例.二、治疗方治与结果1.通窍散的制做:选用葛蒲、冰片等多味中药制成散剂.2.治疗方法:将通窍散用药棉包绕后捻成栓子,用膝状(?)将其放置于患侧外耳道,接近鼓膜,隔日更换.3.疗效观察:治疗四次以内.症状消失,纯音测听听力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减轻,纯音测听听力较前提高为有效;症状无改善,纯音测听听力无改善为无效.本组25例治疗前行纯音测听检查,均提示传导性聋;20例行声阻抗检查,提示咽鼓管功能不良15例,鼓室积液5例.治疗后经临床观察显效13例,占52%;有效7例,占28%;无效5例,占20%.其中鼓室积液4例,总有效率为80%.三、讨论卡他性中耳炎在中医临床上多以耳胀,耳闭,兼有耳鸣,妨碍听觉,故又有“卒聋”,风聋”“气闭耳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