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刚  任长和  吴刚明  代俊超 《重庆医学》2013,(25):2986-2987,2990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将120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经心导管介入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氯胺酮静脉麻醉(K组)、丙泊酚静脉麻醉(P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PK组)、七氟烷麻醉(S组)。K、P、PK组保留自主呼吸,S组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记录各组患儿麻醉前、切皮时、放置封堵器时及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以及患儿的清醒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各组患儿都顺利完成麻醉、手术,P组和KP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1)。S组的患儿术毕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其他麻醉组(P<0.01)。术中呛咳、屏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吸入七氟烷的患儿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P<0.01)。结论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并吸入七氟烷可以安全地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应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行择期心脏手术的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各50例。面罩密闭吸入6 L/min纯氧及6%七氟醚诱导麻醉,观察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3 min(T2),诱导后10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和气管插管后10 min(T6)时的MAP、HR、SpO2的变化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及事件。结果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8.4±26.2)s]明显长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52.1±19.6)s,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及两组间的MAP及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SpO2在T3、T5和T6时点高于T1,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各时点SpO2均低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P<0.05)。两组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及气道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绀型心脏病患儿七氟醚诱导时间较长,两种类型心脏病患儿实施七氟醚诱导麻醉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插管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微小化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量及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10月157例体重≤10 kg患儿ECC手术。传统组(C组,n=73例)采取传统ECC系统;微小化组(M组,n=84例)采用微小化ECC系统,记录围术期血气指标、围术期输血量、术后24 h胸液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均无死亡。M组平均每例术中及术后红细胞用量均显著少于C组;M组中有51例实施了无输血ECC,17例住院期间零输血。两组24 h胸液量无显著性差异。M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低于C组。结论对体重≤10 kg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使用微小化ECC系统,能显著减少ECC中及围术期输血量,甚至可达到围术期零输血,并对患儿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内泵入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氧的影响。方法将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气道压力增高的患儿51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6例在气管插管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肾上腺素;对照组25例常规使用呼吸机。两组均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压(BP),心率(HR)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O2、S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患者BP、HR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气管插管内泵入肾上腺素能降低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阻力而改善先心病术后患者血氧,且局部用药较安全,对BP、HR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x)1μg/kg对唇腭裂修补术患儿苏醒及拔管前后气道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先天性唇腭裂患儿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Dex(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均以8%七氟醚面罩诱导(8 L/min)入睡后开放静脉,顺序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2 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04 mg/kg诱导,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D组术毕前30 min使用微量泵10 min内泵注Dex 1μg/kg,C组则泵注生理盐水。记录小儿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术毕前20 min、术毕、拔管时、拔管后(T1~T7)患儿的生命体征(ECG、MAP、HR、SpO2),观察停药至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及不良事件(拔管时是否躁动、需要托下颌、重新气管插管、气道痉挛、氧饱和度最低值),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T0~T7期间HR、MAP、SpO2变化相似(P>0.05);D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12±4.2)min]与C组[(11±6.0)min]基本一致(P>0.05),但D组需要托下颌辅助患儿概率明显小于C组(P<0.05),D组与C组出现气道痉挛者分别为1例(6.7%)和3例(20%);D组患儿无烦躁,而C组有3例(20%);两组均无需要重新气管插管病例。结论唇腭裂修补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Dex(1μg/kg)对患儿苏醒期具有安静和舒适作用,拔出气管导管过程中患儿无烦躁,可有效地降低气道高敏反应性,可在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二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特点.方法 5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ECC下行二期TCPC术,其中3例采用股、动静脉插管转流.结果 术中主要并发症包括开胸时大出血3例、术中血红蛋白尿25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 ...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右美托咪定和水合氯醛在心脏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镇静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患儿7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DEX)镇静,对照组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观察患儿诱导入睡时间(T1)、自然清醒时间(T2)、HR、MAP、Sp O2、呼吸抑制、配合程度、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能使患儿达到安静睡眠状态,并能很好接受治疗与监护,与对照组比较DEX组患儿入睡时间(T1)及自然清醒时间(T2)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MAP、HR、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术后谵妄明显增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患儿镇静效果满意,可控性更强,作用更加平稳,对呼吸抑制小,术后谵妄发生率低,较传统水合氯醛镇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术后镇静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光纤压力传感器(FOPT)直接气道压力监测在肺部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0例行肺部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情况分为肺功能正常组(14例)和肺功能异常组(16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将FOPT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的左右腔,所测压力分别为支气管压力和主气道压力,持续监测气道压力至术后30 min.观察围术期气道压力的变化.结果 单肺通气过程中,两组患者的主气道压力都随着单肺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肺功能正常组在单肺通气过程中各时间点的主气道压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功能异常组在单肺通气90 min及结束时的主气道压力较单肺通气开始10 min时显著增加(P值均<0.05).双肺通气过程中,肺功能正常组术毕和术后30 min支气管压力和主气道压力与麻醉诱导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肺功能异常组在术毕和术后30 min的支气管压力和主气道压力均较麻醉诱导后显著增加(P值均<0.05).结论 在肺部手术应用FOPT直接测压可及时反映气道的实际压力,有助于气道管理.术前肺功能异常患者术中易出现气道压力升高,且术后不易下降,这可能与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在气管插管内泵入肾上腺素对降低气道压力的效果.方法 72例1~5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气道压力增高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6例在气管插管内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肾上腺素,即肾上腺素1 mg加生理盐水至50 ml,泵速为1~3 ml/h;对照组36例常规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两组平均气道压力,泵入前记录基础值.结果 实验组在气管插管内泵入肾上腺素后,观察平均气道压力显著下降(P<0.01).结论 气管插管内泵入肾上腺素能降低的气道压力.  相似文献   

10.
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矫治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果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4):276-27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矫治术的麻醉方法与管理。方法对8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采用全麻气管插管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8例患儿麻醉期间呼吸循环基本平稳,术中肺萎陷满意,术毕如期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术后镇痛满意。结论全麻气管插管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能较好完成胸腔镜下小儿先天性漏斗胸的矫治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超滤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其在小儿体外循环中对肺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开展改良超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1月~2003年7月间行体外循环下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8例.随机分改良超滤组15例和不进行超滤的对照组13例.对照组用旁气流测量法(side stream spirometry,SSS)于转流前、后,改良超滤组于超滤结束后,分别测定气道平均压(Pmean)、胸肺顺应性(CL)及气道阻力(Raw).结果:两组患者Pmean、CL及Raw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改良超滤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对肺的损伤是难以避免的,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改良超滤能减轻体外循环对患儿呼吸动力学造成的影响,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后经吸入一氧化氮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浓度、成分的变化,及随吸入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的改变。方法将34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并实施体外循环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INO组(外源性NO吸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0 min、2 h、6 h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饱和卵磷脂、总蛋白的含量,并计算氧合指数。结果体外循环术后两组PS水平显著降低,氧合指数升高。术后2 h、6 h后INO组P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余时点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氧合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循环可明显降低PS水平,应用外源性NO进一步降低PS水平,但对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引流型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8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后分别插入喉罩(Ⅰ组)和气管插管(Ⅱ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插管(罩)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气腹后5 min(T4)、气腹后10 min(T5)、放气腹后1 min(T6)、拔管(罩)后(T7)的血压、心率、相关呼吸参数[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吸入和呼出潮气量(Vti和Vte)、吸入和呼出分钟通气量(MVi和MVe)、气道峰压(Ppeak)和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及气道阻力(Raw)]及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Ⅱ组较Ⅰ组HR增快、MAP升高(P〈0.05);气腹后较气腹前PETCO2明显升高(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术后咽部不适、术后咽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引流性喉罩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西地那非(SIL)对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患者行瓣膜置换术中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1月RHD合并PH行瓣膜置换术、术中经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30 mmHg的患者纳入研究。符合上述条件28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SIL治疗组)14例,对照组14例。实验组于麻醉诱导、Swan-Ganz漂浮导管置入后,经鼻饲SIL100mg(辉瑞公司生产的万艾可);对照组14例,生理盐水对照。连续记录两组给药前(T0)及给药后20 min(T1)、40 min(T2)、60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观测给药前、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前、ECC及手术结束时的肺顺应性(CL)及氧合指数(OI)变化,以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降低mPAP、有创平均桡动脉压(mAP)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CC开始前及结束时,实验组肺顺应性(C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CC瓣膜置换手术中,西地那非能高选择地降低此类患者肺动脉压力,并能改善肺功能,产生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通气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病例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H组和T组,两组各20例患者,H组应用第三代喉罩通气,T组应用气管插管通气。观察记录得普利麻、罗库溴铵的用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前(T0)、术后清醒即刻(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呛咳等气道反应。结果与T组比较:H组德普利麻、罗库溴铵的用量少;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较早;MAP、HR平稳,气道刺激较小。结论第三代喉罩通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气道刺激小,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6.
廖常莉  张英  周述芝 《四川医学》2011,32(11):1692-16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异丙酚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对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合并症、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瑞芬太尼+七氟醚组(Ⅰ组),瑞芬太尼+异丙酚组(Ⅱ组),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后、气腹后5min、气腹取消以及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术毕记录患儿手术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心率在插管后较插管前有显著性增加(P〈0.01),在建立气腹后5minⅡ组心率有较明显下降(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与诱导前相比,插管后均略有增加,在插管后、气腹后5min I组和Ⅱ组平均动脉压相比差异有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至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Ⅰ组比Ⅱ组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具有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术后苏醒快的优点,适合用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体外循环预充量,减少低体重成人患者库存红细胞用量的方法。方法将60例体重在40-60kg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Dideco905膜式氧合器,儿童管道),B组(希健成人膜式氧合器,儿童管道),C组(JostraVKMO70000膜式氧合器,成人管道)。观察三组患者实际预充量、复温时间、术中用血例数、ICU 24 h内用血例数、术后带管时间,监测转机前(T0)、转中(T1)、复温(T2)、停机(T3)、ICU 0 h(T4)、ICU 1 h(T5)、ICU 3 h(T6)血气指标。结果三组在复温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中及术后ICU 24 h内用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预充量大于A,B两组(P〈0.05)。血红蛋白浓度在T1、T2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T1、T2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C组低于A、B两组(P〈0.05)。结论通过改良体外循环预充管道,减少了预充液对低体重患者血红蛋白稀释的影响,减少了围术期库存红细胞的应用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尼卡地平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的应用,观察其对复温速度的影响及控制血压的效果。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分为A、B两组,A组手术中不应用尼卡地平,B组于体外循环开始时静脉维持应用尼卡地平2-10μg/(kg·min),并根据血压变化加以调节。结果与A组相比,B组持续输注尼卡地平能在用药5 min后安全、有效地把血压控制在所需水平,且复温快,副作用少(P〈0.05)。结论小儿体外循环手术应用尼卡地平具有复温快,控制血压起效快,停机后心率平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后在麻醉恢复室(PACU)中拔管时发生的气道不良事件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无气道梗阻、高血压等合并症全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前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组(A组)和气管导管乳膏非涂布组(B组),每组50例,记录手术结束时(T1),拔除即刻(T2),拔除后5min时(T3)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发生咽痛、呛咳及低氧血症的病例数。结果-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组较非涂布组呛咳反应少,低氧血症和咽痛的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小。结论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后不良气道事件发生率低.应激反应小,有利于PACU中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SLIPA喉罩对留置胃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患者PaCO2、PetCO2、气道压及漏气率、胃胀气等的影响,评估SLIPA喉罩用于该类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方法 90例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气管内插管组(Ⅰ组)、SLIPA喉罩组(Ⅱ组)和留置胃管使用SLIPA喉罩组(Ⅲ组)。记录气腹前即刻(T0)、气腹后10 min(T1)、气腹后20 min(T2)、气腹结束前即刻(T3)、气腹结束后5 min(T4)、气腹结束后15 min(T5)时患者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压气道(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测定喉罩植入后即刻气道密封压,观察术中漏气率,评估胃胀气程度。结果气道密封压Ⅱ、Ⅲ组均能满足通气要求,组间无差异;Ppeak、Pmean各时点Ⅱ组和Ⅲ组较Ⅰ组低(P<0.05),Ⅱ、Ⅲ组间无差异;三组PetCO2、PaCO2各时点无差异;漏气率Ⅱ、Ⅲ组较Ⅰ组高,Ⅱ、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胃胀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有18例患者术后随访有咽痛,Ⅱ、Ⅲ组各3例患者术后随访有轻度咽痛(P<0.01)。结论 SLIPA喉罩可安全应用于留置胃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