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威 《医学信息》2010,23(2):432-433
目的评价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68例(74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术中做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做4mm×4mm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约?巩膜厚度的板层巩膜瓣,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0.2mg/ml抑制溜过区瘢痕形成,前房穿刺,切除小梁组织2min×2mm,虹膜根切,巩膜瓣顶端缝合2针,两侧边中央各缝合1针。结果随访半年,近期眼压控制良好,均在6mmHg~21mmHg之间。远期眼压:在6—21mmHg之间者为71眼(95.95%),术后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Ⅰ型滤过泡19眼(25.68%),Ⅱ型滤过泡55眼(74.32%)。Ⅰ度浅前房2只眼,Ⅱ度浅前房3只眼,无出现Ⅲ度浅前房,浅前房发生率676%。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减少巩膜瓣,结膜下瘢痕形成,能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小梁切除术后的房角改变。方法:PACG患者30人(30只眼),行巩膜板层下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使用UBM观察房角形态并测量。结果:术前2只眼存在睫状体脱离。ACD、AOD500,TIA、TCPD、ID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UBM有利于发现青光眼手术前后的睫状体脱离。小梁切除术对PACG的房角结构无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25只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疗效确切,是一种值得推广且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青光眼患者实施复合式的小梁切除手术后眼压不降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对在本院实施复合式的小梁切除手术的26例患有青光眼且手术后眼压不降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26例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后得出的结果如下,26例患者中有3例因术后前房出血而导致眼压不降,有5例因患有恶性青光眼而导致眼压不降,有12例患者因滤过泡扁平且发生瘢痕化而导致眼压不降,有4例患者因术后并发白内障而导致眼压不降,有2例患者因患有持续性高血压而导致眼压不降。结论接受复合式的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出现眼压不降的原因主要是患者滤过泡扁平且发生瘢痕化导致的,应针对滤过泡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常玉琴  石一宁 《医学信息》2001,14(6):369-370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 0例 (85只眼 )男 2 6例 ,女 34例。年龄 6~81岁 ,平均年龄 5 6 .7岁。右眼 15例 ,左眼 2 0例 ,双眼 2 5例。其中原发性青光眼 79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 77只眼 ,开角型青光眼 2只眼 ) ,继发性青光眼 5只眼 ,先天性青光眼 1只眼。1.2 方法1.2 .1 术前准备 一般眼压控制在 3.73k Pa以下 ,对晚期青光眼控制在 1.99~ 2 .6 6 k Pa左右 ;术前 3d停用缩瞳剂 ,常规作血尿粪、心电图 ,胸透检查 ,血压 ,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1.2 .2 手术  1巩膜瓣下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 C术。 2巩膜瓣下咬切术。 3巩膜瓣下咬切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通过可拆除缝线灵活控制眼压,以避免术后发生浅前房。方法 将12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传统小梁切除术组(71例),Ⅱ组为改良小梁切除术组(56例),改良小梁切除术的术中做三角形巩膜瓣,紧密闭合,并做二根可拆除缝线,术后根据眼压拆除缝线。结果 术后一周内Ⅱ组眼压明显高于标准小梁切除术组(P<0.01),二周后两组无差异。4~7天拆除1针缝线可降低眼压0.53~2.51kPa,平均1.63kPa。第二周拆线对眼压的调节甚微。浅前房的发生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本方法能于术后早期调节眼压,并能减少浅前房及其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例58眼青光眼施行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以观察术后前房、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改良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该项技术操作简单、临床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眼术后1个月内发生滤道阻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小梁切除术后滤道阻滞不同部位,在术后1个月内切口粘连不紧密时,内部阻滞的患者通过缩瞳、角膜侧切口将前粘连的虹膜周切口分离,必要时扩大虹膜周切口,恢复周边前后房的交通;中部阻滞的患者重建小梁切口,确保其通畅;外部阻滞的患者术后1个月内结膜瓣、巩膜瓣剥离。结果眼压下降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显著。观察6~12个月,眼压稳定在13~21 mmHg。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后1个月内,切口粘连并不十分紧密,采取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恢复滤过功能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缝合角巩膜隧道切口的晶体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后的角膜散光ROBERTH,etal.AmJOphthalmol.1996;121:57~64目的我们比较93眼经不缝合4mm上方巩膜隧道切口与105眼经3.2~3.5mm不缝合颞侧角膜隧道切口在晶体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压痕技术确定大鼠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的方法,为揭示小梁网组织力学特性与小梁网通道房水外流阻力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首先利用大鼠眼球组织切片获取大鼠小梁网组织与毗邻组织之间的距离信息和结构信息;其次利用AFM压痕实验获取角膜-角巩膜缘-小梁网-巩膜方向的弹性模量与相对位置的关系;最后综合对比以确定小梁网组织测试区域.结果 探索了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压痕实验定位小梁网组织并获取该组织弹性模量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获取了大鼠眼球鼻侧、颞侧、上侧、下侧4个位置处的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范围为300~600 Pa.结论 本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AFM压痕技术确定大鼠小梁网组织弹性模量的方法,该方法提供了AFM测试环境下小梁网组织区域的位置参考,优势在于可快速定位到大鼠小梁网组织区域.  相似文献   

11.
异种神经移植后再生神经纤维的HRP逆行运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成年青紫蓝兔一侧胫神经于Guo窝上部切除5mm,移植入8mm长,经反复冰冻,融解5次的成年狗胫神经,将兔胫神经的近,远断端与植入的狗神经缝合。术后2、3、4、5、6周,将HRP注入距远端吻合部15mm处的远段胫神经,动物存活4天。于神经移植术后4、5、6周,在兔的L7,S1.2脊髓前角观察到HRP记细胞。  相似文献   

12.
髂腹下神经与阑尾手术切口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避免损伤髂腹下神经在阑尾切除术中要认真鉴别该神经;并确定手术切口方向和分离范围。方法:在53例(男29,女24)成人的右侧腹部的标本上,对髂腹下神经进行了观测。结果:①髂腹下神经的行径和结构型式并非绝对恒定,其单支者占62.3%,双支者占3.8%,该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共干一段后分开者占22.6%,与髂腹股沟神经全长共干者占11.3%;②在髂前上棘内侧1~40mm范围内髂腹下神经经过脐—棘线占98.2%,在麦氏点外侧10mm以外该神经经过脐—棘线占92.7%;结论:当阑尾切除术选择麦氏点切口时,切口方向应与脐—棘线垂直,手术分离不宜在髂前上棘内侧1~40mm范围内进行,亦不宜延伸到麦氏点外侧10mm以外,否则损伤髂腹下神经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13.
与喉手术有关血管神经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减少喉切除等术中的出血、保留正常组织和缩短术后的创面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时间。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40具(80侧)成人头颈部标本进行解剖测量,着重测量与喉有关的血管和神经。结果:左右侧甲状腺上动脉的长度平均值分别为42.3,39.9mm,起始点的口径平均值均为2.4mm。左右侧喉上动脉的长度平均值分别为23.1,21.6mm,起始点的口径平均值分别为1.6,1.5mm,入喉点的口径平均值分别为1.4,1.3mm。左右侧喉上神经的喉内支入喉点处平均值的宽度和厚度大于左右侧喉返神经入喉点处的宽度和厚度。结论:结果对喉麻痹恢复手术,将来行喉移植手术,以及其他颈部手术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光眼再次手术应用丝裂霉素的应用体会。方法:手术治疗。结果:对19眼再次小梁切除并联合术中应用MMC帖敷的患者,完成6~12个月的随诊,眼压均稳定在20mmHg以下,未出现结膜渗漏,伤口延迟愈合,角膜炎、巩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讨论:本组青光眼病例,在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MMC帖敷,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取不同眼压下小梁网组织深层结构信息,为小梁网房水外排通道生理功能的探索奠定组织形态学基础。方法将4只SD大鼠分成A、B两组每组2只,处死后于左眼球分别加压40mm Hg(A组)、加压60 mm Hg(B组),维持24 h。右眼均为未加压对照组,利用双光子共聚焦成像系统采集每只眼球的小梁网组织形态图:从眼底剖开眼球后照射前房角小梁网处,每2μm采集图像,直至图像模糊停止。结果未加压的对照组眼球小梁网处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规则,孔隙明显,小梁网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加压40 mm Hg的A组眼球小梁网胶原纤维出现了部分塌缩,小梁网与周围组织出现融合,偶尔可见一些孔隙,胶原纤维排列呈无序状态。加压60 mm Hg的B组眼球小梁网胶原纤维断裂较明显,临管区被挤压到完全塌陷,与周围组织已无法分辨。A、B两组动物的小梁网均表现出骨架断裂,组织变薄,逐渐与周围组织融为一体,以及出现远端的巩膜静脉塌缩的现象。与A组眼球相比,B组眼球的葡萄膜小梁网孔隙率略有增加。结论急性眼内压升高可能引发房水外排通道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前房角小梁网组织压缩、巩膜静脉塌陷。这一解剖结构异常造成房水排出困难,从而又加剧了眼内压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下斜肌徙后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下斜肌徙后手术入路及术中避免血管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30只正常成人眼下斜肌的各段行径、毗邻及徙后的新附着线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观测。结果:下斜肌第二段中点的前缘距球结膜切口线为6.8±1.3mm;其后缘附近有颞下涡静脉穿出巩膜。第三段肌附着线的后端距视神经及睫状后短动、静脉较近,分别为4.4±0.8mm,1.7±0.6mm。下斜肌附着线徙后8.10mm时,新附着线紧靠颞下涡静脉。结论:下斜肌徙后手术切口最好在下直肌与外直肌附着线之间的球结膜处;术中易损伤颞下涡静脉、视神经、睫状后短血管,因此应采用远离它们的切开、牵拉、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17.
角膜缘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5只,观察了角膜缘的宽和厚及其主要结构的距离。结果表明,小梁切除术体表明最佳切口位于角膜缘后界之后0.6mm范围内。并结合临床讨论表切口位置与前房角结构的相互关系,同时为内眼手术提供了应用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8.
激光应用于治疗青光眼已有20年的历史,它广泛应用于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激光小梁成形术、激光巩膜切除术和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同时也有应用激光进行青光眼滤过术及光动力治疗青光眼.从激光器选择、适应症、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四个方面对各类型激光青光眼手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刀豆球蛋白A处理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文龙  刘德明 《解剖学报》1995,26(3):265-269
用刀豆球蛋白A预先处理的异种移植神经,对神经再生的影响。含Con A50mg的Ringer液1000ml(4℃)灌注日本大耳兔2h后,取出兔的胫神经。麻醉Wistar大白鼠,切除其右坐骨神经5mm,移植入8mm长、经ConA处理的兔胫神经。术后4、8、12周,可见再生神经纤维通过近端吻合部,长入异种移植神经,继而越过远端吻合部,向远端坐骨神经生长。移植神经段和远端坐骨神经中再生神经纤维成一吵或散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神经元的再生。SD成年雄性大白鼠38只,随机配对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经切除双侧大脑皮质顶叶下正中部分(4mm×3mm×1mm),用大约2mm×2mm×1mm海绵胶(gelfoam)粒浸入脑损伤组织提取液(BWTE)中,术时将上述海绵胶粒放入大脑皮质损伤腔内,2个月内加入BWTE4次。对照组用上述方法加入等量的Hnnk’s液,术后60d取材。取含损伤腔的大脑皮质,用Nissl染色,辅以神经丝抗体免疫染色以及电镜结合体现学定量方法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现BWTE组可明显促进损伤皮质神经无的存活(P<0.001)。实验组出现较多胞体增大的神经元(P<0.02),且多具有粗大的顶树突。体视学定量方法分析结果是:神经元的线粒体体密度、数密度、面密度以及粗面内质网的面密度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提示BWTE对成年大鼠损伤的皮质神经元具有神经营养活性,可能含有神经营养因子(neuronotrophicfactors,NT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