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身相关思想的核心,精气是形神产生的物质基础,七情内伤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条件,个体差异是心身疾病发病的内在因素。注重精神情志的调摄,减少心身疾病的产生,同时采用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并用的整体治疗,可提高心身疾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王琦院士“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指导下,探索“无症状”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模式,初步形成了“辨病-辨体”诊疗模式.认为针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应先行辨病诊断,确定中医病名;次行辨体诊断,确定治则方药.其中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是主要体质类型,并提出辨体要点及调体法则、方药.该诊...  相似文献   

3.
丹溪的心身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1)从痰邪立论,完善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2)法从《内经》,集中医治疗实邪郁证之大成,创六郁辨证;(3)在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上,主张以调气为主,祛痰为先,辨证施治,同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基于“方证相对”原理的抗肝。肾纤维化方药筛选平台,以筛选符合中医原理的相关方药。方法在中医“方证相对”原理指导下,依托“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研发决策服务平台”,设计肝肾纤维化方证筛选的工作程序及技术流程,确立数据采集的原则与方法,建立肝肾纤维化相关方证数据库群,进而构建抗肝肾纤维化中医方药筛选工作平台。结果筛选出与肝纤维化相关的主治方剂20首,单味药(或药对)30种;与肾纤维化相关的主治方剂20首,单味药(或药对)20种。结论基于“方证相对”原理抗肝肾纤维化方药筛选平台可为有关抗肝纤维化、抗肾纤维化研究筛选有效方剂,对中医文献的深度发掘和利用以及中药新药研发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赵志付教授根据新时代心身疾病高发的特点,提出了中医刚柔辨证体系用于诊治心身疾病,从多个方面将刚柔辨证治疗心身疾病的优势加以总结。其优势体现在:刚柔辨证针对心身疾病,刚柔分型明确,辨证论治;重视心身并治。应用中医刚柔辨证体系诊治心身疾病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邱鸿钟  v 《中医研究》2012,(11):77-78,F0003,F0004
逍遥散为中医常用经典方药,治疗范围广,尤以主治由情志所致的肝郁血虚脾弱等心身疾病较为常见。基于国内对逍遥散治疗心身疾病的研究已取得的丰富成果,本文回顾并整理了近20 a来本方在实验研究、中医临床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逍遥散基本的药理学研究成果为逍遥散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探讨逍遥散在临床心理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成效,通过对国内逍遥散的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以往研究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并对此提出了如何优化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当前中医方药量效关系研究的缺乏和用药安全性监测存在不足的现状,提出中医方药剂量相关安全性评价平台的构建及其方法。方法 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加强方药剂量相关的安全性研究,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基于患者报告的方药不良反应/事件监测量表,用于开展方药剂量相关的主动前瞻性评价示范研究,在建立和完善方药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信息化手段,研制安全性监测模块,形成方药剂量相关的安全性网络。 结果与结论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构建方药剂量相关安全性评价平台。  相似文献   

8.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近年来心身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展,其已扩展到凡是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疾病都属心身疾病[1]。心身疾病的发病因素相当复杂[2],疾病一旦形成,大都病程持久、累及多器官、疗效差、致残率高、治愈率低。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疾病症状和延缓病程,不能根本治愈,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3]。心身疾病的预防在医学实践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当前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1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思想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中,有很多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的思想。这为心身疾病的预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对当前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1.1防病重于治病的思想“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这是《内经》的主导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的思想对于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2重视精神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原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10.
心身疾病与中医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提出了心身疾病的概念 ,其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身疾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 ,当前发达国家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已占疾病谱的 80 % ,我国大中城市 ,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已占约 4 0 %。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曾说过 :“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是中国”[1] ,中医的发展也不能回避心身疾病这一现实。近年来 ,许多中医学者在心身疾病的启迪下 ,就中医对此类疾病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实践做了系统的整理与阐发。中医理论中早就有心理因素在某类疾病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的认识 ,如《灵枢·口问》指出 :“心者 ,五…  相似文献   

11.
张灵芝  林棉  关健缨  丘奕文  张韵 《光明中医》2016,(18):2628-2630
对中医营卫理论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文献做了简要的总结和评述。从营卫的含义、营卫不和、调和营卫三个方面,结合中医体质学说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中医病因学说,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病位、病机和治疗提出见解,着重分析如何在调和营卫法基础上选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药物治疗,并举例论证。期望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运用简、便、廉、验的治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作为一种医学理论,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代。《黄帝内经》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为后世"治未病"理论的丰富和中医养生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进一步阐发了治未病的含义,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原则具体化。《伤寒论》将"治未病"理论传承并将其发展和完善,强调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华佗首先继承了《吕氏春秋》提出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治未病"养生观点,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了动形养生之理。张从正提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观点,张氏治病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总以恢复人体阴阳平衡为要。补虚同时不应忘记通流,应补而不滞,使人体阴阳气血流畅。另外,还应注意补其不足,促使人体脏腑经络平和。  相似文献   

13.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以儿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性疾病,不仅影响少儿身心健康,还为成年后多种疾病埋下隐患。单纯性肥胖已成为21世纪威胁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通过中西医对儿童肥胖症机理的不同认识,特别是中医对儿童肥胖症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提出儿童肥胖症的治疗要根据肥胖症患儿临床表现辨证施术,以少儿推拿为主的综合治疗调理方法,配合中药、针灸、拔罐、刮痧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辅助心理治疗及行为矫正,在瘦身、强身的同时亦关注少儿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中医药治病的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以方剂为载体,注重整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的思想符合现代治疗学的发展趋势。然而传统中医药缺乏对药效物质的微观分析和作用机理的科学阐释,成为影响中医药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以复方丹参方为范例,从方剂的配伍配比、作用机理、药效物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证实了复方丹参方多组分、多靶点治疗心血管病假说的科学性,而且为经典处方的二次开发提供了一种模式。本项工作将丰富现代药物治疗学,促进方剂配伍的科学诠释,开拓中药新药创制新思路,构建创新中药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症码 症状名 辨证定性定量疼痛性质10 0 胀痛、串痛 气滞 4 910 1 绞痛 气滞 50 ,血瘀 2 1,闭 3510 2 固定痛 气滞 15,血瘀 4 1,寒 2 110 3 刺痛 气滞 7,血瘀 6 510 4 游走痛 风寒 52 ,痹 1110 5 闷痛 痰 19,湿 15,气滞 2 010 6 空痛 血虚 2 010 7 灼痛 热 2 1,阴虚 1110 8 冷痛 阳虚 39,寒 4 110 9 酸重痛 湿 2 5,气滞 2 1,表 2 0110 隐痛 阳虚 12 ,气虚 11,血虚 13111 疼痛喜按 ,按之觉舒 阳虚 15,气虚 15,血虚 15112 疼痛拒按 ,触压痛甚 气滞 2 1,血瘀 17,闭 2 0113 阴雨天疼痛加重 湿 15,风寒 15,寒 15,…  相似文献   

16.
姚希贤瘀血论治慢性肝纤维化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姚希贤教授对慢性肝病治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他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立足瘀血证,对慢性肝病的治疗除病因治疗,更强调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以减缓、阻止乃至逆转其病理进程。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倡导以重用丹参“活血化瘀”为主,辅(兼)“扶正补虚”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在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从根本上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7.
陈建杰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陈建杰教授从医30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慢性肝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陈师博古通今,从中医经典理论中提取精华,结合现代体质学说,对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体现中医学"治病求本""因人治宜"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麻黄汤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临床多将其运用于风寒郁滞腠理导致的经络不通和肺气失宣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70余年,总结治学心法,结合自己对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的理解和感悟,在经方、古方的运用上常看似不寻常道,却能收获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跟随许润三教授门诊多年,兹总结许润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心理因素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中医心理与肿瘤疾病的关联性研究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中医心理防治肿瘤的过程中,应突破目前的诊疗模式,将中医心理"三步走法"应用于肿瘤防治:一是在肿瘤发生前普及"未病先防心理";二是在肿瘤发展中加强"既病防变心理";三是在肿瘤转移时注重"已变延缓心理"。文章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中医心理"三步走法"在肿瘤防治中的新思路,突出体现中医个体化和治未病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