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3.0T高分辨磁共振(HR-MRI)分析复发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17年3月我院6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0T HRMRI检查,根据既往是否存在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史分为初发组(n=32)和复发组(n=36),比较两组斑块负荷及斑块成分差异。结果斑块负荷上,两组管腔面积、管壁面积、管壁厚度、血管总面积、管腔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较初发组管壁标准化指数(NWI)明显增高(P0.05)。斑块成分上,两组斑块脂质坏死核心、钙化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较初发组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比例明显增大(P0.05)。结论 HR-MRI可有效评估复发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对脑卒中再发风险评估及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27-30
目的 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对有症状性中动脉脑梗死和脑桥旁正中梗死患者的血管壁改变模式、分析斑块的负荷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大脑中动脉梗死23例和脑桥旁正中梗死21例,行3.0T高分辨磁共振及DWI和MRA检查,证实存在大脑中动脉梗死或脑桥旁正中梗死,分别测量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管壁并计算最窄处血管面积/参考处血管面积的指数,如果指数0.95为阴性改变,指数在0.95~1.05之间为无改变,指数1.05为阳性改变,比较阴性和阳性改变的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等特点。结果对HRMRI上发现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44例患者计算血管壁改变模式,在大脑中动脉发现阴性改变7例,无改变6例,阳性改变10例,而在基底动脉阴性改变3例,无改变4例,阳性改变14例。分别比较大脑中动脉阳性组的斑块面积(6.20±3.20)mm2(负荷计算公式=最窄层面斑块面积/最窄层面血管面积)及斑块负荷(0.42±0.14)mm2均大于阴性改变的斑块面积(2.10±1.40)mm2及斑块负荷(0.26±0.17)mm2;阳性组的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均大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HRMRI有助于颅内缺血性梗死的病因学分型并评估病变的指数,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阳性改变比阴性改变常见,阳性改变常合并较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均大于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高分辨磁共振扫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及、斑块特征分析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同期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6例为短暂性脑缺血组,两组患者均行高分辨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管壁斑块特征、性质及相关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DC)曲线评估高分辨磁共振参数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斑块位置(腹侧壁、上侧壁)、狭窄重构方式(负性)、斑块表面形态(不平整)比例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管最狭窄处管腔面积(LAmln)水平明显低于短暂性脑缺血组,管壁面积(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水平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组患者斑块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mln、WAmln、斑块负荷、狭窄率、斑块面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  相似文献   

4.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颅内动脉管壁成像(VW-MRI)技术在2型糖尿病(T2DM)伴缺血性卒中患者基底动脉(BA)管壁成像的临床应用。收集76例本院临床初步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VW-MRI影像资料,排除图像质量差或部分序列图像缺失的病例,最终入选患者55例,其中T2DM组22例、非T2DM组33例,观测BA管壁情况。结果显示,与非T2DM组比较,T2DM组BA具有更大的血管面积(VA)、管壁面积(WA)(P<0.05),两组中的斑块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斑块分布以背侧壁居多,非T2DM组斑块分布以侧壁居多。结果表明,T2DM患者BA具有更大的动脉负荷,可能更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硬化和管壁正性重构,斑块位置更容易引起穿支动脉开口堵塞,进而导致桥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郭渊博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99-5000
目的:利用磁共振黑血结合亮血技术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内动脉斑块的形态学和成分差异性,为临床预测和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8月在我院经临床及MRI确诊为单侧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2 d内行规范的磁共振亮血序列和黑血序列高分辨率靶扫描。利用磁共振黑血结合亮血技术,分析、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内动脉斑块形态学和成分的差异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内动脉斑块所致管腔最大狭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管壁横向最大厚度、斑块纵向最大范围及斑块体积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斑块钙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而斑块内出血及脂质坏死核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黑血结合亮血技术能有效地对颈内动脉斑块的形态学和成分进行评价分析,在指导临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林锋  王理  汪荣  王海滨 《浙江医学》2021,43(18):2001-2003,2008
目的采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塑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HR-MRI检查发现的缺血性脑卒中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53例,根据患者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25例和无症状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包括T1WI、T2WI和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在内的HR-MRI扫描大脑中动脉狭窄壁的横截面图像,并分别测量狭窄部位和参照部位的管腔面积、血管壁面积、斑块面积、狭窄程度和重塑指数。结果有症状组患者正性重塑比例、重塑指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均高于无症状组(均P<0.01),血管壁面积和斑块面积均大于无症状组,而管腔面积小于无症状组(均P<0.05)。结论HR-MRI是揭示重塑模式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较有前景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在评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共52例。根据T2 FLAIR图像上血管高信号征是否存在分为有血管高信号征组和无血管高信号组。比较两组患者弥散序列(DWI)上梗死体积大小、入院时及治疗10天后NIHSS评分、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基本临床资料。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中无远端HVS组35例(67%)和远端HVS组17例(33%)中,梗死体积大小分别为(89.74±28.82)和(73.15±26.37),入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16(6~27)分及10(2~21)分,入院10天NIHSS评分分别为13(6-26)和8(0~19)分,无远端HVS组与远端HVS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明显狭窄、闭塞,HVS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9例(42%)、11例(73%),16例(89%)。HVS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27例,占HVS阳性组77%,血管高信号征阴性组中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者5例,占HVS阴性组29%,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T2 FLAIR序列HVS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缺血性梗死重要的影像学征象。有远端HVS的患者急性梗死灶体积较小,NIHSS评分较低,临床预后较好。责任血管狭窄程度越严重,HVS的出现率越高。大脑中动脉区HVS联合MRA有利于临床评估脑梗死的病变范围、血管病变的大致位置、血管的狭窄程度,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基于DANTE预脉冲CUBE序列对管壁成像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主动脉内膜拉伤手术制作8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同期普通饲料喂养2只作为对照组。运用3.0T MRI仪对兔的腹主动脉进行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2D横轴位FSE T2WI、FSE T1WI以定性观察管壁情况,3D冠状位黑血DANTE预备的CUBE T2WI和T1WI序列,以进行后续的定量评估。重复测量和计算腹主动脉的管腔面积(LA)、血管总面积(TA)及管壁面积(WA),统计变异系数(C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以评估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一致性。结果最终8只兔完成MRI检查,横轴位2D序列中以脂肪抑制T2WI显示管壁轮廓较佳,冠状位3D DANTE CUBE的T1WI和T2WI序列均可清晰显示实验组腹主动脉管壁不同程度增厚。病理检查示,3只实验组的管壁为AHAⅡ型斑块,另3只为AHAⅠ型斑块。DANTE CUBE成像的观察者内的一致性较高:T1WI和T2WI序列的LA、TA和WA的CV均小于15%;ICC均大于0.4。观察者间一致性也较高:除了DANTE CUBE T2WI序列的LA的CV稍大于15%(15.86%)以外,其余CV均小于15%;ICC均大于0.4。结论与2D磁共振管壁成像相比,DANTE黑血预备的3D CUBE序列扫描范围较大、时间效率较高,且空间分辨率可达到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进行定量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脑梗死灶周围有半暗带组织(IP)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对临床83例超急性期(<6h)脑梗死进行数据采集,其中11例因义齿、病人烦躁等产生较大的伪影,数据不可靠而未能成功。成功72例,动脉性脑梗死50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26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1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9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1例;基底节区梗死22例。结果:在动脉性脑梗死中病灶周围存在半暗带区,在基底节区梗死中没有半暗带区。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序列能显示动脉性脑梗死灶周围的低灌注区,即半暗带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大脑中动脉管壁磁共振成像的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对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评估结果提示,15例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脑中动脉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3例。HR-MRI检查提示10例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有斑块形成,其中7例为弧形斑块、3例为环形斑块。T1加权像增强检查结果提示8例患者斑块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 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复杂,HR-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管壁及斑块情况,为病因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程度对脑梗死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有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患者68例,均行头颅核磁共振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脑梗组30例与无急性脑梗组38例。比较两组强化程度、斑块信号。结果:T_2WI上,急性脑梗组低信号比例明显低于无急性脑梗组,高/稍高信号比例明显高于无急性脑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信号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WI+C上,急性脑梗组无强化、轻度强化斑块比例均低于无急性脑梗组,明显强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无急性脑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可有效评估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并通过斑块的强化程度来预测脑卒中风险和稳定性,帮助临床更准确地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轻中度狭窄的颈动脉血管重构模式,探讨血管重构模式与颈动脉斑块在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 纳入经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且斑块≥2 mm发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32例,进行高分辨磁共振斑块成像.根据斑块的信号、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判定斑块的稳定情况;同时测量斑块最厚层面、远端及近端参考点的总管腔、管壁面积,计算出管壁标准化指数、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斑块负荷及斑块大小.RI≥1.05为正性重构(positive remodeling,PR),RI<1.05为非正性重构(non-positive remodeling,non-PR).比较PR组与Non-PR组测量指标的差异,并对重构模式与斑块易损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55个颈动脉斑块,PR组与Non-PR组在总管腔、管壁面积、管壁标准化指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负荷及斑块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重构模式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2,P>0.05).结论 轻中度血管狭窄早期以PR为主,重构模式与斑块的易损性无正性相关,斑块自身成分的变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至关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周围门控黑血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图像质量,探讨该技术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 14例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行磁共振检查。成像序列包括轴位T1WI、周围门控黑血T1WI序列及增强后轴位T1WI脂肪抑制序列。比较常规T1WI、黑血T1WI及增强后T1WI序列图像的信号噪声比。每个病例选取颈动脉分叉上下5个层面,对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比较三种方法的差异。结果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别为8.23±0.42、10.22±0.87、8.51±0.20,两两配对t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黑血T1WI、常规T1WI及增强T1WI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78±0.46、4.34±1.70和3.72±1.68。经t检验,黑血T1WI与常规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黑血T1WI与增强T1W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T1WI与增强T1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门控黑血技术用于颈动脉斑块成像是可行的,且对血管管壁的显示优于常规序列,为预测斑块稳定性提供成像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检查,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表现,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能。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分类经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检查均具有典型影像学表现,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各为90.16%、79.31%、86.67%;偏心性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管壁,经高分辨率磁共振T2WI检查提示靠近管腔的高信号带为纤维帽,缺血性脑血管病经高分辨率磁共振扫描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长条形斑块伴强化,缺血性卒中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矢状位平扫和增强序列图像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不稳定斑块伴重度狭窄。结论高分辨率磁共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其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安全有效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5.
Wang YJ  Yao QL  Fang F  Teng G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73-1777
目的 探讨高场强磁共振(7.0T)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在大鼠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线栓法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对照组,栓塞0.5、1.5、3、6和24 h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行头颅MRI扫描:PWI、DWI、T1WI、T2WI及MRA.后处理获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形态图,并分别计算rCBV、rCBF、rMTT相对值.测量DWI异常信号区相对体积(rVD)及PWI异常灌注区相对体积(rVP).将结果与四氮唑红(TTC)染色和病理对比.结果 假手术组各序列扫描、TTC染色及病理均未见异常.各栓塞组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CBV、rCBF明显降低,rMTT明显延长,梗死核心严重,梗死边缘较轻.各栓塞组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于DWI和PWI均可见异常信号区;DWI异常信号区体积随栓塞时间延长而增大,PWI异常信号区体积随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栓塞6 h前PWI异常信号区大于DWI异常信号区(P<0.05),6 h以后PWI、DWI梗死体积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以后DWI梗死体积与24 hTTC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场强磁共振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动态显示急性脑梗塞缺血半暗带的时间、空间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在脑缺血梗死性病变发病不同时期的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例临床可疑脑梗死患者行头颅常规MRI及DWI检查,对同一层面所有磁共振成像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病灶区信号强度与发病时间早晚的关系.结果:脑缺血梗死性病变发病时间越早DWI阳性率越髙,病灶处表观扩散系数(ADC)越低,比常规T2WI敏感.急性后期DWI显示病灶不如T2WI,ADC接近或高于正常.结论:DWI能够非常可靠地显示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病灶,在多发梗死灶中可区分急性和非急性病灶,且发现责任病灶的部位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相符,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国人缺血性脑卒中的最常见病因之一。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人们已能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新技术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3.0T高分辨率MRI评价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GATA结合蛋白-3(GATA-3)与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颅内动脉管壁成像检查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9例、稳定斑块组28例、不稳定斑块组7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IM-3、GATA-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TIM-3、GATA-3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的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因素。结果 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构成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TIM-3、GATA-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稳定斑块组...  相似文献   

19.
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病理 生理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闭塞是引起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致脑缺血或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有血液动力学所致低灌注、动脉一动脉栓塞、血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堵塞动脉人口部位等,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卢林等总结MCAI病例中以心源性栓塞为多。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出现了通过脑梗死模式推测大脑中动脉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报道,其发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用于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的可重复性,并探讨斑块强化特点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   收集52例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行3.0 T常规头颅MRI、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及HR-MRI扫描,将每例患者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为梗死灶供血动脉上唯一的斑块或最狭窄处的斑块,非责任斑块为非供血动脉上的斑块及梗死灶供血动脉上非最狭窄处的斑块。由两名观察者独立判断斑块的强化等级,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统计分析两组斑块强化等级和斑块处血管狭窄率的差异,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斑块强化等级与责任斑块的关系。结果   5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共118个,其中责任斑块52个,非责任斑块66个。责任斑块组中,40个斑块明显强化,9个轻度强化,3个无强化;非责任斑块组中,4个斑块明显强化,24个轻度强化,38个无强化。观察者内与观察者间对斑块强化等级评价一致性高(Kappa>0.75)。责任斑块组斑块强化等级(Z=-7.787,P<0.01)和斑块处血管狭窄率(Z=-5.327,P<0.01)均大于非责任斑块组,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斑块明显强化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OR:74.3,95%CI:15.0~367.1,P<0.01)。结论   三维HR-MRI评价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的可重复性好;斑块强化多见于责任斑块,可能是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