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2型糖尿病(T2DM)和慢性肾脏病(CKD)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152例70岁以上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肾功能等指标。采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结果 1老年患者中CKD患病率高(35.53%),T2DM中更高(42.53%)。2DM组高血压患病率、甘油三酯(TG)、血尿素、肌酐、尿酸均高于非DM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MDRD公式计算的GFR低于非DM组(P0.01)。3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年龄和Hb A1c为e GFR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中T2DM的CKD患病率更高(42.53%vs 35.53%),T2DM中存在的代谢紊乱可能是CKD的加重因素,GFR下降的危险因素除老龄化和血糖控制不佳外,高尿酸血症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比较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CKD组)与非CKD者(对照组)心血管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患病情况和24 h动态血压参数,分析疾病和代谢异常与CKD的关系.结果 CKD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患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冠心病、CHF、糖尿病与CKD相关,是高血压患者CKD的独立危险因素.CKD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糖尿病病程与GFR呈显著负相关(r=-0.377,P<0.01,r=-0.437,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脉压、日间收缩压负荷正相关,与平均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呈负相关;糖尿病病程与夜间收缩压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冠心病、CHF、高尿酸血症、糖尿病与CKD密切相关.降压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多重危险因素的管理并注意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及时采取慢性肾脏病干预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检查收集慢性肾脏病患者数据资料,分为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和慢性肾脏病非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比较两组间影响因素差异,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3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3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肾脏病非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比较,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均值较高,eGFR、血红蛋白均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升高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血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群临床检查出现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水平均有明显升高时,应进一步检查肾功能其他指标,检查肾功能受损原因和损伤程度,以便早期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门诊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1例,根据患者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7例和尿酸正常组154例。男性血尿酸420μmol/L,女性血尿酸360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尿酸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血肌酐、空腹血糖、TG、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高血糖及高TG血症比例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腰围、空腹血糖及TG与血尿酸呈正相关,而HDL-C与血尿酸呈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围(OR=1.080,95%CI:1.035~1.127,P=0.000)和TG(OR=1.472,95%CI:1.021~2.122,P=0.038)是血尿酸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密切相关,其中腰围和TG是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横断面调查北京社区老年居民血清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和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关系。方法北京3个大型社区老年健康体检者1419例,采集腰围、血压、空腹血糖、TC、TG、HDL-C、LDL-C、尿酸、尿素、肌酐等指标,并根据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不同性别血清尿酸与MS和CKD的关系。结果男性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吸烟、低HDL-C血症显著高于女性,而肥胖、高TG血症、高LDL-C血症、高尿酸血症、MS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CKD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283)。男性和女性尿酸与尿素、肌酐呈正相关(r_男=0.148,r_女=0.247,P0.01;r_男=0.495,r_女=0.514,P0.01),与eGFR呈负相关(r_男=-0.358,r_女=-0.41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高尿酸血症是不同性别CK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是CKD的重要危险因素,但MS与CKD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性别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和慢性肾脏病(CKD)的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中共纳入24095名观察对象,常规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同时检测血脂、血糖及肾功能指标,观察男女血尿酸水平和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关系。CKD定义为eGFR60 mL/min/1.73 m~2。结果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6.0%,其中男性(21.6%)高于女性(7.3%),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增加,其中女性在绝经后血尿酸水平显著增长。CKD患病率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长而增加,多因素校正回归分析显示,与血尿酸1分位水平比较,男女血尿酸4分位水平CKD风险分别增加6.30倍(95%CI为4.84~8.19)和9.08倍(95%CI为6.27~13.14)。结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呈年龄依赖性增长,同时高尿酸血症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随血尿酸水平增高CKD风险增加,女性高尿酸血症人群CKD风险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7.
正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体内尿酸70%由肾脏排出,其余30%经胆管和肠道排出。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生成过多,或由于肾脏病变排泄尿酸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HUA)。慢性肾脏病(CKD)肾功能不全是继发性HUA的常见原因。CKD患者HUA的特点临床观察到CKD患者发生HUA时血清肌酐升高和血尿酸升高往往不成比例,是由于机体能通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非布司他治疗3~5期伴高尿酸血症的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或门诊诊治的CKD 3~5期且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患者,根据血尿酸情况分别给予口服非布司他20~60 mg/d,治疗12 w。观察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和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治疗12 w后,CKD 3~5期的血尿酸达标率分别为77. 2%、73. 1%和73. 3%,所有患者总达标率为74. 6%,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20~60 mg/d口服非布司他治疗12 w可使老年CKD 3~5期患者血尿酸达标率超过70%,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癌患者行单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变化,探讨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及远期慢性肾脏病(CKD)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行单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85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及远期肾功能变化,评估围手术期AKI发生率及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术后远期CKD的发生率,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根治性肾癌术后发生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8(7~26)月,术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变化趋势分为术后快速下降、3月内逐步恢复、后期相对稳定三个阶段。47例(55.3%)患者术后发生AKI,其中26例(55.3%)出院时肾功能恢复,术前eGFR较低者恢复比例低(P=0.028)。单因素分析提示男性、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健侧GFR及肿瘤大小与AKI发生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健侧GFR水平低下(OR=0.892,P=0.018)与合并糖尿病(OR=7.856,P=0.038)是导致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eGFR≥60 ml/(min·1.73m~2)的78例患者中36例(46.1%)随访进展为CKD,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1年、3年及5年累计CKD发生率分别为38.9%、50.8%及57.0%。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健侧GFR、术前及术后eGFR与远期CKD发生有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eGFR低(OR=0.794,P=0.005)是导致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进展为C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治性肾切除术后AKI与远期CKD发病率均较高,健侧GFR低下、基础糖尿病与术后AKI发生密切相关,术前eGFR偏低是远期CK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男性住院高血压患者药物降压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通过尿酸酶紫外法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入选2007-08-2009-09福建省立医院所有主要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男性患者804例,分为尿酸正常组(血清尿酸水平<420μmol/L,n=499)和高尿酸血症组(血清尿酸水平≥420μmol/L,n=305),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年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危险因素与血尿酸的关系,探讨尿酸水平与血压下降幅度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血清肌酐、降压药物种类及剂量高于尿酸正常组(均P<0.05),而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8.4±24.1)比(82.5±21.3)mL/(min.1.73m2)]及出院血压达标率(41.6%比50.7%)低于尿酸正常组(均P<0.05);经校正年龄、收缩压或舒张压、糖尿病史、吸烟史、家族史、BMI、血脂代谢异常、住院时间、药物降压强度及慢性肾脏病后,高尿酸血症组较尿酸正常组的收缩压下降幅度减少5.20mmHg(95%CI-7.30~-3.11);舒张压下降幅度减少1.55mmHg(95%CI-2.88~-0.22)。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可影响住院男性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治疗的疗效,使疗效降低。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特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393名老年人,以血尿酸≥420μmol/L为界限,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对影响血尿酸水平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35%,其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尿酸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同时肥胖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肾功能不全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明显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甘油三酯、血肌酐是影响血尿酸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高尿酸血症常伴发肥胖、代谢异常和肾功能不全等,甘油三酯、血肌酐与血尿酸水平升高强烈相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以肾损伤和肾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3.1%,且会导致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目前,CKD的治疗仍存在很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明确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延缓疾病进展。既往人们认为高尿酸血症(HUA)是肾功能下降的标志物,最近的观察性研究表明HUA是CKD发生和进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KD患者血尿酸水平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而升高,血尿酸与CKD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UA可导致肾功能下降,通过促进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促肾脏纤维化等机制损伤肾脏。目前,降尿酸治疗是否可延缓CKD的发生和进展尚存在争议,未来需要更多大型随机对照研究来确定干预时机和阈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尿酸(UA)水平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4~7月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60岁以上老年人939例,根据血清UA水平分为正常血UA组和高UA血症组,比较2组肾功能和e GFR的差别,并进一步分析血清UA水平与e GFR的相关性。结果无论老年男性和女性,高UA血症组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均较正常血UA组显著升高,e GFR较正常血UA组显著降低(均P0. 05);高UA血症组e GFR 90 m L/(min·1. 73 m2)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血UA组(P0. 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UA、BUN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高UA血症病人发生e GFR90 m L/(min·1. 73 m2)的风险显著增加(OR=5. 514,95%CI:3. 532~8. 609,P0. 001)。结论老年血清UA水平与e GFR呈负相关,高UA血症是影响e GF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90岁以上老年男性血尿酸水平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龄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90岁以上老年男性10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血尿酸水平人群临床及生化指标,对影响高尿酸水平的诸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90岁以上老年男性血尿酸增高的比例为20%,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为1%.尿酸增高组血尿素及肌酐水平分别为(10.985±4.29)mmol/L和(125.2±25.9)μmol/L,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6.87±1.86)mmol/L和(93.4±19.8)μmol/L] (t=-4.460和t=4.279,均为P<0.05).并存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应用利尿剂的比率高于尿酸正常组(X2=4.762、9.219、4.080,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与血肌酐相关性最为明显(OR=1.969),其次为空腹血糖(OR=1.310)和血尿素(OR=1.161),与胆固醇(OR=0.802)呈负相关. 结论 90岁以上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低;主要危险因素是肾功能下降、高血糖及利尿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妊娠后胎儿和母亲的结局,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间101例CKD妊娠患者,在同期非CKD妊娠女性中随机选取350例为对照组,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值将CKD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CKD 1期,n=84)和肾功能异常组(CKD 2~4期,n=17)。分析并比较肾功能正常组与对照组间,及肾功能异常组与肾功能正常组间胎儿及母亲结局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肾功能正常组早产、剖宫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肾功能异常组早产、早早产、小于胎龄儿(SGA)、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剖宫产发生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2)CKD 2~4期是早早产、NICU、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尿蛋白≥1 g/24h、高血压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剖宫产的独立危险因素。(3)肾功能异常组患者产后血清肌酐(SCr)增高、eGFR下降,肾功能正常组患者妊娠前和产后的SCr、eGFR无明显差异。两组CKD患者产后中位尿蛋白水平较妊娠前均显著增加。结论:与非CKD女性相比,CKD患者妊娠胎儿及母亲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上升,且随着肾功能的进展,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湖南益阳康雅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益阳市企事业单位受检者1363例,根据受检者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245例,对照组1118例。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组年龄、男性、TG、LDL-C、尿素、尿酸、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C、HDL-C、肌酐清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尿酸与年龄、TG、尿素、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TC、LDL-C和HDL-C呈负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男性、高脂血症、肥胖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57,95%CI:1.302~2.649,P=0.001;OR=1.866,95%CI:1.363~2.555,P=0.000;OR=2.214,95%CI:1.716~2.856,P=0.000),而HDL-C和肌酐清除率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OR=0.388,95%CI:0.242~0.623,P=0.000;OR=0.948,95%CI:0.937~0.959,P=0.000)。结论益阳地区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提示需要干预生活方式,并采用相应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血压人群中顽固性高血压(RH)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病率及CKD发生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安贞医院高血压科的高血压患者,通过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肾功能,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睡眠呼吸暂停监测。结果:215例患者,年龄20~84岁。其中RH组患者120例,非RH患者95例,CKD的发病率RH组为31.67%(38/120),非RH为10.53%(10/95),P=0.002。全部RH患者发生CKD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程(OR=1.33,P<0.05)、高尿酸血症(OR=1.026,P<0.05)和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OR=50.2,P<0.05)。男性RH发生CKD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为有高尿酸血症(OR=1.001,P<0.05)与合并OSA(OR=4.601,P<0.05);女性RH发生CKD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程(OR值1.133)。结论:顽固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明显加重,当GFR<60(mL.min-1.1.73m-2)时,高血压病程、高尿酸血症和合并OSA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7~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高血压门诊36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连续选取100名同期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性及血常规等。采用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简化公式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水平将高血压组患者分为两组:eGFR下降组(eGFR<90 ml·min-1·1.73 m-2)102例与e GFR正常组(eGFR≥90 ml·min-1·1.73 m-2)262例。并比较RDW、eGFR、BMI和生化指标等参数在各组间的变化差异,分析RDW与eGFR的相关性。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患者BMI[(25.84±2.95)kg/m2比(23.79±3.12)kg/m2]、TG[(1.96±1.34)mmol/L比(1.58±0.69)mmol/L]、血尿酸[(325.37±88.97)mmol/L比(296.63±80.11)mmol/L]和RDW(13.05%±0.87%比12.59%±0.61%)水平升高,HDL-C[(1.43±0.38)mmol/L比(1.61±0.33)mmol/L]和e GFR[(104.63±28.47)ml·min-1·1.73 m-2比(124.49±25.96)ml·min-1·1.73 m-2]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在高血压患者中,与e GFR正常组比较,e GFR下降组的年龄[(62.6±9.3)岁比(59.9±8.8)岁]、BMI[(26.99±3.05)kg/m2比(25.39±2.78)kg/m2]、收缩压[(163.44±15.18)mm Hg比(154.42±12.27)mm Hg]、高血压病程[(12.4±3.7)年比(9.8±3.6)年]、血尿酸[(358.84±97.93)mmol/L比(312.34±81.79)mmol/L]、肌酐[(87.56±21.16)μmol/L比(58.60±11.01)μmol/L]、尿蛋白阳性率(46.10%比21.00%)及RDW(13.45%±0.94%比12.90%±0.79%)均升高,而eGFR[(73.85±12.32)ml·min-1·1.73 m-2比(116.61±23.54)ml·min-1·1.73 m-2]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组患者RDW与eGFR水平呈负相关(r=-0.237,P=0.000);(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DW是eGFR的危险因素(OR=1.485,P=0.01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RDW与eGFR呈负相关,RDW可作为评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心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人464例,男228例,女236例,年龄(78.59±7.96)岁。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137例,为A组;未合并高尿酸血症者327例,为B组。两组病人均检查尿素氮、肌酐、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浆肾素活性。结果 A组病人在尿素氮、肌酐、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均高于B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肾素活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尿素氮、肌酐、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均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肌酐及血管紧张素Ⅱ是尿酸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尿酸水平升高与肾功能下降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Ⅱ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可能成为降压和降尿酸治疗的共同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关系。方法选择132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尿酸正常组1020例和高尿酸组305例,采用酶法测定血尿酸水平。患者另按AIP四分位数分为A组330例、B组334例、C组327例、D组334例。结果A、B、C、D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1.82%、23.35%、23.85%和32.93%(P=0.000)。高尿酸组AIP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0.66±0.85 vs 0.37±0.82,P<0.01)。血尿酸水平与体脂(FAT)百分比、体质量指数(BMI)、TC、TG、载脂蛋白(apo)B、apoB/apoA、动脉硬化指数、血脂综合指数、AIP、非HDL-C、非HDL-C/HDL-C正相关,与HDL-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基于胱抑素C的肾小球滤过率(Cys-C-eGFR)负相关(P<0.05,P<0.01)。校正性别、年龄、BMI和FAT百分比后,血尿酸水平与AIP正相关(P<0.01)。AIP、HDL-C、BMI、eGFR和Cys-C-eGFR是影响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P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AIP密切相关,可引起脂代谢紊乱和肾脏损害,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