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心力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1-2])。2016年欧洲心脏学会制定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心力衰竭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中间发展期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3])。其中,HFmr EF是指LVEF介于40%~49%范围的左心功能减低,这一范围被视为心力衰竭发展的"灰色区域"(grey area)。而HFpEF是指由于长时间左心室充盈阻力增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定义是LVEF≥50%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不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1例,以及同期年龄匹配的因其他疾病就诊的非心衰患者42例。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组40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并分析它与心功能等指标的关系。结果 (1)在3组患者中,HFpEF组患者的血清脯氨酸水平最高[(71.94±31.93)μg/ml],但与对照组[(61.09±18.05)μ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 EF组血清脯氨酸水平最低[(34.32±17.16)μg/ml],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脯氨酸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房内径均呈负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均为P<0.01)。(3)多因素logist...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对老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心力衰竭(HFNEF)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于该院心内科诊断为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年龄≥60岁,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入院24 h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共232例,根据心脏超声结果中的LVEF分为HFNEF组158例(LVEF≥45%)和LVEF降低的心衰(HFREF)组74例(LVEF≤40%),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100例。对入选对象进一步搜集超声心动图中收缩末期左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血液常规检查,在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基础上计算出LVMI。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组LVEDd、IVST和LVPWT均升高(P0.05);与HFREF组相比,HFNEF组IVST和LVPWT增大(P0.05);LVEDd、E/A较HFREF组减小(P0.05);2以LVMI122 g/m~2(女性),LVMI149 g/m~2(男性)为临界值,诊断HFNEF的灵敏度(男性18.7%,女性47.9%)、特异度(男性96%,女性99%);HFNEF患者中,LVMI随NYHA心功能分级的恶化而升高,在各级心功能分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LVMI检测可作为诊断心衰的方法之一,可提高对老年HFNEF患者诊断。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 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HF-REF) 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选取慢性心衰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HF-PEF 151例,HF-REF 51例。每位患者均接受心脏超声、12导同步体表心电图、血生化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HF-PEF与HF-REF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HF-PEF以心功能Ⅱ级为主,女性和高血压所占比例、房颤发生率,体重指数均高于HF-REF(P<0.05);HF-REF以心功能Ⅳ级为主,男性和冠心病所占比例较高(P<0.05)。 HF-REF患者的肺动脉内径、LVEDD 、LVESD均较HF-PEF大(P<0.05);而HF-PEF患者的室间隔厚度较HF-REF大(P<0.05);HF-PEF患者的E/A比值、左房内径均小于HF-REF(P<0.05)。HF-PEF患者与HF-REF相比较,心率较慢、QRS间期较短(P<0.05);HF-PEF房颤多见(P<0.05),而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于HF-REF(P<0.05)。HF-PEF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较HF-REF患者低(P<0.05);HF-PEF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较HF-REF患者高(P<0.05)。结论 HF-PEF女性所占比例较HF-REF女性所占比例高,其主要病因为高血压,房颤发生率高,以向心性肥厚为主,有明显的舒张功能不全;而HF-REF多为男性,其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以离心性肥厚为主,或许常合并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
正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常同时存在并相互促进、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1])。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衰的房颤患者,每年有3. 3%发展为心衰~([1])。心衰是房颤患者的主要病死原因,因此房颤合并心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房颤合并心衰的发病率并不低,但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对于心衰症状明显的房颤患者,节律控制常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但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AAD)维持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既往研究通过左心室射血分数对心力衰竭进行分类,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与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近年研究发现介于上述两种心衰的灰色区域,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慢性心衰指南首次提出,并将这个灰色区域命名为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本文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近年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终点,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有氧运动作为一种可行的、安全的非药物干预手段,对心衰的积极作用众所周知,但最佳运动方式及其作用机制仍在讨论中。本文旨在阐述近年有氧运动对心衰作用的研究进展,讨论改善心衰有氧运动的必要性,为制定新的运动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HUA)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2年1月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422例[其中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 EF)患者260例],同期收集非心衰入院患者134例,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心衰的相关性,并通过随访研究进一步分析高尿酸血症与心衰患者HFp EF的关系。结果 HFp EF组和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 EF)组尿酸浓度(374.54±144.30μmol/L、416.45±168.93μmol/L)均高于非心衰组(299.71±114.36μmol/L),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尿酸血症对HFp EF的OR值为2.620(P0.05),对HFr EF的OR值为4.311(P0.05)。在HFp EF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心衰严重程度及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高尿酸血症在非心衰、HFp EF、HFr EF三组间患病率分别是9%、23.5%及34%。在HFp EF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组和正常尿酸组死亡率分别为27.6%、5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高尿酸血症可能是HFp EF及HFr EF发生的危险因素,HFp EF合并高尿酸血症者远期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的终末阶段,在中国心衰病人约为450万,发病率为0.7%~0.9%,其中约有40%~70%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1-2])。HFpEF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病人同样有着较差的长期预后,且HFpEF病人的住院率及再入院率高、住院时间长等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3])。HFpEF多见于65岁的老年人,且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以及COPD等多种慢性疾病~([4-5])。特别是在老年女性中,80%的新发心衰病例为HFpEF~([6])。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生活习惯的改变,HFpEF患病率不容乐观,HFpEF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综合征。有关HFpEF的病理生理及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更是难点。  相似文献   

10.
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国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状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心力衰竭(NYHA Ⅲ-Ⅳ级)患者中EF≥50%和EF<50%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94例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室收缩功能正常(EF≥50%)者327例(66.2%).与EF<50%的患者相比,HFPEF患者年龄更大(69.0∶60.6)岁,女性(51.7∶35.3)%、高血压(70.3∶34.1)%与贫血患者(22.0∶9.0)%更多;左室相对室壁厚度更大(0.47∶0.30);接受钙拮抗剂治疗者(47.7∶6.0)%较多,而应用利尿剂(43.7∶ 88.6)%与β受体阻滞剂(42.2∶60.5)%者较少.虽然HFPEF患者血浆脑钠肽明显低于EF<50%患者,但住院期间2组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4)%.结论:收缩功能正常在中度以上的国人心力衰竭患者中颇为常见,住院期间死亡率与EF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相近.  相似文献   

11.
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目前临床研究和临床疾病诊断主要分类标准,以此将心力衰竭(心衰)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rEF和HFpEF),但该分类方法受多种因素影响,过于简单。有必要重新塑造舒张性心衰的病因、病理生理和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出院后2年内的死亡情况、死因及死亡影响因素。方法:从重大慢病国家注册登记研究心衰前瞻队列研究中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全国52家医院的4 582例急性心衰住院患者,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 EF,LVEF<40%,n=1 999)、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 EF,40%≤LVEF<50%,n=885)、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 EF,LVEF≥50%,n=1 698)三类。于患者出院后1、6、12、24个月随访,收集死亡与死因信息,分析心衰患者出院后2年内的死亡情况、死因及死亡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67(57,75)岁,37.2%为女性。出院后2年内,1 233例(26.9%)患者死亡,其中心血管死亡744例(16.2%),非心血管死亡170例(3.7%),死因不明319例(7.0%)。多因素Cox分析显示,HFmrEF、HFpEF患者2年内全因死亡(分别为:HR=0.69,95%CI:0.59~0.81;HR=0.58,95%CI:0.51~0.67)和心血管死亡(分别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病率高达1.3%,约1370万例,心衰5年生存率不足50%,与恶性肿瘤相当,给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带来沉重负担.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类药物,2017年在我国上市,2018年即被写入中国心衰指南,推荐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患者.然而射...  相似文献   

14.
<正>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常因心功能失代偿需要反复住院治疗,经济负担较重。美国每年心衰住院人数超过110万,医疗开支超过200亿美金~([1])。容量负荷过重引起肺循环及体循环淤血是心衰患者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ADHERE研究纳入105 0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现89%有呼吸困难、68%肺部有啰音、66%存在外周水肿、30%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21%血肌酐高于2.0 mg/dl~([2])。近期一项研究显示~([3]),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循环杂志》2020,(5):514-517
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是当前心血管领域的两大堡垒性疾病,两者常相互共存,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房颤和心衰并存的患者,远期预后差。目前房颤消融是否作为心衰患者的一线治疗仍值得探讨,心室率控制仍为大部分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房颤合并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患者心室率控制目标、药物以及器械治疗策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恶化是心衰症状和临床状态未得到改善甚至恶化,进入终末期心衰的表现,是心衰病程中的一个阶段,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定义.针对该阶段临床上需要重视和加强院内外长期一体化管理.早期识别,优化方案,并将改善心衰预后的新型药物早期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率比值(HrEF)对老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以左心衰为主的老年住院患者532例,治疗前完成心脏超声和心电图检查。HrEF定义为LVEF与相应时间段内心率比值,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按LVEF、心率、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相应指标在心衰中的评估价值。结果心功能Ⅰ~Ⅳ级患者LVEF、心率、HrEF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血分数降低心衰、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及射血分数保留心衰与相应Hr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EF和HrEF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关联度较好(P<0.01)。结论HrEF可较好地评估老年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是心功能评估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保存的心力衰竭(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心衰类型,发病率逐年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目前在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之处,为当下心衰领域的研究热点。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有报道在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的心衰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QRS时限与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的收缩、舒张功能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将104例心衰患者分为收缩性心衰(SHF,n=27)、舒张性心衰(DHF,n=49)、正常对照(n=28)3组。测量其心电图QRS时限,常规心脏超声测定EF、E/A、LVEDd、LVEDs。TDI测量二尖瓣环六位点Sm、Em,计算平均Sm、Em,评价心脏超声参数与QRS时限的相关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平均Sm,预测QRS时限价值。结果3组QRS时限分别为106.1±24.1ms、92.6±10.7ms、96.7±15.9ms(p<0.01),QRS时限与EF、LVEDd、LVEDs、平均Sm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2(p<0.01)、0.364(p<0.001)、0.373(p<0.001)、-0.361(p<0.01);QRS时限与E/A、平均Em不相关;ROC分析显示平均Sm预测QRS时限≥120ms的曲线下面积为0.808(0.618-0.999,p<0.01),平均Sm界值为3.38m/s时预测QRS时限≥120ms的敏感度88.9%,特异度75.0%。结论HF患者中,SH...  相似文献   

20.
正心力衰竭(心衰)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医疗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有2 300万人患有心衰,且数量还在增长~([1])。心衰的治疗费用极其昂贵,在美国其治疗的费用已经高达31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700亿美元~([2])。神经激素通路在心衰的发生、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心衰的治疗主要集中在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和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