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分型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3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95例COVID-19患者,比较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及临床转归为治愈、好转、未愈、死亡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对COVID-19临床分型及预后的价值。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95例COVID-19患者中,普通型68例,重型11例,危重型16例。治疗前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419(309,612)、267(212,540)和141(77,201)/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38(153,375)、128(96,172)和92(51,14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322、15.956,均P<0.01)。死亡、未愈、好转和治愈病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49(143,349)、315(116,414)、344(294,426)和745(611,966)/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06(43,501)、176(67,279)、194(188,432)和429(276,564)/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083、16.658,均P<0.01)。评估危重型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237/μL,曲线下面积为0.9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0.833~0.989,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7.5%;评估(危)重型患者治疗有效性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佳临界值为405/μL,曲线下面积为0.863(95%CI 0.727~0.99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74.6%。结论COVID-19的病情可能随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呈加重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用作COVID-19临床分型诊断和评估(危)重型病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及亚群计数对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9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确诊28 d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确诊24 h内的血相关免疫学指标, 包括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 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免疫球蛋白G4水平;血炎症指标降钙素原、白蛋白水平及入院24 h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确诊28 d时患者的生存及并发症状况。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绘制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评估CD3+、CD4+T淋巴细胞预测SAP预后的价值。结果 90例SAP患者中男性居多(65.6%), 病因以胆源性为主(56.7%), 高脂血症性次之(35.6%)。确诊28 d时存活85例(94.4%), 其中39例痊愈, 纳入预后良好组;46例合并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6月22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Procarta 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外周血25种细胞因子和9种趋化因子水平。结果 59例COVID-19患者中,无症状感染组28例(47.5%)、轻型组6例(10.2%)、普通型组19例(32.2%),重型/危重型组6例(10.2%)。无症状感染组中位年龄为23.0(19.3,34.8)岁,显著低于普通型组的35.0(24.0,52.0)岁和重型/危重型组的64.5(52.0,68.3)岁(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患者较少患有基础疾病,均无症状、体征和胸部CT变化,其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同时CD4+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组(P<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外周血可检测到11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其中IL-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IP-10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年为主,但未发现与性别因素相关。随着COVID-19病情进展,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降低,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但上述指标在无症状感染者中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未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的HIV/AIDS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的阳性率。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感染科2012年1—9月住院的77例未接受HAART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比较隐球菌抗原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77例(男53例,女24例)中,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48例,阳性率为62.34%,阴性29例,阴性率为37.66%。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为72.73%。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阴性患者(P=0.022)。结论未接受HAART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HIV/AIDS患者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率高,血清隐球菌抗原阳性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转归等资料,为COVID-19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在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经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39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症状、WBC、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IL-6、CRP、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影像学及临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2例为轻型,35例为普通型,2例为重型,除去无明确接触史及返乡前就已发病的患者,其余潜伏期为2.0~12.0 d,平均为(7.7±3.3)d,其中32例(82.05%)发病前有武汉旅居史或武汉返乡人员密切接触史,5例(12.82%)发病前有广东旅居史或广东返乡人员密切接触史,2 例(5.12%)无明确可疑接触史;有7起家族聚集性病例,共26例,占发病总例数的66.67%。24例(61.54%)患者早期症状为发热,25例(64.10%)患者早期症状为咳嗽,有少数患者存在咽痛、肌肉酸痛、纳差、咳嗽、腹泻,3例(7.69%)无任何临床表现。WBC下降12 例(30.77%);淋巴细胞计数下降8例(20.51%);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例(7.69%);ALT升高12例(30.77%);TBIL升高10例(25.64%);LDH升高21例(53.85%);CRP升高18例(46.15%);IL-6升高3例(7.69%);患者 降钙素原均正常。肺部CT病灶呈双肺多发,以外侧带胸膜下为主,多表现为斑片状、云絮状磨玻璃样改变。6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出院后随访,肺部病灶完全吸收,吸收时间18.0~31.0 d,平均(26.8±4.5) d。结论 本研究前期纳入的COVID-19患者为输入性病例,后期则以家庭聚集性病例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咳嗽为常见症状,少数患者症状轻甚至无症状;大部分患者为普通型;胸部CT表现多为斑片状、云絮状磨玻璃样改变;肺部病灶的好转不与核酸转阴完全同步;目前随访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院收治52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探讨定点医院收治疑似病例的重要性。 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31日至2020年2月15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总结收治疑似病例的临床工作经验,以及疑似病例管理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要作用。 结果52例患者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范围为15~65岁,中位年龄为36.5岁。其中有疫区旅行史或居住史的占28.8%,有确诊病例接触史的占26.9%,有确诊区域发热或呼吸道症状患者接触史的占7.7%,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占34.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39例(75.0%),咳嗽23例(44.2%)和乏力6例(11.5%)。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下降7例(13.5%),正常34例(65.4%),升高11例(21.2%);淋巴细胞计数下降19例(36.5%),正常33例(63.5%)。CD3+ T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13例(28.9%);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15例(33.3%)。CD8+ T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12例(26.7%)。C反应蛋白(CRP)值升高30例(57.7%);降钙素原(PCT)升高11例(21.1%)。44例行甲型流感、乙型流感、H7N9抗原检测,全阴性。22例行呼吸道13项常见病原体核酸检测,其中流感嗜血杆菌12例最多(54.5%)。影像学出现异常42例(80.8%),其中磨玻璃影29例(55.8%)、斑片影24例(46.2%),具有多重异常特征的16例(30.8%)。 结论疑似病例的收治对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其与确诊病例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在收治的同时我们需要做好自身防护以及及时对其鉴别和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国产氟康唑和进口氟康唑对艾滋病合并念珠菌感染的抗菌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确诊的488例艾滋病合并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病原菌培养类型均为念珠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国产氟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进口氟康唑治疗,均连续治疗15d。比较2组抗菌疗效、不同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24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4例因自身原因退出研究。治疗后,观察组抗菌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2.95%(178/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7%(154/240)(P<0.05);2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0d、20d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98%(39/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17%(58/240)(P<0.05)。结论 进口氟康唑对艾滋病合并念珠菌感染的抗菌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AIDS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特点,为开展AIDS抗病毒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对2005—2012年在我院门诊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死亡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在我院治疗过程中患者累计死亡102例,年龄(46.13±15.24)岁,男性占77.45%,女性占22.55%,病死率为3.20%。死亡患者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72.61±77.15)个/mm3,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者占72.55%,治疗12个月内死亡者占71.57%,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者死亡年龄大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mm3的患者(P<0.05)。结论 AIDS相关疾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多发生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和治疗后的1年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9(IL-19)、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并分析两者与患者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版)》给予常规治疗,采集患者入院时、入院7 d、14 d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IL-19、IL-21及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分析COPD患者血清IL-19、IL-21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入院7 d、14 d时,患者IL-19、IL-21、CD8+水平较入院时逐步降低,CD3+、CD4+与入院时比较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以入院时作为参照,以IL-19作为协变量,COPD患者入院7 d时CD3+、CD4+分别升高4.790%、14.106%,14 d时CD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病程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病情T、B、NK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一步揭示本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入选22例确诊HFRS患者,其中轻型9例,中型13例,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病1、4、12周时淋巴细胞亚群.56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将疾病不同阶段与对照组及轻、中型患者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观察的12周中,患者B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K细胞计数起病1周时有显著下降(P<0.01),在4周时迅速恢复.本研究中HFR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发病1、4周时记忆表型的CD+4CD45RA-T淋巴细胞比例增高(P<0.01),分别达到(64.1±17.5)%、(59.9±10.1)%,在12周时恢复正常.CD+4CD+28T淋巴细胞功能亚群无显著变化.CD+8T淋巴细胞计数在发病1、4周时有明显增高,12周恢复正常.CD+8CD-28T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增高(P<0.05),且在轻型患者中这种变化更迅速、显著.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38或HLA-DR+的CD+8T淋巴细胞激活亚群在发病1、4周时也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 细胞免疫与HFRS有密切的关系,早期细胞毒效应T细胞及时有效的应答能清除病毒,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6例艾滋病晚期合并肺结核患者与60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CD+4 T淋巴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 (1) 胸片结果显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较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出现较多淡片状模糊阴影(53.8%与8.3%;P<0.01)、粟粒结节影(23.1%与5.0%;P< 0.05)、胸内淋巴结肿大(34.6%与8.3%;P< 0.01)及肺外结核(23.1%与3.3%;P< 0.05),较少表现为上肺野或肺尖部病变(23.1%与76.7%;P<0.01)、实变或密度不均匀增高影(11.5%与71.7%;P< 0.01)、合并空洞影(7.7%与30.0%;P< 0.05);二者胸腔积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与20.0%;P>0.05).(2)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显示2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与31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相对数分别为(5.0±6.4)%与(65.3±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的15例患者均为不典型肺结核,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为50~100个/μl的4例中,有3例为不典型肺结核,而4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00~200个/μl与2例>200个/μl的病例中,不典型肺结核分别为2与0例.结论艾滋病晚期患者影像表现多不典型,这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有关.因此了解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特征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B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肾组织中B淋巴细胞浸润分布的变化,探讨与膜性肾病(MN)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关系. 方法:66例(男性45例,女性21例,年龄15~71岁)经肾活检确诊为MN,排除各种继发因素,近期未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的IMN患者,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B淋巴细胞(CD20+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的计数;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肾组织中B淋巴细胞数量及分布.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根据患者尿蛋白水平,将其分为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定量≥3.5 g/d)及非大量蛋白尿组(尿蛋白定量<3.5g/d).比较IMN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的差别,以及IMN患者中大量蛋白尿者和非大量蛋白尿者之间上述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差异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结果:(1)IMN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23.2±10.7) cells/μl vs (31.4±7.29) cells/μl,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M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208±111) cells/μl vs (137±64) cells/μl,P<0.01].(3)IMN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其CD4+细胞计数有升高趋势[(715±267) cells/μl vs (657±214) cells/μl,P>0.05],CD8+细胞计数有降低趋势[(393±178) cells/μl vs (464±200) cells/μl,P>0.05],而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2.04±0.92 vs 1.52±0.48,P<0.01).(4)大量蛋白尿组B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非大量蛋白尿组[(246±117) cells/μl vs (186±108) cells/μl,P<0.05],但两组之间调节性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IMN患者肾组织中B淋巴细胞浸润数量较正常对照升高,伴肾组织B淋巴细胞灶性聚集者其尿NAG酶水平升高. 结论:IMN患者表现出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B淋巴细胞水平上调和CD4+/CD8+细胞比值的偏移.外周血B淋巴细胞水平升高与IMN患者大量蛋白尿关系密切,肾组织中B淋巴细胞浸润数目较正常对照升高,存在局灶B淋巴细胞聚集的患者小管间质急性损伤加重.对IMN患者B淋巴细胞的数目和组织分布进行观察,有可能为监测病情、指导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背景随着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持续增加,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全球医学领域共同面对的主要难题。研究指出,干细胞治疗COVID-19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目的分析危重型COVID-19患者诊疗及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02-20至2020-03-20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危重型COVID-19患者5例,均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影像学改变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改变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治疗后患者肺部病灶有所改善,呼吸功能明显改善,且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在短期内恢复至参考范围。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危重型COVID-19患者安全有效,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免疫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JP)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6例非HIV的PJP患者,将患者分为PJP+CMV肺炎组和单纯PJP组,分析两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实验室结果和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36例PJP患者中,PJP+CMV肺炎组15例(42%),单纯PJP组21例(58%)。与单纯PJP组相比,PJP+CMV肺炎组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比例更高,氧合指数更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更高,ICU住院时间更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大多数患者(80%vs 71.4%)在入院24 h内给予了联合磺胺和更昔洛韦的经验性治疗。两组年龄、性别、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与分类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JP合并CMV肺炎患者并不少见,病情更严重,较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是PJP合并CMV肺炎的危险因素。初始治疗尽早给予联合磺胺和更昔洛韦,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多肽注射液对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8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用脾多肽注射液加常规化疗治疗,并与单纯化疗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化疗前后骨髓抑制情况变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和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化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化疗后7、14、21 d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化疗后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都有一定程度上升,CD8~+T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或下降程度更加显著(P0. 01);结论脾多肽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肺癌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并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数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体会,提高COVID-19的诊断技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COVID-19待排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史,以及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T、CRP、LDH、胸部高分辨CT(high r...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以及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0月到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自愿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健康人群30例(健康组)、NAFLD患者30例(NAFLD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10例(肝癌组)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10例(COVID-19组)。健康组、NAFLD组接种3剂灭活疫苗;肝癌组接种2剂灭活疫苗,检测每剂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及肝功能水平,在前2剂疫苗每次接种后对健康组和肝癌组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同时记录各组人群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并检测COVID-19患者治愈后半年的中和抗体水平。结果 健康组、NAFLD组和肝癌组三组人群随着疫苗接种剂次增加,中和抗体水平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健康组和NAFLD组接种第3剂疫苗后中和抗体水平均高于COVID-19患者临床治愈后半年的水平。健康人群和肝癌患者接种疫苗后均表现出CD4+T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同时伴有CD8+T...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全面总结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正确评价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0日—2月29日期间本中心收治的65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轻型组(18例),普通型组(31例)和重/危重型组(16例)3组,对所有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5例COVID-19患者中男37例(57%),女28例(43%);年龄3~85岁,平均(46.63±18.63)岁。从出现症状到入院平均时长为(7.00±5.02)d,住院时间为(17.07±10.51)d。3组间及两两分组之间年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年龄越大的患者病情越重。相较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重/危重型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75%)、咳嗽(57%)、肌痛或乏力(43%)为主,其余症状还包括咳痰,头痛,胸闷、气短及腹泻等。24例(37%)有武汉暴露史,19例(29%)有家族聚集性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3组患者WBC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D-二聚体,CRP,IL-6及ESR水平升高。在重/危重型组患者中,8例(50%)出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下降,9例(9/14,64%)出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此外,重/危重型组患者中,CRP、IL-6、降钙素原和ESR水平都显著升高。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复杂,一般以发热、咳嗽、肌痛或乏力为主要症状。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和炎症相关的指标上升更显著,免疫平衡失调,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进展、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淋巴细胞计数预测CD4+ T细胞计数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方法 在全国23个分中心共筛查2 013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计数,分析血常规当中的淋巴细胞计数和CD4+ T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判断淋巴细胞计数预测CD4+T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并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2 013例HIV/AIDS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和CD4+ T细胞计数分别为(1 600±670)×106/L和(244±148)×106/L,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0.482,P<0.000 1),以淋巴细胞计数预测CD4T细胞计数<100×106/L、<200×106/L和<350×106/L的AUCROC分别为0.790(95% CI0.761 ~0.818,P<0.000 1),0.733(95% CI0.710 ~0.755,P <0.000 1)和0.732 (95% CI0.706 ~0.758,P <0.000 1).结论 在HIV/AIDS患者的临床诊治中,用淋巴细胞计数预测CD4+ T细胞计数有其实用价值,可以考虑在不具备CD4+ T细胞计数直接检测时作为替代指标用于监测疾病进展,也可以在获得CD4+ T细胞计数结果之前用来初步快速判断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primary liver cancer,H B V-P L C)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外周血T、N K、B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减少与胸腺功能的联系.方法: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73例HBV-PLC患者,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iver cirrhosis,LC),37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收集3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生化指标.采用流式方法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CD4~+T、CD8~+T、CD3-CD16~+CD56~+NK、CD3-CD19~+B的分布情况,并检测了T淋巴细胞表面CD31、CD45RA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HB和LC患者相比,HBV-PL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减少(P0.001);与CHB患者相比,HBV-PLC患者外周血NK细胞计数减少(P=0.011),T淋巴细胞、CD4~+T、C D8~+T、B细胞计数减少,纯真CD4~+和CD8~+T细胞表面CD31表达降低(P0.001).在肝癌Child、Okuda、BCLC分期中晚期比早期淋巴细胞计数、T、CD4~+T、CD8~+T计数均降低(P0.05).结论:随着肝癌的发生和进展,HBV-PLC患者外周血抗肿瘤免疫细胞减少,这种减少与胸腺迁出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