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裸鼠建立人胃癌BGC-823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白鹤方组、5-氟尿嘧啶(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白鹤方组给予白鹤方(0.2 g/ml) 0.5 ml灌胃,1次/d; 5-FU组予5-FU稀释液(6 mg/ml) 0.2 ml腹腔注射,1次/周;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予白鹤方(0.2 g/ml) 0.5 ml灌胃,1次/d,同时予5-FU稀释液(6 mg/ml) 0.2 ml腹腔注射,1次/周。模型组予0.9%NaCl溶液0.5 ml/d灌胃,1次/d。用药6周后结束实验,观察各组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情况,测瘤体质量,计算抑瘤率;电镜下观察移植瘤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情况。结果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抑瘤率分别为48.65%、47.64%和54.39%;电镜下观察发现,白鹤方组、5-FU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胃癌细胞均出现凋亡表现;白鹤方组、白鹤方与5-FU联合治疗组移植瘤组织MVD和MMP-9表达低于5-FU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白鹤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移植瘤组织MVD,抑制微血管生成;可能是通过下调MMP-9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联合5-Fu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肿瘤组织中PTE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5-FU组及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给药组(新加良附中剂量+5-FU组)6组。连续给药10d,计算肿瘤抑制率,检测PTEN抑癌基因的表达。结果联合给药组抑瘤率为5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加良附高剂量比较联合给药组抑瘤率升高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给药组上调肿瘤组织PTEN蛋白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加良附高剂量组比较,联合给药组PTEN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5)。结论联合给药组抑瘤率高于新加良附高剂量组及5-FU组,在调节PTEN表达方面优于新加良附高剂量组及5-Fu组,显示了两药协同作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氟尿嘧啶(5-Fu)治疗人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皮下接种构建裸鼠人胃癌MKN45异位移植瘤模型,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6组:A生理盐水组;B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C健脾解毒方中剂量组;D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E5-FU组;F健脾解毒方联合5-FU组。治疗4周后处死各组老鼠,观察健脾解毒方对移植瘤体积及裸鼠体质量的影响及对5-FU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对体质量的影响:经健脾解毒方及5-Fu干预后,除5-Fu组体质量增加不显著外,其余各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抑瘤率的影响:治疗后,健脾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5-FU组及联合组各组的瘤体抑瘤率分别为18.96%、40.97%、50.94%、51.03%、54.43%。(3)对瘤重的影响:健脾解毒方组及5-FU组瘤体质量虽然小于模型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给药组同模型组及低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2)。结论:健脾解毒方煎剂具有一定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在联合化疗药物作用下,其抑制效果明显,在有效治疗剂量中,健脾解毒方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裸鼠异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乌梅散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COX-2、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通过皮下种植接种于裸鼠腋下,制备裸鼠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将裸鼠分为模型组、复方乌梅散小剂量组(10g/kg)、复方乌梅散中剂量组(15g/kg)、复方乌梅散大剂量组(20g/kg),每日灌胃1次,共11次,末次给药后剥离瘤组织称质量,计算移植瘤体积、抑瘤率。应用qRT-PCR检测瘤组织中COX-2和VEGF-C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复方乌梅散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1.83%、34.83%、55.26%,大剂量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明显增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植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均有降低趋势,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值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表达均呈降低趋势,qRT-PCR检测显示复方乌梅散各组移植瘤COX-2、VEGF-C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复方乌梅散可抑制SGC-7901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COX-2、VEGF-C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棱莪术组方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的抗肿瘤效应及对血清COX-2、VEGF和b FGF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单细胞悬液接种方法建立裸鼠胃癌模型,三棱莪术组方灌胃给药(60 g/kg、30 g/kg、15 g/kg),阳性对照药氟尿嘧啶组腹腔注射给药(10 mg/kg),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氟尿嘧啶组隔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其余各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裸鼠取瘤体,测量其体积并称重,取血,检测血清中COX-2、VEGF和b FGF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棱莪术组方高、中、低剂量组裸鼠的肿瘤重量比模型组明显减轻,肿瘤生长受到抑制,抑瘤率分别为63.60%、61.52%、42.51%,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抑瘤率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三棱莪术组方高、中、低剂量均可降低人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裸鼠血清COX-2含量(P0.05,P0.01),三棱莪术组方高、中剂量可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裸鼠血清VEGF和b FGF水平(P0.05,P0.01),并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三棱莪术组方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生长的作用,三棱莪术组方可通过降低人胃癌细胞SGC-7901移植瘤裸鼠血清COX-2、VEGF和b FGF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瘤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的抗胃癌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裸鼠人胃癌细胞SGC-7901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中药组(消痰散结方)、化疗组(卡培他滨)及对照组(0.9%Na Cl溶液),每组10只,各组给予相应干预共32天。观察各组裸鼠体质量、瘤体积、瘤重,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中RUNX3、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及化疗组的瘤体积及瘤重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中药组比较,化疗组的瘤体积及瘤重值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4.91%和83.23%。中药组和对照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及中药组(P0.05)。中药组和化疗组的肿瘤组织RUNX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具有较好的抗胃癌疗效,虽然在抑瘤率方面不及卡培他滨,但没有引起体质量下降的副作用;上调RUNX3蛋白并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背叶提取物芹菜素对裸鼠人胃癌SGC-790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连续11 dig给予芹菜素600,300,150 mg·kg-或ip五氟尿嘧啶(5-FU) 20 mg·kg-1治疗,观察移植瘤瘤重及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芹菜素600,300 mg·kg-1和5 -FU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1.78% (P <0.01),25.66% (P <0.05)和49.03% (P <0.01),且芹菜素可致裸鼠移植瘤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白背叶提取物芹菜素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南蛇藤茎醋酸乙酯提取物(COE)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COE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组和希罗达(267 mg/kg)组,每组7只,各组ig给药,给药3周后检测裸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瘤质量等,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应用TUNEL法检测COE处理后各组移植瘤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和SGC-7901肿瘤细胞中p53、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COE能够较好地抑制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能明显缩小肿瘤体积,且呈剂量依赖性。COE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3.3%、46.8%、57.7%。TUNEL法显示COE处理后肿瘤细胞凋亡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OE处理后移植瘤组织中p53和Bax蛋白表达有升高的趋势,而Bcl-2蛋白表达有降低的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COE高剂量组中p53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而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免疫组化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COE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和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复方(肠复康,CFK)对人结肠癌Lo Vo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STAT3、p STAT3及VEGF、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裸鼠结肠癌原位种植转移模型,将荷瘤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种植后第1周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5-FU(5-FU组)、CFK低剂量(CFK低剂量组)、CFK高剂量(CFK高剂量组)、5-FU与CFK联合应用(CFK+5-FU组),1次/d,共用4周。种植后第5周末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瘤质、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结肠癌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p STAT3、VEGF和MMP-2蛋白表达。结果:高剂量组及CFK+5-FU组平均瘤质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CFK高剂量组、CFK+5-FU组平均瘤质均低于5-FU组(P0.05);CFK高、低剂量组、CFK+5-FU组MVD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5-F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FK高剂量组、5-FU组肿瘤组织中STAT3、p STAT3、VEGF及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解毒活血复方(CFK)可通过干预STAT3磷酸化,下调VEGF、MMP-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人结肠癌Lo Vo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0.
黄芪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鼻咽癌CNE2裸鼠多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黄芪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分别ip生理盐水,顺铂,10.40、5.20、2.60 g/kg黄芪注射液,4周后处死CNE2荷瘤裸鼠。通过移植瘤生长曲线、终末瘤质量,计算黄芪注射液的抑瘤率;采用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各组移植瘤组织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黄芪注射液对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芪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移植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抑瘤率分别为39.90%、30.77%;黄芪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移植瘤组织中p53、Bcl-2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移植瘤组织中Bax蛋白表达均呈阴性。结论黄芪注射液对人鼻咽癌CNE2荷瘤裸鼠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降低肿瘤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MKN-45原位移植瘤裸鼠胃癌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表达的影响,探讨消痰散结方防止胃癌复发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40只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中药组及化疗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及抑瘤率;观察各组荷瘤鼠胃癌组织FAP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消痰散结方可明显抑制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的生长,下调胃癌组织中FAP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消痰散结方可以下调FAP蛋白及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胃癌复发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化瘀方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以及对皮下移植瘤中结肠癌相关mi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1)取人结肠癌Lovo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造成移植性裸鼠结肠癌模型。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S组)、阳性对照组(5-FU组)、健脾化瘀方大剂量组、健脾化瘀方中剂量组、健脾化瘀方小剂量组。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体积和重量,分析健脾化瘀方对Lovo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2)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健脾化瘀方对结肠癌皮下移植瘤中miRNA31、miRNA143表达的影响。结果:(1)健脾化瘀方大、中剂量组小鼠瘤体体积及平均重量均小于阴性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健脾化瘀方各剂量组中miR-NA31的表达下调、miRNA143的表达上调。结论:健脾化瘀方对结肠癌Lovo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miRNA31以及上调miRNA14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复方守宫散对VEGF、bFGF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血管生成的机理。方法裸鼠皮下接种人胃癌MKN-45细胞悬液,待肿瘤直径长至0.5cm左右,随机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FU、I、2、4mg/kg/d复方守宫散进行干预,共6周。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计算肿瘤体积。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复方守宫散对裸鼠皮下胃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各组裸鼠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复方守宫散各组及5-FU组肿瘤体积及重量小于生理盐水组(P〈O.05),而且复方守宫散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5-FU的抑瘤效果强于中、高剂量复方守宫散(P〈O.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复方守宫散和5-FU均能下调裸鼠皮下胃癌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P〈O.05),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复方守宫散中低剂量组VEGF表达高于5-FU组,复方守宫散各组bFGF表达亦高于5-FU组(P〈O.05)。结论复方守宫散抗血管生成的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bFGF的表达,导致肿瘤血管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启膈方对小鼠前胃癌移植瘤的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2(MMP-2)、微血管密度(MVD)、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小鼠前胃癌(FC)细胞接种在30只615小鼠右腋皮下,接种后随机分为启膈方组、氟尿嘧啶(5-FU)组、空白对照3组,每组各10只。接种后16 d摘除小鼠眼球取血,获得血浆备用,处死小鼠,剥离肿瘤组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E-Cad、MMP-2、MVD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TXB2水平,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浆GMP-140水平。结果启膈方组E-cad的表达强于空白对照组、5-FU组(P〈0.01),5-FU组E-cad的表达强于空白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MVD明显高于启膈方组(P〈0.01)和5-FU组(P〈0.05),启膈方组低于5-FU组(P〈0.05)。启膈方组、5-FU组的MMP-2表达弱于空白对照组(P〈0.05)、5-FU组与启膈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启膈方组、5-FU组的血浆GMP-140与TXB2含量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尤其是血浆GMP-140含量,启膈方组、5-FU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启膈方组与5-FU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XB2水平,启膈方组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启膈方可通过提高E-Cad的表达,降低MMP-2的表达,降低MVD,降低小鼠血浆GMP-140、TXB2水平,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模型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B胶粘贴法,建立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消痰散结方低、中、高剂量组,5-Fu组,每组8只,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环氧化酶(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消痰散结方低、中、高剂量组的平均瘤重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②消痰散结方中剂量组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③消痰散结方高剂量组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5-Fu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消痰散结方对裸鼠人胃癌MKN-45细胞原位移植瘤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作用是多靶点的,有较好稳定下调胃癌细胞COX-2蛋白表达的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微卫星不稳定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KN-45人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皮下传3代作为实验模型的瘤源,采用OB胶粘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3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和化疗组,每组10只。中药组给予消痰散结方(0.4 mL/天)灌胃,化疗组给予喃氟啶0.4 mL/天灌胃,模型组无干预措施。用药6周后,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检测5个微卫星不稳定位点(D17S250、D2S123、D5 S346、Bat-25和BAT26)的大小、峰高度及峰面积。结果中药组抑瘤率为40.84%,中药组的瘤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高度微卫显不稳定发生率为70%,低度微卫星不稳定发生率为30%,使用消痰散结方治疗6周后,微卫星位点趋于稳定,均表现为微卫星稳定。结论消痰散结方对微卫星不稳定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称植瘤模型,研究温郁金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对MVD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裸小鼠12只,以荷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为材料,通过手术将癌组织转移到裸小鼠胃壁建立胃癌原位称植模型;原位移植24h后开始灌胃。当动物出现明显消瘦、弓背、神萎等衰竭征象(约9周)时处死动物,观察和比较两组肿瘤抑制率和肿瘤转移情况。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两组移植瘤瘤体中MVD的表达。结果:所有荷瘤鼠胃壁均有肿瘤生长,治疗组瘤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抑瘤率为42%;模型组腹膜转移6/6、肝脏转移5/6、腹水1/6,治疗组腹膜转移2/6、肝脏转移1/6、腹水0/6,其中腹膜及肝脏转移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郁金治疗组瘤体中MVD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温郁金可能通过减少瘤体内MVD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消痰散结方对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微卫星不稳定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KN-45人胃癌细胞株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皮下传3代作为实验模型的瘤源,采用0B胶黏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20只模型裸鼠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中药组予消痰散结方干预6周后,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并检测5个微卫星不稳定位点(D17S250、D2S123、D5S346、Bat-25和Bat-26)。结果中药组的瘤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抑瘤率为40.84%。模型组的肿瘤组织中能扩增到5个微卫星位点,其中微卫星位点D2S123、D5S346出现某些延长和缩短。使用消痰散结方干预6周后,微卫星位点D2S123、D5S346的变异趋于稳定。结论消痰散结方能抑制MKN-45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微卫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胃癌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P^65蛋白与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的表达及关系,探讨消痰散结方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B胶粘贴法建立裸鼠人胃癌MKN-45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消痰散结低、中、高剂量组,5-Fu组,每组8只,观察消痰散结方干预对胃癌组织NF-κBP^65蛋白、hTERT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①消痰散结方中、高剂量组、5-Fu组NF-κBP^6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②消痰散结方中剂量组、5-Fu组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消痰散结方高剂量组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1;③胃癌细胞NF-κBP^65蛋白与hTERT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29,P〈0.01)。结论:胃癌MKN-45细胞中存在着活化的NF—κB及高表达的hTERT蛋白,并且存在线性相关,消痰散结方可能通过其抑制NF—κB活性,阻断了NF—κB对hTERT的活性调控,使胃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从而阻断胃癌发展,控制胃癌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