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环状RN A(circRNA)_000203与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24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心衰组,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36例,Ⅲ级45例,Ⅳ级43例;另选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5年1月间行胃癌手术治疗的年龄≤45岁的青年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以腹上区疼痛不适最常见,占72.1%,男女之比为1∶1.66,肿瘤部位以胃窦部常见,肿瘤分期Ⅲ~Ⅳ期120例,占88.2%;患者原发灶穿透浆膜(T3-4)114例,占全组的83.8%;Borrmann分型以浸润型(Ⅲ型+Ⅳ型)为主,共110例,占80.9%;全组平均生存期为28.81个月,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3%,25.7%和20.5%。结论:青年胃癌以女性和弥漫型癌所占比例较高,临床分期晚,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TNM分期、手术性质及术后辅助化疗是评价其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4.
综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未来研究趋势。以便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模型,筛选高危病人,并为高危病人制订综合的疾病管理计划以及治疗和随访方案,从而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CRT治疗的3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CRT术前血清ALB水平将患者分为ALB正常组(242例)和低ALB组(110例),随访24个月,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RT术前各指标与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等不良预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CRT治疗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52例患者共死亡44例(12.50%),心脏移植3例(0.85%),心力衰竭再住院98例(27.84%)。血清ALB水平与不良预后负相关,血清ALB40g/L是CRT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T治疗前血清ALB水平较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风险较大,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5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55例冠心病心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进行比较,并分析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TG、HDL-C水平均显著低于存活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TG及HDL-C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患者的血脂水平检测,并给予适宜的血脂水平干预,以提高患者的TG、HDL-C水平,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的因素,寻找保护因素,为慢性心力衰竭缓解期患者的院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2003~2004年收治的心功能不全缓解期出院患者进行1年随访。结果55%患者于出院后3~6个月内再入院。患者的经济状况、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饮食习惯(有无低钠限水)、前次入院的心功能状况、是否坚持适量运动等均对其再入院有影响。但未发现患者心理状态(抑郁)对慢性心力衰竭再入院有影响。结论加强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低钠限水)、坚持适量运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其再入院次数。  相似文献   

8.
李姮  李永辉  王琳  何峰 《临床荟萃》2021,36(12):1079-1082
目的研究简易营养评价精简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short-form version,MNA-SF)在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27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采用MNA-SF评分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探究MNA-SF评分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心功能Ⅳ级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心功能Ⅱ、Ⅲ级组(93.3%vs 69.4%,76.3%,P=0.035);MNA-SF评分与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呈负相关(r=-0.382,P<0.01);营养不良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P<0.01),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营养正常组(28.6%vs 12.1%,P=0.007)。结论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MNA-SF评分可作为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评估指标,营养状况评估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ROC曲线确定的界值分为hs-cTnT<30ng/L组(A组)和hs-cTnT≥30ng/L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NT-ProBNP及全因死亡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LVEF、NT-ProBNP、心功能分级构成有显著差异;随访期间,B组患者死亡20例(28.3%),高于A组(7例,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hs-cTnT浓度是影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之一。结论 hs-cTnT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相关,测定hs-cTnT浓度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年龄增长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及2年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胸科医院两所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以心衰为主要病因、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完成2年终点事件随访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747例,按照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5岁)650例,普通老年组(65~79岁)718例和高龄老年组(≥80岁)379例。分析年龄增长对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和2年预后的影响。 结果非老年组、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男性患者比例逐渐下降(分别为74.9%、59.2%、55.1%,χ2=53.85,P<0.001),射血分数降低心衰(HFrEF)患者比例逐渐减少(分别为49.2%、39.8%、34.6%,χ2=23.88,P<0.001),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为23.2%、32.3%、37.7%,χ2=26.73,P<0.001);而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5%、27.9%、27.7%,P>0.05)。非老年组、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患者NYHA心功能Ⅳ患者比例逐渐增加(分别为19.5%、27.7%和53.3%,χ2=133.02,P<0.001)、病种数逐渐增加(P<0.001)、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5)。经2年随访,非老年组、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患者全因死亡率、心衰再入院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逐渐升高(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9.1%、32.6%、44.1%,P<0.001;心衰再入院率分别为20.5%、27.7%、33.5%,P<0.001;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2.8%、47.1%、63.1%,P<0.001)。与非老年组相比较,普通老年组、高龄老年组的全因死亡风险比(HR)分别为1.81[95%可信区间(1.45~2.25)]和1.67[95%可信区间(1.49~1.88)],心衰再入院HR分别为1.41[95%可信区间(1.13~1.75)]和1.34[95%可信区间(1.18~1.51)],复合终点事件HR分别为1.54[95%可信区间(1.30~1.83)]和1.53[95%可信区间(1.39~1.68)]。 结论随年龄增长心衰患者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且HFrEF比例逐渐减少,HFpEF比例逐渐增加,病种数更多,心功能更差,心衰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2年全因死亡率、心衰再入院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及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乳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分析比较本院收治的452例乳癌中78例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治疗方法与预后关系。结果:青年乳癌的病期、病理类型、激素受体表达与非青年乳癌无明显差异。早中期青年乳癌与非青年乳癌的预后相似,而Ⅲb、Ⅳ青年乳癌5年死亡率高,病期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结论:青年乳癌病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乳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青年乳腺癌的治疗与其他乳腺癌无大区别,要早期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可根据临床,在条件许可下,可以保乳治疗,并作足够范围的局部切除,配合术前、术后的正规辅助治疗和严密的随访计划,内分泌治疗对青年乳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出院时的结局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9月1日至30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病历资料。入组后根据住院期间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的射血分数(LVEF)将入组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LVEF≥5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40%≤LVEF<50%)和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HFrEF,LVEF<40%)3组,分析各组间的临床特征及出院时的结局情况。结果共纳入468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HFpEF组,HFmrEF组和HFrEF组各322例,78例和68例。HFrEF组的年龄在3组中最高,为(65.4±12.9)岁,3组间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在HFrEF组的占比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为76.5%,P=0.029。对心力衰竭病因的分析中发现,HFpEF组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占比较其他2组更高,为16.8%,P=0.003,而HFrEF组的扩张性心肌病的占比较其他2组更高为11.8%,P<0.001;对患者相关病史的统计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HFpEF组中的占比较其他2组显著升高(18.9%,P=0.003)。3组患者本次出院时的结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用药个数、共病情况是HFpEF患者出院时结局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射血分数的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在年龄、心力衰竭病因以及合并疾病等临床特点中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出院时的结局情况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了更好的预测患者预后,可能需要引入新的变量对心力衰竭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与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兵  刘晓方 《临床荟萃》2006,21(21):1541-1543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衰不仅患病率高,而且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基础理论研究和循证医学发展,人们发现有多种因素参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并可用于预测心衰的预后,同时通过干预其中的一些因素,可以延缓临床症状性心衰的出现和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心内科因心衰住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与心衰预后有关的多种危险因素和对其干预所发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低钠血症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圣华 《临床荟萃》1998,13(20):F002-F002,913
探讨低钠血症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得80例CHF患得的血钠浓度,观察低钠血症组与正常血钠组间的病死率。对低钠血症组按心功能分级分成轻,中,一度,比较不同程度心衰的血钠浓度及病死率,分析病死率与血钠浓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导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常易并发于老年患者。国外报道早期CHF患者3—6个月内复发再入院率达27%~47%。CHF后如不注意自我保健,常常短期内具有较高的复发再入院率,心力衰竭(HF)入院是心血管事件之一,它往往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预后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将60例单纯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A组,将50例合并T2DM患者纳入研究B组;并将同期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非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3组临床资料差异,并行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3组心率变异性特点及预后差异。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研究组病程、血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率、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占窦性心律百分比(percentage of adjacent sinus R-R interval difference≥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与中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青年和中老年脑梗死患者各8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表现、预后差异。结果青年脑梗死多为初发,临床经过相对较轻。老年患者再发多见,临床经过相对较重。青年患者的预后较中老年脑梗死的预后好。结论青年及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电话访问管理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电话访问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160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出院的干预组患者采用《标准电话访问手稿》进行为期14周的电话访问;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后第15周评价电话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较对照组而言,知识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但两组再入院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电话访问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体质量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将66例心功能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跟踪干预,干预组接受体质量管理干预,时间为出院后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体质量管理能力及半年内因心衰再入院次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的体质量监测维度、体质量管理相关的知识、信念与行为维度得分明显提高,而对照组仅在行为维度有所改善;半年内干预组因心衰再入院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体质量管理干预可明显提高CHF患者的体质量管理能力,并降低因心功能恶化的再入院次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心力衰竭患者30 d内再入院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 129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入院一般情况及出院出院30 d内情况进行随访调查,并应用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患者出院30 d内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出院30 d内有713例患者(22.79%)发生再入院.Log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