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改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12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30例.Q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C组不阻滞.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恢复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择期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直接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行超声引导下后路腰方肌阻滞。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 h(T1)~术后48 h(T5),观察组静息状态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术后24 h(T4),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T3)、T4,观察组的15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1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的腰方肌阻滞与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浅全麻联合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髋关节置换手术96例老年患者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复合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浅全麻,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短,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R、MAP指标T2和T3时刻比T0时刻高,T3时刻比T1时刻高(P<0.05);研究组HR、MAP指标T2和T3时刻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腰方肌阻滞与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浅全麻联合应用于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效果较好,使患者术后快速苏醒。可帮助患者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赵自辉 《系统医学》2022,(2):53-56+60
目的 探讨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51)与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研究组,n=51)。比较两组切皮前、切皮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检测术前、术后6 h的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术后认知功能,并调查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切皮后5 min的MAP、HR水平分别为(89.04±5.13)mmHg、(67.52±3.05)次/mi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66、26.668,P<0.05);研究组术后6 hCRP、Cor、IL-6水平分别为(20.13±4.23)mg/L、(420.28±29.57)nmol/L、(132.21±7.80)p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8、10.089、18.165...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行前路腰方肌阻滞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择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罗哌卡因组(L组)及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组(AL组)各30例。两组术后镇痛均采用前路腰方肌阻滞,其中L组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 AL组采用艾司氯胺酮25 mg+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12 h(T1)、24 h(T2)及48 h(T3)时静息及运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与L组比较,在T1时间点静息和运动状态下,AL组的VAS评分均更低(P<0.05);与L组比较,在T1时间点AL组的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更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更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L组,而丙二醛低于L组(P<0.05)。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罗哌卡因进行前路腰方肌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评价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用于髋关节手术辅助镇痛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单侧髋关节手术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腰方肌阻滞组(quadratus lumborum block, QLB组)和腰丛阻滞组(lumbar plexus block, LPB)。局部麻醉药均予0.5%罗哌卡因20 ml,QLB组注射于腰方肌前腰方肌与腰大肌间,LPB组注射于腰丛神经周围。比较两组操作时间、进针深度和穿刺一次完成率,评估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程度并计算有效率。观察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两组阻滞完成30 min后,所有病人均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全身麻醉用药情况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及疼痛情况,并记录舒芬太尼使用剂量。结果:与LPB组比较,QLB组操作时间降低,进针深度降低,穿刺一次完成率升高(P <0.05);阻滞后30 min,QLB组感觉阻滞有效率和运动阻滞有效率与LP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QLB组无阻滞无效病例;手术后24 h内,两组病人恶心呕吐、疼痛无统计学差异,QLB组病人舒芬太尼使用剂量降低。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效果确切,且操作相对简单,可作为腰丛阻滞的替代方法用于髋关节手术,实践了ERAS理念,提供了一种更快捷、安全的麻醉镇痛辅助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肌肉入路腰方肌阻滞(QLB-TM)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6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肉入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麻醉,其中Q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经肌肉入路腰方肌阻滞,到达目标筋膜间隙后单次注射0.375%罗哌卡因0.5 ml/kg;C组术前不进行神经阻滞。观察拔管后30 min(T0)、4 h(T1)、8 h(T2)、20 h(T3)、24 h(T4)、28 h(T5)、32 h(T6)、44 h(T7)、48 h(T8)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24、48 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评估术中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药物的消耗量,双侧下肢肌力以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Q组患者T0~T6的静息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24 h运动VAS评分低于C组(P<0.05);两组术后48 h的静息和运动下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术中舒芬太尼及单位时间消耗量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消耗量、住院天数以及双侧下肢肌力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B-TM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腰方肌阻滞(QLB)和连续硬膜外镇痛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4~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腰方肌阻滞组(QLB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PECA组)和腰方肌阻滞+连续硬膜外镇痛组(QLB+PCEA组),每组各20例。于剖宫产术后,给予PCEA组和QLB+PCEA组产妇连接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泵配方为150 mg罗哌卡因、50μg舒芬太尼用生理盐水配至250 ml。给予QLB组和QLB+PCEA组产妇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采用腰方肌后阻滞,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两侧各25 ml。记录以下指标:①三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产妇的静态疼痛VAS评分;②PCEA组和PCEA+QLB组产妇术后24 h、48 h内镇痛泵的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③PCEA组和QLB组产妇在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组和PCEA组产妇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CEA+QLB组产妇的术后6 h静态疼痛VAS评分(1. 75±0. 50分)、以及12 h静态疼痛VAS评分(1. 00±0. 0分)分别较PCEA组产妇术后6 h(3. 19±1. 11分)和12 h(2. 31±0. 79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4 h、48 h的静息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但24 h、48 h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CEA组24 h(9. 79±8. 41次)、48 h(11. 68±9. 63次),PCEA+QLB组24 h(3. 11±2. 22次)、48 h(5. 96±4. 57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CEA+QLB组产妇较PCEA组产妇,24 h内使用的舒芬太尼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48 h内使用的舒芬太尼量减少,PCEA组(46. 13±2. 42μg),PCEA+QLB组(9. 71±1. 48μ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9)。QLB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PCEA组为20. 0%,显著高于QL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腰方肌后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可减少围手术期舒芬太尼用量和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27-1529
对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以收治的78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前所采取的麻醉方式分为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对照组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观察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与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9%)显著优于对照组(6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增加麻醉阻滞范围,避免盲目操作损伤患者神经,超声显影清晰,准确定位神经位置、穿刺针进针位置与深度,穿刺成功率高,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64-2965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技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40例足部手术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术,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及感受观察阻滞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为10.56±2.5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50±2.13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次数为1.2±0.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穿刺次数4.12±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术在老年病人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中更具有应用的价值,穿刺次数少,局部麻醉药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6~78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组),每组30例。记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的超声显像情况、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技术可清晰显示腰丛、坐骨神经及其周围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行径,动态观察局麻药扩散情况。两组患者基础血压差异无显著性,麻醉后E组BP明显降低,N组BP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N组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E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E组明显高于N组。结论:超声引导技术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精确操作提供了影像学依据。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是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中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经脐单孔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组(S组)、局部浸润麻醉组(L组),各30例。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差值(△MAP、△HR);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术后2 h、6 h、12 h、24 h、48 h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PCIA吗啡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术后48 h内镇痛不全患者例数。结果 S组和L组患者切皮前后△MAP、△HR、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46、0.30、1.42,P均>0.05);S组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早于L组,住院天数少于L组(t分别=3.20、2.80、2.37,P均<0.05);S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L组(t分别=4.44、3.65、3.05,P均<0.05),BCS评分高于L组(t分别=4.08...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P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N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方法:患者清醒时在超声引导下经T5-6行患侧椎旁神经阻滞,成功后注射实验剂量0.375%罗哌卡因5mL,无不良反应5min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15min后测定痛觉阻滞平面。记录2组术后48h内镇痛补救情况及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麻醉用药量、气管导管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及PCIA单位时间用药量。结果与P组比较,N组术后48h嗜睡、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降低,麻醉用药量及PCIA单位时间用药量显著减少,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和ICU滞留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皮肤瘙痒、术后48h镇痛补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平面阻滞在乳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行单侧乳腺单纯切除术入院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3组,每组各20例。对照1组为全凭静脉组,对照2组为全凭静脉符合前锯肌平面阻滞组,观察组为全凭静脉复合菱形肌-肋间肌平面阻滞组。观察记录各组患者瑞芬太尼、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用量,记录各组患者24 h舒芬太尼使用总量,记录各组患者拔管后30 min及术后2、6、12、24 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各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神经阻滞组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2组、观察组阻滞相关时间。结果三组患者拔管后30 min及术后2、6、12、24 h静息和咳嗽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观察组患者综合评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药物使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镇痛维持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平面阻滞麻醉在单侧乳腺单纯切除术中可减少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减少,术后VSA评分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