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目的 研究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 16层螺旋CT扫描机 (SiemensSensation 16 )对临床拟诊肺栓塞的 4 9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层厚 3mm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原始数据行层厚 1mm的轴面及多平面重建 (MPR)。比较层厚 3mm、1mm的轴面图像及MPR图像。结果 CT诊断肺栓塞 4 2例。病变共累及肺动脉 35 2支。对于主肺动脉及肺叶动脉栓塞 ,三种图像检出结果一致。但对于肺段及亚段动脉栓塞 ,层厚 1mm较 3mm显示率高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1mm的MPR较轴面图像显示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 ,应当作为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脑膜瘤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脑血管DSA。有76例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 分布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等较表浅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外动脉系统供血为主,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参与供血最多。分布在嗅沟、前颅凹、鞍区、蝶骨嵴、中颅凹、后颅凹等颅底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内动脉供血为主,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和海绵窦段参与供血最多。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之间可有危险吻合存在。结论掌握脑膜瘤的DsA特点对于脑膜瘤的手术和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膜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前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膜瘤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已成为脑膜瘤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颅底部位较大的脑膜瘤和累及静脉窦的脑膜瘤,多行DSA检查。其血管造影成像特点是呈放射状影像,其供血动脉多为颅内外的脑膜支。术前栓塞可使脑膜瘤变小、变软、血供减少,因此,可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减少由于牵拉和操作脑组织而引起的对脑组织的损伤。应用的栓塞剂多为多聚乙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直径多为255-350μm,目的是栓塞肿瘤的血管床而非仅仅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只要避开颅内外危险吻合和颅内正常分支,脑膜瘤的术前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的发展 ,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诊断方法有 :纤维电子内镜、全消化道造影和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显像、吞线试验等[1,2 ] 。上述方法虽各有特色 ,但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不仅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而且可对病变血管行栓塞治疗[1,3,4 ] 。我们对 9例难治性消化道出血行DSA诊断 ,并对其中 7例进行了栓塞治疗 ,现就其疗效作一分析。材料和方法本院消化科和普外科 1995年 11月至 1999年1月收治各种难治性消化道出血 9例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2岁。选用美国OEC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CT肺血管造影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而广泛采用。随着16层螺旋CT的普及应用,肺栓塞的检出率逐渐提高,肺栓塞已不再是以往被认为的少见病。本文对14例成功检出的肺栓塞的影像表现及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栓塞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 D-DSA)在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OSHIBA INFINIXCST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52例确诊为脑动脉瘤的患者,栓塞术前及术中行3 D-DSA检查,其中39例行3 D-DSA随访,随访时间为2~23个月。结果 52例的54枚脑动脉瘤在术中3 D-DSA指导下完全栓塞38枚,近乎完全栓塞11枚,基本栓塞5枚,分别占70.4%、20.4%、9.3%。术中无1例破裂,39例的3 D-DSA随访中,36例完全闭塞的患者中动脉瘤内均无造影剂进入。结论 3D-DSA可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瘤颈形态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从而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及血管内栓塞的致密程度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60 kV管电压技术联合低剂量对比剂应用于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的可行性。方法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 25 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6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方案:100 kV管电压, 常规50 ml, 速率为4.5 ml/s的对比剂注射方案)或试验组(采用低剂量方案:60 kV管电压, 30 ml对比剂混合20 ml生理盐水, 速率为4.5 ml/s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各30例。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和左右肺叶下动脉的HU值, 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 评价客观图像质量, 并记录辐射剂量。主观图像质量由放射科医生根据总体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增强均匀性用5分法进行评估。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的噪声、SNR、CNR及辐射剂量, 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结果所有图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试验组与对照组CTPA图像主观总体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增强情况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肺...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目的 分析实影渲染(CR)重建技术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PE)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肺血管造影检查的APE患者资料。将图像上传至Siemens Syngo.via后处理工作站,由一名从事心血管影像诊断工作的医师根据预先设计好的APE渲染颜色、透明度模块分别进行CR、容积再现(VR)重建。所有后处理图像的主观评估均由两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高级职称医师讨论进行,意见不一致时,由另一名从事心血管方向的更高职称医师判读。后处理图像的主观评估采用3分法,包括图像质量方面的栓子显示、解剖结构评分,对栓子的诊断信心及是否推荐用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7例患者,平均年龄(72.1±11.2)岁。13例(76.5%)患者CR重建栓子显示为3分。CR重建栓子显示平均2.647分,VR 2.05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所有病例CR重建的解剖结构均为3分,明显高于VR(2.059分),P<0.001。13例(76.5%)患者CR重建图像栓子诊断信心为3分,明显高于VR,分别为2.647和1.706分(P<0.001)。14例(82.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使用6层螺旋CT对39位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准直1.0mm,螺距1.25进行扫描,将得到的原始数据行层厚1.25mm、3.0mm轴面重建,MIP2mm、5mm多视角多平面重组及MRP重组。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的检出栓塞动脉支数进行比较。结果:3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共累及肺动脉血管326支,以上5种重建方法对肺动脉主干及叶动脉的栓塞,显示检出结果一致。对段及亚段动脉的栓塞MPR优于其它后处理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肺栓塞安全、敏感性且特异性高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其图像后处理技术更为直观、全面的显示栓子的形态、部位、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64层CT减影血管成像(subtraction CT angiography,SCTA)的图像质量和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两名影像医师对32例行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SCTA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图像质量进行比较,以DSA为金标准对SCTA和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 SCTA的后处理时间明显少于CTA(P<0.01),SCTA中图像质量优秀占25%(8/32),图像质量好占44%(14/32),图像质量一般占28%(9/32),图像质量较差占3%(1/32).SCTA在颅内动脉瘤整体诊断准确性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段诊断准确性与CTA相比仅轻度提高(P>0.05),但在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交通后段)、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后循环动脉的诊断准确性完全相同.结论 SCTA是一种减影去除邻近血管骨的有效方法,具有好的图像质量并且明显缩短了后处理时间,但诊断准确性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CTA)对肺隔离症(PS)的诊断价值.方法 43例疑似肺隔离症患者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手术前接受64排CTA检查.从患者及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 肺隔离症在CT平扫显示为囊性(5例)、实性(25例)或囊实性病灶(13例),病灶从1.5 cm至12 cm不等.CTA诊断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DSA和(或)手术显示37例患者为肺隔离症,6例为非肺隔离症.从患者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7.7%,敏感度为97.3%的,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异常供血动脉方面评估,CTA诊断肺隔离症的准确率为98.0%,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100%,PPV为100%,NPV为85.7%.从患者、血管两方面比较,CTA与DSA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可以替代DSA用于术前诊断肺隔离症.CTA不仅能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而且可以提供异常肺实质、气管及周围肺气肿等具体信息. 相似文献
18.
高维青 《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6,(11):85-86
多层螺旋CT的问世,使CT血管造影成为可能,其快速和大范围的扫描,对于诊断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系统的病变发挥了很大价值,通过对原始扫描图像的后处理,使临床医师更直观的了解血管的病变,为手术和介入治疗奠定了基础。笔者收集了近2年来的12例上肢急性动脉栓塞的CT血管造影(CTA)病例.回顾性总结其扫描技术,后处理技术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多层螺旋CT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9年1月至今经CT血管造影证实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9~71岁,平均45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分析CT平扫所示的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结果在常规X线检查12例中,9例表现为一侧肺野局限性片样高密度影,伴有胸腔积液。3例未见明显异常。本组12例中有2例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扫描。CT平扫所示,上述X线所提示的9例阳性病例表现为一侧肺内实变灶,5例实变灶尖端指向肺门,伴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X线表现阴性者3例中,1例肺内未见实变,也无胸水,仅表现为肺动脉密度局限性减低;2例病灶位于下叶后基底段,表现为少许索条样稍高密度影,临近胸膜腔出现少许胸水。常规X线片上被膈面遮挡,显示不清晰。此12例中10例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并建议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本组12例行增强扫描,并进行工作站三维重建后,均可以看到肺动脉栓塞表现。结论X线常规摄影对肺栓塞的诊断无特异性,CT平扫间接征象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