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ol(t)与肿瘤     
DNA聚合酶iota(Pol)与DNA修复基因Rev1、DNA聚合酶kappa (Polκ)、DNA聚合酶eta(Polη)同为Y家族聚合酶,能通过跨损伤修复对损伤DNA进行修复.但是在所有的DNA聚合酶中,Pol(t)具有最低的保真性,在错误和正确模板的情况下都有很高的错配几率,且能够跨过一些DNA损伤将错配累积起来.最近研究表明Pol(t)在一些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包括人葡萄膜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肺癌和食管癌.异常表达的Pol(t)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其修复DNA损伤的功能可能与肿瘤的放化疗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2.
DNA聚合酶α在DNA复制中起主要作用,抗DNA聚合酶α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检测增殖细胞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用抗DNA聚合酶α单克隆抗体来检测大肠癌细胞的运动活力,以确定其作为衡量肿瘤恶性程度指标的实用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将54例手术切除癌组织速冻切片风干后在3%多聚甲醛中固定,PBS冲洗,与1:50抗DNA聚合酶α单克隆抗体稀释液在室温下孵育过夜,再与兔抗鼠IgG以25倍  相似文献   

3.
DNA聚合酶β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聚合酶 β( polymeraseβ ,Polβ)是人体内主要的碱基切除修复聚合酶 ,该酶在其结构进化过程中相当保守 ,说明它在生命活动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自从重组全DNA技术克隆出了DNA聚合酶 β的cDNA以后 ,它的生物学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被称为生物进化过程的“看家酶”。DN  相似文献   

4.
跨损伤DNA合成(translesion DNA synthesis,TL5)属于一种复制后修复过程,主要包括DNA聚合酶κ、η7、τ、ζ.跨损伤DNA合成途径是生物体的一种应急机制,能够在DNA损伤未被修复的状态下进行复制延伸,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但也不可避免的会引起DNA突变.跨损伤DNA合成通路基因的上调或下调,均是促进肿瘤发生的潜在因素.此外,跨损伤DNA合成途径在修复铂类化疗药物引起的DNA损伤中发挥了主要作用.采用反义RNA或RNA干扰抑制DNA聚合酶ζ、η等表达后,肿瘤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耐受都明显下降,这为铂类药物的化疗增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δ(polymerase data,Polδ)的催化亚基p125与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关系,并探讨p125的编码基因POLD1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25的表达;沉默胃癌细胞中POLD1基因,用MTT实验检测POLD1基因沉默前后胃癌细胞的增殖速率.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DNA聚合酶ι(polymerase iota,Polι)基因在人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合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Polι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肺癌的患者,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62例肺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Polι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Polι表达率分别为54.8%、333%和10.0%,不同类型肺癌组织中Polι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肺癌分化程度升高,Polι表达下降(P<0.05),Ⅲ期和Ⅳ期肺癌组织中Polι表达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生存3年以下肺癌Polι表达明显高于3年以上者(P<0.05),吸烟者Polι表达高于非吸烟者(P<0.05)。结论:Polι高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肺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一、引定自Bardos提出大分子抗代谢物(macro-molecular antimetabolitor)——抗模板物(Antitemplates)的概念以来,一些具有抗DNA模板作用的药物相继问世,如巯聚胞苷酸(Mercapto-Polycytidylic acid,MPC)、巯聚尿苷酸(Mercapto-Polyuridylic acidMPU)、脱氧巯聚尿苷酸等。这些药物结构类似于DNA链或RNA链,但只是一种伪模板或“死模板”(dead template),即无复制或转录功能。当伪模板与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结合后,就可影响DNA的复制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自Bardos提出大分子抗代谢物(macro-molecular antimetabolitor)——抗模板物(Antitemplates)的概念以来,一些具有抗DNA模板作用的药物相继问世,如巯聚胞苷酸(Mercapto-Polycytidylic acid,MPC)、疏聚尿苷酸(Mercapto-Polyuridylic acidMPU)、脱氧巯聚尿苷酸等。这些药物结构类似于DNA链或RNA链,但只是一种伪模板或“死模板”(dead template),即无复制或转录功能。当伪模板与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结合后,就可影响DNA的复制及RNA的合成。Bardos提出凡药物符合以  相似文献   

9.
刘霏  李浩然  杨莉 《中国肿瘤》2015,24(10):875-880
摘 要:[目的] 评价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08~200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并辅助同步放化疗的11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Polζ,ERCC1,ERCC2和RAD52)在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olζ,ERCC1,ERCC2和RAD5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1%,46.0%,48.7%和20.4%。Kaplan-Meier 生存分析表明Polζ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更短(32个月vs 34个月,P=0.008)。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olζ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adjusted HR=7.79,95%CI:2.21~27.52,P=0.001)。[结论] Polζ可作为宫颈癌判断预后的预测因素,这可能是由于宫颈癌患者潜在的放化疗抵抗导致的,该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引论恶性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基本代谢过程极为相似,使针对癌细胞的化疗药物的设计发生困难。理想的化疗药物应选择地参入到恶性细胞中,并高度特异地抑制恶性细胞的复制和分裂。利用正常和恶性细胞在DNA复制速度上的差异可能是一个富有成效的途径。DNA聚合酶的功能为抄录碱基程序,现已从各种动物获得其纯制品,研究这些酶的抑制剂可望对癌的化疗设计出有价值的抑制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DNA修复基因DNA-PK的结构和表达变化.方法:用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基因转录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基因编码序列结构变化.结果:癌变细胞中DNA修复基因Ku70(XRCC-6)的编码碱基发生突变,第1 148~1 153位点由AGGATC突变为GAGTAC,致使编码的氨基酸由RI变为EY;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修复基因DNA-PKcs(XRCC-7)的表达发生改变,在恶性转化早期即α-粒子照射后第21代就已被抑制,但发生癌变(第35代)后,部分细胞克隆的该基因表达又重新上调.结论:DNA修复基因DNA-PK的结构和表达的变化,导致细胞DNA修复能力缺陷,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是α-粒子癌变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DNA聚合酶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毅  路德元 《肿瘤》1992,12(2):90-92
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简称DNA-P)是一类与DNA的复制、修复、重组密切相关的酶。1956年Kornberg最先在大肠杆菌中发现此酶,1960年Bollum首次在动物细胞(小牛胸腺细胞)中分离证实该酶的存在。在近30年里,随着人们对DNA-p研究的广泛和深入,现已证实,此酶存在于所有已知的原核和真核细胞生物内。不同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的二倍体细胞通常通过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和M期(分裂期)经典细胞周期完成细胞增殖。然而,在动、植物中也广泛存在着一种与有丝分裂不同的细胞周期过程,即内复制。在内复制过程中,G期和S期交替出现,细胞并不发生分裂,导致产生多倍体细胞。内复制在人体的正常发育、器官形成、创伤愈合过程中必不可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内复制与肿瘤发生、演进的关系。本文就内复制的生理作用做一概述,并讨论内复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某些疱疹类病毒的致癌潜能早已确定。来自各种人体恶性和非恶性肿瘤组织的DNA与体外用人疱疹组病毒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合成的标记互补RNA一起在硝酸纤维素薄膜上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病毒的致病机制很特殊,它一旦进入人体,寄生在T4淋巴细胞内最核心的部位,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DNA整合为一体,病毒随免疫细胞DNA复制而复制.因此,它成了在全球不可根治的一种"超级瘟疫".在世界各国,对防治艾滋病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众多医学专家们绞尽了脑汁,直至今天尚无有效疫苗可防,更无药物可根治,临床医生束手无策,只能做到一些对症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延缓病情,但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这是科学家公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DNA的检测,探讨其在肝硬化癌变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5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和68例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含量进行检测,同时用ELISA法检测其HBV免疫标志物.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及肝硬化中HBsAg、HBeAb、HBcAb和HBV DNA的阳性率均较高,而HBsAb阳性率较低;HBsAg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中阳性率低于肝硬化(P<0.05),分别为21.2%和39.7%.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及肝硬化患者均存在着HBV的持续复制,HBeAg的变异可能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含hIL-2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方法将hIL-2 DNA片段与载体pDNR-Dual-CMV融合,转化大肠杆菌DH5α.得到重组质粒(pDNR-Dual-hIL-2),经鉴定正确,将pDNR-Dual-hIL-2质粒与pLP-Adeno-x-CMV质粒重组得到重组载体pLP-Adeno-hIL-2,再次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取正确克隆,大量扩增,提取质粒.将此质粒经PacⅠ酶切后与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HEK293细胞,产生含人IL-2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AdhIL-2).结果 pLP-Adeno-hIL-2重组载体经PCR、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相符,所得重组病毒滴度达到5×107 PFU/ml.结论成功构建了hIL-2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  相似文献   

18.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是DNA复制的重要调节因子,在DNA复制起始和延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MCM7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MCM7蛋白的表达,可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DNA聚合酶β(DNApolymeraseβ)是一种修复酶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参与DNA的合成和修复的某些过程 ,其缺陷发现与一些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基础上阐明宫颈癌的发生机理 ,了解有无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 方法 :采用RT PCR法 (逆转录 DNA聚合酶链反应 )、PCR SS CP (聚合酶链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DNA序列分析法进行OPLB基因突变调查。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存在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测序结果表明DNA聚合酶β基因的第 6 6 0位核苷酸由A变为G ,其氨基酸变异为第 18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 (Arg)变为甘氨酸 (Gly)。结论 :宫颈癌中存在DNA聚合酶 β基因突变现象 ,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开辟了肿瘤治疗的新纪元。目前ICIs已经广泛应用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预测性标志物是精确筛选可从ICIs治疗中受益的患者群体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并总结了目前ICIs治疗结直肠癌重要的预测性标志物及其研究现状,包括错配修复缺陷及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突变负荷、DNA聚合酶ε/DNA聚合酶δ1以及PD-L1表达等。通过了解这些标志物对于结直肠癌ICIs治疗的响应及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筛选潜在获益人群,提高治疗效率,实现精准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