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强  陈小燕 《实用医学杂志》2021,(11):1382-1386
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和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  相似文献   

2.
正癌症的诊断及治疗策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内在的负性因子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 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来增强抗肿瘤免疫[1]。PD-1抑制剂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以及PD-L1抑制剂如avelumab、durvalumab和atezolizumab已被开发,并已获得美国FDA和欧洲药物管理局(European Drug Administration,EMA)的批准[2]。CTLA-4主要参与淋巴结内T细  相似文献   

3.
张勇 《中国临床医学》2020,27(6):922-925
以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抑制剂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开展,有效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但也可能导致免疫治疗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相关肺炎是常见的irAEs之一,可导致部分肿瘤患者治疗暂停、治疗失败、甚至威胁生命。正确了解ICIs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并恰当治疗,对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s,ICIs)的应用显著改善了多种肿瘤的预后,是当前肿瘤治疗中备受重视的手段。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单克隆抗体为主的免疫检查点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一ICIs临床效果有限。不同ICIs的联合治疗、联合化疗及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可明显提高疗效,新发现的免疫检查点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 cell immunoglobulin mucin-3,TIM-3)、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域(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TIGIT)等抑制剂的转化和联合应用,对难治性或ICIs耐药患者的疗效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5.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是针对机体免疫检查点的单克隆抗体。目前常用的ICI有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及细胞毒T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和曲美木单抗(tremelimumab)]。ICI已被批准用于治疗黑素瘤、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6.
<正>免疫治疗相关胃肠道毒性(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GIT)主要表现有下消化道不良事件如腹泻、结肠/小肠炎,发生率高达30%~50%;上消化道不良事件如恶心、呕吐,发生率约36%。其他罕见不良事件有肠梗阻、胃炎等,仅见个案报道[1]。免疫治疗相关3~4级GIT是免疫治疗中断的最常见原因。不同免疫治疗模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有所差异,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4,CTLA-4)单抗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单抗联合使用时,结肠炎发生率显著升高。GIT对患者体力状态及后续治疗影响较大,需时刻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积极处理,掌握其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进而对免疫治疗患者进行更好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可以累及身体任何器官,其导致的心肌炎是一种罕见且致命的并发症[1]。据报道,ICIs相关心肌炎的发病率为0.04%~1.14%,是一种不常见的不良事件[2],但其死亡率可高达25%~50%。RUBIOINFANTE[3]的一项meta分析显示在4751例患者中,1.3%出现心脏irAEs,其中以心肌炎最常见(50.8%);一项回顾性分析中显示964例使用ICIs的患者中心肌炎发病率为1.14%[4];SALEM等[5]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个体病例安全报告数据库VigiBase中描述了2008—2018年报道的122例病例,该研究显示单独使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5%,且大部分NSCLC患者在确诊时疾病已进展至晚期,病死率较高。近年来,临床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已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走向了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晚期NSCLC体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尤其体现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基于此,本文将重点综述CTLA-4、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NSCLC中的治疗进展,以期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率,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开始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疗效显著.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都是临...  相似文献   

10.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是一类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新型药物,近年来其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适应证已从黑色素瘤扩展到其他晚期癌症~([1])。目前临床应用的ICI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和PD-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三类。  相似文献   

11.
对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患者,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继发性耐药是不可避免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 (CTLA-4)的单克隆抗体,可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但携带EGFR突变的NSCLC患者对于ICIs反应较差。研究表明EGFR信号通路可能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肿瘤免疫微环境。本文就EGFR信号通路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相关预后指标、EGFR突变患者的免疫治疗现状及目前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诱发的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诊治的使用ICIs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的各类肿瘤患者,分析ICIs相关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结果 共纳入23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53.5%)、女性10例(43.5%),平均年龄(59.5±11.8)岁。ICIs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单抗。23例患者均出现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均未出现中枢性尿崩症。累及垂体-甲状腺轴者3例(13.0%);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1例(47.8%);出现ICIs相关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9例(39.1%)。累及垂体-性腺轴者4例(17.4%)。结论 ICIs相关垂体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部分累及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也可同时出现甲状腺腺体损伤,表明及时评估ICIs治疗中患者的垂体及靶腺功能有助于提高免疫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B和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是继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后发现的第三个属于CD28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负性共刺激分子,抑制或下调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BTLA参与不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BTLA在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抗肿瘤药物研发水平的迅速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此类药物应用的同时可能会造成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 AEs),常见的内分泌相关ir AEs包括垂体炎、甲状腺功能障碍、糖尿病、肾上腺功能减退等~([1])。所有ICIs单药治疗过程中,最易引起甲状腺功能障碍的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2])。PD-1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晚期肺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变化,探讨其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的关系。方法 34例晚期肺癌患者均接受ICIs治疗,包括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 PD-1)抑制剂单药,化疗联合PD-1抑制剂或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1抑制剂治疗。ICIs治疗前、第3个周期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包括Treg细胞、B细胞、NK细胞、CD45+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3+T细胞绝对值及PD-1+/CD45+T细胞、PD-1+/CD8+T细胞、PD-1+/CD4+T细胞、PD-1+/CD3+T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晚期膀胱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 UBC)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单抗治疗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86例接受PD-1单抗治疗的晚期UBC患者。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外周血免疫细胞数据及肿瘤组织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 PD-L1)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些指标与患者生存及对PD-1单抗治疗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的影响。结果 患者TNM分期早(P=0.02),外周血NK细胞数量高(P=0.009),CD4+T细胞占总T细胞比例高(CD4+T%,P=0.009)及B淋巴细胞数量高(P=0.038)是患者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良好的独立预后因子。患者TNM分期早(P<0.001),外周血NK细胞高(P=0.043)及B淋巴细胞高(P=0.027)是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良好的独立预后因子。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高(P=0.011),CD4+T比例高(P=0.041)和总淋巴细胞数量高(P<0.001)的患者对PD-1单抗治疗有更高的ORR。结论 本研究发现患者外周血NK细胞,B淋巴细胞及CD4+T细胞可能在晚期UBC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CD4+T%和总淋巴细胞数量影响患者对PD-1单抗治疗的ORR,可能参与PD-1单抗疗效发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初诊为SLE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稳定期组(28例)和活动期组(2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空腹静脉血的CD4+T及CD8+T淋巴细胞上的PD-1及CTLA-4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的CD4+PD-1+T淋巴细胞(4.46%±0.95%vs.2.93%±0.84%,t=6.38,P<0.001;5.92%±0.86%vs.2.93%±0.84%,t=13.16,P<0.001)和CD8+PD-1+T淋巴细胞(6.57%±0.89%vs.3.31%±0.84%,t=14.10,P<0.001;7.37%±0.97%vs.3.31%±0.84%,t=16.74,P<0.001)明显增高;稳定期和活动期SLE的CD4+CTLA-4+T淋巴细胞(1.03%±0.38%vs.1.34%±0.47%,t=2.68,P=0.01;0.73%±0.36%vs.1.34%±0.47%,t=5.38,P<0.001)及CD8+CTLA-4+T淋巴细胞百分比(0.35%±0.32%vs.0.69%±0.31%,t=4.04,P<0.001;0.13%±0.12%vs.0.69%±0.31%,t=8.91,P<0.001)明显降低。与稳定期SLE比,活动期SLE的CD4+PD-1+T淋巴细胞(t=6.03,P<0.001)及CD8+PD-1+T淋巴细胞百分比(t=3.22,P=0.003)明显增高,CD4+CTLA-4+T淋巴细胞(t=3.03,P=0.01)及CD8+CTLA-4+T淋巴细胞百分比(t=3.41,P=0.002)明显降低。CD4+PD-1+的表达与CD4+CTLA-4+(r=-0.85,P<0.001)、CD8+PD-1+的表达与CD8+CTLA-4+呈负相关性(r=-0.78,P<0.001)。结论 PD-1和CTLA-4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通过一定途径抑制PD-1或增高CTLA-4的表达有望成为SLE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4种免疫抑制因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D-L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含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7年4月—9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IM患者为研究对象(IM组),急性期59例,恢复期34例,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D-1、PD-L1、CTLA-4、TIGIT在各组B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及急性期表达量与血浆/血清EBV-DNA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M急性期组患者的PD-1、PD-L1、CTLA-4、TIGIT在B细胞上均显著升高〔PD-1:5.22(3.15)%比0.76(0.86)%,PD-L1:7.80(5.29)%比0.87(0.09)%,CTLA-4:4.23(6.21)%比0.52(0.28)%,TIGIT:9.78(5.72)%比2.23(1.05)%,均P0.05〕。IM恢复期组PD-L1、TIGIT在B细胞上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D-L1:4.43(6.27)%比0.87(0.09)%,TIGIT:6.03(5.46)%比2.23(1.05)%,均P0.05〕,但其升高程度明显低于急性期组(均P0.05)。对急性期59例患者抽血查EBV-DNA检测结果为(8.44±2.04)×10~5拷贝/mL。相关性分析显示,IM患者急性期TIGIT在B细胞上表达水平与EBV-DNA含量呈正相关(r=0.371,P=0.006);而其余3个指标则无相关性,PD-1:r=0.049,P=0.723;PD-L1:r=0.068,P=0.625;CTLA-4:r=0.662,P=0.659。结论 PD-1、PD-L1、CTLA-4、TIGIT在IM急性期表达上调,随着疾病恢复而表达有所下降,提示在IM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同时急性期TIGIT表达水平与血浆/血清EBV-DNA含量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AL-4)之后的又一免疫检查点,免疫检查点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调节点,可调控T细胞的相关应答使其维持相应稳定,防止T细胞过度活化。由于免疫检查点亦可表达于肿瘤细胞中,故肿瘤细胞可通过表达过度免疫检查点分子来抑制相关免疫反应,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和清除而促进更多的肿瘤细胞生成。在病理状态下,T细胞表面的PD-1受体与其配体  相似文献   

2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应用是一种新型免疫治疗手段。阻断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 1,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可避免免疫逃逸,恢复机体免疫应答,发挥其抗肿瘤效应,是目前抗肿瘤治疗中炙手可热的方法之一。PD-1抑制剂在越来越多的实体瘤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疗效,但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仍相对有限。本文回顾PD-1抑制剂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