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将我院2002~2004年收治的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TCD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2例,女18例;年龄34~84岁,平均54·6岁;均于发病24 h内入院;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颈内动脉系统TIA 4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  相似文献   

2.
重新认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先兆,可导致进展性卒中或完全性卒中。然而,传统的TIA定义已不符合当前的脑缺血概念。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需要对现有的TIA的定义、病理基础、处理原则及其脑保护作用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预先的TIA是否对后继脑梗死有保护作用。方法 对663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预先发生同侧的TIA及其持续时间分为TIA短于20min组,TIA20—60min组和无TIA组,并于病程1个月时对各组进行生活能力评分,评定预后,分析预后与TIA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TIA与脑梗死间隔时间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前有TIA发作短于20min、发作2—3次与脑梗死间隔不超过1周者,其预后明显好于无TIA者(P<0.01或0.05)。结论 脑梗死前发生的同侧TIA可能产生缺血耐受现象,对后继发生的脑梗死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是短暂的、可逆的、不遗留任何残损症状的神经功能缺损。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是最有治疗价值和治疗效果最好的脑血管病,因此不断的完善对本病的认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病后90 d的预后及其与各种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61例临床确诊为TIA患者的90 d随访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头颅MR弥散加权成像(DWI)异常与正常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61例中90 d内发生各种严重血管事件10例(16.4%).其中DWI异常者发生率为50%(8/16),正常者发生率为4.7%(2/43).二者预后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糖尿病的TIA患者与预后存在相关性(OR值为7.6,P<0.05).结论 DWI异常、伴有糖尿病的TIA患者预后差.DWI的结果对TIA预后的判断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血管病处理的重要时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attack,TIA)的传统定义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核心是脑血管分布区短暂的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超过24h。但一直有报道称,即使症状不足24h也有部分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以下简称卒中)。近来发现TIA后,近期卒中和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风险较高,部分TIA需急诊处理以防近期卒中。且发生TIA时神经组织损害相对较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处理的重要时机。  相似文献   

7.
健康生活方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生活方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65例TIA患者作为治疗组,对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确保其能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按1∶1配对原则回顾性选择未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65例TIA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曲克芦丁片等常规治疗,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特性、血脂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调查比较6个月内2组患者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特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8%)较对照组(35.4%)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 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控制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进而改善TIA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系指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脑血管缺血所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是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和完全性脑梗塞的前兆。发病率约30/10万人,占各类脑血管病的6%左右。本文应用TCD对4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脑血流速度进行了检测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眩晕症状与脑血流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颈内动脉系统TIA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VB-TIA)的眩晕症状进行对比,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TCD检查分析脑血流的改变。结果VB-TIA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3倍,占总发病率75%,VB-TIA患者的眩晕症状占90.2%。136例TIA并眩晕症状105例,占77.2%。TCD、MRA检查脑血流异常分别为91%、85%。结论TIA患者眩晕症状突出,TCD、MRA检查在TIA的诊断中对脑血流改变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说明脑动脉硬化及狭窄加之颈椎病的发生,最终导致持久的脑血流低灌注,即慢性脑供血不足。TIA的眩晕症状与颈椎病、脑血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丁咯地尔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0例TIA分为两组,治疗15天,以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6个月,终止点为完全性卒中。结果:6个月时完全性卒中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9%,对照组为66.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可有效的阻止TIA发展为完全性卒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我院年龄在18~45岁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TIA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青年组(n =22)和中年及以上组(n =44)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既往病史、TIA后7天内血管危险事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相关检查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组的吸烟史高于中年及以上组(P<0.01);糖尿病史低于中年及以上组(P<0.01);体重、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于中年及以上组(P值分别为0.03,0.022,0.0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中年及以上组(P值分别为0.014,0.009,0.048);两组TIA后7天内动脉硬化性血栓(angiosclerosis thrombus,AT)事件及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在中年及以上组(45岁以上)人群中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推测青年TIA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体重、胆固醇、LDL-C及吸烟史;相对于青年TIA患者,糖尿病史和纤维蛋白原过高可能对45岁以上TIA患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脑血流(rCBF)SPECT检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变化。方法 对2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发病6~48h内同时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并于发病48~72h后再次复查头部CT。另外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头部CT及SPECT检查。结果 SPECT检出阳性率为72.4%(21/29)。且神经功能缺损越重,rCBF的灌注缺损就越低。结论 在患者尚未发生脑组织结构异常的代谢和功能性损伤时,SPECT可灵敏的探测到损伤局部的脑血流变化,对估计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盐酸丁咯地尔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TIA分为两组 ,治疗 15天 ,以后每 3个月随访 1次 ,随访 6个月 ,终止点为完全性卒中。结果 :6个月时完全性卒中的发生率观察组为 19% ,对照组为 6 6 6 %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可有效的阻止TIA发展为完全性卒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ABCD2 评分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预后进行评价,探讨其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6 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由年龄、血压、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和糖尿病5 项内容组成的ABCD2 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和危险分层,计算发病7 d 内脑梗死发生率,分析ABCD2 评分量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梗死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 d 内96 例患者中14 例(14.58%)进展为脑梗死,其中低危组(ABCD2 评分0 ~ 3 分)42 例中2 例(4.76%)发生脑梗死;中危组(ABCD2 评分4 ~ 5 分)40 例中8 例(20.00%)发生脑梗死;高危组(ABCD2 评分6 ~ 7 分)14 例中4 例(28.57%)发生脑梗死.3 组患者发病7 d内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366,P = 0.034).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 d 内,患者ABCD2 评分和危险分层不同,脑梗死发生率不同,ABCD2 评分越高,近期进展为脑梗死的概率越高.依据ABCD2 评分量表,从临床特征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 d 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预测作用,可用于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6年间临床诊断为TIA的97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颈内动脉系统TIA组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和治疗随访结果。结果本研究中TIA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的几何均数为3.31 d,发作持续时间为12.32 min,发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1 h与能否复发或进展为卒中无显著关系;TIA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痛、糖尿病和脑梗死病史;CT发现脑梗死灶的阳性率为29.4%~50%,MRI阳性率为100%;随访3个月发现,脑梗死发生率为4.5%:两组患者在发病到就诊时间、持续时间、危险因素、CT阳性率及脑梗死发生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存在共同的临床特征,多数TIA患者不能及时就诊,发作持续时间几何均数接近文献报道水平;发作持续时间是否超过1 h不影响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16.
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及特点。方法分析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的脑CT血管成像(CTA),并与非频发TIA进行对比。结果43例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中,有15例(35%)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动脉狭窄,10例(23%)颅外动脉狭窄,4例(9%)颅内动脉、颅外动脉均有狭窄,14例(33%)无狭窄,狭窄率为67%。轻度、中度、重度狭窄患者分别为7例(16%)、9例(21%)、13例(30%)。33例颈内动脉系统非频发TIA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率为79%,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73)。结论67%的颈内动脉系统频发TIA患者存在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但与非频发TIA患者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8例顺序入组的VI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受累血管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和椎-基底动脉系统VIA两组,分别比较其症状持续时间和相应动脉狭窄与否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VIA患者42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95例(68.93%),椎-基底动脉系统133例(31.07%).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中,症状持续时间<10min者94例(31.86%),10min~1h者147例(49.83%),1~6h之间者44例(14.92%),>6h者10例(3.39%);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中,症状持续时间<10min者40例(30.08%),10min~1h者56例(42.11%),1~6h之间者24例(18.05%),>6h者13例(9.77%).患者的预后与发作持续时间显著相关(P<0.005).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接受血管检查276例,相应动脉有狭窄者148例(53.62%),其中,症状缓解者动脉狭窄发生率为47.17%,反复发作后缓解者54.59%,发展为梗死者62.5%;椎-基底动脉系统VIA患者受检117例,相应动脉有狭窄者37例(31.62%),其中,症状缓解者发生率28.00%,反复发作后缓解者28.24%,发展为梗死者85.71%.患者的预后与发作持续时间有相关性(P<0.05).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预后与相应动脉狭窄密切相关(P<0.01),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转归与重度相应动脉狭窄相关(P<0.05).结论 TIA患者的预后与症状持续时间及相应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TIA症状持续时间,并应高度重视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的检查.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态CT灌注成像与缺血再发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的变化,为预防TIA再发提供判断依据。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20例于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累及的动脉系统,选择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同时行CT血管造影。1个月后复查脑CT灌注。结果20例患者中,在急性期大部分患者患侧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呈轻到中度异常,患侧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呈正常或轻度下降。1个月后复查CT脑灌注结果显示有12例患者未发现异常,8例患者rCBF呈轻到中度下降,患侧rCBV呈正常或轻度下降,随访1年,14例未复发。6例两次CT灌注均有异常者在1年内有5例TIA再发,1例发展为脑梗死。结论对于脑灌注量降低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的TIA患者,提示可能出现TIA再发或进展为脑梗死,应及时强化抗缺血治疗。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实际上TIA症状虽轻,后果严重,它是脑血管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据统计约有25%-40%的病人在5年内将发展成为脑梗死而威胁病人生命。做好TIA病人的健康教育,有利于进行有效的预防,积极治疗,延缓或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我们通过对2003—01—2004—07 39例TIA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TIA后9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作为短期预后指标,分析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检查结果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本组DWI异常33例(43.4%),MRA显示颅内动脉病变31例(40.8%),DWI及MRA 均异常19例(25%);90 d内12例(15.8%)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在DWI异常者中(10例,30.3%)显著高于DWI正常者(2例,4.7%)(P<0.05);MRA异常者(9例,29%)显著高于MRA正常者(3例,6.7%)(P<0.05).DWI及MRA 均异常者(8例,42.1%)极显著高于影像学检查正常者(1例,3.2%)(P<0.01).结论 DWI和MRA检查有助于判断TIA患者短期预后,发现高危患者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