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早期预防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相关指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观察组(16.00%)低于对照组(34.00%),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14.00%)低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早期预防护理,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妊娠结局和对新生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50例,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组,对照组(n=25)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25)予以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并观察记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6.13±1.02)mmol/L、(7.27±1.14)mmol/L、(5.63±0.88)%,均明显较对照组产妇的(7.42±1.18)mmol/L、(9.51±1.40)mmol/L、(6.68±1.15)%低(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从而降低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风险,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同血糖指标异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产检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2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组,按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研究组分为研究A组、研究B组和研究C组,每组70例。其中研究A组为空腹血糖异常,服糖后1 h、2 h的血糖指标正常,研究B组为空腹血糖异常,服糖后1h或2h有1个血糖指标异常;研究C组是空腹血糖异常,且服糖后1h、2h所有血糖指标均显示异常。对比各组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早产、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及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14.29%、4.76%、16.19%及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0、4.17%及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研究B组异常妊娠情况少于研究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21.43%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指标异常影响妊娠结局,孕妇存在血糖异常指标越多,越容易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包括胎膜早破、早产及胎儿窘迫等。医务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生活方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可更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早期体成分及相关因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血糖控制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1533例,其中未使用药物控制者1396例(91.1%),用药物治疗者137例(8.9%)。于孕早期(孕6~12+6周)测定人体成分,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控制混杂偏倚,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研究孕早期体成分及OGTT值与GDM控制结局A1及A2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未使用药物控制组(A1)和需使用药物控制组(A2)的孕早期体质量指数(BMI)、去脂体重指数(FFMI)、去脂体重(FFM)、内脏脂肪水平(VFL)、孕期体重增长、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VFL大于9(OR=1.398,95%CI为0.501~3.901,P=0.022)、体脂量(OR=7.177,95%CI为2.295~22.449,P=0.001)、糖尿病家族史(OR=3.01,95%CI为1.256~7.218,P=0.014)是GDM分级A2级的危险因素;FFM(OR=0.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且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FBG)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06年至2017年开滦职工健康体检并在体检后住院分娩的育龄妇女1099例,根据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进行三分位分组,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GDM患病率为11.46%。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均显示,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与妊娠晚期空腹血糖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n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第三分位组是GDM的危险因素(OR=1.93,95%CI为1.15~3.25,P<0.05)。年龄(OR=1.08,95%CI为1.01~1.15,P<0.05)及肥胖(OR=1.38,95%CI为1.03~1.85,P<0.05)均为GDM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前空腹血糖水平增高是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estationaldiabetesmellilus,GDM)的血糖控制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331例经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的GDM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饮食控制组 2 0 1例 (Ⅰ组 )、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组 83例 (Ⅱ组 )、无系统治疗组 4 7例 (Ⅲ组 ) ,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 ,包括孕产妇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 )、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病率 (包括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 )等。结果 :Ⅲ组的孕产妇并发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病率均较Ⅰ组和Ⅱ组明显升高 ,而Ⅰ组和Ⅱ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GDM孕妇经过合理治疗 ,有效控制血糖 ,能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将血糖筛查和规范化治疗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血糖筛查和规范化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筛查和规范化治疗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效果良好,可提升治疗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产检和分娩的2224例诊断为GDM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4组:A组为6.0%(1375例),B组为6.0%~6.5%(619例),C组为6.6%~7.0%(170例),D组为7.0%(60例);对75 g OGTT检测结果中仅其中1项时间点血糖异常为GDMⅠ组(1328例)、两项时间点血糖异常为GDMⅡ组(638例)、3项时间点血糖异常为GDMⅢ组(25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HbA1c水平和血糖异常项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①C组和D组孕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为超重及以上和经产妇的占比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Ⅲ组孕妇年龄在36~40岁和40岁、孕前BMI为超重及以上、经产妇、有不良孕产史、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HbA1c水平为6.6%~7.0%和7.0%的占比都高于GDMⅠ组,但孕妇孕期体质量增长低于GDM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bA1c水平在6.6%~7.0%和7.0%时是导致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5(95%CI 1.12~2.75)和3.03(95%CI 1.45~6.32);3项血糖值均异常时是导致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值为2.13(95%CI 1.40~3.22)。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血糖异常项数越多,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越高,临床上应对HbA1c6.6%和(或)OGTT 3项血糖值异常的孕妇给予高度关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妊娠期空腹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分别与产后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DM)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随访了9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随访至产后8年,比较分析了仅需胰岛素治疗组、需使用夜间发挥作用的胰岛素组以及不需使用胰岛素组3者对产后发展为DM的几率的差别。结果:那些需要使用夜间发挥作用的胰岛素的GDM患者与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的参与者比较,前者更大可能产后发展为DM(RR=6.1,95%CI=2.8-14.2,P<0.01)。但那些仅仅需要使用餐前短效胰岛素的患者,与不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相比,并没有更大可能性产后发展为DM(RR=1.4,95%CI=0.4-3.9,NS)。结论:因所使用的夜间发挥作用的胰岛素的用量可反映空腹血糖的水平,故推论出孕期出现持续性空腹高血糖的GDM患者,有更大的可能性产后进一步发展为DM。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不良妊娠结局与血糖水平相关,即使妊娠妇女的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大于胎龄儿、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及生后糖尿病的发生等母儿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增加,尽早诊断及治疗GDM有助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利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筛查GDM越来越受关注。其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重复率高并且容易被妊娠妇女接受等优点。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妊娠早期FPG与葡萄糖负荷试验(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的血糖水平呈正相关,且显著降低了需要行OGTT检查的人数。故FPG筛查对GDM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内脏脂肪素(visfatin)表达情况及其在GD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6例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行剖宫产术的妇女,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及组织学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isfatin水平;RT-PCR方法检测皮下脂肪、大网膜及胎膜组织中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GDM组血清visfatin水平与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以及正常糖耐量孕妇(NGT)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GIGT组血清visfatin水平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 组皮下脂肪、大网膜及胎膜组织中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GIGT组和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IGT组和NGT组的组织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总体为研究对象,血清visfatin水平与皮下脂肪、大网膜及胎膜组织中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4,P=0.045;r =0.53,P=0.001;r=0.15,P=0.049).③血清visfatin水平与HOMA-IR、FINS、TC、TG、孕期体重增加呈正相关(P<0.05).结论:GDM患者皮下脂肪、大网膜及胎膜组织的visfatin mRNA表达上调,血清visfatin水平升高,与胰岛素抵抗程度有相关性.visfatin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水平的检测为研究GDM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45 T/G及+276G/T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58例GDM孕妇(GDM组)、128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GIGT组)及120例糖耐量正常孕妇(对照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 45 T/G和+276 G/T)进行分析,并随访分析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相应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单核苷酸多态性+45 T/G:3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携带G等位基因(杂合子TG型+纯合子突变GG型)的GDM组和GIGT组孕妇,其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携带G等位基因(野生TT型)者(P<0.05);②单核苷酸多态性+ 276 G/T:3组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携带突变T基因(杂合子GT型+纯合子突变TT型)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无突变T基因(野生GG型)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45 T/G与GDM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亦与其妊娠结局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276 G/T与GDM的发生及妊娠结局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6.
17.
妊娠期糖尿病(GDM)易造成子痫前期、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多种并发症。目前在妊娠中晚期检测血糖筛查GDM,确诊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短,母婴健康存在严重隐患。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一种定量考察生命系统受内外界刺激或基因修饰后的代谢应答规律的学科。将代谢组学的方法应用于GDM研究,有望实现GDM的早期诊断,理解GDM的致病机制,对GDM的防治和母婴预后都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代谢组学方法在GDM及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糖尿病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基冈分型及整组遗传基因鉴定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发现许多与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相关的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与之相比,有关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遗传基础研究较少.GDM发病机制与T2DM相似,其发病率近年逐年上升引起广泛关注.普遍认为,GDM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对GDM的遗传基因及其多态性进行初步探讨,发现了一些CDM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糖尿病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基因分型及整组遗传基因鉴定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发现许多与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相关的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与之相比,有关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遗传基础研究较少。GDM发病机制与T2DM相似,其发病率近年逐年上升引起广泛关注。普遍认为,GDM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对GDM的遗传基因及其多态性进行初步探讨,发现了一些GDM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13~16周妇女血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9月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4例,正常妊娠妇女88例,除外双胎妊娠、经产妇、子痫前期和妊娠前糖尿病等。测定妊娠13~16周妇女血25-羟维生素D3水平。按百分位数法进行分析,分别计算25-羟维生素D3值在不同百分位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敏感度、特异度、约登(Youden’s)指数、阴性预测值(PPV)、阳性预测值(NPV)、OR值(95% CI)。结果:①妊娠期糖尿病妇女血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于对照组[(49.8±22.0) nmol/L vs. (63.1±22.4) nmol/L,P<0.01]。②血25-羟维生素D3处于P35时(25-羟维生素D3值45.201 0 nmol/L),Youden’s指数最高(22.73),OR值0.375(95% CI: 0.176~0.797)。③妊娠期糖尿病组中,糖耐量试验1 h血糖异常的妇女25-羟维生素D3值低于糖耐量试验1 h血糖正常者[(42.56±17.04) nmol/L vs.(55.32±23.93) nmol/L,P<0.05]。结论:妊娠13~16周血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下的妇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5-羟维生素D3水平低下与糖耐量试验后1 h血糖升高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